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意义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一化三基”战略,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加强耕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必须尊重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整治重点,注重区域特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政策激励,调动和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开展农田整治,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在增加耕地的同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集中连片推进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林网等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村成片”的社会主义农村新貌。
推进村庄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布局。
依据村镇体系规划和新农村布局建设,适度调整撤并布局分散的自然村,合理开发利用腾退宅基地、村内废弃地、空闲地,改造旧村、建设新村,形成农村人口向城
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新农村格局。
完善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
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农村路网、供水、通电、通讯、广播电视以及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和处理等基础设施,健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社会养老、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广清洁能源,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实现农村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实现增减挂钩,破解建设项目用地难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在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和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先减后增,增减平衡”原则,把农村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有偿转让,调剂到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建设使用。
土地问题事关改革发展全局。
当前,我省正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面临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用地的双重压力。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目标,迫切需要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破除城乡土地管理二元结构,充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利于充分挖掘农村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坚守耕地保护底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展用地空间,破解建设用地保障难题;有利于扩大农村投资,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化认识,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