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08
课堂注意力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课堂教学。

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

提高幼儿课堂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保障。

如何培养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

如综合主题活动“帮助小白兔”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帮助小盲兔,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时,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一开始,教师组织幼儿进入事先精心布置的场地中,使他们置身于“森林小动物住宅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紧接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吸引幼儿的环节:小盲兔探路的情境表演;表演后让幼儿各抒己见的谈话;幼儿戴上墨镜体验双目失明的感觉;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声情
并茂地讲述“小白兔的故事”。

整个教育活动环环相扣,衔接自
然,巧妙地巩固了幼儿的无意注
意,发展其有意注意。

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情境表演、谈话、讲故事、游戏、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表述、扮演角色,使他们情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是像中小学那样全都规定好的,而是依据幼儿的经验,要符合整体性、综合性特点,所以内容选择具有广泛性、丰富性,要以幼儿的生活为源泉,生活即学习,生活即课程,幼儿周围的生活都可以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适宜,要适合我们所面对的孩子,要适合我们的教育目标。

三、把握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
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大脑
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

注意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并且兴奋中心有稳定的节奏。

对儿童的研究表明:两岁儿童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为7分钟,四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

因此,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

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在前十分钟,后面适当进行游戏、练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同时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征兆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声调、榜样示范和游戏奖励等办法,让孩子重新关注课堂。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

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

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

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

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
如何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
韩爱敏
176
n.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08
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

2、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一是化平淡为神奇。

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

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

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

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

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

教师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3、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

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需要不断鼓励,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4、加强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

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做恶劣,而且要反复做,才能养
成习惯。

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
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
践。

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
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
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
“知”、“行”严重脱节。

为此,
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
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
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
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
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
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
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
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
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
惯。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
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
琴、练书法等等,来培养孩子的
自制力。

五、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
的注意力
1、创造良好环境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
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
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
处环境的烙印。

“万物细无声,”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人和
睦,是让孩子感到快乐、安全的
首要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孩子
身心健康,做事情也更能集中注
意力。

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
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
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
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
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
惯。

2、制定共同目标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
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
不能走样。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
的配合以至。

家长和学校对孩子
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
“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
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
成。

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
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
心理。

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
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
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3、起好表率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
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

榜样是
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
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
感染力。

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心
理特点,在家中应经常给孩子将
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
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
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
格形成的歌曲。

同样,幼儿又是
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
习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良好行
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

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
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
其中家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
大的环境因素。

所以,幼儿时
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
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
象,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
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形成。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对幼儿
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培养和调
整幼儿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要掌
握灵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
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
施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
挥机智,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幼
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
习惯和优良品格。

同时借助家长
的积极配合,只要采取科学的方
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
得成功。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市沾化区下
河乡中心幼儿园)
177
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