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壶腹癌的治疗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壶腹癌的治疗效果
马杜丰;周家德
【摘要】目的:评价对于壶腹癌症患者采取不同临床手术方进行治疗的效果。


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40例壶腹癌症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 A 组与 B 组,对于 A 组采取肿瘤切除手术进行临床治疗,而对于 B 组患者则采取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
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效果。

结果采取肿瘤局部切除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比 A 组其他两种方式更低;而采取姑息性手术的患者并发症的
发生率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生存时间上,采取肿瘤切除手术三种方式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采取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比姑息性手术的生存时间更长。

而姑息性手术的三种方式中,采取 ERBD 术后生存时间比其他两者长,差异性显著,有有
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壶腹癌临床治疗上采取肿瘤切除手术虽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但在术后的生存时间更长,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6
【总页数】2页(P679-680)
【关键词】壶腹癌;肿瘤切除;姑息性手术;临床效果
【作者】马杜丰;周家德
【作者单位】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广东汕头515144;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广东汕头 5151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
壶腹癌作为生长在人体内胆总管和胰管汇合至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现在临床上对于壶腹癌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采取外科手术为主,而其手术方式主要有姑息性手术方式与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手术主要包括保留胰十二指肠的切除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以及肿瘤的局部切除手术等,而姑息性临床治疗主要有内镜下胆管支架内的引流手术(ERBD)、胆肠吻合手术和经皮经肝胆管行穿刺引流手术(PTCD)等。

以上各种手术方式在实际临床选择上仍然存在者许多的争议[1]。

因此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40例壶腹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于壶腹癌症患者采取不同临床手术方进行治疗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40例壶腹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要求,其中患无痛性黄疸患者12例,体重出现减轻患者20例,上腹部不适患者18例。

所有患者均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参与此次临床研究的。

以数字随机表法平均分成A 组与B组各20例,其中A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在36~82岁之间,平均年龄(65.2±5.3)岁;病程在1.5个月~14个月之间,平均病程(3.5±0.5)月。

而B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在38~81岁之间,平均年龄(64.4±5.6)岁;病程在1个月~15个月之间,平均病程(4.3±0.5)月。

经比较,两组壶腹癌症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一般性资料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以组别进行划分,对于A组采取肿瘤切除手术进行临床治疗,而对于B组患者则采取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2]。

其中
采取肿瘤切除手术中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
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

在采取姑息性手术的B组中,ERBD术8例,胆总管十二
指肠吻合术8例,PTCD术4例。

1.3 评价指标对所有患者在临床手术治疗后一年内的每两个月进行随访,主要
进行全腹CT、腹部B超、血清肿瘤的标记物临床检查等;在临床治疗一年之后则每三个月进行上述的临床检查,持续随访三年。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3]。

结合医院门诊检查、邮件随访以及电话随访,观察患者的肿瘤是否有发生
转移和复发的情况,并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以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
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

两组数据对比以P≤0.05作为有数理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在采取肿瘤切除手术的A组患者中,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3%,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3.33%,而肿瘤局部切除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
20.0%,与之相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B组患者在采取姑息性临床手术治疗中,行ERBD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采取PTCD进行临床治
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三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
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在术后生存情况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A组患者中三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生存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B组患者中ERBD方式在术后的生存期明显比其他两组更长,且
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相比,A组术后生存期明显
更长(P<0.05)。

详见表3。

近些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壶腹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因这种疾病死亡的人群比例也在逐步上升。

随着临床腹部影像技术以及经皮穿刺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壶腹癌的临床诊断与术前分析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迄今为止壶腹癌的临床治疗方法仍存在选择上的争议,壶腹癌的临床手术方法有姑息性手术与肿瘤切除手术两种。

有临床研究报道认为,在第一时间采取根治性临床手术进行治疗是挽救患者性命以及延长生存时间的最好途径[4]。

但在其他临床研究中
又发现,对于肿瘤出现其他部位的转移或者对根治性手术不耐受的患者,应该选择外引流或者内引流来解除胆道梗阻问题[5]。

为此,笔者以40例壶腹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临床手术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采取肿瘤切除手
术患者在手术预后和生存期上都比姑息性手术要好。

而对于采取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ERBD的患者生存期更长。

综上所述,在壶腹癌临床治疗上采取肿瘤切除手术虽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但在术后的生存时间更长,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