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意义,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意义,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一些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其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对策和建议,阐述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 analyses some nature reserv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perfect our country's nature reserv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s,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ure reserves.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问题、意义
Keywords: nature reserve、problems、meaning
当我们在感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那“人间仙境”般的美景时,当我们在游玩黄山自然保护区,发出“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赞叹时,当我们折服于珠峰自然保护区里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千姿百态的地理地貌景观时……我们知不知道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呢,我们了不了解当前这些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的问题呢,我们有没有发现建立这些自然保护区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重要意义呢?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
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用人均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计算,水平是很低的。
所以,在保护区的建设上面,仍然要继续努力。
1.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
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
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
并且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最纯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类型完善。
1.3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遍于全国
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其保护价值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又分为省(市、自治区)级、地(市)级和县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国务院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有些省份保护区数已超过50个,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在面积上,好几个省份的都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如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其中新疆自治区的保护区面积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
现在无论是在沿海和热带、亚热带的森林植被区域,还是在高原、荒漠和草原区域都建立起了若干自然保护区。
全国自然保护区网已初步形成。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
2.1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各种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间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现今世界上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各种自然地带的自然景观,正在迅速地遭到人
类的干扰和破坏。
许多地区平衡失调,有些地区的自然面貌已难以辨认。
人类为了研究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特点,以便提出合理的利用与保护措施,不得不借助于古代的文献记载、考古材料、自然界残留的某些特征来推测已不复存在的自然界原始面貌。
由此可见,在各种自然地带保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生态系统或原始景观地带,都是极为珍贵的自然界的原始“本底”,它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准则,同时也对探讨某些自然地域生态系统的今后合理发展的方向,指出了一条途径,以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而定向地控制其演化方向。
2.2物种基因库
自然保护区为人类保存了很多及其珍惜的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
现在许多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及完整的生态系统相继被发现,就是在自然保护区中调查研究出来的。
特别是目前世界上很多物种,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干扰,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将有助于这些生物的保护及其繁衍,所以说自然保护区是物种自然及生态系统的天然贮存库。
2.3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里保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这就为进行各种有关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成为设立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是开发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可用于对自然生产潜力、自然生态平衡、最优生态结构的研究;生物环境间的制约规律,生物内部各品种间的消长与调控,以及环境因子改变后预测可能带来的后果;人类活动干扰与自然生物群落的自然恢复能力等研究。
自然保护区的长期性和天然性的特点,对于进行一些连续的、系统的观测和研究,正确掌握天然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变化、分布及其活动规律,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
2.4 旅游价值
目前,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可以为旅游提供一定的场地,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珍贵而稀有的动植物或地址剖面,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有些以保护天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更是旅游者向往之地。
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和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可以划出一定的地域,有限制地开展旅游事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的潜在价值,将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
2.5维持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河流的上游、公路两侧及陡坡上划出的水源涵养林,它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能直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当然,要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仅靠少数几个自然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但它却是自然保护综合措施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6进行宣传教育
自然保护区是向群众进行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自然博物馆和自然讲坛。
目前我国一般的自然保护区都可以接纳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和旅游者到保护区进行参观游览。
我们可以通过在保护区内精心设计导游路线和视听工具,利用自然保护区这一天然的大讲堂,宣传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的知识。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3.1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缺乏应有的投入。
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行的办法是通过分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经省和国家批准后拨款并实施。
国家投入大部分经费,地方“配套”小部分,这种投入体制职责不清、权力不明、地方配套很难到位。
很多地方级保护区更是还在走“自养”的路子,基础设施薄弱,管理经费短缺,日常管护,科研等工作发展迟缓,
无力挖掘自然保护区内更多潜力,严重影响了保护和管理效果。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2亿元。
而发达国家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每平方千米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157美元,而目前中国却仅为52.7美元。
但是根据相关专家的计算,全国目前现有自然保护区2531处,面积1.38万公顷,按照每公顷30万人民币的管护费用(最粗低的管理方式计算),全国自然保护区费用也需要43.5亿元。
但是该投入同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和治理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相比确实微不足道的,它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却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3.2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多为事业机构,但是工作却是集行政事业和企业性质于一体,具有执法、管理、开发、经营等多项职责。
本来保护区的工作是以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业务工作为主,但是现在的保护区却是管理与经营混于一体,管理的主要职能偏移,出现了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
并且我国现在的行政体制都有“届满选举”,自然保护区主要领导按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都随“届满选举”而换岗,保护区的业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有力保证,很不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还有就是对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太过松散,上级对下级无指令,下级对上级也不用汇报,干好干差都是一个样,全凭良心干活,在本来都不宽松的财政条件下,还得掏钱养一批“闲人”。
3.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保护区类型很多,分布范围很广,形态多种多样,单靠目前的法律法规难以覆盖所有的现实情况。
并且相关法律的惩戒力度太小,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又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者迫于压力,执法不力,导致了很多自然自然保护区的偷猎,盗采现象屡禁不止。
并且有的法律法规和现实发展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些法律条文并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需要。
如《森林法》第31条第3款“…….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这就导致了自然保护区涉及到树木的建设项目,如开路,架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开展,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开发利用。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对策
4.1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首先应该将自然保护区的日常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逐年安排资金,中央逐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的补助,保护区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热心于自然保护的团体和人士的资助,积极实施开发各项经济活动,建立起以国家和当地政府投入为主,自然保护区自筹和国内外捐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只有切实解决了职工的吃饭问题和经费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区的发展问题。
然后还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周围片区的经济建设,因为自然保护区周围片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和其周围片区与荣俱荣、与衰俱衰。
保护区需要好周边片区建立起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发展生态旅游,科研教育等附加值高的产业,和周边地区实行利益共享。
周边群众才会从原来的自然保护区可能破坏者变成共同管理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周边养殖,放牧,捕捞等对自然资源破坏较大产业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
但是发展周围片区的经济建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去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拉动和扶持。
政府可以利用实行一些产业政策、银行贷款、税费减免等去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相信,只要实现了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合作的良好局面,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4.2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活动
国家可以考虑下设一个统一的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决策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中央、地方和
保护区三个层次。
由中央统一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改变现行的“统一协调,多部门管理的”机制。
地方则设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
各个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或地方有关主管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责任不清,建而不管的状态。
自然保护区则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定编定额,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对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实行问责制,切实改变目前少数地方作风懒散,纪律涣散的局面,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职能是保护,专业性很强,所以必须解决人才这个问题。
自然保护区应该招用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员来进行保护区的管理,并且每年都应该抽出一定经费,委托相关院校对保护区人员进行职能培训活动,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起相关合作项目,听取专家意见,借助科学的力量,对保护区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还有就是要注意稳定职工队伍,因为自然保护区一般都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
保护区职工的劳动福利,子女就学,就业等问题,住房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容易导致职工不安心工作。
保护区的领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充分调动积极性,让职工可以安心工作。
4.3完善法规,加强执法
国家应该参照今年来自然保护区方面的案例,将修改和补充相关法律法规提上议事日程。
应该从法律法规成面上对土地权属问题,保护区发展规划实施问题,生态补偿制度,法律惩戒力度等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相关解释。
让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管理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还应该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偷猎盗采等违法活动进行强有力的打击。
还应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教育活动,严厉禁止相关执法人员对违法违规活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加强公众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用国家力量去保证给自然保护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鉴明等自然保护概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谢建强、王超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生态建设
[3]于文辉、张可荣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