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社会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其是指通过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入也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教育含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融入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含义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通过教育的手段,让学生了解生物群体的生态规律,了解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当今社会,学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总体上,思政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信息化等新型事物层出不穷,导致思政教育面临着传统思维模式与新时代思想认知之间的多元冲击。
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教法的单一化,学生的思想被层层束缚、固化,难以开阔眼界,培养拓展视野,进而导致了学生思维习惯的单一化。
综合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刻板而固化,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高低。
因此,大学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教师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为教会学生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认识生态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二) 多角度的课程设置
多角度的课程设置是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应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如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文学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态环境和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三) 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是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方式。
可通过志愿服务、学生实验室、才艺比赛、文化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在全方位了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永续发展理念,提高其对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逐步形成全人格发展的意识。
(四) 加强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
通过安排参观城市生态园、参与环保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和脆弱性,加强作为人类的责任和担当,从而使他们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