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园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2.积累形容不同季节的词语,并学会正确地书写。

3.学会运用钢笔进行规范的书写。

4.积累并理解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1.积累形容不同季节的词语,并学会正确地书写。

2.积累并理解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难点:1.学会运用钢笔进行规范的书写。

2.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一支钢笔。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过渡语: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1.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2.全班交流方法,教师相机指导并归纳方法。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除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联系上下文解词法。

就是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2)联系生活解词法。

即联系实际生活,找到合适的生活用语来解释词语的意思。

(3)近义换词法。

就是用近义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4)反义词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再加上否定的形式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5)拆拼法。

就是把词语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的意思,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整个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学词语。

1.出示描写不同季节的词语,学生自由读这些词语。

2.指名读,带读。

3.谈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描写四季特点的。

)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示例:春:暖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夏:炎热酷暑烈日炎炎
秋:凉爽秋高气爽落叶纷飞
冬:寒冷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选取喜欢的词语分类写下来。

(学生抄写,教师相机指导)
(二)读句子。

1.按要求试着自由朗读两个句子。

2.小组内交流理解加点词语的方法,互相评议。

3.指名读句子,并交流理解加点词的方法,全班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理解这两个词语意思的方法很多,可以查字典、词典,还可以采用前面“交流平台”中总结出来的方法。

如“憧憬”可以综合运用联系上下文解词法与近义换词法,它就是“期待”的意思;“忐忑不安”可以综合运用联系上下文解词法与联系生活解词法,我们在遇到“打碎花瓶,害怕爸爸妈妈责备”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应该是一种“心神不定、紧张不安”的心情,那么“忐忑不安”就可以这样理解了。

4.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句子。

第2课时
一、学习使用钢笔写字。

1.教师出示钢笔并提出教学目标:学习使用钢笔写字。

从三年级起,我们开始使用钢笔写字了。

2.明确书写的基本要求。

我们首先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养成正确的书写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具体要求如下:
(1)展示写字坐姿、握姿儿歌。

眼一尺、胸一拳、手一寸,背直头正脚放平。

(2)展示书写运笔要求。

在用钢笔写字时,还要做到“横平竖直”,也就是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

做到了“横平竖直”,整个字形结构才显得平稳端正。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3.学生书写钢笔字,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再次强调书写要求。

4.交流展示书写情况,教师评议优秀作业。

5.学生按书写要求反复练习书写。

二、课后活动。

张贴展示优秀书写作业。

第3课时
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描写秋天的词语示例,学生自由读这些词语。

2.指名读,带读。

3.谈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
4.品读体会词语的意思。

(1)同桌交流词语意思,提出不懂的词语。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讲解词意。

(3)引导学生体会秋天景色的特点。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或成语吗?
6.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语,默写词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
《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习惯。

2.积累季节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

重点掌握本单元关于秋的词语。

3.能正确使用钢笔书写,做到正确、规范、整洁。

重点指导写好横和竖。

教学重点:
1.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习惯。

2.积累季节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

重点掌握本单元关于秋的词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出示漫画: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什么所有的路标都指向罗马,难道是路标错了吗?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不止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一个。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

二、交流平台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
小组交流。

2.出示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思维。

预设:
可以查字典,查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想一想它的反义词、近义词;还可以分析这个词语中的关键字,突破重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些合成词还可以用拆拼法理解。

3.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五彩缤纷、闪闪发光、歌韵、辽阔、钥匙、棕色”等,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

(2)出示课本“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谈理解。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来到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说一说“憧憬”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可以查字典或词典。

(3)出示课本“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谈理解。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说一说“憧憬”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可以想一想生活中你做错了事,担心爸爸妈妈责备时的心情,心里的忐忑不安。

三、词句段的运用
1.四季是如此美好,美好的季节用美好的词语来形容,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就会想到“暖和、温暖、春光明媚”等词语。

看到这美丽的春天,你还会想到哪些词语呢?一起来分享吧!
预设: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百花齐放春花秋月莺歌燕舞含苞待放
2.相比春天的绚丽多彩,夏天就显出另一种美。

一提起夏天,你就想到了哪些词语?
预设:
炎热酷暑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绿树成荫汗流浃背挥汗如雨
3.与夏天相对的是冬天,一说冬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预设:
寒冷刺骨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寒冬腊月千里冰封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岁暮天寒风雪载途
4.除了这三个季节,还有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美好季节——秋天。

秋天来了,你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预设:
凉爽宜人丰收秋风落叶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秋风萧瑟硕果累
累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秋收冬藏秋雨绵绵金风送爽
四、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进行朗读。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2.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气晴好;树叶变化、大地丰收等。

3.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结合图片讲解。

4.把这些词语写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五、书写提示
1.使用钢笔,注意执笔姿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复习拿笔姿势,强调正确的姿势对于写字的重要性。

2.出示汉字,进行书写训练。

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

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六、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没有收获新的学习方法?有没有积累生动的词语?有没有写出漂亮规范的汉字?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旭、屿”等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2.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5.朗读和背诵3句关于“改过”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能总结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板块一——交流平台。

1.出示课件。

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1)小组讨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1: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预设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预设3:实在不好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查资料,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2.出示课件。

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1)小组讨论: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用什么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

出示课件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在写小孩子们的样子。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难理解的句子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是写小孩子
采到蘑菇时高兴地叫了起来,因此,这里是说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像蘑菇。

3.出示课件
难理解的句子,还可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4.教师小结:难理解的句子,可以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等方法。

理解句子的方法: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查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

(二)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出示书中字词。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画面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巡、缆”。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4.图文结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出示课件
旭(xù)日海滨岛屿(yǔ)沙滩瞭(liào)望巡(xún)航缆(lǎn)绳铁锚(máo)
海防战士们已经早起了,他们有的站在军舰上向四周瞭望,有的在附近岛屿上四处巡航。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难理解词的方法,大家课后多加练习,力争熟练掌握。

第2课时
一、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

熟:A.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

(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熟练,表示程度深)
味道:A.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

(舌头接触某样东西时的感觉)
B.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
..。

(比喻某种感受、情趣和滋味)
(1)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了解“熟”“味道”这两个词还有其他意思。

例如:他们认识5年了,彼此非常熟.。

(熟悉)
玩了一天,他太累了,睡得很熟.。

(程度深)
(4)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的某个意思练习说话,从而加深对词的理解。

2.出示课件。

(1)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书中例句。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说一说这两段话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两个例句的构成规律是,句子是围绕开头的小句来写的,后面部分把这个意思写得更加清楚明白。

第一句话是围绕“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写的;第二句话是围绕“他们高兴极了”写的。

(4)仿照上面的文段,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出示课件)(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示例:雨下得真大。

哇!雨点一串又ー串“噼里啪啦”从天而降,打在地上溅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水花。

不一会儿汇到一起变成了潺潺流淌的小河,流向远方。

往远处看,到处都是白茫茫的。

(二)板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日积月累的内容。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君子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哪个人能没有过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2.以上都是关于什么的名言?
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3.背诵“日积月累”。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理解句子的方法,学会了看图自主识字、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还积累和理解了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1.结合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词语并展开想象;
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现象;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积累背诵关于“改过”的名言。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教学从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入手,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每个环节都给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达到乐说想说的目的,给学生设置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给学生怎样写好一个人的写作方法,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典型事例来表现这个人,学生在一系列理解、筛选、畅所欲言当中渐渐打开了写作的大门,思路越来越清晰。

在教学中,注重引语和过渡语的设计,营造民主的课堂,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一》名师精品教案
一、文本教学解读
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旨在引导学生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两句例句第一句是课内的,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句是课外的,选自泰戈尔的《职业》,“更夫”是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意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指导学生交流时,一要紧密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阅读中有意思的地方,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语言。

二要适时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积累有新鲜感语句的好习惯。

“词句段运用”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供8个成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共同特点是都带有身体器官名称,都和人的动作表情有关。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的结构特点,从而促进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第二部分选取的三句话,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停顿、重音和语气,表现出对句意的准确理解。

三个句子都来自学过的课文,比较容易理解。

第一句需要通过正确的停顿深入体会句意;第二句是通过读对重音“一点儿”来感受人物的“不懂”;第三句是要读对语气,读出人物对学问的认知和看法。

第三部分编排了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名字中或能体现出活动特点,或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眼就能记住。

教师可结合本班兴趣小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名,开展招募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词语。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清代袁枚的《所见》,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所见》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

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

2.积累和身体有关的成语;通过正确的停顿和重音,朗读句子体会句意;结合学习经验给兴趣小组取名。

3.正确朗读《所见》,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
1.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把句子读得更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1.活动一:找找“有新鲜感”的语句。

(1)回顾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
(2)展示课前收集的本单元其他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语句。

如句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选自《花的学校》
句2: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选自《不懂就要问》
2.活动二: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

(1)出示第一句,说新鲜感。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提示:这句话新鲜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枝、鸟儿、蝴蝶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窗外的静,同时也说明了同学们不仅读课文时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而且声音还十分好听,读得让人入迷。

(2)出示第二句,说新鲜感。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提示:“更夫”是个有新鲜感的词,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是一
种职业。

“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写得生动而令人向往。

(3)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找到的很有新鲜感的语句“新鲜”在什么地方。

提示: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找到的有新鲜感的语句,不必要求学生说得具体明确,能言之有理即可。

3.活动三:选选“有新鲜感”的语句。

步骤一:小组交流自己课外收集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各自说说新鲜在哪里。

步骤二:小组讨论评选小组中最具有新鲜感的语句。

步骤三:小组代表交流小组最具有新鲜感的语句“新鲜”在什么地方。

步骤四:收集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

4.活动四:开办“有新鲜感”句子超市。

步骤一:准备一份有新鲜感句子“采购单”,课外采集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步骤二:小组合作对“采购单”上的有新鲜感句子进行分类上架。

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进行分类,如:用了有新鲜感词语的句子,用了有新鲜感修辞手法的句子等。

步骤三:带上自己的“购物清单”,去采集有新鲜感的句子并和同伴交流“新鲜”在哪里。

步骤四:整理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活动一:火眼金睛。

步骤一:出示8个成语,指导正确认读。

步骤二:再读成语,说发现。

要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以提示学生圈出每个成语中代表人身体部位的字。

提示:这些成语中都带有身体器官名称,都和人的动作表情有关。

步骤三:举一反三,说说还有哪些这样的成语,自主积累成语。

2.活动二:看谁读得好。

(1)出示3句话,学生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提示:第一句“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指导
学生正确停顿:“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第二句“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指导学生读对重音“一点儿”,突出“不懂”。

第三句是人物说的话,要关注提示语“笑了笑”,朗读时要读出人物对“学问”的肯定,为了“学问”挨打也值得的决心。

(3)同桌练读,相互纠正。

(4)展示朗读,交流评价。

3.活动三:招兵买马。

步骤一:说说自己平时接触过哪些兴趣小组或者兴趣班。

步骤二:出示课文中出现的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兴趣小组,说一说自己怎么猜出来的。

提示:关注“泡泡”提示。

步骤三:请成立一个兴趣小组,并为兴趣小组取名,写在老师下发的“招募板”上。

步骤四:把自己设计的兴趣小组“招募板”贴在讲台上,招募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板块三日积月累
1.活动一:古诗我会读。

通过借助注音自己读、同桌互读、老师范读等方式,将《所见》读正确、读通顺。

提示:把前鼻音“振”和“蝉”读正确,“忽然”不能读成“突然”。

2.活动二:古诗我会说。

(1)自己读一读古诗,你从古诗里读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干什么?
提示:从古诗里能读到有牧童、黄牛、树林和鸣蝉。

牧童骑着黄牛在唱歌,蝉在树林里鸣叫,牧童想去捉蝉。

(2)看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画了什么,试着连起来说一说。

提示:引导学生能大致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可以了。

如:夏天的树林里,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听到树上的蝉叫,忽然停止歌声想去捉蝉。

(3)借助插图,根据古诗的文字说说古诗大致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学生根据字面理解意思,或者借助图片理解意思。

诗意大致是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捉蝉。


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

3.活动三:古诗我能读。

步骤一:圈出古诗中的动词,读一读整首古诗,动词读得重一点。

步骤二: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读一读古诗,思考哪里需要停顿,试着做一做标记。

再读给同学听。

提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械。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步骤三: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可以加上动作。

4.活动四:古诗我会背。

(1)出示古诗(去掉动词):牧童()黄牛,
歌声()林撼。

意欲()鸣蝉,
(2)出示动词补充古诗:()骑(),
()振()。

()捕(),
()闭口立。

(2)多形式背诵古诗。

步骤一:和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背。

步骤二:看着投影仪上的插图,试着背诵古诗。

步骤三: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播放笛声和蝉鸣声,配乐入境背诵。

步骤四:同桌一人扮演牧童,一人扮演袁枚。

“牧童”做动作,“袁枚”背诵古诗。

三、教学资源链接
(一)语文知识
停顿:指语音上的间歇。

一般分语法停顿、强调停顿(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结构停顿。

语法停顿是指句子中一般的间歇,反映句子的结构关系。

朗读时常依据标点符号的要求来停顿。

强调停顿是指句子中特殊的间隔。

或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为了加强语气,而在不是语法停顿的地方故作朗读停顿;或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动停顿时间,给听者以思考的余地,便于理解、接受,从而增强朗
读的语言效果。

又可叫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

结构停顿是由文章的层次结构决定,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等所作的停顿。

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重音又分词的重音、语法的重音、感情的重音。

重读要强调的词或者词组,我们称为重音。

(二)拓展阅读
职业
泰戈尔
清晨的钟敲了十下,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

我每天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着:“手镯,亮晶晶的手镯!”他没有什么急事要做,没有哪条街道非去不可,也没有什么时间非要回家。

我希望我是一个小贩,整日在街上混日子,叫着:“手镯,亮晶晶的手镯!”下午四点,我放学回家。

我从一家门口看见一个园丁在那里掘土。

他用他的锄子,想怎么挖,便怎么挖,他的衣服落上了尘土,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被雨淋湿了,没有人会骂他。

我希望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土,没有人来阻止我。

天一黑,妈妈就送我上床睡觉。

我从敞开的窗口看见更夫走来走去。

小巷漆黑冷清,路灯就像一个脸上长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立在那里。

更夫摇着他的灯笼,他的影子随之一起移动,他一生从没有上床歇息过。

我希望我是一个更夫,整晚在街上行走,提了灯笼去追逐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