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试管薯生产技术
作者:张健
来源:《吉林蔬菜》 2012年第4期
张健
(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学院110034)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2000万公顷,总产量3亿吨。
我国种植面积500万公顷,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
马铃薯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显著增产作用已成为科研和生产上一种普遍的共识。
然而,我国种薯生产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真正优质的种薯应用比例仅为25%。
至今仍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的脱毒种苗繁育体系,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应用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由于缺少权威部门的组织和管理,更缺乏高效率低成本的脱毒种薯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致使我国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步履艰难。
马铃薯试管薯是指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培养瓶内通过诱导,于试管苗叶腋间形成的,通常直径为2~10毫米大小的块茎称为试管薯(Microtuber)。
试管薯不仅具有试管苗的所有优点,而且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繁殖期间杜绝了外来病菌的再次侵染,贮藏运输种植都很方便。
试管薯生产不受气候影响,可以常年大规模工厂化快速生产;脱毒试管薯繁育过程中不被病毒或其它病菌侵染,最大限度保证了脱毒薯的质量;试管薯比试管苗更容易栽培管理,而且成活率高,技术容易被推广;体积小便于更广泛的交流和运输,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脱毒薯的生产周期,可以直接提供给种植生产农户,从而有可能在脱毒试管薯生产基础上建立新的种薯繁育体系。
试管薯生产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1基础苗培养
选择优良的株系,选择叶色浓绿,长势良好,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的株系作为诱导材料,只有培养出健壮的脱毒苗作为诱导材料,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试管薯。
2试管薯母株培养
将健壮的基础苗剪去顶芽和基部(带4~6个节或叶片),用MS液体培养基,用浅层静止培养的方法培养母株,每瓶放5~6个茎段,3~4周后每个茎段发育成一株具有5~7个节的健壮苗。
培养室温度以白天23~25℃,夜间16~20℃为宜,光照时间16小时,光照4000lx以上,以利脱毒苗的健壮生长。
培养瓶要选用透气性好的封口物,以利气体交换,促进壮苗的形成,一般需要20~25天。
3试管薯诱导
在无菌条件下,将原来的培养基倒掉,加入诱导结薯培养基,在光照下16小时条件下培养2天以促进匍匐
茎的形成,然后转入20℃黑暗培养,3~4天后便可以产生试管薯,40~45天试管薯发育到5毫米左右便可以收获。
诱导结薯培养基为MS+6-BA5mg/L+CCC500mg/L,白糖80g/L,pH值为5.8。
4试管薯收获
试管薯收获后要用清水多次冲洗,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要于阴凉处阴干后再贮藏于透气的保鲜盒或保鲜袋中,置于4℃冰箱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