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春第1课时学案语文版.doc

合集下载

第1课《春》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副本

第1课《春》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副本

第01课《春》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课文内容;2、听录音,学习重读与停连的技巧。

【导学流程】一、学一学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1、整理作者常识及写作背景要求:根据资料链接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要抓住重点,语言简洁。

资料链接:作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家、、、民主战士。

散文有《春》、《欧游杂记》、《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也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2、通篇诵读,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准确断句。

(1)掌握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和词义(参照文下注释)酝酿..()()卖nòng()嘹.()亮黄晕.()烘.()托静.()默呼朋yǐn()伴抖擞.()精神花枝zhāo()展朗.( )润应和.( ) 风筝.()喉咙.()(2)通读课文,标出段号,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能体现景物特点、情感、揭示主题的词句应为文中的关键词句)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细读课文,按下列问题的要求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1)《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体裁)。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地理位置)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之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分成哪三大部分?各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二、议一议,导一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议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老师的辅导!(一)情景导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设计:第1课时一、课前热身:请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诗句和故事: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他6岁时入私塾,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

21岁去日本学医,寻求救国之路,后为拯救国民的精神,毅然弃医从文。

他以犀利的笔,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于1936年在上海病逝。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给我们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文学巨著,收在《鲁迅全集》里,成为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是作者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写的,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鲁迅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来了呢?又为什么要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呢?原来,“三·一八”惨案以后,北洋军阀政府通缉鲁迅,他被迫离开北京到厦大任教。

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

”然而鲁迅一贯主张的却是:“……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因此,即使困守在厦门大学,也总要“做一点事”。

做些什么呢?他针对着当时文化教育在全国泛滥的封建复古的逆流,如:“尊孔读经”,小学生必须读“四书五经”等,以追怀往昔来予以回击。

鲁迅曾说:“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

”相关链接:1.《朝花夕拾》简介: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

春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朗润酝酿卖弄嘹亮黄晕衬托静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振作精神如花似锦2.掌握以下词语的意思:朗润卖弄呼朋引伴黄晕舒活如花似锦掌握“酝酿”、“衬托”的语境。

3.掌握以下多音多义字:涨藏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仔细察看光景,抓住特色,生动地写景抒怀。

三、感情目标经过频频朗诵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觉作者为我们所描述的江南美景的境界。

教课建议一、主题思想《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怀散文。

作者仔细地察看春季的光景,抓住其主要特色绘出一幅幅春光图,显现了大地回春、活力勃发的感人情形,赞叹了春季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二、构造内容第一部分( 1)盼春第二部分( 2- 7)绘春(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 8- 10)颂春三、写作思路《春》全文环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这三部分的次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春还没有到临,热切地期望她的到来。

“期望着,期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期望的心情抒写得酣畅淋漓,也为全订婚下清爽开朗的基调解抒怀的旋律。

待到春季降临人间,作者则尽兴地赏识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情形。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一样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

最后以赞叹作结,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忱洋溢地颂扬了富裕创建力的美好春季,深入了文章的要旨。

四、写作特色第一,察看仔细,描绘生动真实。

比如写春草,作者突出了春草的旺盛活力,不只写小草的坚强生命力和小草的质地、色彩和长势,还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喜。

又如写春风,突出的其和暖、清爽的特色。

总之,作者从不一样角度,仔细入微地察看春季,抓住了春的特色进行描绘。

其次,全文语言朴素清爽,正确生动。

比如:“水涨起来了”。

春水用“涨”描述,表明春季水多,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

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钻”表示春草破土萌生,满山遍野的生长出来,显示了不行压迫的生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教案语文版
3.合作探究
教师出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第一部分的哪些词表现了春天来临的过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二自然段与下面五个段落的是什么关系?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春草图中哪些词最能体现草的特点?这段除了些草,还写了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作者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
学生朗读并背诵
培养学生快速高效背诵文章的能力。
5.拓展延伸
这篇散文运用了精妙的词语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请找出此类句子,品味赏析。
学生有难度,教师加以点拨
培养学生语言欣赏能力,以读促写。
6.课文总结
教师先总结中心在要求学生总结文章写法,最后教师结语:“一年之际在于春”,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学生的积极性会较高
学生初步感受“春”的景象,并对学习重点有所了解。
2.诱思导学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出示字词
3.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1.学生听读课文:弄清字、词。
2.学生自读把握语气和节Biblioteka 。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情景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几句古诗,要求学生回答这几句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新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表格版)

新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表格版)

1. 邓稼先四、再读感知1.速读课文,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1.记忆并摘抄文中重要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感受文中精美的句子及邓稼先高尚的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说和做2.3.1.2.3.4.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3. 回忆鲁迅先生4.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由学生讲述《三国演义》当中的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的一个精彩的片段引入本文教学。

二、1.《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

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

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

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三、朗读课文,积累语句知识,并翻译课文,感知文意1.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 春学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 春学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学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学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学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重点难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学法指导】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获取有关知识)。

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文学常识填空:《春》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_散文。

2。

积累词语。

学生课(1)给加点的字注音。

前自学,③找出文中用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或抓住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教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教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教学
案苏教版
物,做到采访时说话自信、放松、热情、诚恳,创造融洽的
、你渴望做一个记者吗?
、你认为自己可以做一个好记者吗?
、你认为做一个记者难吗?
、做记者少不了要采访,采访有什么要求呢?书上怎么说的?
还重点记了一则采访——法拉奇采访
美国总统肯尼迪接受过无数记者的采访,可是他对有一个记者特别慷慨大方——威廉曼
记者采访,创设氛围非常重要。

氛围创设好了,被采访者才能敞开心扉,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明确任务和要求
个记者吗?好人物通讯报道是另一难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精选生活片段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传记文章,所以,让学生归纳传记体文章的特点,是成为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声声巨响震撼寰宇,一朵朵蘑菇云光耀中华大地。

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让世人目不暇接,惊呼不已!是谁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原子弹工程?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

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

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这其中,就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

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学习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知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魅力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四)走近人物问题探究交流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勾画各部分关键语句或段落。

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说说六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简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凸显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学案语文版

春【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术)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尝文章生动形象、富裕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3、学习经过充足调换感觉器官仔细察看光景,抓住光景特色进行描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赏析精巧语言,体会包含的感情;朗诵并背诵课文,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觉春季风景的漂亮。

【要点难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尝文章生动、形象、富裕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学法指导】朗诵法(经过频频朗诵,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研究法(经过小组合作商讨,获得相关知识)。

导学过程【自主学习,基础过关】方法导引1.查阅资料,认识作者平生。

文学知识填空:《春》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 ___________,春是一篇优美的 __________ _散文。

2.累积词语。

(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应和()(笼盖()朗润(( 2)解说词语。

呼朋引伴:)委宛()蓑衣()衬托()黄晕()振作()发酵()))学生课前自学,查阅相关书本,自行解决基础知识。

如花似锦:朗润:酝酿:委宛:欣欣然: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觉作者对春季的感情。

我的迷惑:【合作研究,释疑解惑】1、课文一共描述了春季的几幅图画?试用简短的语言加以归纳。

在朱自清先生描述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赏识的是哪幅图?请说出原因。

能够从以下方面谈:①这些春的图画中,采用正确的动词、形容词写出春季光景的什么特色.②大批运用叠词叠句和对称 , 排比的短句短语,重申了春季光景的什么特色,以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③找出文顶用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述光景特色,抒发感情.形式:我以为第 _____段的 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出色),由于这句话用 _____(修辞);或抓住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____。

把你喜爱的句子划出来,谈谈你喜爱的原因。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杰出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邓稼先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中国的历史,引入课文主题。

2. 速读课文,了解文意:通过速读,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4. 探究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5.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邓稼先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准确掌握本课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

2.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春》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朗读、把握感情。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培养抓紧时间,奋发向上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③第六自然段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写了房屋。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
4、研读第三部分
朗读8~10段,思考:①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结尾与描写景物时所表露的感情有何联系?③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研读第二部分:
(1)朗读第二自然段回答:“朗润”、“涨”、“红”三个词分别写出了春山、春水、春日的什么特点?这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山润泽,春水涣涣,春日暖人的特点。
(2)赏读第三段:①本段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②哪几句是从正面描写春草的?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③哪几句是从侧面来写春草的?衬托了春草给人带来的什么感受?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导语:
师:同学们说到春天,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各抒己见)
生1:繁花似锦
生2:万紫千红
生3:莺歌燕舞……
教师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导入课文。
二、【问题引领、尝试自学】——老师要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
1、认真读课文,查字典,弄清字词的读音、字形、意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一下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秋)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春教案1 语文版.doc

(秋)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春教案1 语文版.doc

(秋)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1 春教案1 语文版【学习目标】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3、感受前3幅图画,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多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活动一、自主先学1、根据课前预习,积累本课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黄晕.()婉.转()披蓑.()抖擞..()酝酿..()2、朱自清,字,代表作品如散文《》《》等。

3、本文描写了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的之情。

活动二、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 )总写——盼春。

表达对春的盼望和兴奋喜悦心情。

第二部分:(2-7)分写——绘春。

全面细致地描绘出、、、、、、六幅图画。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的、、的特点。

(二)、具体探究赏析第2、3、4自然段。

1、“春醒图”描绘了那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春草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描写春草?春草有什么特点?3、“春花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描写春花?春花有什么特点?活动三、当堂检测(共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每字1分,共9分)yùn niàng ( ) dǒu sǒu ( ) 黄yùn()liáo()亮 hōng()托朗 rùn() wǎn()转2、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依次描绘了六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末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______ 、_______ 、_______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9分)3、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4分)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 春教案 语文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 春教案 语文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1课春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朗润酝酿卖弄嘹亮黄晕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2。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朗润卖弄呼朋引伴黄晕舒活花枝招展掌握“酝酿"、“烘托”的语境。

3。

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涨藏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三、情感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细致地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其主要特征绘出一幅幅春景图,展现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二、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盼春第二部分(2-7)绘春(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颂春三、写作思路《春》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春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

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

最后以赞美作结,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020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春》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2020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春》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第1课《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应和.()黄晕.()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6.填空。

(1)《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1春第1课时学案语文版
“三学四导”导学案
主备人:xxx 审核人:时间: 2017 年学期

了解本文寓情于景、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的特点;
探讨作者是怎样全面、精细地观察、表现江南春景,突出事物的总体特征的;本
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

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

尤其是
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观出不同的美姿。

现在我们要学习的
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

颂春天。

)苏舜钦在《淮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
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
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
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