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难点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难点解析
师:请划分这篇文章的部分和层次,概括部分和层次的意思。
生: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记缘由。
着重说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第2—4段),为全文主体,写洞庭湖上的不同景物和登楼者对景物的不同感受。
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第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5—6段),抒发作者的宽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核心,上文叙事、写景、抒情均系为此而设。
师:哪几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生:“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师:哪些语句表明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
生:“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明滕子京在巴陵政绩卓著。
师:哪些语句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生:“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于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师:哪句话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
生:“属予以记之”表明了作者写此文的缘由。
师:第2段中哪句是总领句?
生:“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这段的总领句。
师:本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生动逼真,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不是为了写岳阳楼和洞庭湖优美的景色呢?请从课文中找佐证。
生: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不是为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优美景色;目的是借景抒情。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就是证明。
师:“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哪句话?
生:“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
师:有人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穴”,此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此文的点睛之笔。
这句话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师:哪些语句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生:体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师: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生:本文热情的赞颂了朋友滕子京谪守巴陵后的光辉政绩,生动地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贬抑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从而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
生:请老师介绍本文的写作特点。
师:本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是:
一、结构严谨,剪裁得当。
文章开头一段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
”扼要地指出重修岳阳楼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前提下进行的。
而《岳阳楼记》是作者应滕子京的请求而作的。
在这段里,对于重修岳阳楼的工程,只用“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两句交代清楚,并没有描写重修后的岳阳楼如何壮丽,因为这与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无关。
第2段,先写岳阳楼上所见的胜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层写得极概括。
一则关于洞庭湖的胜状
“前人之述备矣”,二则写洞庭湖的胜状并不是本文的重点。
接着通过“然则北通巫峡……得无异乎?”向重点部分过渡。
用“览物之
情,得无异乎”这一反问,引出下面第3、4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