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曲《小放牛》演奏技法与美学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 01竹笛曲《小放牛》演奏技法与美学赏析
齐 攀
摘 要:民间传统乐曲《小放牛》因其旋律明快流畅,情绪活泼风趣,为受到广大群众广泛喜爱。
具体来讲,整个音乐展示了活泼且纯洁的乡村姑娘和牧童之间的对答,整个歌曲洋溢着天真烂漫的气息。
作品应用的乐器也是丰富多彩的,相关的著名演奏者将整合乐曲融入了不同的演奏方式,给歌曲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小放牛》拥有多个版本,并且不同版本差距也是十分大的,无论是在歌曲的表现形式还是结构都有着自己的风格。
不同版本的音乐有着一定差距,但又有许多共性的因素在。
关键词:竹笛曲;小放牛;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32.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齐攀(1994-),男,硕士研究生,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科研课题《适应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河北省高校民族吹管乐教育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HG14)。
一、竹笛曲《小放牛》概述
《小放牛》是一首河北人民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也正是因为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被翻版成了许多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性。
促进有传统形式的吹、敲、打,而且还有一些全新的形式。
比如在近年来还被许多艺术家做出了深加工,从而使它的表现力更强。
不同形式的《小放牛》,其整体表现的艺术风格以及作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等多方面都独具个性,除此之外,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
这首乐曲主要表现了胜春时期,在阳光明媚的时节里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的欢脱形象,给人一种愉悦欢快的质感。
乐曲的中间引子部分以一段舒缓的钢琴旋律,拉开了整首全曲的音乐帷幕。
此句歌词定下了整首全曲活泼、明快的音乐基调。
感悟此曲的乐段,诚如中国传统民间戏曲中在开场时唢呐声中奏响的《朝天子》曲牌。
乐曲最后进入节奏主体第二部分。
随着一阵古风牧笛清脆的节奏乐声,牧童骑着一头牛,从远处走来。
这里旋律:0 2 3─2|1·2 3─2 |1 2 3 2 1 2 3 2 1|56─ ─ ─ |表现得颇具风趣。
此句颇似对田园春色的全景描绘。
我们在这幅田园春色画轴中看到了什么?初新的柳树、淡妆的池塘、蜿蜒的小路、散发着春泥清香的田野。
这一切在旋律的表现中,又像是一幅写意的中国画,淡墨勾勒,不着重色,一首不囿于平仄的近体诗,自然天成,格调清
新。
在整个旋律中包括着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展现方式,也就是推移镜头。
这里所讲的镜头与我们日常摄影中的镜头是两个含义,其主要表现的是音乐旋律镜头。
镜头可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的推移组合。
在此之中,0 2 3─2|1·2 3─2 |表现的是中景,1 2 32 1 2 3 2 1|表现的是近景镜头,随着56─ ─ ─ |一个全分音符的推移,镜头实现了转变。
随后是一组2/4拍的快板鼓点,表象了黄牛悠然自得的脚步。
《小放牛》由4个纯音乐句结合组成,音调明快流畅、富于人物表情。
曾广为流传传遍全国汉族地区,且常被认为融于中国戏曲流行音乐之中。
竹笛紧接快板,奏出了一段略具进行曲节奏的旋律:此旋律意在表现牧童怡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左顾右看,欣赏着田间的春色,待逐一品析。
旋律:用重复的演奏方式表现了牧童的两种情态,第一种是动态:此中两段乐句的重复分别表现了牧童向左一望,向右一望的动作。
其中一句表现牧童转头的动作,二音表现牧童远望的情态。
第二种是静态:表现了牧童得意、顽皮的情态。
随后,乐曲进入了一个行板部分,此段旋律表现了牧童看到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色的愉悦心情。
这一段乐曲品之,颇有几分悠然自得之趣。
此段意在表现牧童坐在牛背上,漫步于春季的田埂尽头,游戏与流碧的柳色之间。
乐曲的最后是一段快板旋律。
这段旋律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在竹笛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其能够深刻
126
音乐表演
将它的特色表现出来,给人一种生动活泼俏皮之感,再加上一些锣鼓乐器的衬托,使整个氛围增加了几分欢乐。
生动活泼且清新自然的音乐旋律就好似牧童与村姑的对话。
在欣赏这段旋律时,我们依稀可闻得牧童和村姑对话的内容。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段旋律中,竹笛巧妙地运用了单吐、双吐、滑音、打音等技巧,音符清晰、干净,点到为止,绝不拖沓,使乐曲节奏更显得具有跳跃感,更具有天真的趣味,更能表现出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
那凝练、不加造作修饰的笔调勾勒出的儿童形象,不正如一幅清丽、淡雅,且极富中国北方民俗特色的年画吗?
总之,笛曲《小放牛》无疑是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音乐形象,以至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底蕴的充分展现。
二、器乐领域中的竹笛曲《小放牛》
作为中国传统民歌《小放牛》,它经常会出现在我国的舞蹈表演、戏曲等等。
可以说它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虽然每种版本的风格大有不同,且长短有一定的差距。
但因为故事的内容较为生动,且表演形式多样,无论是听还是观赏都能给予人们新奇之感。
曲子的内容虽说依托于实际但是也不乏存在着一定的神话色彩,总之它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
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人们的思索,并在思索之后给予人们惊喜。
器乐所讲的就是乐器的一种艺术方式。
通常以地域进行划分。
从根本上来讲,不一样的器乐也会给予人不同的音乐感受。
《小放牛》在音乐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其被许多专家学者吸收和学习,并被运用到后续的音乐创作过程中。
在整个器乐的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几种相似的版本。
不管是乐器的品种还是已经被改造完成的乐曲,通常会出现在相关的书中。
书籍的内容不仅有传统的乐器,还有较为现代的乐器形式。
这正是因为其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也造就了今日它的影响力与发展状况。
器乐作品《小放牛》为民歌器乐化而成为民间乐曲,它在历史的沉积过程中不断加工与改造,形成了完整的作品。
比如陆春龄创作的同名笛曲《小放牛》,它主要依据民谣这种艺术形式,再通过一系列艺术形式加工,之后不断注入竹笛的演奏技巧,为人们展现了较为欢愉的场景。
展现了一幅田园风采画面,引人入胜。
而应用民歌小调移植改编的器乐化《小放牛》就十分丰富了,但无论是哪种演奏的方式,在内容的展示方面都广泛应用了民歌情调。
总而言之,就是展现了地方的特色和地域特点。
《小放牛》的发展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涉及多领域、
多方面的。
它的影响力较其他的乐曲而言更富有影响力,它可以说是河北乐曲的一种标志。
除此之外,在乐曲、歌舞等各项形式的烘托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因为具有这一类特正,让音乐能够在兼容与碰撞中得到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艺术的需求。
这也为中国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竹笛曲《小放牛》的艺术赏析(一)曲体结构
通常来讲,乐曲的引子中掺杂着戏曲里的味道,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乐曲的气质。
就好似一个短小的开场拉开了整个曲目的帷幕。
本人认为,这就好似利用了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推移镜头。
中板乐曲是由多乐段中板构成的一种多段性音乐结构。
中板音乐是对一段音乐进行多次重复,并且旋律也较为自由和谐。
倘若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凭借的事物,人们很难去凭空想象,牧童骑在牛背上阳光明媚春风徐徐的场景。
而快板这种形式和其它方式相比较而言,主要是将一些具有特点的旋律贯穿,其中很好地诠释了音乐的主题。
这部分的快板形式用征式的调式加以代替,与前部分的整个结构相比较,其特征更为突出和鲜明。
在演奏中竹笛紧接快板,还演奏出了一段略具进行曲节奏的旋律:此旋律意在表现牧童怡然自得骑在牛背上,左顾右看,欣赏着田间的春色,用重复的演奏方式表现了牧童的两种情态:
第一种是动态:此中两段乐句的重复分别表现了牧童向左一望,向右一望的动作。
其中一句表现牧童转头的动作,二音表现牧童远望的情态。
第二种是静态:表现了牧童得意、顽皮的情态,表现于何处?答曰:表现于二音符也。
细品此二音符,不难察觉此二音符表现的乃是牧童天真的脸颊上几丝始露的笑容。
此笑容并非是明显散布在脸上的,而是隐藏在牧童如淡胭初裹的脸颊里,流露于牧童未殆世事的灵魂中。
在此,我着重品析二音。
此二音看似为两个相同的音阶,然而这两个音阶又是截然不同的。
若问异于何处焉?则答曰:异于倚音也。
此倚音看似仅为装饰之用,然此装饰却包含着不可或缺的感情——牧童观景而喜。
此喜绝非大笑,而是才上心头,又上眉头的微笑。
何出此言?亦出于此倚音也。
大凡倚音皆短而轻,恰表现了牧童见春色而初喜的情态。
若是大笑一则不免露出了乐曲思想的肤浅;二则表现了主人公的圆滑世故,违背了儿童的心理特征;三则大破坏了春明景和的意境;四则大笑也是仅一个倚音5所无法表现的情态。
故,此倚音为表现牧童微笑的形象。
再者,后者6音,加上倚音后,
127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 01与前者6音形成了非完全性的对称,表现出音符的看似不和谐中的永恒和谐之美。
(二)不同版本之间竹笛曲《小放牛》的演奏技法和演奏风格
1、陆春龄版本《小放牛》
《小放牛》一歌是中国河北一首用于民间戏曲小调中的小歌,因其歌曲声调明快流畅,活泼有趣,广大群众所广为喜爱。
先后由著名的乐器演奏家将其改编而成为不同的音乐体裁、不同的乐器演奏者和方式的各种器乐,如长笛吹打、呐曲和低音竹笛等。
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中国竹笛演奏大师陆春龄将中国民间传统音乐《放牛》一曲改写编制成属于中国的传统竹笛。
陆春龄是南派笛艺的代表之一,他的版本《放牛》和演奏风格都具有婉转细腻的特点,具有深远的艺术特色,如深邃的意境,清新的活泼,形象的生动。
《小放牛》引子利用南曲笛的绵长、悠长曲折,以及打音、倚音、送音、连奏,使音乐充满田园的风情和歌唱性,流畅、活泼,特别是抓住了观众心灵的心。
他不仅把自己融入了乐趣之中,而且还让观众一起跟随音乐起伏,忽而快乐,忽而悲伤,忽而沉思,忽而沉思,忽而开心。
最值得注意的是,每当演奏一首乐曲有弱渐强的曲子或一段乐段,随着音乐逐渐强化,渐渐地收回了视线,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在长音逐渐弱化的结束,又把目光远了。
2、刘森版本的《小放牛》
而新派的代表人物刘森先生《小放牛》编曲于1959年,它主要表现了放牛娃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这首曲子与其它歌曲不同的是表现在它的唱法上,它紧密结合了民间歌舞形式并使用了一些戏曲的元素进而展现了牧童与村姑对话的画面,极具生活色彩和气息。
为整个乐曲的意境增添了很多色彩。
除此以外,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又增加了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如高音1指法只开第一、六孔指法,高音2开一、二、三、六孔,与此同时还加入了气冲音。
刘森先生的《小放牛》给人一种还放西路质感,他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就如同浑厚高音在歌唱,这也是他演奏风格中重要的特点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滑音,高音,色彩,指滑,都富有其内在的特色,虽然没有过多的乐器进行烘托,但是其表现形式极强。
总之在具有一定修饰的基础上,其还存在着细腻的情感,就仿佛是在歌唱一般。
《小放牛》还将一种彩虹般的音乐进行具体的表现,就仿佛竹笛演奏一般。
简单来讲,陆春龄的曲子注重对于情感情况的描绘,而刘森更关注实际情况的刻画,注重对于人物的神色以及作者所要表现的感情进行描
写。
虽然刘森创作的《小放牛》并不是全部由自己所做,但是在不断升华与改造的过程中仍没有将写意的风格磨灭,最终给听众一种气势恢宏、大气之感,也展现了两个主人公自然脱俗的形象。
结 语
竹笛曲《小放牛》从根本上来讲是对民歌表现形式的再生产。
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其内在的美也是难以被掩盖的。
因此,从其音乐风格以及表现形式上入手,它是对传统表现方式的升华。
竹笛相关文化已经在我国发展和沉淀了较多年,虽然它还没有被更多人所熟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形式的丰富多样,它很快就会被更多人所接受与传播。
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竹笛艺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但这也并不能说明它会就此故步自封。
竹笛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上会更进一步与音乐旋律、控制和音响等学科相结合,诠释一个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形式。
当然,这也是需要相关工作者共同携手努力才可以完成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竹笛曲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
参考文献
[1] 周世波.竹箫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2] 曲广义,树蓬.竹笛教学曲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3] 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4] 上海音乐出版社编.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
[5] 冯光钰.音乐传播视野中的曲牌考释研究[J].中国音乐,2008,(01).
[6] 杨玉芹.民间曲牌《小放牛》[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8,(02).
[7] 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J].中国音乐学,1991,(02).
[8] [俄]鲍里斯·阿萨菲耶夫.音调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9] 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编.乐律全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10] 里浴,刘中澄等.东北艺术史[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