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走进课堂 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声音-优秀word范文 (7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走进课堂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声音
走进课堂
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声音
——实验教材(双册)听课札记
之一
“不提问怎么读呢”
这是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课的部分实录。

师: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珍珍很孝敬妈妈。

师:从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妈妈?关心妈妈?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她不去春游了。

师:她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
……
还有一些老师的问题:此时窗外的月亮会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
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吗?……
这不像是一年级的课,像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

一年级的课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有没有需要理解的呢?有,那就是要读出作者写这些话含着的感情。

孩子刚刚
认了十几个生字,读一遍就要谈出自己的感受,多难为孩子啊。

执教老师说:“但是学生说得出来。

”是的,有个别学生说得出来,大多数孩子呢?他们能
把课文读通就不错了,过高的要求只会令他们望而却步。

想想我们,如果一篇
文章有十几个生字,内容比较深,能读一遍就有感受吗?何况小孩子呢?不要
用那些无用的分析磨灭孩子爱读书的天性了。

那位老师不解地问:“那不提问,怎么读呢?”不提问就不知道怎么指导读书了,确实是一部分老师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部分年轻的老师没有以前分
析的老框框,但是怎么读,却很模糊,课文都是泛泛读读,这样又走了另一个
极端。

“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


有一个重要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

此外,还要培养读书习惯,习得初步
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
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崔老师的这段话对我们实验教师应该很有启发。

下面我想以实验教材二
年级下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为例来谈谈在教学中以读书为主线的阅
读过程怎样进行。

一读,读正确。

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
“小熊维尼迷路了,它家就在北方。

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吗?”熟悉的动
画片中的主角和帮助别人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饶有兴致地自由
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然后在四人小组
里互相读课文,正音。

这个环节的读书主要是读正确,字音读准,不掉字,不
添字。

二读,读通顺。

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读的:“课文中编辑叔叔阿姨给我们介绍
了哪些像指南针一样能辨别方向的好朋友呢?默读课文,思考。

然后最喜欢哪
个好朋友就找到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再读给小组同学听。

这一次读,学生对
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并互相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至把课文读通顺,流畅。

三读,读懂。

就是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低年级,
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读读的误区。

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
根据课文具体情况,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

看这位老师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课文读顺了,现在能帮维尼找着回家
的路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中午的太阳当空照,谁来找一找维尼的家在哪
个方向?语言文字化作生动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老师现在就是维尼熊,谁告诉我怎么回家呀?”学生兴致勃勃,争着告诉维
尼熊怎样根据太阳和树影找到北方。

课文的语言在这样的交际运用中内化成了
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

四读,读出感情。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感情,学生
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
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

这位老师是这样推波助澜,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的:“我们的维尼终于到家了,它给我们的太阳公公写了赞歌,我们来拍手唱
一唱:太阳公公住半空,东西南北都精通,中午它就指南北,早晚靠它辨西东,
要是迷路别害怕,看看太阳老公公。

再读课文,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又有提升。

读出感情就是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了。

之二
“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
平时听课总是有意识地避开听语文园地,说明我思想上对语文园地重视不够,
觉得听不出什么。

今天走进二年级一个实验班听了一节语文园地。

这节课学生
学得主动,活泼,老师教的轻松,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学生的
思维得以放飞,语言得以发展。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汉字的结构特点,并感悟汉字形体结构美。

教师的语言富有激励性,引起学生发现的兴趣。

“通过你的小眼睛看和小嘴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


看看孩子们的发现:
A、第一横排全是一样的字,上下结构来写。

B、第二排全是两个同样的字组成左右结构的字。

C、三个一样的字组成一个字。

看老师对第三个发现的引导:“怎么摆法,用手势告诉我。

”老师接着说,
“比如品字,上面一个口,下面两个口,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品字结构的字。


教师的恰当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更明朗了。

到此为止,学生的发现已经相
当不错了,用自己的小眼睛发现了这些字的结构特点。

老师并不满足:再读一读,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这里的发现就有难度了。

学生满怀探究的兴趣继续读,孩子们发现炎、双、林、森、众这几个字的笔画有变化,而且笔画都是撇
变成了点。

多了不起的发现,如果不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有自己独特
的体验,孩子们这样智慧的火花是难以激发起来的。

稍稍欠缺一点的是感悟这
些汉字形体结构的美不够,要引导学生去欣赏。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
中看到了哪些这样的字。

“从,棘、鑫、森、晶、淼、磊……”孩子们越说越
兴奋,孩子识字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在生活中识字的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

这将化作促使学生继续识字的动力。

之三
“我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
《难忘的泼水节》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是很不容易的。

这样的课文对现在二年
级的学生一般来说很难有学习的兴趣,课堂能达到这个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的情感感染了学生,使学生逐步走近周总理。

请看这一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