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波兰国企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兰国企改革(de)经验与启示
1989年,团结工会在波兰全国大选中大获全胜,雅鲁泽尔斯基出任首总统.同年,波兰议会通过宪法修订条案,波兰第三共和国成立,波兰正式走上了政治上奉行西方式(de)议会民主,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de)市场经济(de)发展道路.此前,苏联控制下(de)波兰人民共和国以计划经济为主,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偏低,国民经济缺乏活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作为备受瞩目(de)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波兰推行了大规模(de)国有企业改革.而今,波兰已经迈入富裕国家行列,是欧洲最具活力(de)劳动力市场,并平稳地度过了2008年(de)全球金融危机,被称为“欧洲(de)甜蜜地带”.我国现今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研究波兰国企改革(de)史诗与经验,对稳健、良好地推动我国国企改革有重要(de)借鉴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系列改革试运行在改善经济生活方面卓有成效,人民要求深入推行改革(de)呼声日益提高.整个九十年代,波兰推行了四项重大改革: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养老体系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与宗教改革.在社会改革如火如荼(de)同时,为加入欧盟,改善经济结构,波兰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成从国家物资调配制度下(de)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de)转身: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加劳动力流动性,改革商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收体系.其中,以积病积弱(de)国有企业改革最受瞩目,其经验也对我国现今艰难前行(de)国有改革最有价值.
1989年9月12日,波兰团结工会(de)马佐维耶茨基(Tadeusz Mazowiecki)组成以团结工会为主导,包括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de)联合
政府,马佐维耶茨基出任总理,大规模(de)社会与经济改革由此开始.波兰国企改革以“自筹基金、自我管理、自负盈亏”为方针,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活力为主要目(de),将一大批僵化(de)国有企业改造成独立(de)、自筹资金(de)企业,企业领导由工会选举产生,政府同意通过;国家物资调配制度让位于市场经济.在此思想指导下,波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
1990年1月1日起,波兰政府颁布法案,停止对效益差(de)国有企业从财政预算中拨款补助,并允许国企破产.另外,波兰还加大力度防止赤字,并着手清理国有企业坏账.波兰政府同时推进了国有企业(de)私有化,在1990年1月8日国有企业私有化法案(Act on Privatization of State-owned companies )中,规定了国有企业私有化(de)具体方式与法律途径.哈耶克(de)经济理论认为,经济(de)所有制形式和其长期发展(de)形态有着密切(de)关系.在波兰经济改革中,这一理论受到推崇,人们普遍认为私有制经济更加灵活机动,富有竞争力和创造性,能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de)经济形势.但是,如何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是一个难题.
国有企业私有化之难,主要难在三点.第一,波兰在脱离苏联之前,经历了漫长(de)社会主义时期,有着浓厚(de)社会主义经济背景,国民经济几乎全为公有制经济,如果强力推行私有化,其规模很可能是史无前例(de).第二,究竟应在什么情况下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是先进行重组,再私有化,还是先私有化再重组,或者两者并行——在此方面,波兰并无太多先例可考察.第三,究竟如何私有化,应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何等私有经济体制,也是一个大问题.将国有企业卖给本国人短期内是不现实(de)——通货膨胀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太大(de)压力;而将国有企业卖给外国人,在
政治上又是不可接受(de).显然,这些庞大(de)国有企业是波兰在过去(de)几十年中以共产主义(de)名义从公众身上剥夺与积累下来(de),而波兰第三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要求补偿.因此,波兰政府决意将这些企业以无偿(de)方式赠送给人民.为了解决企业(de)管理问题,波兰政府成立了国资基金会(National Investment Funds (NIFs)),管理512所中型或大型(de)国有企业.而每个波兰(de)成年人将收到一份资质证书,依此可从国资基金中获得分红.
同时,波兰政府致力于强力推动私有经济和吸引外资,倒逼企业改变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波兰政府对内逐步取消国家物资调配制度,放松商品管制,推动价格市场化;对外打开国门,取消一系列进口限制.这些政策使停摆45年之久(de)波兰私有制经济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反过来倒逼国有企业为了生存而改革.政府鼓励并推动国有企业进行深度重组;改进生产流程,改变生产结构;学习营销策略,参与市场竞争;解雇生产力低下(de)员工,一方面形成竞争氛围更加浓厚(de)企业文化,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减少企业(de)生产成本,同时向市场释放多余(de)劳动力.这样也带了了一些社会问题:在1992年,波兰改革推行第2年,波兰失业率大幅上升,且失业工人多为年老工人或不熟练工.对此,波兰政府一方面推行教育改革,对失业工人提供技能培训课程,一方面也酌情为年老工人办理提前退休,发放退休金与残疾津贴.此类措施维持了波兰改革早期(de)社会稳定性.
这些卓有成效(de)早期政策强力推动了波兰经济快速恢复与发展,提高了波兰人民(de)生活水平,使波兰成为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脱颖而出(de)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波兰之所以能强有力地推行如此大规模(de)国
企改革,与当时(de)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de)关系.1989年,戈尔巴乔夫向右转(de)内外政策使一大批东欧国家脱离苏联控制,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动荡不安,波兰整个社会弥漫着居危思变(de)气息.同时,执政波兰(de)马佐维耶茨基政府锐意求新,也是波兰改革能够强力推行(de)重要因素.1991-1992年,让·奥茨维斯基短暂出任波兰总理,成立了右翼(de)政府.但奥茨维斯基政府并不愿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没有放弃对效益差(de)国有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和经济扶持,这就导致国有企业自我改革、增加竞争力(de)意愿很低,迅速被马佐维耶茨基所替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波兰改革二十年,社会稳定,国家富裕.波兰(de)国企改革,对我国(de)国企改革也有深厚(de)借鉴意义.回首人类历史,改革之路从来崎岖坎坷.尤其国企改革,以其历史积重之深、利益纠葛之广,已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然而,为了国民经济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de)进一步解放,为了人民生活水平(de)稳步提高,国有企业(de)改革是大势所归,民心所向,势在必行.改革开放是强国(de)必由之路,愿我们共同努力,共促中华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