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文化运动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文化运动教案设计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
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现象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及主要内容的探究,培养学生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学生表达自己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培养学生通过反思交流、形成价值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
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增强学生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新
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 __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影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 __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__革命的序曲。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新的思想理论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新青年》的创办。

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前期的主要内容。

第二目:新世纪的曙光。

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和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本课不仅在本单元而且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课文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对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让学生体会,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来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之间互动的动态过程。

本课教学力图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他们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教会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评价论证能力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析法;启发法;设疑提问法;情境创设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近代中国涌现的许多著名人物中,安徽籍的名人很多,你能数出几位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导入:我今天要重点给大家介绍的是两位人物: __、胡适。

__,安徽怀宁人,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胡适,安徽绩溪人,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一生获得30多个博士头衔。

他们俩参与、领导了我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今天,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脚步走进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走进新文化运动。

播放幻灯1:第9课新文化运动
●研习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教师过渡:新文化是相对于旧文化而言的,是资产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那么, __、胡适等人为什么要发动新文化运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板书: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教师讲析: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被广大的青年 __所接受;与此同时,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旧两种思潮同时出现,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播放幻灯2,3
教师过渡: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应该讲它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可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请看课本“动脑筋”题目,分组讨论回答,谁先想到先回答。

播放幻灯4(“课堂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参与讨论、明确: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着深刻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它是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而不是几个人凭空编造出来的。

播放幻灯5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师过渡: __等人面 __当时的现状,认为国民的思想很陈旧,要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就必须改造国民的思想,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这样新文化运动兴起。

板书: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师过渡:那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动手设计简单表格,找出和填写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代表人物、旗帜、兴起标志和主要阵地。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找得准、填得快。

学生看书、填表、回答。

教师巡视,归纳。

播放幻灯6,7,8
教师过渡:同学们表现得都很不错。

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__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讲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 __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就是德先生、赛先生。

那德先生、赛先生又指的是什么呢?
播放幻灯9
学生回答。

教师讲析:(教师用英语读出“民主”和“科学”两个英文单词)当时他们以英语的第一个字母的发音亲切的称呼“民主”和“科学”为德先生、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民主制度;赛先生指的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教师过渡:发动这场运动的,除了 __,还有 __、胡适、鲁迅。

我们来认识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四位代表人物。

板书: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播放幻灯10
教师讲析: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逐一了解下这四位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和主要思想。

播放幻灯11,12,13,14,15
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师过渡:大家从刚才的介绍中看出, __等认为救治中国的方法是要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

这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回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板书: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播放幻灯16
学生回答(教师请学生齐读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明确后期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

播放幻灯17,18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几组镜头来具体理解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播放幻灯19 (镜头: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对联)
教师讲析。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播放幻灯20 (镜头:鲁迅小说《药》中描述的人血馒头)
教师讲析。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播放幻灯21 (镜头:镜头: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教师讲析。

教师提问:对旧礼教、旧道德攻击最猛烈的代表人物是谁?
学生回答。

播放幻灯22 (鲁迅谴责封建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播放幻灯23 (镜头:秀才断句征婚启事)
教师讲析:这种旧文学需要断句,容易给人带来歧义,而新文学简洁、明了。

因此要反对陈腐的旧文学,建立一种新文学。

胡适在这方面树立了典范。

播放幻灯24 (镜头:胡适提倡白话文)
五、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师过渡: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这样一次运动,我们要正确评价。

想一想,应该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呢?下面请同学们从性质、积极性和局限性方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板书:五、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播放幻灯25
学生回答。

教师讲析。

播放幻灯26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现象的分析,来加深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

1、性质
播放幻灯27
教师讲析: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进步性
播放幻灯28
教师讲析: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
播放幻灯29
教师讲析: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教师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下面,我们来回忆所学内容,自主思考、合作研讨、探究回答下面问题。

在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发动了哪些运动?分别从什么方面进行探索的?
学生思考、研讨、回答。

播放幻灯30(探究活动),31,32。

教师参与探究、明确。

教师提问:一百年前,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先进的 __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抛头颅洒热血。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该如何做呢?
播放幻灯33
学生回答。

播放幻灯34。

教师明确(请全体同学齐声朗读今日青少年之誓言)。

●课堂总结
1、本课小结
播放幻灯35。

教师总结。

1、课堂训练
播放幻灯36,37(“牛刀小试”)
学生答题。

教师明确。

●布置作业
播放幻灯38
附,板书设计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性质、进步性、局限性)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安徽省枞阳县钱桥初级中学伍先贵)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导入新课】
幻灯1:封面
幻灯2:导入新课
师:幻灯片中五位历史人物分别是 __、 __、胡适、鲁迅和蔡元培。

辛亥革命后,他们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潮流,即新文化运动。

作为新文化健将,他们为何要掀起这场运动?这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过程】
幻灯3:确定学习目标
子标题:《新青年》的创办、“新世纪的曙光”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幻灯4-1:运动背景
课标解读:本目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设计问题从简单入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阅读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并思考新文化运动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西方文化影响和国内政治环境两个方面思考。


生1: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世凯实行倒行逆施的反动政策。

他是怎么做的呢?生2: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幻灯4-2:袁世凯祭天
师:1915年,袁世凯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次年为“洪宪元年”。

这幅图就是他称帝后在天坛祭天的情形。

面对袁世凯的“祭孔”闹剧,当时社会民众有怎样的不同反响?
生1:他的反动行为,立即得到封建余孽的喝彩。

生2:先进的 __将发表言论,抨击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行为。

师: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发生了。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课标解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 __主人。

教师引导学生从标志、口号、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等方面学相关知识,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初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幻灯5:导学提示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40-41页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等。

生:阅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幻灯6:兴起标志
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生:1915年, 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师:在运动中,涌现出了一些进步的 __,他们分别是谁?
生: __、 __、胡适和鲁迅等。

幻灯7:运动口号
师:他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 __。

大家知道他们斗争的两面旗帜是什么吗?
生:先进 __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两面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师: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请看大屏幕,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相关问题。

幻灯8:运动内容.视频
师: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什么?
生1:观看录像并回答。

他们向尊孔复古思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生2:他们反动封建礼教,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师: __等先进 __的主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幻灯9:运动内容.文字
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师: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我们通常概况为“四提倡”和“四反对”。

同学们阅读课文41页小体字部分,具体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生1: __《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 __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师: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生2:他们主张人们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

师: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生3:要求人们从封建传统下解放出来,得到自由的发展;
师: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

所谓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生4: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邹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也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师: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

尤其是鲁迅,他在《狂人日记》里,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过渡语:1914-1918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结束后,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明表示怀疑。

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发展出现新变化,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视频——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课标解读: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等世界史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提前预习,通过上网收集资料的方式增加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同学收集知识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幻灯10:世纪曙光.视频
师:俄国十月革命 __先进的 __产生了怎样的极影响?
生: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 __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师:在新的历史时期, __等怎样是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生:1918年, 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并称“试看将来的
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同年, __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从此,中国的先进 __用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幻灯11:世纪曙光.文字
师: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 __,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过渡语: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请同学从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课标解读:这部分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幻灯12:历史意义
生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师: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 __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导致了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生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主要是,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师:新文化运动正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它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 __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

它不仅是一次反传统主义的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它倡导民主与科学,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标榜新道德,力图建构新的伦理和价值判断模式;它提倡新文学,力图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方式。

新文化是对千百年来形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生3: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在于,它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师:作为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来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由和富强之路的光辉旗帜。

五、知识总结
课标解读:知识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线索和综合归纳能力。

本部分提供了两种方法,前者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结合板书就可以联系课文复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线索。

后者注重了知识归纳,采用歌诀方法记忆,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方法一:板书总结
师: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的板书,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

幻灯13:板书设计
师生:1915年 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运动初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__等先进的 __抨击尊孔复古思想,在社会上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运动
后期,宣传并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

方法二:歌诀总结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记忆,老师把本课的主要内容编成歌诀,供大家记忆。

我们来齐读一下——
幻灯14:歌决总结
生:新旧思潮激冲突,青年杂志运动起。

陈李胡鲁做代表,民主科学摇大旗。

十月革命炮声响,马列主义新时期。

人们思想大解放,文化运动载史籍。

【课堂巩固】
幻灯15:史海泛舟
程标解读: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课堂辩论和历史畅想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

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因素是( B )
A.丧权辱国条约的签定B .尊孔复古逆流的泛起
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推动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 )
① __② __③胡适④鲁迅⑤ __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3.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面旗帜是( C )
A.自由和平等
B.民权和民生
C.民主和科学
D.新道德和新文学
甲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乙方: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运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发言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最后,结合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进行精当的点评,并肯定甲方观点。

幻灯18:历史畅想
如果你是生活在1915年中国的青年学生,读到了 __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敬告青年》。

深受鼓舞的你,将激情地向自己的同学发表演说? ?
生:结合自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自由地发表观点。

师: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走在了时代前沿,同尊孔复古的时代逆流不懈斗争。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该怎样做呢?请大家一起来宣誓——
结束语:师生起立宣誓。

作为21世纪青少年,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民、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附:板书设计
第9课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列举 __、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知识与能力:
1.了解 __创办《新青年》的历史背景,认识《新青年》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2.知道胡适首倡“文学改良”运动以及 __发起“文学革命”的意义。

3.了解鲁迅、 __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探讨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4.结合课文中《新青年》的创办及其宣传、文学革命的发动及其
影响,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主张,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课文的讲授,组织学生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可结合文言文的学习,与白话文进行比较,探讨白话文的兴起对文化传播和发动民众方面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实际经验出发,来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历史现象,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 __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在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国家动荡日重的状况下,积极思想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
运动,它有力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灵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意识,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为随后五四爱国运动
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 __近代化的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培养从历史角度,具体地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作用,避免片面的脱离历史实际的空泛议论,培养求真求实的学习风尚。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合作探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根据这一特点,我授课时,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同学能力差一些,学习兴趣不浓,学生知识视野狭隘,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课本。

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不多。

他们对新文化运动了解的很少。

大部分学生主要靠影视、课本获取,掌握的知识不全面。

所以上课时注意引导,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和“兵教兵”的方法,注意学生能力的提高。

整节课都在和谐,科学,民主,合作的氛围中进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

重点:《新青年》的创办;胡适、 __等与新文化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