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纵横
233
浅析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
马圆明 仲怀公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摘要:内部审计结果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晶,内部审计要想实现增加组织价值的最终目标,必须加强审计结果的转化与运用。
2018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也明确指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结果的得出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关键词: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8-0233-01
一、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概述
内部审计结果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了一系列审计程序后,对
其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发现所进行的总结与建议。
审计结果的转化与运用通常为审计过程的最后一环,包括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建议,制定防范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
IIA 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义为确认、咨询两大职能,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转化与运用,既能保证确认职能落实到位,也能促进内部审计咨询职能的进一步延伸。
内部审计的重点并不应放在审查的结果本身,而在于组织如何有效利用审计结果进行完善。
因此,如何有效转化和运用内部审计结果,发挥其功效,是各组织、各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应思考的问题。
二、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现状
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必要且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出现审计结果的落实转化往往难以到位,内部审计的作用和价值没有有效发挥。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不达标”。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与不断扩大的审计范围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资格较老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审计思维停留在“就事论事”,没有发展性的眼光关注到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缺陷与瑕疵;还有的内审人员刚毕业就走上内审岗位,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不够熟悉,审计过程中“照本宣科”,漏掉了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情况最终都导致内部审计结果质量不高,要么常规性的泛泛而谈,没有抓住组织管理的根源问题;要么提出的问题可操作性不强,使得被审计单位“似懂非懂”,真正落实到整改又无从下手。
职责界定不明,配合机制未形成。
一个组织可能存在多个监督部门,常常出现多个部门的职责界限不明晰的情况。
这样就可能会造成同一个问题,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监督部门同时提出,在后续整改过程中,两个监督部门都插手干预。
由于两个部门毕竟职能定位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整改思路未必相同。
这样就会造成被审计单位陷入“两难”,反而会影响整改的效率与效果。
另外还可能存在一种极端情况,即两个监督部门均不愿意负责指导、监督被审计单位的后续整改。
被审计单位缺乏有效的约束,草草了事,应付整改,造成前期的审计工作成果付之东流。
总体来讲,根本原因还是监督部门未能形成合力,有效配合。
问责奖惩不到位。
面对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被审计单位的态度常常是“看心情”整改。
看谁的心情?看领导的心情。
领导要求整改就整改,若是领导态度不坚决,那就能拖则拖。
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发生呢?是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问责奖惩机制,没有专门的部门与人员来对整改情况进行负责。
这样就造成一种现象:假如问题严重,高层领导重视,被审计单位就认真整改;假如问题较小,被审计单位没有“压力”,就不整改或者随意整改。
那为什么被审计单位不怕内部审计“问责”呢?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大部分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都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按照年度审计计划完成当年的审计工作已经非常吃力,常常无暇对整改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
其二,组织所赋予内部审计的“权力”不够大。
被审计单位常常拿出高管层做挡箭牌。
借口缺陷风险不大,整改费时费力,某高层已批准不再整改。
内部审计若无
权与董事会对话,问题整改也只能作罢。
三、推进内部审计结果转化的举措
要想真正的解决内部审计结果转化的困局,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追根溯源,才能解决问题。
首先,必须提高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假如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能够直接与董事会、高管层进行对话,高管层对于内部审计所提出的问题与建议给予肯定,相信内部审计结果也会逐步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重视与研究。
那么如何才能让高层重视内部审计?最直接的宣传方法是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只有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高了,能够真正有效的发现组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审计结果让高层认为对组织发展有价值,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才会逐步得到提高,从而也会更好的促进审计结果的转化与运用。
对于现存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不高,经验不足的问题,可采用引进外部专家协助审计的形式过渡,同时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
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尝试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审计整改数据库,尝试运用大数据技术动态跟踪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
既减少了人力,提高了审计效率,也更好的督促被审计单位审计结果的运用。
除此之外,企业各监督部门尤其是内部审计应明确其职责界限,在审计整改中“打好配合战”。
职责界限是各部门的职能的范围,只有明确其职能定位,才能够界定其权力的界限、能力的界限和业务的界限。
2018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提出国有企业应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实际也是从内部审计负责人为开端,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定位,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一种策略。
内部审计应带动各监督部门,明确其职责界限,该相互配合时相互配合,该明确责任归属时明确责任归属,内部审计有效发挥其独立性优势,才能更好的促进审计结果转化,审计问题的整改。
最后,企业应当建立奖惩问责机制。
对于整改到位的被审计单位应予以奖励,同时对于不配合整改、整改态度不积极的被审计单位应予以处罚,切实将审计结果转化与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的业绩考核相联系。
明确审计整改工作的责任人,对于某些被审计单位将高层指示作为“挡箭牌”的行为,也应向高层阐明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沈俊,赵珊,朱叶.基于PDCA 理论的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成果应用研究——以BG 公司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9(7):30-34.
[2]曹颖照.内部审计需明确的四个边界[N].中国审计报,2019-05-08(6).[3]赵珊.对内部审计成果有效应用的探讨[N].中国审计报,2019-03-13(8).
[4]刘嘉雯.加强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职能高效融合 促进河池烟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A].广西烟草学会2018年论文汇编[C].:广西烟草学会,2018:6.
[5]杨浩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加强医院经济管理[J].财会学习,2017(18):136-137.
[6]张洁.构建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奖惩机制的相关问题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1):87-88.
作者简介:马圆明(1990-),女,汉族,山东人,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助教,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