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风狮爷文创产品设计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产品设计
一、引言
风狮爷是闽南和台湾特有的辟邪镇煞之物,特别是金门风狮爷,以豪放人形狮子造型深入人心,手持各种物件,配上大胆的色彩搭配,是闽台传统民俗景观的一种代表。
将文创产品以风狮爷为主题进行再设计,借此推广闽台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推广,也对文创产品的创新及市场展开考虑。
二.研究历史
(一)风狮爷的概况
在研究风狮爷的文创产品前,首先需要了解风狮爷的历史由来及作用,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有理有据地进行设计。
风狮爷的形象与石头崇拜有着很大的关联,风狮爷的形象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末。
彭维斌认为,福建是多山地带,有山必有石,生活在闽台的人们对周围事物产生严重依赖,因此对于石头的崇拜早已深入人心,产生“万物有灵”的观念[1]。
吴永浩提出,闽台风狮爷的来源与泰山石敢当有着深度的联系。
在唐末,北方移民者入闽建立闽国,也将泰山石敢当带入了福建[2]。
石敢当入闽后,人们将石敢当与石狮子同刻,增强镇妖驱邪能力,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感,起到镇宅的效果,也被称为“石狮爷”。
由于战乱等因素,许多闽南人迁徙移民去金门台湾,每一批移民出发的时候,通常会迎奉一尊家乡某个寺庙的神像,或是制作某神的小神像随行,以求庇护,石狮爷因此传入金门。
段晓川认为,风狮爷在金门兴盛有两个因素:民俗文化的内因和地理环境的外因。
内因是闽南人素有“好巫尚鬼”的习俗,这是海洋文化的影响。
而外因是闽南台湾地区位于沿海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高温、多雨、强风的特点,这种旱涝交替的陆地环境、变幻莫测的航海条件,使得民间信仰由此兴盛[3]。
金门由于风浪大多台风,人们将风伯与石狮爷进行结合,祈求风平浪静出海安全,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风狮爷。
郭志超提出,明末清初金门的重兵大量砍伐树木,造成田园荒芜,致使水土流失明显[4],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多发,人们为了祈求神明庇护而对风狮爷的信仰开始兴盛。
(二)风狮爷文创产品
针对金门风狮爷的文创产品设计,主要有刘晓宏的《闽南风狮爷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价值》。
刘晓宏认为除了让风狮爷继续司镇风煞、守护一方平安外,对闽南狮文化的物化价值开发还应从旅游纪念品领域入手,从最具地域特色的部分寻找突破口。
刘晓宏认为作为旅游纪念产品,应该具有精致、新奇、灵巧、实用、有意义的特色,展现其地域色彩的艺术魅力和纪念作用,具备实用价值或收藏效果。
通过总结,他认为闽南狮文化文创产品设计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1.产品设计微小化,例如手机吊坠、钥匙串等设计;2.与现代产品结合设计,例如制作成书签、烟灰缸等;3.运用风狮爷独特的色彩搭配,例如服饰或者室内设计搭配上;4.创新传统手工艺,例如陶瓷木雕的风狮爷产品[5]。
虽然刘晓宏对闽南狮文化文创产品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产品设计的创新从四个方向进行了说明设想,可是十年前的创新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需求,缺少从数字化和新媒体方向进行考虑。
如今的文创产品更多地是从爆款方面进行考虑,并结合新媒体的宣传进行推广,如何学习新时代文创
闽台风狮爷文创产品设计探析
文/傅 翔 吕秋粟 卓 超
摘 要:近几年国内的旅游业及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创设计掀起一阵热潮,不断有优秀的文创设计案例涌现。
风狮爷是闽台地区的特色民俗景观,作为传播闽台文化的有效工具,需要更多的创新性及时代性,但目前文创产品设计却较为单一古板,设计缺少时代感。
针对风狮爷的文创产品设计,应先了解其历史及由来,再通过类比的研究方法学习博物馆文创和地域文创是怎么做的,最后再回到风狮爷的设计上,分析其艺术造型及功能定位,为之后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闽台;风狮爷;文创产品;产品设计
104创意2019/05
产品的设计经验,并将其运用到闽南狮文化中,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基于各地特色文化的文创产品开发非常火爆,文创产品不再简单地模仿照搬形象并附加简单的功能,而更多地从设计创意、设计意向及结合互联网等方面进行思考。
在设计构思风狮爷文创产品前,选取与之相关并做得较为出色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博物馆文创及地域特色文创。
在了解完文创产品的相关内涵后,最后再回到风狮爷的相关研究现状上,从研究学习到的文创设计想法中提取可利用的设计点,并应用到风狮爷的文创设计上。
(一)博物馆文创产品
博物馆文创产品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好的主要有故宫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甚至创下年销售十亿元的记录。
但是,强波、叶聪、姚震宇提出,博物馆文创产品目前主要有发展不平衡、创意缺乏、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三点问题。
针对博物文创创新设计的发展,他们提到了使用互联网+文化IP的创新发展思路,利用互联网收集意见及反馈,为文创产品研发提供构思及数据参考。
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文化创意是核心”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研发当中,并成功地将自己的文化IP打造成文化品牌[6]。
陈泽恺也提出了文创IP衍生品,即在产品设计上注入文创IP的形象,进行创新结合设计[7]。
金青梅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还应该注入城市文化符号和博物馆文化符号。
金青梅指出,除了结合游客的喜好,还应该结合当地其他文化产业,使文创产品的设计体现整个城市的文化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避免博物馆文创产品同质化,增加游客的购买欲望与产品的价值[8]。
同样对于文创产品中加入城市文化符号的还有王滨,他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除了从市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以外,还应该挖掘历史资源,打造文创品牌。
例如这几年的南京,通过六朝、明代、民国等历史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创系列产品及文化品牌[9]。
目前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做得最出色的应该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他们都已经突破了简单的复制阶段,而开始向多元化、创造性、实用性发展。
李丁丁指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主要有两类:实物文创和新媒体文创。
其中新媒体文创主要针对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如设计APP《皇帝的一天》,以结合互联网新兴科技的形式向公众进行推广。
而台北故宫博物馆主要运用三种设计手法在文创产品上:1、异材质还原文物;2、提炼文化符号元素;3、应用科技手段文物再现[10]。
在文创产品的新媒体应用上,丘星星认为,数字化文创应当注重创新的即时性[11]。
在立足于地方特色的背景下,可以适当结合时事进行设计,审美追求也可以顺应时代的趋势而改变。
(二)地域文创产品
地域文创产品与博物馆文创产品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点。
他们都有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在里面,但博物馆文创更多得是从文物里提取文化元素,而地域文创更多地则是从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中提取设计符号元素。
磨炼提出,文创产品是地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得益于文化的滋养,作为文化传播对象也更有意义[12]。
风狮爷属于闽台地区特有的人文景观,在文创属性上更接近地域文创产品,因此从这方面进行考虑借鉴更有实际参考意义。
何倩云、王小元认为,地域文创产品中应当加入地域生活方式的文化影响,将文创产品中注入从“生活方式”到“生活风格”转变的文化符号,使其具有独特性[13]。
例如筷子的设计,中国的筷子又长又圆,既方便了中国人大桌吃饭夹菜的方便性也体现了中国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日本的筷子又细又尖,体现了日本一人一桌的和食饮食习惯,方便吃海鲜时插、夹等动作;而韩国筷子以金属为主,一是他们主食多为汤类,认为筷子弄湿是不干净的行为,也方便了他们撕开泡菜。
不同地域的人微小的生活饮食习惯都能带来不同的设计影响,这种被赋予地域文化因子的文创产品使人可以很快地感受到它来自哪里和它的文化特质。
王成凤认为地域文创产品在设计转化中,应该有具象转化和抽象转化[14]。
具象转化顾名思意就是将地域文化符号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中,而抽象转化便是意境传达,如生活习性、方言、民俗习惯等。
裴凌暄以江苏扬州“唯扬正宗”文创品牌为例,将扬州地域中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植入到产品中,使成型创意产品带有鲜明的地域识别性。
例如以扬州是个很悠闲的城市为设计点,并且借鉴“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的扬州方言,结合设计出具有扬州文化因子的“有闲扬州”布袋[15]。
日本的文创产品设计也不乏有一些优秀的例子,特别是具有禅学意蕴的产品设计。
阮晨海指出,日本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不仅将它们日式设计应用到极致,还在设计中考虑到模具通用性、易于控制成本和品质、形成采购规模、产品可持续优化、供应链稳定、满足旅游人群的基本需求[16]。
(三)风狮爷研究现状探析
目前金门风狮爷据统计共有78尊[17],分布在56个村落。
金门的风狮爷相对来说比较雄伟豪放,双脚站立,手持各种物品,有的风狮爷更是配上大胆的颜色,形似舞狮,更近似
105产品设计
人形。
不同于闽南的镇宅风狮爷,金门的风狮爷更多是村落的守护神,村民们常会为其披红袍,供奉各种食物,也无需庙宇,单只立于村口路边。
风狮爷的造型各不相同,随着雕刻者的创意所成形,色彩的搭配也都各式各样。
林闽敏总结出,风狮爷的造型特征主要有三点:1.单只而立的站式或蹲式;2.表情丰富,是雕刻的精华所在,并不一定是凶悍狰狞,也可能是含笑露齿逗趣的形象;3.风狮爷手里都会拿着信物,根据信物的不同风狮爷的作用也不一样,如手上捧着帅印的武风狮爷代表加官进爵;拿着财宝的财风狮爷表示招财进宝;手执朱笔的文风狮爷等[18]。
陈方达针对风狮爷的形象位置总结出两种,一种安置于村落外缘的地面,称之为“村落风狮爷”;另一种立于屋顶之上,称之为“屋顶风狮爷”,他们都具有镇风压煞、驱邪伏魔的功效。
但雕塑材料和形状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村落风狮爷”体型较大,最高的有3米多,雕刻材料主要是石材,雕刻形象大多是单狮直立式;“屋顶风狮爷”大多是陶土塑造并烧制而成的土偶风狮爷,形象则主要是骑狮武士,也有少数单狮的例子[19]。
风狮爷大多都是单只而立,但也有雌雄的区分,曾智焕指出,中国传统石狮从茸毛中很难分辨雌雄,主要靠脚踩的信物及雄性器官,闽南工匠则在雄性风狮爷胯下雕刻了一个竖起的葫芦,并搭配彩色色彩,用来诠释雄性特征[20],这样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处理让人折服。
四、结语
风狮爷是闽台特色人文景观,但其文创产品设计目前却较为单一古板,与时代脱节。
希望通过研究现代新的文创设计思想,将其运用到风狮爷的文创设计上,将风狮爷作为闽台文化的一种传播途径,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
首先通过了解风狮爷的历史由来及作用,对风狮爷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时下文创产品的研究现状,从中提取设计思考可借鉴的点,主要从与风狮爷相关的博物馆文创设计和地域文创设计中寻找思路。
其中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应注意三点:1.文创IP的打造,树立文创品牌;2.将文物设计成符号元素注入产品中;3.新媒体文创产品,具有即时性、传播性,应注重与时事结合。
地域文创产品设计应注意两点:1.不仅从地域的文物中搜集设计点,也从生活习俗、方言等抽象的方面收集设计元素;2.可以结合当地特色的传统工艺设计文创产品,应考虑文创产品设计的市场性及经济性。
最后,通过分析风狮爷的造型美学特征、功能分类、艺术化设计的思想,为之后风狮爷文创产品设计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彭维斌.中国东南民间信仰的土著性[D].厦门:厦门大学,2009.
[2]吴永浩. 金门风狮爷的历史考据和艺术特色[C]//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厦门市政协.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3]段晓川,洪荣文.金门风狮爷探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24-28.
[4]郭志超.金门风狮爷寻根[J].台声,2000(11):45.
[5]刘晓宏.闽南风狮爷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价值[J].装饰,2009(12):130-132.
[6]强波,叶聪,姚震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发展思考[J].轻工科技,2018(3):111-112+114.
[7]陈泽恺.“带得走的文化”——文创产品的定义分类与“3C 共鸣原理”[J].现代交际,2017(2):103-105.
[8]金青梅,张鑫.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42-46.
[9]王滨.打造另一个“展厅”——浅谈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J].传承,2016(11):125-127.
[10]李丁丁.南北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比较与借鉴[J].文化艺术研究,2016(2):22-28.
[11]丘星星.闽台数字文创衍生产品的互动创新发展初探[J].学术评论,2014(2):74-79.
[12]磨炼.基于旅游纪念品及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6(16):18-21.
[13]何倩云,王小元.基于地域生活方式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6(3):62-66.
[14]王成凤,徐圣超.浅谈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9):34-35.
[15]裴凌暄.基于江苏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扬州“唯扬正宗”案例为例[J].设计,2017(5):120-121.
[16]阮晨海.日本旅游市场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分析[J].工业设计,2016(3):92+95.
[17]张从军.俗说俗物 风狮爷[J].民俗研究,2014(1):161.
[18]林闽敏.闽台狮文化信仰——风狮爷[J].才智,2014(21):249+253.
[19]陈方达.闽台风狮爷崇拜及其审美意象探析[J].雕塑,2016(3):44-46.
[20]曾智焕.厦门、金门、琉球三地的“风狮爷”石雕文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106-108.
作者简介:傅翔,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吕秋粟,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卓超,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编辑:刘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