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1第1课时 (共10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把握
1.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 得到了哪些信息? 2. 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 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3. 细读课文,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 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阅读与欣赏
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全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9~24),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第一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鲁迅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3.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手法。
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 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自由、天真、欢乐的心理是童年的象征。现在,让 我们一起去分享一下“民族魂”鲁迅先生的童年, 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奇幻之旅,聆听他那向 往美好自由的动人旋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空间顺序
(9)
过渡 承上启下
(1-8自然段) 百草园的生活
(10-24自然段) 三味书屋的生活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第一句 “不知道”三个字,表明了去三味书 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 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 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 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 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 。
1.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2. 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 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 么态度? 4.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 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 意现代学校教育吗?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
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准风月谈》等1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