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复习课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与密度》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对复习课的感觉,就是比较难上。
自己所认识的复习课,也是简单沿用自己先前老师的教学方式——梳理知识点+练题+讲题。
这种教学方式,很显然效果有限。
这次在中心组里上了一节《质量与密度》复习课,经陈老师和中心组各位老师悉心打磨,自己对复习课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与新课之间的界定也逐步清晰,受益良多,感谢感恩。
在设计这节复习课时,初步的想法是:将物理学业评价标准对这一章的知识要求,全部罗列出来,以此作为设计这堂课的重要指向。
这样做是有必要的,这一步可以让自己对复习内容有个大致方向。
但我在设计中将这些要求归类到V
m =ρ里,如图。
复习学案中所涉及的习题都是服务于以此框架,看起来面面俱到,实际上逻辑主线不清晰、重点难点并不突出。
加上这种情况课堂容量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能力提升小。
在后来的设计中,我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一节课要将本章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一遍,这样肯定不能突出重点,很多难点也只能轻描淡写走个形式。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改进:
①我重新对知识要求进行审视,一些在新课已经处理或者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要出现在这节课里,或者将它们放在作业、练习里,甚至可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合,开设另一节专题复习课,不要因为这些知识点的突然出现,扰乱了学生原本清晰的思维线。
至此,确定了本堂课要解决的必要知识点。
②在这些必要知识点里,再确定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而且课堂预设要将堂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这里。
至于重难点的确立,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
,作出预估。
针对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复习重点是天平使用;复习难点是密度误差分析。
③用一条主线或情境串起要复习的知识点。
情境太多,不协调,学生会被要求多次去理解情境,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冲淡主题知识点。
④化繁为简,题目贵在精不在多。
在一道题里最好能糅合自己要解决的知识点。
⑤板书上做精简。
板书上出现的内容,一定是最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是学生遗忘某些知识点,你利用板书帮助他们重现这个知识点。
板书太细,出现太多二级结论,占用时间,效率低。
别一味追求板书对称性,有用才是王道。
板书书写并不是要一气呵成,可以在讲题时逐步建构框架。
在正式上课前,我的预想很完美,但实际表明,是我想得美。
面对层次各异的孩子,试讲时,自己还是觉得在照稿演剧本,缺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重难点的能力。
经历多次试讲,自己感觉得到了成长,观念得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