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线组网基础
无线局域网WIFI基础知识概述
![无线局域网WIFI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9ddcf99ec3a87c24028c4e8.png)
简单接入、低带 宽
技术演进时间
更高带宽:802.11a/g速率达到54Mbps,802.11n可达600Mbps(采用MIMO技术,目前处 于草案2.0版本)。
更广覆盖范围:从802.11a/g的100m到802.11n的500~1000m。
更强的障碍物穿透能力:可以使用于多堵墙壁的商务住宅、复杂房间结构的写字楼等环境中。
WLAN标准- 802.11b
1999年9月IEEE 802.11b被正式批准,该标准规定WLAN工作频段在2.4-
2.4835 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Mbps, 传输距离控制在50-150英尺。该标
准是对IEEE 802.11的一个补充,采用补偿编码键控调制方式,采用点对点模式 和基本模式两种运作模式,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1 Mbps、 5.5 Mbps、2 Mbps、1 Mbps等不同速率间自动切换,它改变 了WLAN设计状 况,扩大了WLAN的应用领域。 IEEE 802.11b已成为主流的WLAN标准,被多数厂商所采用,所推出的产品广
家庭射频(HomeRF)技术是无绳电话技术(数字式增强型无绳电
话或者简称为DECT: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phone)和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工作于2.4GHz
ISM频段,采用数字跳频扩频技术
无线局域网主要技术
1990年IEEE 802标准化委员会成立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工
疗等专用频段,是公开的;而工作于5.725-5.850 GHz频带需要执照的。而
且IEEE802.11a卡片价格昂贵也大大的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一些公司更加看好 当时最新混合标准――IEEE802.11g。
WLAN-1-无线网络基础知识
![WLAN-1-无线网络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0e79b97aef8941ea66e054a.png)
802.11/11a/11b/11g MAC
802.11e — QoS 802.11f —漫游和切换 802.11i —安全增强
802.11s — mesh
802.11r—快切
目录
无线网络概述 无线网络协议族
射频基本常识 无线网络基本组成元素
小小结结
射频基本常识
数据传输介质:电磁波(光速) 无线网络可以使用的无线电频段:2.4GHz、5.8GHz 信道:无线网络中数据传输的通道。信道是频域的概念,每个
等于被测量功率与基准功率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 10。当基准功率取为1mw时,此dB值以dBm表示。当基准功 率取为1w时,此dB值以dBw表示。 公式:
测量功率(dB) = 10 * lg(测量功率/参考功率)
目录
无线网络概述 无线网络协议族
射频基本常识 无线网络基本组成元素
小小结结
无线网络基本组成元素
AP1
STA
SSID=“digitalchina”
STA
STA
SSID:Service Set ID 服务集识别码
无线网络基本组成元素
BSS1 AP
STA1
STA2 STA3
STA5
• Stations (STA):任何的无线终端设备。 • 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
属于同一VLAN的客户端
BSS2
• ESS(Extended Service Set)是采用相同的SSID的多个BSS形成的更 大规模的虚拟BSS。
目录
无线网络概述 无线网络协议族
射频基本常识 无线网络基本组成元素
小小结结
小结
无线网络优势 无线网络基本协议族 无线网络基本组成元素(重要) 射频常识
无线组网
![无线组网](https://img.taocdn.com/s3/m/3dcaed6b25c52cc58bd6bebf.png)
无线组网(一)――点对点网络的应用环境点对点无线网络又叫Ad-Hoc网络,主要适用于有临时需求的双机互连。
Ad-Hoc网络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支持,网络中不存在无线AP,网络中的节点均由移动主机构成。
不管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只要有两台或者两台以上配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只需简单设置,就能随时随地实现无线局域网连接。
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这种点对点网络,从设置上来说较简单。
以我司TL-WN821N无线网卡和笔记本自带的Intel 4965AGN无线网卡组网为例,介绍双机互联的设置步骤,具体设置请看以下步骤。
一、TL-WN821N无线网卡的设置步骤1:安装无线网卡驱动程序。
安装无线网卡驱动程序时,推荐在驱动文件中直接双击“setup”文件进行安装。
步骤2:运行TL-WN821N客户端应用程序,选择“配置文件管理”。
此时您可以新建一个配置文件或者修改原有的配置文件。
步骤3:进入配置文件管理界面后,选择“高级”选项卡。
“网络类型”选择“Ad Hoc”模式即可。
步骤4:点击确定后,在“常规”选项卡中会要求输入一个网络名称,如:本例中输入了“123”这个网络名称。
步骤5:点击确定后,在无线网络连接属性中配置一个IP地址。
至此,TL-WN821N无线网卡配置完成。
二、Intel 4965AGN无线网卡的设置步骤1:在笔记本上双击无线连接图标,弹出无线网络连接属性框。
然后切换到“无线网络配置”选项卡,勾选“用Windows配置我的无线网络设置”选项,如下图所示。
步骤2:单击右下角“高级”按钮,将会弹出如下图所示对话框。
在其中点选“仅计算机到计算机”选项,然后去掉“自动连接到非首选的网络”复选框,最后单击“关闭”按钮。
步骤3:返回步骤1所示窗口后再单击“添加”按钮。
接着会弹出如下图所示设置框,在“网络名(SSID)”中输入与TL-WN821N网卡设置一样的SSID号“123”。
由于TL-WN821N无线网卡没有设置加密,因此在Intel 4965AGN无线网卡上也不进行加密设置。
无线组网技术
![无线组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4eb8a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3.png)
环节2:右击桌面上旳“网上邻居”图标,在弹出 旳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网络 连接”窗口,如图8-14所示。
环节3:配置无线网卡旳IP地址为192.168.0.1,子网掩码 为255.255.255.0。
环节4:在图8-15所示对话框中,选择“无线网络配置”选项卡, 并选中“用Windows配置我旳无线网络设置”复选框,如图8-17 所示。再单击“高级”按钮,在打开旳“高级”对话框中,选 中“仅计算机到计算机(特定)”单项选择按钮,如图8-18所示。 然后单击“关闭”按钮,返回“无线网络连接属性”对话框。
无线网卡安装成功后,在桌面任务栏上会出现无线网 络连接图标 。
(2) 配置PC1计算机旳无线网络
可用无线网卡旳客户端程序,也可用Windows XP来配置无线网 络。假如用Windows XP来自动配置,需开启“Wireless Zero Configuration”(无线零配置)组件服务。下面用Windows XP来 配置无线网络。
环节1: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组件服务”图标,打开 “组件服务”窗口。选择左窗格中旳“服务(本地)”选项,在 右窗格中向下拖动垂直滚动条,找到并右击“Wireless Zero Configuration”选项,在弹出旳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打开“Wireless Zero Configuration旳属性(本地计算机)”对 话框。在“常规”选项卡中,选择开启类型为“自动”,如图 8-13所示,单击“开启”按钮,再单击“拟定”按钮。
使用更为普遍旳还是基于Infrastructure(基础构造) 模式旳无线局域网,其信号覆盖范围较大,功能更多、 性能愈加稳定可靠。
项目实训
任务1:组建Ad-Hoc模式无线对等网
组网工程知识点总结
![组网工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cde9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f.png)
组网工程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基础知识1.1 网络基础概念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组网工程是指将各种终端设备通过各种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1.2 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的范围和规模,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覆盖范围小,一般在一个建筑或者一组建筑内部;城域网覆盖范围大,一般在一个城市内;广域网覆盖范围更大,一般在跨越城市或者国家的范围内。
1.3 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等。
1.4 OSI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开放的通信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该模型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二章:网络设备2.1 交换机交换机是局域网中常见的网络设备,主要用于局域网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不同的工作层,交换机可以分为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
2.2 路由器路由器是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的设备。
路由器可以根据目的地址对数据进行转发,从而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2.3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从而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传输。
2.4 网络交换设备网络交换设备包括虚拟专用网(VPN)、负载均衡器、内容分发网络(CDN)等,用于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第三章:网络协议3.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
3.2 IP地址IP地址是互联网中设备的唯一标识,包括IPv4地址和IPv6地址。
3.3 VLAN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划分成多个逻辑网段的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性。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https://img.taocdn.com/s3/m/7ad61c2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0.png)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一、组网基础知识1.1 组网概念组网是指将多个设备或系统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进行联接,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互相通信、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在各种通信和网络领域中,都需要通过组网技术来构建通信系统和网络架构,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1.2 组网的分类根据组网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将组网技术分为有线组网和无线组网两大类。
有线组网是指通过物理线缆连接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以太网、局域网、广域网等;无线组网是指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连接,主要包括蜂窝网络、Wi-Fi、蓝牙等。
1.3 组网的基本原理组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结构中,设备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在组网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通信协议等因素。
1.4 组网的应用场景组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和网络系统中,包括企业网络、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通过组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通信效率和数据传输速度,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二、有线组网技术2.1 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有线组网技术,是一种基于CSMA/CD协议的局域网通信技术。
以太网采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场景。
2.2 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将位于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通信服务。
局域网可以采用以太网、令牌环、FDDI等不同的组网技术,是企业内部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2.3 广域网广域网是指连接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设备,通过远距离通信线路进行联接,实现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
广域网可以采用X.25、帧中继、ATM等不同的组网技术,是不同地域之间通信和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
2.4 有线组网的特点和优势有线组网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如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
WLAN基础知识PPT课件
![WLAN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5911ae27284b73f3425046.png)
WAN
(Wide Area Network)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LAN
(Local Area Network)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PAN
蓝牙 <1 Mbps
LAN
802.11a, 11b, 11g GB156929.11
2–54+ Mbps
网络操 作系统
NOS
802.11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程 传输层 网络层 数字链路层 物理层
TCP
IP 逻辑链路层(LLC) 媒体访问控制(MAC)
无线局域网 (WLAN)
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是以射频无线电波通信技术构建 的局域网,虽不采用缆线,但也能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无线数 据通信不仅可以作为有线数据通信的补充及延伸,而且还可以与有线网络环 境互为备份。
为什么要使用无线?
无线让网络使用更自由! 凡是自由空间,均可连接网络,不受限于线缆和端口位置
为什么要使用无线?
无线让网络建设更经济、通信更便利! 终端与交换设备间省去布线,有效降低布线成本 特殊地理环境下的网络架设,如隧道、码头、高速公路
为什么要使用无线?
无线让网络更高效! 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的接入网络,满足各行各业对于网络应用的需求
宽带无线
MAC PHY OSI层1
802.11的发展进程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
OSI层2
IEEE 802.3
Ethernet 以太网
IEEE 802.4
Token Bus 令牌总线
无线网络基本知识(精选五篇)
![无线网络基本知识(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3d923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4.png)
无线网络基本知识(精选五篇)第一篇:无线网络基本知识无线网络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WLAN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
WLAN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ps(802.11b),最高速率可达54Mbps(802.11a),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
它是对有线连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连通问题。
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
2、为什么使用无线局域网络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
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
特别是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联接起来时,敷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连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
并且,对于局域网络管理主要工作之一,是铺设电缆或是检查电缆是否断线这种耗时的工作,很容易令人烦躁,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找出断线所在。
再者,由于配合企业及应用环境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原有的企业网络必须配合重新布局,需要重新安装网络线路,虽然电缆本身并不贵,可是请技术人员来配线的成本很高,尤其是老旧的大楼,配线工程费用就更高了。
因此,WLAN就是解决有线网络存在以上问题而出现的,架设无线局域网络就成为最佳解决方案。
3、什么情形需要无线局域网络无线局域网络绝不是用来取代有线局域网络,而是用来弥补有线局域网络之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之目的,下列情形可能须要无线局域网络: a.无固定工作场所的使用者b.有线局域网络架设受环境限制c.作为有线局域网络的备用系统4、无线局域网络的优点 a.安装便捷一般在网络建设中,施工周期最长、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布线施工工程。
wifi组网原理
![wifi组网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e849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7.png)
wifi组网原理WiFi(无线网络)组网原理基于IEEE 802.11无线协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实现无线网络连接。
WiFi组网可分为主从结构和网状结构,具体原理如下:主从结构:1. 路由器作为WiFi的主节点,负责管理和控制网络。
它通过有线网络连接到互联网,同时也是无线访问点(AP),发射无线信号。
2. 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等)作为WiFi的从节点,通过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连接到路由器,并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3. 路由器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是通过WiFi信号进行的,路由器将数据从有线网络转换为无线信号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将数据通过WiFi信号发送回路由器。
网状结构:1. 每个终端设备都具备路由器的功能,可以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自组织的网络。
每个设备既可以作为接入点,也可以作为中继点。
2. 终端设备之间互连时,信号传输路径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可能需要经过部分设备的中继转发。
3. 路由选择算法用于确定数据的传输路径,保证数据在网络中正确到达目的地。
无线信号传输:1. 无线信号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的,其频段通常在2.4GHz和5GHz范围内。
2. 信号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进行传输,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空气传播,再将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数据。
3. 信号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干扰,如障碍物、其他电子设备、其他无线网络等,这可能导致信号质量降低或丢失。
4. WiFi组网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信道、进行信号功率管理、增加信号传输距离等措施来优化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
总结:WiFi组网原理基于无线信号传输,通过路由器作为主节点或终端设备间的互连,实现无线网络连接。
主从结构和网状结构是常见的WiFi组网方式,通过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技术传输数据。
无线信号传输可能受到干扰,所以需要进行信道选择、信号管理等优化措施来提高网络性能。
Wifi无线网络组建与实用基础
![Wifi无线网络组建与实用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599ba32ccbff121dd368350.png)
1.1家庭组建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路由器连接WIFI)优点:扩展性与灵活性较好,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较大,只要在家里或是家附近搜索到了无线信号便能用小7连接上从而实现随时随地的上网,相对于GPRS来讲速度快了很多,并且不需要额外交纳流量费(当然家里的宽带费是要交的…)缺点:开销稍大,需要额外购买无线路由器,另外组建家庭局域网络的一大问题是安全保障,特别是使用宽带上网时尤为重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能较差,传输的信息容易被他人.如何组建家庭局域网络.ADSL搭配无线路由器的方法和内容,基本都由下面将要叙述的内容概括.虽然无线路由器的品牌不同会使得操作界面迥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类似的.(遇到无网关回应问题的朋友请特别留意第2步及第5步)1.启动路由器并登录路由器管理页面后,浏览器会显示管理员模式的界面.一般来说,管理页面的网址是,用户名和密码说明书上有.也有不同的品牌采用2.对于宽带用户,需要将连接类型设置为(PPPoE),并输入宽带用户名和密码.本步骤意义何在?现在很多宽带用户都在电脑上新建一个虚拟拨号连接(也有的采用第三方拨号软件),每次上网都要先点一下宽带连接才能连上网络;而所谓PPPoE是用于对具有以太网的机器进行虚拟拨号,这里的WAN口设置类型选择为PPPoE的作用就是将本来要在电脑上进行的拨号工作转移到无线路由器里自动运行,这样的话以后上网只要打开无线路由器即会进行自动拨号连接,无需在电脑上运行宽带连接了.限时宽带用户要注意:设置此项后打开无线路由器即开始计时计费,因此若想断开网络停止计费需要关闭无线路由器;对于包月的宽带用户来说就无所谓了.特别提醒:本步骤为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的前提及关键,略过此步骤容易导致用小7连接上了后却提示无网关回应,原因就在于手机上无法进行宽带虚拟拨号.3.开启无线路由.选择菜单无线参数基本
wlan培训资料(基础普及篇)
![wlan培训资料(基础普及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6555a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3.png)
wlan培训资料(基础普及篇)WLAN<无线局域网)介绍<基础普及篇)无线局域网作为一种新的宽带数据网接入技术,使宽带数据网接入手段更加完善。
从未来发展看,WLAN将与传统的ADSL和LAN 接入方式一起在宽带数据网接入层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铜缆、光纤和无线接入)。
上述三种接入方式与PON一起构成完整的网络,使“让网络无处不在、让沟通随心所欲”这个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变成了现实。
b5E2RGbCAP第一章 WLAN基础知识第一节 WLAN介绍在无线局域网的部署中,主要以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室外及热点覆盖为主,同时在特殊场合下辅以无线桥接于AP结合的方式覆盖,来完成无线局域网布局。
p1EanqFDPw1、WLAN的发展前景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和移动终端<包括笔记本电脑、WiFi 手机、PDA)的广泛使用,人们对无线IP接入的需求迅速增长,而WLAN网络因其应用灵活、安装简便、建设周期短以及不受地理应用环境限制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无线局域网也随着其技术的成熟而在接入部分占有一席之地。
DXDiTa9E3d2、WLAN技术发展演进⑴、802.11x演进⑵、带宽更宽:802.11b速率达到11Mbps,802.11a/g速率达到54Mbps,802.11r达到300Mbps,802.11n可达600Mbps<采用MIMO技术,09年9月份定稿)。
RTCrpUDGiT⑶、更广覆盖范围:从802.11a/g的100m到802.11n的500~1000m。
⑷、更强的障碍物穿透能力:可以使用于多堵墙壁的商务住宅、复杂房间结构的写字楼等环境中。
3、WLAN的定位⑴、WLAN 定位为无线局域网技术,提供慢速移动和游牧状态宽带接入,目前AP多支持802.11b/802.11g。
5PCzVD7HxA⑵、弥补固定网络的移动性不足,移动网络的宽带性不足,作为固定和移动网络数据业务的补充。
无线网络基础知识详解
![无线网络基础知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7d5c50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2.png)
无线网络基础知识详解无线组网基础知识目录1、什么是AP?AP覆盖面积, AP覆盖范围,AP数量确定,AP 安装位置2、什么是AC?3、什么是POE供电,什么是POE交换机?4、什么是Portal认证?5、什么是无缝漫游?6、无线工程组网需求?7、AP的功率是不是越大越好?AP功率规划吸顶AP外观1、什么是AP?答: AP--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AccessPoint)AP就是传统有线网络中的HUB,也是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时最常用的设备。
AP相当于一个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其主要作用是将各个无线网络客户端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从而达到网络无线覆盖的目的。
AP还分“瘦”和“胖”?瘦AP(FITAP):也称无线网桥、无线网关,也就是所谓的“瘦”AP。
此无线设备的传输机制相当于有线网络中的集线器,在无线局域网中不停地接收和传送数据;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或者移动终端均可通过AP 来使用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
理论上,当网络中增加一个无线AP之后,即可成倍地扩展网络覆盖直径;还可使网络中容纳更多的网络设备。
每个无线AP基本上都拥有一个以太网接口,用于实现无线与有线的连接。
通俗理解:瘦AP:本身并不能进行配置,需要一台专门的设备AC(无线控制器)进行集中控制管理配置。
“AC控制器+瘦AP+路由器架构”一般用于无线网覆盖,因为在AP数量众多的时候,只通过控制器来管理配置,会简化很大的工作量;胖AP(FATAP)业界所谓的胖AP,也有人称之为无线路由器。
无线路由器与纯AP不同,除无线接入功能外,一般具备WAN、LAN两个接口,支持地址转换(NAT)功能,多支持DHCP服务器、DNS和MAC地址克隆,以及VPN接入、防火墙等安全功能。
AP覆盖面积室内容许最大覆盖距离为35~100米;室外容许最大距离100~400米;一般来说,以最小数值来确定其覆盖范围。
AP覆盖范围WiFi信号是一个容易受外界影响缥缈的东西,尤其是在穿越金属后,信号会大幅衰减,而AP的覆盖范围可以根据环境建筑材料对信号的损耗来考量,一般来说,实心墙或者承重墙对信号影响最大,所以在部署无线AP时尽量不要穿墙。
无线局域网WIFI基础知识概述
![无线局域网WIFI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d35d5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b.png)
无线局域网WIFI基础知识概述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移动设备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到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的一种方式。
它使用无线信号传输数据,无需使用电缆进行物理连接。
WLAN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应用,如家庭网络、企业网络、公共场所网络等。
WLAN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使用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它利用共享的无线电频率传输数据,通常使用的频段包括2.4GHz和5GHz。
无线信号会经过无线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简称AP)进行发送和接收。
无线接入点连接到有线网络,负责转换无线信号和有线信号之间的转换。
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卡接收无线信号,连接到无线接入点进行数据传输。
WLAN的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无线信号的广播特性,任何接收到信号的设备都可以窃取数据或者攻击网络。
因此,WLAN使用了多种安全机制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其中最常见的安全机制是无线加密协议,如Wi-Fi Protected Access(WPA)和WPA2、这些协议通过加密数据包的内容,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修改。
此外,还可以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来限制允许连接到网络的设备,避免未经授权的设备访问网络。
WLAN的性能与传输速率、覆盖范围等因素相关。
传输速率是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速度,通常以“兆比特每秒”(Mbps或Gbps)来表示。
最常见的无线标准包括802.11a、802.11b、802.11g、802.11n和802.11ac。
这些标准定义了不同的传输速率和频段使用,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覆盖范围是指无线信号传输的距离。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传输速率、发射功率、天线增益等。
为了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使用多个无线接入点进行覆盖扩展。
《无线网络基础》课件
![《无线网络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3020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6.png)
ZigBee是一种低速低功耗的无线通信协议 ,适用于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无线网络安全
无线网络安全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无线 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 注。
加密技术
为了保护无线网络中的数据 安全,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对 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未 经授权的访问和窃取。
访问控制
通过设置访问控制列表等方 式,限制非法设备的接入, 保护无线网络免受攻击和入 侵。
无线电波传输
无线电波是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的优 点,但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微波传输
微波传输适用于较远距离的高速数据传输,但传输过程中易受到障碍 物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红外线传输
红外线传输具有高度的方向性和隐秘性,适用于安全保密要求较高的 场合,但传输距离较短。
无线通信协议
无线通信协议
WiFi协议
无线通信协议是无线网络中设备间通信的 规则和标准,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信协议, 具有传输速度快、兼容性好等优点,适用 于家庭、办公室等场合。
蓝牙协议
ZigBee协议
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适用于 手机、耳机、音箱等设备间的通信。
05
无线网络发展趋势 与挑战
5G与物联网的融合
01
5G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更高效、 更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使得物 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02
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通 过5G网络进行传输,为大数据分 析和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基础。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 日益突出,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成为重要挑战。
网络容量与信道规划
总结词
网络容量和信道规划是实现无线网络高效传输的重要手段,需要合理分配信道资 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无线网络技术基础第1章绪论
![无线网络技术基础第1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2a871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f.png)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
WEP协议
最早的无线网络安全协议之一,但已被证明存在 安全漏洞。
WPA3协议
最新一代的无线网络安全协议,提供了更高级别 的安全性。
ABCD
WPA/WPA2协议
比WEP更安全的无线网络安全协议,采用AES加 密算法。
IEEE 802.11标准
无线局域网标准,定义了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和数 据链路层。
无线网络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无线网络的发展历程
详细描述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无线电报、无线电话到移动通信和WiFi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为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线网络的分类与组成
总结词
无线网络的分类、组成
详细描述
无线网络可以根据传输距离、传输速率、传输媒介等因素进行分类,其组成包括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无线接 入点等设备。
明等,实现远程控制、语音助手集成等功能,提升家庭生活的智能化和
便捷性。
企业无线网络应用
企业无线网络应用
企业无线网络是实现移动办公、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企业员工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工作,不受地理位置限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总结词
企业无线网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是数字化办公的重要组成部分。
THANKS
感谢观看
无线网络的隐私保护技术
01
02
03
匿名认证
通过匿名认证技术,保护 用户在无线网络中的身份 隐私。
流量混淆
采用流量混淆技术,对无 线网络中的数据流进行混 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 或识别。
位置隐私保护
通过位置隐私保护技术, 隐藏用户的物理位置信息, 防止被追踪或定位。
WiFi网络搭建及基本常识
![WiFi网络搭建及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98d9a7b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2.png)
WiFi是一种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允许电子设备在一定范围 内通过无线方式传输数据和互联网连接。它具有高速、便捷、灵活的特点,能 够提供比有线网络更方便、更灵活的网络接入方式。
WiFi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WiFi技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演进和发展,从最初的802.11标准到现在的802.11ac/ax标准,速度和 覆盖范围不断提升。
不共享密码
避免与他人共享WiFi密码,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以防被恶意用户利用。
设备安全
更新操作系统及软件
01
及时更新计算机、手机等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确保
安全漏洞得到修补。
安装安全软件
02
使用可靠的安全软件,如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等,以保护设备
免受恶意攻击。
定期检查设备设置
03
定期检查设备的网络设置、隐私设置等,确保没有被恶意修改。
VS
详细描述
在家庭场景中,WiFi可以让用户方便地连 接智能设备、电视、电脑等终端,实现家 庭网络的无线化。在办公室场景中,WiFi 可以满足员工移动办公的需求,提高工作 效率。在公共场所如咖啡馆、餐厅、机场 等,WiFi可以提供方便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连接网络。此外,随 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WiFi在智能家居、 智能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定期重启路由器
定期重启路由器
定期重启路由器可以清除缓存、释放 资源,提高网络性能。建议每周重启 一次路由器。
定时重启的重要性
长时间运行可能导致路由器过热、缓 存过多等问题,影响网络性能。定时 重启路由器可以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 工作状态。
使用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的概念
移动通信 第一章 无线组网基础
![移动通信 第一章 无线组网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6b33f280066f5335a812176.png)
一.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
相同频率间的干扰为同频干扰。 能构成同频干扰的频率范围为f0±BI/2,
f0为载波频率,BI为接收机的中频带宽。 移动通信系统的空分复用会产生同频干扰。 对于异频双工系统,假设基站A和B使用相同的频道。 移动台M正在接收基站A发射的信号,由于基站天线高度大于 移动台天线高度,因此当移动台M处于小区的边沿时,易于受到 基站B发射的同频道干扰。 基站A接收本小区移动台M发射的信号,也会受到B小区移动 台发射信号的同频道干扰,但较小。
S = S ≈ r −n
∑ ∑ ( ) I
i0
Ii
D i0
−n
i
i =1
i =1
i0为同频SI =干∑i0SI扰i ≈ ∑小i0 (rD−n区i )−n 数,r为小区半径, Di为同频干i=1 扰i=1的路径长度(即同频小区间距)
仅考虑第一层干扰小区(中心激励时i0=6), Di均相等为D。
S I
≈
但减少了通话被中断的概率。
1.3 干扰与系统容量
系统容量C是指系统中能同时工作的用户数(即总频道数)。 若系统有M个区群,每个区群由N个小区构成, 每个小区有k个频率,则一个区群的频道数S = k N。 系统容量C = M S = M k N 一个区群的频道数S不变,即整个服务区仅使用S = k N个频率, 区群的小区数N减少,则每个小区的频率数k增加, 系统的区群数M增加,系统容量C亦增加。
对本接收机的干扰。 要求电台接收机邻道选择性达到70db以上。
为避免邻道干扰的影响,移动通信系统在一个小区内一般 避免使用邻频。
三.互调干扰
非线性器件的输出电流ic与输入电压u的关系式为:
无线组网技术-WiFi技术基础
![无线组网技术-WiFi技术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7aa9f1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9.png)
WiFi技术概述
802.11的技术转 变
WiFi系统组成
WiFi系统组成
网络拓扑结构
WiFi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组网,其发 现和接入网络也有自身的要求和步骤。
WiFi无线网络包括两种类型的拓扑形式:基础网 (Infrastructure)和自组网(Ad-hoc)。
网络拓扑结构
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网络拓扑结构
自组网(Ad-hoc)
PDA
笔记本电脑
用户终端
Chapter
2
WiFi信道
WiFi信道
01 信道也称作通道、频段,是以无线信号作为传输载体的
数据信号传送通道。
02 无线信道不是独占的,而是所有通信中的AP公用的。
03 相同信道上工作的AP会降低吞吐量。
04 IEEE802.11n就是在IEEE802.11g的基础上,把马路
无线接入点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
AP:有线无线互联的设备
需设置信道、密钥 (如WEP)、网络协议 (如DHCP)、桥接等
客户端为台式、笔记 本、掌上电脑等用户设备
网络拓扑结构
基础网 (Infrastructure)
基于AP组建的基础无线网络
由AP创建,众多STA加入所组成
AP是整个网络的中心
各STA间不能直接通信,需经AP转发
WIFI技术基础
WiFi技术概述
WiFi技术概述
WiFi是一个国际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全称 为Wireless Fidelity,又称IEEE802.11b标准。
WiFi最早是基于IEEE802.11协议,发表于1997年, 定义了WLAN的MAC层和物理层标准。
继802.11协议之后,相继有众多版本被推出,最典型 的是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 IEEE802.11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r S r n I i0 i0 D
n
n
据同信道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结果,同频复用比:
Q D r 3N
S D r I i0
n
3N
i0
n
Qn RF i0
同频干扰I小,同频小区间距D小,同频复用比Q小, 则区群的小区数N小,系统的区群数M增加,系统容量C亦增加。 设计要求:
小区制特点:
(1).可空分复用解决频道数少与用户数多的矛盾。 空分复用:间隔一定的空间距离,可设置完全相同的小区。
(2).网络结构灵活,可小区分裂成更小的小区。
(3).由于空分复用,需考虑同频干扰的影响。 (4).移动台要有过境切换功能。
按小区交叠方式可有下列几种实际小区的形状:
三种形状小区的比较:
一.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
相同频率间的干扰为同频干扰。 能构成同频干扰的频率范围为f0±BI/2, f0为载波频率,BI为接收机的中频带宽。 移动通信系统的空分复用会产生同频干扰。 对于异频双工系统,假设基站A和B使用相同的频道。 基站A接收本小区移动台M发射的信号,会受到B小区移动 台发射信号的同频道干扰,但较小。 移动台M正在接收基站A发射的信号,由于基站天线高度大于 移动台天线高度,因此当移动台M处于小区的边沿时,易于受到 基站B发射的同频道干扰。(主要的同频干扰)
1.3 干扰与系统容量
系统容量C是指系统中能同时工作的用户数。 (即频分复用的总频道数) 若系统有M个区群,每个区群由N个小区构成, 每个小区有k个频率,则一个区群的频道数S = k N。 系统容量C = M S = M k N 一个区群的频道数S不变,即整个服务区仅使用S = k N个频率, 区群的小区数N减少,则每个小区的频率数k增加, 系统的区群数M增加,系统容量C亦增加。 系统内干扰包括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等,它们都会 影响到系统的容量。
3).如何选定电台设备保证正常通信(即考虑电波衰耗情况);
1.1 区域覆盖方式
服务区:整个移动通信网所覆盖的区域。 小区:一个基台(BS)所覆盖的区域 (半径最大为天线高度的视线距离)。
按区域覆盖方式划分:小区制或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一.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大区制:由一个基台覆盖整个服务区。 主要特点:基站天线很高,几十米至几百米; 基站发射功率大,50~200W; 覆盖半径大,30~50公里。 优点:网络结构简单、成本低。 缺点:容量小,一般用户几十至几百个,目前用于专用网。
只有不同区群的小区才能进行频率再用(即空分复用)。
区群的组成应满足两个条件: (1)区群之间可以邻接,且无空隙无重叠地进行覆盖; (2)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各个相邻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 离相等。
满足条件的区群形状和区群内的小区数不是任意的。
可以证明,区群内的小区数应满足下式:
N i 2 ij j 2
提高频率利用率,在满足一定通信质量的条件下, 允许使用相同频道的无线区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同频道再用的最小安全距离,简称同频道再用距离或 共道再用距离。 所谓“安全”系指接收机输入端的有用信号与同频道干扰 的比值已大于射频防护比RF。
假定各基站与各移动台的设备参数相同, 覆盖区路径衰耗指数n相同, 则移动台接收机输入端的有用信号与同频道干扰的比值
设小区的辐射半径(即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 相邻小区间距为31/2r。 则可以算出同信道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D 3r ( j i / 2) 2 ( 3i / 2)2 3(i 2 ij j 2 ) r 3N r
可见群内小区数N越大, 同信道小区的距离就越远, 抗同频干扰的性能也就越好。
式中,i, j为正整数。
若一个区群由N个小区构成,每个小区需k个频率, 则一个区群需kN个频率。 即整个服务区仅使用kN个频率即可。
整个服务区的频率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常见的区群结构:
二.同频(信道)小区的距离
由某小区A每条边(共六条)的垂线跨i个小区, 再向左转60度跨j个小区, 即可找到相邻区群的同频小区A(共六个)。
三.互调干扰
非线性器件的输出电流ic与输入电压u的关系式为: ic a0 a1u a2u2 a3u3 ak为非线性器件的特性系数,通常有a1>a2>a3…。 假设有两个信号同时作用于非线性器件: 输出:
u A cos At B cosBt
a
n
n
( A cos At B cosBt )
第一章 无线组网基础 (教材第五章)
1.1 区域覆盖方式 1.2 蜂窝网结构特点 1.3 干扰与系统容量
1.4 频道共用技术
1.5 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
组网遇到的问题有:
1).如何选择网络制式结构(即区域覆盖的方式); 2).如何有效地利用频谱(即由时域、频域、空间域提高频谱 的利用率); 4).如何完成系统的交换与控制功能。
当服务区面积一定,正六边形小区面积最大, 所需基台数最少,最经济,为目前使用的小区形状, 称为蜂窝小区。
2 1 5 4 MT SO 3 6 7 基站
至 公用 电话 网
1.2 蜂窝网结构特点
一.空分复用
为保证空分复用时同频小区间有足够的距离,相邻的若干个 小区都不能频率再用。
使用不同频率的小区构成一个区群。
三.基台设置方式
中心激励: 如图(a),基台设在小区中央,由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域。 可能会有辐射阴影。
顶点激励: 如图(b),基台设在小区的三个顶点,由定向天线形成120度 的扇形覆盖区域。可避免辐射阴影。
四.越区切换
越区(过区)切换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 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该过程也称为自动链路转移ALT 越区切换通常发生在移动台从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进入到 另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 将移动台与当前基站之间的链路转移到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的链路。 越区切换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 越区切换的准则,也就是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 ② 越区切换如何控制,也就是系统完成切换的实施过程; ③
切换策略的目标: 切换次数和中断次数最小;无明显干扰的快速通话转接; 对新呼叫阻塞的影响最小。 越区切换算法所关心的主要性能指标: 越区切换的失败概率、因越区失败而使通信中断的概率、 越区切换的速率、越区切换引起的通信中断的时间间隔 以及越区切换发生的时延等。 越区切换分为两大类:硬切换,软切换。 硬切换是指在新的连接建立以前,先中断旧的连接,如GSM系统。 软切换是指既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并利用新旧 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当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 再中断旧链路,如CDMA 决定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通常根据移动台处接收的平均信号 强度,或信噪比、信干比、误比特率等参数。 可以仅以某个方向(上行或下行)的链路质量为准,也可以同时考 虑双向链路的通信质量。
1.越区切换的准则
① 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1): 在任何时间都选择具有最强接收信号的基站。 缺点:在原基站信号强度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会引发太多不必要的越区切换。 ② 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2):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足够弱(低于某一门限), 且新基站的信号强于本基站的信号情况下,才可能进行切换。 此法选门限为关键,门限低,会引起较大的越区时延,此时链路 质量差,可能会导致信号中断。 ③ 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3):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新基站的信号强度比原基站信号强很多 (即大于滞后余量)的情况下切换。 ④ 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准则4): 上述② ③准则结合。
2 B A 0
在非线性器件中,系数a5<a3, 五阶互调干扰的影响小于三阶互调干扰的影响。 即高阶互调的强度一般都小于低阶互调分量的强度。 因而在一些实际系统的设计中,常常只考虑三阶互调干扰, 至于七阶以上的互调干扰,因为其影响更小,一般都不予考虑。 若在非线性电路的输入端同时出现三个不同频率的干扰信号:
S I
S I S
i0
S
Ii
i 1
n i
i0
r n
n D i i 1 i0
i0为同频干扰小区数, r为小区半径, I D Di为同频干扰的路径长度(即同频小区间距)
i0 i 1 i i 1
r n
仅考虑第一层干扰小区(中心激励时i0=6), Di均相等为D。
u Acos At B cosBt C cosCt
按同样方法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危害最大的互调频率是 三阶互调中的ωA+ωB-ωC, ωA+ωC-ωB和ωB+ωC-ωA等项。 我们把两个干扰信号产生的三阶互调称之为三阶-Ⅰ型互调, 把三个干扰信号产生的三阶互调称之为三阶-Ⅱ型互调。
3.
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是解决当呼叫要转换到新小区时, 新小区如何分配信道,使得越区失败的概率尽量小。 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涉及切换优先问题,系统处理切换 请求时常采用越区切换请求优先于初始呼叫请求。 常用的做法是在每个小区预留部分信道专门用于越区切换。 其特点是:因新呼叫使可用信道数的减少,要增加呼损率, 但减少了通话被中断的概率。
2.越区切换的控制策略
(1).移动台控制的越区切换。 移动台连续监测当前基站和几个越区时的候选基站的信号强度 和质量,当满足某种越区切换准则后,移动台选择具有可用业 务信道的最佳候选基站,并发送越区切换请求。 在大系统中容易引起切换冲突。 (2) 网络控制的越区切换。 基站监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强度和质量,当信号低于某个门限后, 网络开始安排向另一个基站的越区切换。 切换时间长,可达10S。若MS失去联系,将造成信号中断。 (3) 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 网络要求移动台测量其周围基站的信号并把结果报告给旧基站, 网络根据测试结果决定何时进行越区切换以及切换到哪一个基站。 时间快,切换过程1s~2s ,信号中断<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