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理论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建构 张保峰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824bf56bb68a98270fefa30.png)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这也使得外语教师非常重视现代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仅仅强调文本和语法,忽视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其他重要的方面。
此外,中国的英语阅读教学常常局限于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没有充分为学生提供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
因此,找到一种可行高效的外语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新伦敦学派于1996年首次提出多模态教学模式。
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一种整合多种符号资源,将多种模态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它的建立转变了教学模式,进而能更好地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它促进了英语教学理念的变革,这将对传统语言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首先阐述了多模态教学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研究,然后系统地回顾了多模态教学在国内外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在多模态教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理论基础上,立足于课堂实验,对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
作者选取了某大学中两个平行班共计81名学生作为研究的被试,分为实验班(39人)和控制班(42人)。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班则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控制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本实验从2016年9月持续至2017年1月,为时十八周。
实验工具主要为问卷调查和测试。
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有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
2)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研究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指导,具有实践意义,也为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数据比较单薄、实验工具不够完善、试验周期比较短等。
后续研究可以扩大被试范围,延长实验时周期,更加客观地研究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解读
![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5f65a88dd88d0d233d46a3c.png)
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解读作者:危冠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摘要】大学英语读写教材已经进入了多模态化阶段,但是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改进。
新教材的编写应结合各种学习理论,根据学生水平编写,再将教材、光盘和网络平台整合,真正的多模态化,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读写教材;解读1 大学英语读写教材的发展趋势大学英语读写教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到1986年为止,之前的大学英语(公共外语)教材以语法为纲,倡导教师根据内容从下至上,进行语法和课文分析,以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2)1986年至90年代中后期,教材开始分级分类,比如“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可以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夯实语言基础,培养交际能力了;3)从21世纪初开始,大学英语读写教材开始呈现多样化,分类分层也更加细致了,开始配有磁带等音像资料了。
如今,读写教材更是依托多媒体技术配备了PPT、光碟、网络平台,日益多模态化了。
纵观教材的发展,有如下变化:1)培养目标多元化。
培养目标已经由单一的培养阅读能力发展为培养阅读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了。
2)教学多媒体化。
教学媒体已经由单一的课本慢慢发展为课本附带有音像等多种资料,媒体更多了。
3)教学方法复杂化。
随着教材和培养目标的变化,教学方法也已经由单一的从下至上的语法翻译法慢慢演变为根据教学内容而变的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多模态教学法了。
目前,大学英语读写课采取的教学法也日益多模态化,形式已经由单纯视频演化到了微课、翻转课堂,更加多样,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因此,本文将从多模态的角度,来讨论大学英语读写教材编写的依据、现有优势和缺陷和对新教材做出设想。
2 多模态化的大学英语读写教材教学大纲设定教学目标,教材为学习者搭建桥梁朝着目标语逐步前进,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
随着时代在变,培养目标在变,教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636ec5f18583d04864592d.png)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教学是基于视、听、触觉等感官的综合交互,来满足语言符号资源的多模态化呈现,并从中来构建适应多元交际需求的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养成环境。
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研究对学习者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对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和积极意义。
本文从探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入手,就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展开梳理,从教学层面、学习层面、资源层面和评价层面,探讨如何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模态”一词最早源自生命科学研究,通过对生命体的不同感知渠道进行交互与激发来获得综合感官协同效应。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主要从语言学习视角对不同元认知功能与符号系统资源的识读与转化,特别是从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上来融入多模态语言分析思想。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语言教学基础课程,不仅需要构建英语知识与文化,还需要从英语能力上提升教学实效。
随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的涌现并非完全能够胜任授课对象的学习需求,而对于不同教学内容、课程类型、教学目标,同样需要从教学模式的优化选择上来灵活运用。
基于此,本文将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阐述入手,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归纳,着力从教学、学习、资源、评价四个层面来构建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知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及课堂情境构建语言是基于社会符号系统的分支,是由一系列意义符号系统所组成的文化或社会现实。
对于语言学习过程,与其他符号系统一样是综合交织而互相联系的。
传统语言教学系统强调教学主体的地位,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将视、听、触觉等感官体验融入到图像、声音、颜色等多种模态媒体的合力构建环境中,在这个多元化符号系统中,没有哪一个符号被孤立起来理解,它们从相互独立且有相互联系中来揭示语言教学规律。
事实上,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语言符号意义层面的划分机制,将口语、听力、写作、阅读、翻译等内容进行多层面解释,既从属于内容层、表达层,还受到语境层的制约,特别是在多媒体技术及多模态感知渠道所构建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中,从听、说、读、写、译及词汇语法学习等多个层面来融入语言认知功能和应用能力,从文化、思维、价值、道德等归纳上来帮助学生获取、分析、加工语言信息,增强学生的语言识读能力,提升英语口语表达与书面运用水平。
多模态视野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模式
![多模态视野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b736dcda38376baf1faeed.png)
多模态视野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模式作者:吴文渊来源:《教师·中》2013年第02期摘要:为了适应日益增强的文化多元性趋势和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多模态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文阐述了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并就构建多模态阅读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大学英语;阅读模式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阅读能力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而应该向更多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音像﹑网络)组成的媒介转换多元识读能力发展,即培养学生的多模态阅读能力,这将成为大学英语阅读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多模态的概念多模态指包括口语、书面语、图像、图表、空间以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
多模态运用(张德禄,2009)即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这种现象并不是一种新现象,它早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在古代,诗歌配上图画,说话时使用身体语言,使用不同口气和腔调等,都是多模态的体现。
如今,多模态也被广泛使用在英语教学中,如用PPT上课则是视觉与听觉同时进行的;模拟与讲解则是听觉、视觉和触觉同时进行的。
二、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的现状目前,采用多模态为载体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将有取代传统纸质考试的趋势,机考真正模拟了现实中的交际情境,获得的信息量和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音频或文本,而是要求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空间、文本语言甚至背景知识多方面捕捉有效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对多模态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然而,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并未意识到多模态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课内外学习仍然停留在培养语言文字阅读能力的阶段。
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探索课本以外的丰富资源来适应多元化的世界的意识。
这种做法已经不适应多种语言、多元文化、多模态的社会。
胡壮麟(2007:1)指出,在人类社会进入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化的新世纪,对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从多模态视角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从多模态视角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23aba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d.png)
从多模态视角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摘要】本文从多模态视角探讨了如何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首先介绍了多模态教学的概念和特点,然后阐述了基于多模态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并重点探讨了视觉教学和听觉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接着提出了如何运用多模态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总结了多模态视角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
【关键词】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视觉教学、听觉教学、学习效果、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难以真正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多模态教学备受关注。
多模态教学将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教学资源结合起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构建基于多模态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多模态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基于多模态的教学模式,探讨视觉教学和听觉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多模态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总结多模态视角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
1.2 研究目的By addressing these research objectives, this study aspires to 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s and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cater to the diverse learning needs and preferences of students.2. 正文2.1 多模态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多模态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利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信息传递和学习。
多模态教学下的英语教学研究 思路框架
![多模态教学下的英语教学研究 思路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ed3c39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7.png)
多模态教学下的英语教学研究思路框架
多模态教学下的英语教学研究思路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多模态教学的理论背景,包括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等,以及它们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 教学目标:明确多模态教学的目标,如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并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多模态教学材料和方法。
3. 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多模态教学材料,如视频、音频、图片、图表等,并设计相应的多模态教学活动。
4. 教学活动: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模态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意义构建。
5. 教学评估: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估标准和方法,包括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教学效果等方面,以便对多模态教学进行全面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 教师发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在多模态教学中的能力和素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多模态教学方法和资源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7.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多模态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感受,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构建一个多模态教学下的英语教学研究思路框架,为英语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大学英语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英语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6d42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6.png)
2. 正文
2.1 多模态教学模式概述
多模态教学模式是指结合多种感官刺激和媒体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同时引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多种感官途径来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培养综合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文旨在就大学英语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经验。
1.2 研究意义
250。Research significance: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ty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universities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Therefore, exploring and researching the multi-modal reading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one hand, the multi-modal reading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texts, as well as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als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hance their motivation, and provide them with a more diverse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multi-modal reading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can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ulti-modal reading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中的构建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中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4385adc6a21614791611288a.png)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中的构建高校英语教师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多种模态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从主客观角度两方面入手,构建大学英语的多模态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收看、收听英语音频和视频,浏览外文网站,查阅语言资料。
组织各种语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演讲比赛。
收集具有外国文化特色、历史、风土人情的图片,通过播放电影、幻灯、录像等手段利用多种模式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标签:多模态;大学英语;多媒体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属于重要学科,而且所教授的对象来自不同系别,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英语水平也良莠不齐,老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把握整个课堂的走向,需要用心去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用粉笔、书本来讲解,尽管丰富的语言可以向学习者清晰地表达教学内容,但其过于单调、沉闷的特点也让教师在授课时苦恼不已。
多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频、PPT等资源展开教学。
那么,如何去应用这些教学资源,是值得教师深思的又一问题。
在教学中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及外国文化。
随着网络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运用多模态与学生交流互动已成为教学领域的主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由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的语言学家所提出。
Kress 和VanLeeuwen(1996)应用Halliday发起的“语言是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势”的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对多模态话语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
Kress对语言识读能力及句子意义构建进行了多模态研究,而VanLeeuwen则对音高、节奏、音量等声音资源及物质性进行多模态在口语方面的研究。
到了21世纪初,国内外的学者们开始将多模态研究积极运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Stein (2000)曾提出多模态教学理论,他指出课程、教学和评估三者的开展应从学习环境的模态入手,并认为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应用多种交际活动就是进行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c9309270066f5335a812156.png)
间相对多一些 , 而学生需要不 断吸收理解教 师讲解 的内容 ,
感觉模态在课堂上 占主要地位。 在不 同类型的课堂上 , 教师也要侧重不同的模态 。虽然
Ke r s mu t d ; ih ta h n ;o lme t t nme — y wo d l mo eEn s c igc mp e n ai ; t i e o
段。在 英 语 教 学 的模 态 选 择过 程 中 . 师一 定 要在 选 择模 态 教
主 导 因素 的基 础 上 . 理 好 不 同模 态 之 间 的协 同关 系 . 过 处 通 多种 途 径 建 立 一个 合 适 的 多模 态 教 学模 式
关键 词 多模 态 英 语教 学 互 补 途 径
社会对于高素质 、多元化英语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大 , 在 推进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及多媒体教学已经基本普及 的大前提下 , 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已经完全不 能适应时代 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要进一 步转变教学理念 , 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 的视觉 、 、 听觉 触觉等 , 来 达到培养多元化人才 的教学 目的。也就是说 ,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采取多模态的教学模式 , 达到最佳 的教学效果。
Absr c M u m o e ta h n st e n c s a y wa o c tv t ta t hi d e c i g i h e e s r y t uliae
te su e t o r h n ie b l is h n c o sn d s h td ns c mp e e sv a i t . e h o ig mo e , ie W a ta h rmu tb s t n t e ee ns d cd n h d s t e e c e s a e i o h lme t e i i g te mo e o b
多模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e2aab0c580216fc700afde7.png)
多模态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吉晶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6年第11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慢慢被替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促进了多模态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多模态理论的应用研究。
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多模态理论,以及多模态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与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多模态理论;大学英语教学;应用策略一、多模态教学理论多模态由单模态复合而成,模态指的是通过感官与外部环境之间互动的方式。
感官模态通常指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
单模态指的是用一个感官进行互动;双模态指的是用两个感官进行互动;多模态指的是用多个感官进行互动。
多模态教学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现已成为语言学研究重点理论。
国内专家胡壮麟、顾日国等对多模态教学予以关注与论述。
顾日国提出,多模态教学以信息为原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手段要多模态化。
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模态教学方法,学生充分利用多模态学习手段,师生之间以多模态方式进行互相评价。
与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相比,多模态教学融入多种模态手段,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习动机更强。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外语教学应该应用多种教学模式与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跨文化交际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便适应我国社会以及国际交流需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丰富,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走入课堂,多模态教学逐渐被教师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
但现在的课堂还是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动力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另外,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多模态形式还有待开发与设计。
到目前为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多模态教与学的设计实践并不是很多。
三、研究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1.迎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5738a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a.png)
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摘要: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融合多种感官和语言表达方式,提升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定义、目标、原理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并举例说明其实施效果。
一、引言英语阅读教学一直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文字为主要表达形式,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而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通过融合多种感官和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源。
本文将介绍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定义、目标、原理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并举例说明其实施效果。
二、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定义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是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感官和语言表达方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动力的教学设计方法。
三、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目标1.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融合多种感官和语言表达方式,提供更多元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阅读材料。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创新性地运用不同媒介的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考能力:通过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媒介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考能力。
四、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1. 多感官参与原理: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等,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接收和理解英语阅读材料。
2. 多媒体互补原理: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融合了多种媒介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通过不同媒介之间的互补配合,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语言输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体验。
五、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 选择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英语阅读材料。
可以选择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大学英语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英语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9c90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0.png)
大学英语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一、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是指通过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形式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
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得到了西方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支持与认可。
根据心理学家理查德·艾梅尔提出的“多善用”的理论,人们在学习和记忆时,通过多种感觉途径接收信息,可以更加深刻和全面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而多模态阅读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多种感官途径让学生接触和理解英语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儿童教育领域也有相关理论支持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
瑞恩·埃德伍兹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类型和学习方式,而多模态阅读教学正是在尊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合多方理论支持,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有着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字和图片结合在多模态阅读教学中,文字和图片的结合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通过给学生呈现一段文字和相关的图片,在文字理解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片的视觉辅助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图片来预测、推测文本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多种形式互动在多模态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制作海报、PPT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本内容。
还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感知和理解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通过以上实践探讨,可以看出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呢?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建议:1. 教师培训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的培训,让他们熟悉并掌握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技巧。
多模态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模态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d206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9.png)
多模态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迎来了新的变革和创新。
多模态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其多元化、互动性强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多模态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一、多模态教学的概念多模态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不同感官、媒介和工具来传递信息和知识,以提供更立体、更全面的学习体验。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学生的听觉接收,而多模态教学则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使学习者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增强记忆和理解效果。
二、多模态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图片辅助阅读多模态教学可以通过插图等形式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具象的图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阅读材料。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来描绘阅读材料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构建视觉上的联想,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视频资料引导阅读多模态教学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选择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视频,在学生阅读前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预先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或情节,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框架和理解。
3. 音频素材提升语感多模态教学可以通过引入音频素材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发音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录音或自己朗读,让学生通过听觉接受来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及语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4. 实践活动增强互动多模态教学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互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阅读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提升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多模态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多模态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模态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能力。
“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及实现
![“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及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4676f6bbd15abe23492f4d5c.png)
将 多 模 态 理 论 引入 英 语 阅读教 学 之 中 ,对 于 重 构 英 语 阅读 教学 生态 具 有重 要价 值 。它可 以帮助 教 师 有 效 整 合 教 学 资 源 ,创 设 多 模 态 教 学 环境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培 养 自我 多 模 态 认 知 能 力 ,显 著 提 升英语 阅读教 学效 能 。
con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及实现刘东燕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郑州450000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单一的文字阅读正逐渐由文字图片声像情态等多符号模态阅读所取代阅读过程已转变为多模态协同参与的交互过程
· 106·
袭学与管理2018年9月20日
E-mail:jxyglllb@163.con
“多模 态 ”英 语 阅读 教 学 的价 值 及 实 现
关 键 词 多模 态教 学 英语 阅读 应 用 策略
20世 纪 9O 年 代 , 西 方 研 究 学 者 Kress和 Leeuwen提 出了 多模 态教 学 的设 想 ,认 为语 言 学 习 不 仅 仅 是 文 字 符 号 在 个 体 大 脑 内刺 激 与反 应 的 联 结 过程 ,而 且是 多 种 符 号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语 言 学 习的过程 ,表现 为对学习个体“符号输 出”、“符号接 收 ”、“意 义 再 现 ”、“符号 互 动 ”和 “意义 重 构 ”等 相 衔 接 的连 续性 过 程 。Kress和 Leeuwen认 为 ,语 言教 学 应 该 利用 多 种 符 号类 型 、多种 教 学 模 式 来 协 同激 发 学 习者 的各 类 学 习感官 机 制 ,改 变 由文 字 等 单一 模 态 带来 的教学 局 限性 。
刘 东 燕 :“多模 态”英语 阅读 教 学 的价 值 及 实 现
运用多模态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几点实践
![运用多模态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几点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b17d9032af90242a895e54d.png)
运用多模态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几点实践作者:严志育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1期多模态教学理论,是把多种符号模态引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观并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的学习记忆产生多种联想,教师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能够更轻松的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以下是我运用此理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些实践:阅读理解历来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重头戏,特别对于福建考生来说尤其困难。
福建省从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在十几年后,2016年高考福建省恢复使用全国卷,一是题形发生了很大变化,整张试卷,从听力的最后一题开始,一直到写作,题目都是以文章的形式呈现,试卷中所选择的材料,基本上来源于国外报刊、杂志或网络,原汁原味,语言纯正,体裁多样;二是试卷对能力要求提高了,篇目多,阅读量大,很多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了解了近几年高考英语试卷的特点后,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容回避。
一、从听力和口语入手由于我校地处闽西北,属于山区、老区,交通不便,信息较闭塞,家长素质较低,小学、初中的师资跟不上,缺乏正规师资类高材生,教师教学方法普遍比较陈旧,导致高一新生基础很差,英语与其它学科对比显得特别弱。
很多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不会开口读,影响了语感和阅读速度。
为了让学生读得准,听得懂,熟习标准的语音语调,提高阅读的自信,做到快乐阅读,高中三年,我们每天利用年段广播在早读课给学生播放英语广播和各种听力材料,练习听力,晚读时间利用各班多媒体播放标准音标和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练习口语和语感,利用周六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欣赏观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原声电影,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二、加强词汇教学分析近几年的全国卷,发现文章篇幅加长,词汇量有加大的趋势。
第一关语音的过关,为学生的词汇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基于多模态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多模态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5b97f39240c844768eaeec2.png)
基于多模态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基于多模态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摘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部分,其中,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较大的分值比重且日益成为考察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凭据,可见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只有保证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才有助于提升英语整体教学的效果;由此,基于阅读教学的复杂性,结合文化多元性趋势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本文试图将多模态教学法引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模态阅读能力,推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从而保证大学英语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模态;阅读教学现代科技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交际活动中的多模态现象越来越突出,人类的话语世界也变得多模态化。
由此,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单一阅读能力培养模式已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而应该向更多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p图像?p音像?p网络)组成的媒介转换,即培养学生的多模态阅读能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建构理解文章意义,这将成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多模态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将图像、声音、动作等作为语言社会符号性的研究重心,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字。
图像、声音、动作作为社会符号,通过有意义的整合来构建、描述和表达人、物体、空间、环境等之间的关系。
语言和视觉现象均需依靠具体的、相互联系的符号系统,并在相应的符号系统中做出恰当的选择,然后通过不同的形式组成具有意义的话语。
因此,我们应关注交际活动中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而不是将其构成要素割裂开来,孤立而论。
多模态话语的发展对教学、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对不同模态话语的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现阶段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胡壮麟(2007)指出,在人类社会进入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化新世纪,对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所以,目前传统纸质的大学英语过级(四、六级)考试逐渐被多模态为载体的机考所取代,原因在于机考模拟了现实的交际情境,增添了信息量,丰富了信息来源,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音频或文本,而态阅读模式能使各个水平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和谐的课堂互动氛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感受阅读带来的喜悦,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将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多模态教学理论下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构建
![多模态教学理论下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952c57d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9.png)
多模态教学理论下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构建张娇【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19)2【摘要】文章在分析多模态教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利用多模态符号进行切入而贴近生活的导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创建有现实意义的操练情景,帮助学生自然领悟语法规则,通过提供方法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构建.%Based on a brief review of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English classroom by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through interesting and real-life multimodal lead-in , by helping students acquire English grammar through creating real situated practices, by develop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instruction in related method and strategy.【总页数】3页(P68-70)【作者】张娇【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贵州惠水55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相关文献】1.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J], 李欣2.茶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理论研究 [J], 刘映洁3.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 [J], 杨玲梅4.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 [J], 刘燕5.关联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微课的多模态语篇构建 [J], 李寒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态理论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建构张保峰
发表时间:2020-05-06T16:23:29.320Z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3期作者:张保峰
[导读] 摘要:作为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的EFL英语学习者,高校大学生们在学习阅读这一重要的语言技能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容易被忽略的语言思维等深层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
因此大学英语阅读课堂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思维转变。
本文建议从多模态理论角度,构建包括思维方式的阅读课堂。
张保峰
(商丘工学院基础教学部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作为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的EFL英语学习者,高校大学生们在学习阅读这一重要的语言技能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容易被忽略的语言思维等深层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
因此大学英语阅读课堂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思维转变。
本文建议从多模态理论角度,构建包括思维方式的阅读课堂。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多模态理论
一、思维方式与阅读关系简述
一般而言,思维方式是我们思维和工作的基本方法,但思维方式又不仅仅是一种理性和智慧,它还体现了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因此对人的言行都有决定性作用。
由于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文化、语言紧密相连,那么怎么看待阅读材料,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处理阅读材料都会产生差异性。
再者,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决定语言,而语言促成思维方式的形成。
作为EFL英语学习者的大学生本身就缺乏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境,所以大学英语授课中语言思维的训练是习得语言的重要方面。
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仅仅掌握词汇、句型或语法,而是通过语言学习养成综合素养。
另一方面,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多停留在语言层面,如字词,固定搭配,句法,文本内容方面讲授较多,而对文本背后的深层思维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造成与大学生思维训练的需求相背离的现象,难以达到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本文从多模态理论角度,提出构建包括思维方式的阅读课堂。
二、多模态理论视角下的阅读
多模态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实践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反映了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
多模态就是对不同的交际模态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所进行的研究,不管是书面还是口头的,视觉还是听觉的。
除了语言之外,图像、颜色、字体、音乐、舞蹈、手势、姿态等非语言符号与语言共同生成意义,即多模态话语。
多模态教学所倡导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模态的同时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以便强化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媒体、多模式和多语言的数字化时代。
我们的阅读材料不再是简单的书面材料,而是多模态语篇,如嗅觉材料、听觉材料、视觉材料、动作材料、触觉材料、空间立体材料等等。
阅读材料的巨大变革必然影响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阅读的目的,一次只关注一种语篇类型。
以书面语篇为例:它要求我们了解不同的指示系统,如音位,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并掌握阅读策略。
随着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材料的多模态化,理解性阅读的难度随之增加。
因此,我们不能为了训练应试技能,而忽视了多模态阅读能力的训练,忽视学生对多模态语篇的喜好,割裂各语篇之间的联系,造成学生理解困难。
多媒体时代,一名优秀的读者必须不断发展多模态语篇下的阅读素养,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从多模态理论的观点可以看出,教师和学习内容、资源的互动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备课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创建和更新学习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中;学生和学习内容、资源的互动式任何教育情境中最基本的交互,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不仅为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多模态互动教学提供了教学平台,而且也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教学手段和大量的信息资源,网络环境拓宽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不仅有利于教师主动探索和完成知识、能力的建构,而且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FLASH、PPT等课件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模态认知,并通过论坛、email的形式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学生与网络环境的互动的多模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网络将文本、图形、动画、静态影像、动态影像、声音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综合的环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模态互动存在着各种交互互补的作用,最终形成以网络环境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多维立体互动学习系统,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多模态理论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建构
首先,以学生中心,构建学生的阅读体系。
在教学中,阅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皮亚杰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
这就要求教师应给出明确的阅读策略指令,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练习,自我监测并形成适合学生自己的阅读策略。
在阅读前期,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视频呈现主题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多模态语篇,包括小说和非小说性散文文学以丰富学生阅读经验。
然后采用小组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层次划分并按照层次逐步分析内容,组成差异性小组,对阅读收获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阅读是一项具个人特色的活动。
所以作为课堂阅读的补充,教师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材料,并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收获。
也就是说,课堂阅读可以分为教师引导阅读、小组阅读和学生独立阅读。
通常我们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学习语言,但阅读也是一种个人娱乐的方式。
不要忽视学生的个人观点,也要避免机械性的阅读训练破坏阅读带来的美与享受。
在阅读中期,可以形成小组讨论成果并进行比较,讨论和小组演讲,使阅读变得更加个性化。
因此,教师也必须变得更加灵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学会多模态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教师也必须转换角色,不断研究分析学生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创新。
阅读后期,鼓励学生就文本内容的某一观点广泛涉猎相关资料,以辩论的形式发表个人或组内观点,从而促进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知。
其次,正确认识并处理泛读和精读的关系。
泛读一来可以帮助我们获取背景知识,另一个是获取情境语言。
由于EFL学习者没有场景下的表达积累,因此我们要保证输入的地道性,即语言表达符合语用学意义且符合语言背后的文化习惯,就需要通过大量泛读来实现。
如果阅读范围过窄,学习者没有机会多次接触某一语言内容,就难以吸收这个内容。
泛读基础上的精读才能达到通过英文阅读实现高层次思维能力。
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阅读中体现在对文章进行分析,推理,分析文字内涵,评价文中观点,而这些都离不开深度阅读,即精读的训练。
要进行这些深层的思维活动,大脑中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连接又是基础,因此又要用到学生的背景知识。
此时,精读和泛读应该同时进行,泛读的目的由主要获得有意义的词汇过渡到通过阅读获取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需要把这些能力培养设计出来,
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
四、结论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本质。
我们培养学生阅读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能读懂各类读物,而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深层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高层次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多种模态,采取适当的阅读方式将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佟大明.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批判性阅读思维教学[J].外语教育研究,2018
[2]肖晗,陈达.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外国语文,2018
作者简介:张保峰(1982-)女,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