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精品课件之职业肿瘤

合集下载

职业与肿瘤资料

职业与肿瘤资料

2020/9/26
2
➢职业性肿瘤 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
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2020/9/26
3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职业肿瘤有八种
◆联苯胺所致膀光癌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苯所致白血病
◆氯甲醚所致肺癌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2020/9/26
7
多环芳烃和阴囊癌( cancer of the scrotum )
Observation of cancer of the scrotum :
1775, Percivall Pott, a London surgeon, described a high frequency of cancer of the scrotum(阴囊) among chimney sweeps, a disease known at the time as “soot-wart”(烟灰瘤).
2020/9/26
9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点
◆有明确的病因
◆潜伏期及发病年龄
潜伏期通常需要15-20年,最短者要2-5年,长者可达3040年。
由于职业性接触程度较强,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 性同类肿瘤提前,如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症,发病年 龄以40-50岁多见,较非职业性的早10-15年。
◆好发部位:
2020/9/26
15
因果关系判断标准 Criteria for causality
❖ 因果关系强度(strong association ) ❖ 因果关系的一致性( replication ) ❖ 接触水平-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 生物学合理性(biological rationality ):所研究物质的

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学职业性肿瘤

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学职业性肿瘤
华北煤炭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3.按在致癌过程中需要代谢活化分为 ★前致癌物、中间致癌物、终致癌物 ★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
华北煤炭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华北煤炭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华北煤炭医学院对省人级有精致品癌课性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致癌机制
1.体细胞突变学说 2.基因突变学说 3.病毒学说
华北煤炭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确认
1、流行病学调查 因果关系的判定依据:
(1)因果关系的强度:RR、罕见肿瘤高发 (2)因果关系的一致性 (3)接触—反应关系 (4)生物学合理性 (5)时间依存性
染料可 致膀胱 癌,欧 盟禁用 22种染 发成分
华北煤炭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
The history of PAHs When exposed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my mother died I was
workers. The oldest occupational cancer
very young,And my father sold me while yet my tongue . Could
(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4.按致癌阶段分为 ★ 启动剂、促进剂 ★完全致癌物、不完全致癌物 辅助致癌物
华北煤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指在流行病学调 查中已有明确证
(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据表明对人有致 癌性的理化物质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

次小剂量接触致癌物,甚至一个致癌物分子就可
能导致DNA改变,启动肿瘤发生。
按照这种观点,致癌作用不存在安全接触剂量,
人类不应该接触任何致癌物。
10
关于有阈值的理由
即使单个致癌分子可能诱导细胞的基因改变,但这个 分子达到靶器官的可能性在小剂量时是很小的; 致癌物还可与细胞其他的亲核物质如蛋白或DNA的非 关键部分作用而代谢。
有前期变化(增生、硬化等),肿瘤是“继发产 物”,为此有可能确定其作用的阈值。

目前主张有阈值者获较多支持,国外已据此规
定了“尽可能低”的职业致癌物接触的“技术参
考值”。但阈值问题并没有解决。
12
(三)好发部位
职业性肿瘤往往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 围,多在致癌因素作用最强烈、最经常接触的 部位发生或直接作用的靶器官。 皮肤和肺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 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故皮肤和呼吸系统是职业 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13
职业性肿瘤还可出现:




有时可能累及同一系统的邻近器官,如致肺 癌的职业致癌物可引发气管、咽喉、鼻腔或 鼻窦的肿瘤; 有时可发生在远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 导致膀胱癌; 同一致癌物也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 砷可诱发肺癌和皮肤癌。 少数致癌因素可引起广泛的、多器官的肿瘤, 如电离辐射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 骨肉瘤等。
能坚持工作者。
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 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间休息,症状消失,尚能 恢复工作者。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 可出现混合型。 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间休息,不能恢复工作者。

《职业性肿瘤》课件

《职业性肿瘤》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职业性肿瘤的常见风险因素
1 化学物质暴露
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暴露和它们与特定职业性肿瘤之间的关系。
2 物理性因素
探索职业病患者因长期接触特定物理性因素而增加罹患肿瘤的风险。
3 生物性因素
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生物性因素,以及其与职业性肿瘤之间的关联。
石棉暴露与癌症
石棉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致癌物质。了解石棉与肺癌等癌症之间的关系,以 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生物性因素与癌症
一些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性因素可能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探索这些因素,并了解如何预防与管理相关的风险。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
探索职业性肿瘤的定义、类型、风险因素以及与工作环境相关的癌症。了解 预防和治疗的策略,以及现有的研究和法规。
职业性肿瘤的介绍
什么是职业性肿瘤?认识职业性肿瘤作为一种与工作环境有关的疾病,并了 解其影响和危害。
职业性肿瘤的分类与定义
职业性肿瘤的类型和定义是什么?了解不同肿瘤类型并对其进行分类,以更好地了解其与职业环境的关联性。
二氧化硅暴露与癌症
二氧化硅是另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致癌物质。探索二氧化硅暴露与肺癌和其他癌症之间的联系,并了解预防措施。
化学物质暴露与癌症
许多职业性肿瘤与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有关。进一步了解这些化学物 质以及它们与不同癌症类型之间的联系。
电离辐射与癌症
电离辐射在某些职业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形成。了解电离辐射与不同类 型癌症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

• 参加这个大协作调查的单位多达99个, 对23个省市的456个厂矿企业,接触焦 炉逸散物、氯甲醚、石棉、联苯胺、 苯、无机砷、氯乙烯、铬酸盐等8种化学 致癌物的93500名职工和63000名对照 职工,共计156500名职工的恶性肿瘤 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和前瞻 性的流行病学队列调查研究。
• ②肿瘤发病潜隐期符合细则的相关规定。 • ③结合工作场所有关致癌物接触状况综合判
断。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 因素:石棉 • 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 致肺癌、间皮瘤 • 2、行业举例: 建筑、交通运 输、石油、化工、电器、军工、尖 端等工业。
• (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 联苯胺 • 1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 胱癌。 • 2 行业举例:染料制造业:酸性染料 合成、硫化染料合成、胺类中间体合 成。
4 氯甲醚所致肺癌
• 工业产品中常杂有双氯甲醚,通过呼 吸道进入人体,除其对上呼吸道、眼、 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外,长期接触可 诱发肺癌。
• 诊断标准: • 1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 2 生产和使用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 业品一氯甲醚)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 (含1年)。
• 3 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 4 工作场所中甲醛、盐酸及水蒸气 共存时产生的二氯甲醚所致肺癌可 参照本标准。
• 诊断检查: • 1 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 • 2 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 1年以上(含1年)。 • 3 潜隐期3年以上(含3年)。 • 4 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输尿管移 行上皮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
3 苯所致白血病
• 苯是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可作为 溶剂和稀释剂,用于油漆、涂料和粘胶 剂,主要以蒸气形式由呼吸道吸入。苯 的急性毒作用为中枢神经麻醉,慢性毒 作用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再 生障碍性贫血和致白血病作用。苯可致 各种类型的白血病,而以急性白血病较 为多见。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
皮瘤如腹膜间皮瘤、转移其他脏 器及合并症的相应表现。
整理课件
20
• 诊断标准: • 1 肺癌 • 1.1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 1.2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7年以上(含
7年)。 • 1.3 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 1.4 石棉肺合并肺癌者即可诊断。

整理课件
21
• .2 间皮瘤 • 2.1 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 2.2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
• 诊断标准: • 1 肺癌 • 1.1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 1.2 含砷采矿及冶炼累计接触工龄3年
以上(含3年)。 • 1.3 潜隐期6年以上(含6年)。

整理课件
34
• 2 皮肤癌
• 2.1 原发性皮肤癌诊断明确。
• 2.2 无机砷作业接触工龄5年以上(含 5年)。
• 2.3 潜隐期5年以上(含5年)。
职业性肿瘤
整理课件
1
第一节 概念
• 一 、职业性肿瘤
• 定义: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致
癌因素而诱发的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
• 二 、我国职业性肿瘤的调查研究
• 1 . 云南锡矿矿工的肺癌
• 1960年初期,云南锡矿职工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就已发 现矿工中肺癌病例多,20世纪70年代初期进行了矿井 下有害物质和矿工肺癌发病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特 别严重,因此作了内部报道。
诊断
整理课件
30
•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 总数多少不一,一般在20.0~ 50.0×109/L,少数高于 100×109或低于10.0×109/L。
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 量(有时高达90%)异常原始白细胞。
整理课件

职卫职业肿瘤课件

职卫职业肿瘤课件

0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职业肿瘤
03
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如粉尘、辐射等
0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肿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职业健康教育
01
职业肿瘤 预防的重 要性
02
职业肿瘤 的种类和 危害
03
职业肿瘤 的预防措 施
04
职业肿瘤 的早期发 现和治疗
职业卫生管理
加强员工职业卫 生培训,提高员 工职业卫生意识
制定职业卫生管 理制度,明确职 责和权限
定期进行职业卫 生检查,确保工 作环境安全
提供职业卫生防 护用品,保障员 工健康权益
职业肿瘤治疗
治疗方法
01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防止 扩散
02
放疗: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 细胞
03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 瘤细胞
04
02
案例二:某 煤矿工人, 长期接触粉 尘,导致尘 肺病
03
案例三:某 建筑工人, 长期接触石 棉,导致间 皮瘤
04
案例四:某 电子厂工人, 长期接触辐 射,导致白 血病
案例分析
01
案例背景:某工厂工人长期 接触化学物质,导致职业肿 瘤
03
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类型、 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预防职业肿瘤的关键在于减少职业环境中致癌物 质的暴露,加强个人防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职业肿瘤分类
1
职业性肺癌:长期接触石棉、 砷等物质导致的肺癌
2
职业性皮肤癌:长期接触紫外 线、化学物质等导致的皮肤癌
3
职业性膀胱癌:长期接触苯胺、 芳香胺等物质导致的膀胱癌
4 职业性白血病:长期接触苯、 甲醛等物质导致的白血病

11职业肿瘤

11职业肿瘤

二.目前多认为职业肿瘤存在剂量阈值,但阈值未确定 1.无阈值 一次击中学说(one hit) 细胞接触致癌物(哪怕是一个分子)即可致DNA改变,启 动肿瘤发生
即致癌作用不存在安全接触剂量,人类不应该接触任何 致癌物
2.有阈值 多阶段诱癌促癌学说 ①小剂量时单个致癌物分子到达靶器官的可能性很小 ②致癌物的降解代谢 ③细胞的损伤修复系统 修复DNA损伤 ④免疫系统杀伤癌变细胞 ⑤损伤超过正常修复或杀伤能力后才能生成肿瘤 而虽有损伤但尚可修复 =“无致癌作用水平”=阈值 ⑥大多数致癌物的癌前病变(上皮化生、增生、硬化等) 实际是阈值剂量下的非肿瘤改变 目前多主张肿瘤发生存在阈值
一.临床观察 通过分析临床实践中收集的肿瘤病例集丛(聚集性),探 索其发生的环境因素
Pott Hadfield 煤焦油 放射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红 氯乙烯 扫烟囱工与阴囊癌 老年家具制作工与鼻窦癌 皮肤癌 肺癌、白血病 膀胱癌 肝血管肉瘤等
临床肿瘤病例集丛观察和分析能提供识别职业性致癌因 素的第一性线索
二.实验研究 可疑致癌物→动物诱癌试验→诱发与人类相似的肿瘤? →体外试验→致突变、染色体损伤?
异丙醇制造(强酸法) 品红制造 镍冶炼 橡胶工业 赤铁矿地下开采(氡接触)
?多环芳烃,SiO2,金属烟
二异丙基硫酸酯,二丙基油 ?品红,?前身(即甲土立丁) 氧化镍;低硫化镍 芳香胺。?溶剂 ?氡
第八章 职业肿瘤 第三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识别和判定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途径
三条途径 临床观察 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
用实验研究结果推断该化学物对人致癌作用
1.动物诱癌实验 ⑴动物诱癌实验的基本要求或标准化研究程序
IARC:动物诱癌实验标准化研究程序

职业肿瘤ppt课件

职业肿瘤ppt课件

联合作用 如石棉与吸烟肺癌发病率增高
个体敏感性 遗传易感性和个性特征(C型)等
.
21
职业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小结
1.职业肿瘤好发于接触强度较大的呼吸道和皮肤 2.发病范围可局限于接触局部,亦可累及邻近 或远隔部位;同一致癌物可致多部位肿瘤 3.潜伏期、发病年龄较同类非职业肿瘤短(轻) 4.致癌物种类、接触强度不同所致肿瘤的病理类 型各异
有阈 小剂量诱导靶细胞基因突变可能性小 致癌物可与蛋白或DNA的非关键部分作用而代谢 致癌物可与蛋白或DNA的非关键部分作用而代谢
.
16
小剂量接触致癌力降低,即使一次击中,仍可正 常修复,可测出无作用阈值;
大多数致癌物致癌作用有早期变化(增生、硬化等) 具有此种作用确定阈值就更有可能
流调结果:大多数致癌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均源于临床观察,可为识别致癌因素提供重要线 索,非确认依据
.
25
二、实验研究
体外试验
临床观察
实验研究
可疑致癌物
动物试验
流行病学调查
设计良好的动物实验结果是识别某种物质对被
试动物是否具有致癌性的重要依据;但因动物实验
的局限性 (种属差异等)不能确认其致癌性。
.
26
确认某物质是否对人致癌必须依据长期大量流调
1、临床观察与动物致癌试验的局限性: 因致癌条件,如样本量、观察时间、种属差异等, 其结果仍不能作为确认依据
2、一般认为,人类对致癌物最敏感,对人类致 癌的对其他动物致癌,对动物致癌的物质对人类不一 定致癌。例如:
砷、苯流调证明对任职癌,而动实(--)—确认致 癌物
DDT动实(+),而流调(-)—尚未确认为致癌物
如砷可诱发肺癌和皮肤癌;电离辐射可致白血病、 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

卫生学职业肿瘤ppt课件

卫生学职业肿瘤ppt课件
和结论;
37
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确认
4.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1)按性质分为
物理性(5%) 化学性(90%) 生物性(<5%)
38
4.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2)按化学结构分为: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芳香烃 多环烃 高分子化合物单体 氨基偶氮染料类 亚硝胺类 其他
32
较常用的实验包括:
① Ames试验:检测化学物诱导基因突变。 ② DNA修复试验:检测化学物致DNA损伤、DNA加合物; ③ 染色体结构畸变分析:检测染色体损伤; ④ 姐妹染色体互换试验:检测细胞染色体损伤; ⑤ 哺乳类细胞恶化试验:化学物致培养细胞转恶化能力;
33
(2)体外实验
短期内观察受试物致突变或染色体损伤的能力
3.流行病学调查
(1)流行病学调查出现的情况:
出现非正常集群肿瘤病例。 癌症高发年龄提前。 肿瘤发病性别比例异常。 肿瘤的发病均与某一共同因素有关。 存在着接触水平-反应关系。 出现罕见肿瘤高发现象。
35
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确认
3.流行病学调查
(2)因果关系的判定依据:
到1987年提出将以下八种职业性致癌因素导致的 肿瘤作为法定职业性肿瘤。
1. 苯所致的白血病 2. 联苯胺所致的膀胱癌 3. 砷所致的皮肤癌和肺癌 4. 铬酸盐所致的肺癌 5. 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 6. 石棉所致的胸腹膜间皮瘤 7. 焦炉逸散物所致的皮肤癌
13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13年),含11类职业性肿瘤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 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 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 11.β-萘胺所致膀胱癌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讲课文档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讲课文档

膀胱、白血病(淋巴 性)、胃、肺、 皮肤、肠、前列 腺、淋巴瘤

第八页,共23页。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第二节 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 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及其病源
• 在职业性肿瘤中,呼吸道肿瘤占极高比例。目前已知对人 类呼吸道具致癌作用的物质有:
• 1. 砷
• 人群调查证明,接触无机砷化合物可引起呼吸道肿瘤,特别 是肺癌。同时,砷化物暴露,包括饮高砷水还可致皮肤癌。
第六页,共23页。
表6-1 确认的主要职业致癌物
致癌物
4-氨基联苯
砷及其化合物
石棉
苯 联苯胺
铍及其化合物 N-N-双(2-氯乙基)
-2-萘氨 氯甲甲醚,双氯甲
醚 镉及其化合物 铬酸盐,六价铬
煤焦油
煤焦油沥青
致癌部位
膀胱
肺、皮肤、肝、血管肉瘤 胸、腹膜(间皮瘤)、肺、
喉、胃肠道、肾 白血病(急性非淋巴性)
膀胱 肺
膀胱
肺(主要为燕麦细胞)
肺、前列腺 肺
皮肤、阴囊、肺、膀胱 皮肤、阴囊、肺、膀胱
环氧乙烷
未处理和略处理的矿物油
血液
皮肤、阴囊、肺
芥子气 Β-萘胺 镍及其化合物 氡及其衰变物 页岩油 二氧化硅,结晶型 煤烟灰 含石棉纤维的滑石粉 紫外线辐射 氯乙烯
木尘
肺 膀胱 肺、鼻窦 肺 皮肤、阴囊 肺 皮肤、肺、膀胱 肺、间皮瘤 皮肤 肝(血管肉瘤)、脑、肺 鼻腔
第十三页,共23页。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第二节 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 四、其它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 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肝血管肉瘤,多见于接触高浓度氯乙烯的 清釜工,潜伏期10~35年不等。接触高浓度苯可引起白血病, 多数出现在接触苯后数年至20年。苯中毒白血病的发病通常 继发于全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

讲稿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ppt课件

讲稿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ppt课件
▪ 由于职业性接触程度较强,职业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 业性同类肿瘤提前。
5
阈值问题
▪ 致癌物无阈值观点: 在一个细胞内单个细胞的DNA改变就可能
启动肿瘤发生,那么这个细胞只要一次小剂量 物,甚至一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导致DNA改变, 启动肿瘤发生,即所谓“一次击中”学说(one hit theory)。 ▪ 致癌物无阈值观点:
16
职业致癌物分类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职 业致癌物可分为三类: (1) 确认的致癌物及生产过程 (2) 可疑致癌物 (3) 潜在致癌物
17
18
19
四、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 职业性呼吸道肿瘤 ▪ 职业性皮肤癌 ▪ 职业性膀胱癌 ▪ 其它职业肿瘤
20
职业性呼吸道肿瘤
▪ 在职业性肿瘤中,呼吸道肿瘤占极高比例。目 前已知对人类呼吸道具致癌作用的物质有:砷、 石棉、煤焦油类物质、氯甲醚类、铬、镍、芥 子气、异丙油、放射性物质等。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 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 尽量选择平头类的按键,以 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 间隙建议留0.05~0.1mm,以 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 算累积公差,以防按键手感 不良。
体外试验
▪ 是指用体外试验的方法,不需长期观察或随访 就可检测某些化学物质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诱导 染色体损伤的能力,从而推断其致癌性,如 Ames试验。
▪ 目前主张用一组短期试验而不是单独一种短期 试验来测试化学物的致突变性,原则是应包括 低等动物、高等动物,体内、体外试验,体细 胞、生殖细胞。
▪ 短期试验结果预测化学物质对人的致癌性的价 值评价不一,和人及动物实验之间的相关性也 难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的实验研究主要以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为主。
2020/6/23
9
动物实验:
IARC对动物诱癌实验的要求: 1、要用两种动物,每组雌雄各半; 2、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有足够的动物数量,每种性别至少50只; 3、给药和观察时间必须能够超过动物期望寿命的大部分; 4、实验组要分高低剂量组,高剂量要接近最大耐受剂量(MTD); 5、结果的确定要源于足够量的病理学检查; 6、数据处理要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
决定潜隐期长短的因素较多,如不同的致癌因素、接触的 浓度或强度、接触时间、个体因素(性别、年龄、健康状 况、易感性等)等。
2020/6/23
2
(一)职业性肿瘤的基本特征
2、阈值:
职业性肿瘤的发生是否存在阈值,尚未定论,目前有两种 学说: ①一次击中学说:在一个细胞内单个细胞的DNA改变就可 能致癌,与接触剂量无关,所以不存在阈值。 ②阈值学说:认为细胞具有修复DNA损伤的能力和机体 免疫系统具有杀伤癌变细胞的能力。
2020/6/23
10
动物试验的局限性:
1、试验样本少: 2、接触途径不同于人: 3、种属差异:
2020/6/23
11
体外试验:
常用的方法: 1、Ames试验:可检测化学物质诱导DNA基因突变; 2、DNA修复试验:可证明DNA暴露于一种化合物时发生的损
伤; 3、染色体结构畸变分析:检测化学物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4、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判断化学物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5、哺乳细胞恶性转化试验:
2020/6/23
16
2020/6/23
17
2020/6/23
18
2020/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3
19
我国法定的11种职业肿瘤:
1.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2.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8.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 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 11.β-萘胺所致膀胱癌。 (另外还有职业放射性肿瘤: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骨髓癌)
1.调查人群的流动使失访率增加; 2.暴露环境的改变使接触剂量改变,缺乏稳定性; 3.缺乏单一暴露因素的研究; 4.长期随访增加调查的因难,缺乏敏感的方法;
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改善了研究的局限性。
2020/6/23
15
职业性致癌物分三类:
1.确认的致癌物生产过程: 2.可疑致癌物: 3.潜在致癌物:
2020/6/23
3
(一)职业性肿瘤的基本特征
3、剂量-反应关系:
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对于大多数致 癌因素,接触大剂量的要比接触小剂量的肿瘤发病率和 死亡率都高,说明大多数致癌物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 关系。
2020/6/23
4
(一)职业性肿瘤的基本特征
4、好发部位及病理类型 部位:皮肤和肺是职业性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
2020/6/23
20
(三)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94-2002):
诊断总则:
1.肿瘤诊断明确; 2.必须是原发性肿瘤; 3.肿瘤的发生部位与所接触致癌物的特定靶器官一致; 4.经细胞病理或组织病理检查,或临床影像检查,或腔内镜检
查等确诊; 5.有明确的职业性致癌物接触史; 6.接触致癌物的年限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定; 7.肿瘤发病潜隐期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定; 8.结合工作场所有关致癌物接触状况综合判断。
2020/6/23
21
职业肿瘤诊断细则: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肺癌: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7年
以上(含7年),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石棉肺合并 肺癌者即可诊断。 间皮瘤: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 龄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2020/6/23
2020/6/23
12
3、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线索: ⑴出现非正常集群肿瘤病例: ⑵癌症高发年龄提前:一般提前10-15年 ⑶肿瘤发病性别比例异常: ⑷肿瘤发病均与某一因素有关: ⑸存在着接触水平-反应关系: ⑹出现罕见肿瘤高发现象:
2020/6/23
13
3、流行病学调查
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1)因果关系的强度:是指接触组和对照组比较,其相对危险 的程度;这个强度越大,说明接触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作用的器官,故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病理类型:
致癌物不同病理类型往往不同 以肺癌为例: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以及高浓度接触所致 的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多为腺癌。
2020/6/23
5
(一)职业性肿瘤的基本特征
5、病因 职业肿瘤病因明确,有明确的致癌因素接触史。
6、年龄 职业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的发病年龄早,通常
在40岁以下。
2020/6/23
6
(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断 识别和判断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观察 实验研究
2020/6/23
7
1、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诊断和观察到的肿瘤,分析和探索其 发生的环境因素,从而判断职业性致癌因素的研 究方法。
2020/6/23
8
2、实验研究
用可疑致癌物作动物诱癌试验或体外实验,观察其能 否诱发与人类相似的肿瘤或判断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诱导染 色体损伤的能力,从而推断其致癌性。
(2)因果关系的一致性:不同接触情况下(如不同厂矿接触同 一因素),其肿瘤发生的结果是否一致,这种一致性越强,因 果关系越强。
(3)接触-反应关系:接触的剂量或水平越高,癌症发病率越高, 提示这种关系越密切,因果关系越强。
(4)生物学合理性:
(5)时间依存性:
2020/6/23
14
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
22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 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3年以上(含3年), 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可 参照本标准。
三、 职业肿瘤(Occupational tumor) 定义: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
较长的潜隐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 素;包括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因素;常见 的是化学性因素。
2020/6/23
1
(一)职业性肿瘤的基本特征
1、潜隐期:
大多为12-25年,最短的约4-6个月,最长达40年以上;职 业肿瘤发病潜隐期比非职业肿瘤的潜隐期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