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人兽共患病炭疽的诊治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宠物人兽共患病炭疽的诊治要点
炭疽是由炭疽芽抱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高热,可视黏膜发缙,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尸僵不全,脾肿大,皮下和浆膜下出现黄色胶冻样浸润为特征。
人类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炭疽呈全球分布,以温带、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发。
目前人类炭疽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因为炭疽芽抱的毒力强、易获得、易保存、高潜能、可视性低、容易发送等特性,常被一些国家作为生物武器而进行恐怖活动。
一、病原
(一)分类地位
炭疽芽抱杆菌(Bacillusanthracis)属芽抱杆菌科(baciIlaceae)芽抱杆菌属(bacil-lus)o有保护性抗原、英膜抗原和菌体抗原。
其毒素已知有3种成分,即水肿因子(EF).保护性抗原(PA)和致死因子(LF)。
(一)形态学基本特征
迄今为止炭疽杆菌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长4〜IOUnb宽1〜3urn,菌体两端平削,呈竹节状长链排列,无鞭毛,不运动。
在动物体内常散在或2~5个菌体形成短链,有荚膜,不形成芽泡。
体外可形成芽抱,芽抱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部。
(三)培养特性
炭疽杆菌为需氧和兼性需氧,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灰白
色,不透明,扁平,表面粗糙的菌落,低倍显微镜呈卷发样。
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较大而凸起的灰白色不透明菌落,边缘不规则,如毛发状,不溶血,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时呈絮状沉淀而不浑浊。
CO2条件下培养,菌落光滑而黏稠,用针挑时可拉出较长细丝。
(四)理化特性
本菌的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与其他非芽泡菌相似。
但芽抱的抵抗力非常强,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若干年,冰冻状态下存活4a,腐败的血液中可存活11a以上,于土壤中经24a仍可发芽。
煮沸30min,160℃干烤2h,121℃高压15~30min可杀死炭疽杆菌芽抱。
临床可用20%石灰乳、20%漂白粉、3%双氧水、0.5%过氧乙酸、4%高镒酸钾、1:2500碘液及3%过氧化氢等药品对其消毒。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病动物及其尸体是主要的传染源。
细菌存在于病畜的脏器组织,并可通过其排泄物、分泌物,特别是频死动物天然孔流出的血液污染的饮水、场地、用具等,如不及时消毒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则可形成长久的疫源地。
但人和人直接接触传播极为罕见。
被污染环境形成的尘埃、气溶胶及恐怖活动分子施放的炭疽芽抱,也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一)传播途径
动物采食时,接触被炭疽芽抱污染的土壤和饮水或者吃了带菌的骨、肉等。
犬、猫多因扒吃炭疽病畜的尸体及内脏或扑食带有
炭疽杆菌的老鼠等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吸血昆虫叮咬经皮肤感
染。
呼吸时,吸入了含有炭疽芽抱的尘埃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
人主要是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的牲畜、进食染病的肉类、吸入含炭疽芽抱的尘埃或气溶胶以及接触污染的皮毛等畜产品而造成感染。
(三)易感动物
各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对炭疽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中羊、牛、马等草食兽最易感,鹿、驴、骡、骆驼次之,犬、猫再次之。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是否发病与机体的抵抗力密切相关。
人与人的传播很少。
(四)流行特征
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在南美洲、东欧、亚洲及非洲地区。
我国全年皆有发生,多数为散发病例。
本病常呈地方性流
行,另外,夏、秋发病比较多。
犬、猫的炭疽
多发生于其他动物炭疽流行期,一般为散发,偶尔呈地方流行。
三、致病性
(一)对宠物的致病性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5d,自然感染以皮肤炭疽为主,生物恐怖相关炭疽以吸入炭疽为主。
临床表现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或慢性型。
犬和猫炭疽多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常见于皮肤上出现黄
色至棕色水疱、脓疱及痈肿,并继发溃烂,或者表现唇炎、舌炎、咽炎和胃肠炎症状。
此外,亦可见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脉搏增数,呼吸困难等。
有的病例,头部和颈部可能发生水肿。
猫感染炭疽表现体温升高到41。
C以上。
被毛粗乱逆立,眼睛半闭,呼吸困难,叫声嘶哑,常蜷缩卧地。
从鼻孔流出暗紫色泡沫性血液。
犬常见面颊部或足部生有炭疽痈。
(一)对人的致病性
潜伏期1〜5d,肺炭疽潜伏期最短12h,最长可达12个月;肠炭疽一般24h。
1.皮肤炭疽
约占98%,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即炭疽痈。
疼痛不显著,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
发病初期发热(38~39。
0、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大块状水肿(即恶性水肿),其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多见于眼睑、颈、大腿及手等组织疏松处。
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皮肤炭疽病死率为20%~30%o
2.肺炭疽
只有少数人会得肺炭疽,临床上很难诊断。
肺炭疽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常形成肺炎。
急性发病,出现低热、干
咳、周身疼痛、乏力等流感症状,经过2~4d后症状加重,高热、恶寒、咳嗽加重、血痰,同时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发缙和大汗等。
X线见纵隔增宽、胸水及肺部炎症。
常并发败血症、休克及脑膜炎等。
在出现呼吸困难后1~2d死亡,病死率在80%~100%°
3.肠炭疽
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
急性肠炎型潜伏期12~18h,同食者相继发病,似食物中毒。
症状轻重不一,发病时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2~3d内死于毒血症,病死率为25%~70%°
四、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尸体的外观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对疑似炭疽的尸体禁止解剖,确诊需进行细菌学、动物实验和血清学诊断。
(一)临床诊断要点
1.宠物炭疽临床诊断要点
宠物猫犬主要以亚急性或慢性型,表现为发热性咽炎,阴部淋巴结肿大,皮肤上出现黄色至棕色水疱、脓疱及痈肿,并继发溃烂,犬面颊部或足部炭疽痈。
2.人类炭疽临床诊断要点
(1)可疑。
具有炭疽临床症状和致病特点,并且有与被确诊或可疑的动物或被污染环境及动物产品接触的流行病学史。
(2)疑似。
临床表现符合炭疽感染的特征,未分离出炭疽杆菌并排除其他诊断,但仅一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炭疽感染;或临床表现符合炭疽,有明确的暴露于炭疽的流行病学史,但无炭疽感染的实验室证据。
(3)确诊。
临床有符合皮肤炭疽、肺炭疽或肠炭疽的表现,并分离出炭疽杆菌;或临床有符合皮肤炭疽、肺炭疽或肠炭疽,并有两种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炭疽感染。
(一)实验室诊断要点
1.细菌学诊断
死后由耳或四肢末梢采取血液,也可以采取分泌物、痰液、水肿液或血便涂片,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液染色镜检,发现呈短链、竹节状带英膜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通过琼脂培养、串珠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及青霉素抑制试验阳性,可做出确诊。
2.动物接种
将上述标本接种于家兔、豚鼠与小白鼠皮下,24h后出现局部的典型肿胀、出血等阳性反应。
接种动物大多于48h内死亡,从其血液与组织中可分离和培养出炭疽杆菌。
3.血清学诊断
有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和ELlSA法等检测血中抗荚膜抗体。
炭疽患者发病后3d开始产生此抗体,1周后大多呈阳性。
恢复期血清抗体较急性期增加4倍以上即为阳性。
ELISA、免疫荧光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阳性率达80%~100%°Ascoli沉淀实验主要用于检验动物毛与脏器是否染菌。
4.分子生物学诊断
对检测样本进行荧光-PCR检测炭疽杆菌DNA o
五、防控措施
(一)宠物炭疽的预防
1.预防注射
在炭疽病流行的地区,对饲养的宠物必须每年用无毒炭疽芽抱疫苗或二号炭疽芽苑疫苗进行预防注射,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5.控制传染源
对可疑的发病或死亡宠物必须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
6•饲养管理
对饲养的宠物定期消毒,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定期驱除和杀灭宠物体内、体表寄生虫。
(二)人炭疽的预防
(1)在疫区或易感人群要进行疫苗预防接种。
(2)人尽量不要与宠物进行同床、贴脸甚至接吻等亲密接
触,保持恰当距离。
不要让动物舔人的伤口,接触宠物后要及时洗手,严格控制人的食品和饮水不被宠物接触到,保持食品、器具的清洁卫生。
(3)加强卫生宣教,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受伤,如有皮肤破损,立即涂搽3%〜5%碘酒,以免感染。
(三)疫情处置
炭疽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人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列为乙类传染病,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动物炭疽在我国传染病名录中为二类动物疫病,但若出现暴发流行,则按一类动物疫病处理。
1.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疑似本病的宠物,都应
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2.疫情处置
发现疑似炭疽宠物发病,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查,并采样送检,确诊发生炭疽病时,对病死宠物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所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对周围宠物用无毒炭疽芽泡疫苗或二号炭疽芽泡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获得免疫保护。
与宠物密切接触人员做好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等。
(四)人类炭疽的治疗
动物感染本病一般来不及治疗而死亡,人感染炭疽治疗原则是严格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杀灭机体内细菌,中和体内毒素;防止呼吸衰竭和并发炭疽脑膜炎。
人感染炭疽可采取如下措施:抗生素治疗首选药是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相应的敏感抗生素。
敏感抗生素对各型炭疽病人均有效,但对已释放到血液中的毒素无效。
美国CDC推荐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为:尽早使用抗生素,首先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
每12h 口服环丙沙星400mg,或氧氟沙星,连续60d0
抗生素与精制抗炭疽血清联合使用对抢救危重病人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