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全部基础知识点及技能.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心理咨询师全部基础知识点及技能
(1)三级心里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
心理学二大分支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里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3.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从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角度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分
为: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从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分为:社会心理学;从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分为:生理心理学;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以服务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分为应用心理学的多个分支: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因为它们都是以过程
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
6.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会表现出他个人的特点,构成了他独特的心理面貌。
组成一个人心理面貌的就是他
的心理特征。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他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个体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7.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动物)、知觉(脊椎动物)、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三个阶段和思维
阶段(意识阶段—人类)
8.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9.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
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0.学派纷争
1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辩证发展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
生和发展的规律和方法。
2、调查法: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来分析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口头-访谈问卷-回卷法。
3、个案法: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
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
又叫个案历史技术,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4、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和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自变量: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
因变量:(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额外变量:除自变量之外的一切能够对被试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
13.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4.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
15.周围神经系统: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联系起来的一根根神经,组成
的外周神经系统。
1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17.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又叫传入神经元,它把神经冲动从感觉器官传至中枢神经)、运动神经元(又
叫传出神经元,它把圣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传至效应器官)、中间神经元(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18.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19.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20.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返回传到神经中枢,是神经中枢及时地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
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21.外周神经系统(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从解剖上分为:12对脑神经(有感觉、运动、混
合神经)和31对脊神经(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22.外周神经系统从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23.躯体神经系统: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它们,支配着感觉器官和运
动器官,由此能清楚地分辨出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感觉,也能有意识地支配运动器官的运动,这些运动器官的肌肉都是由横纹肌组成的。
24.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它们来自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布于心脏、血管、呼
吸器官、肠胃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
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具有拮抗的作用。
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25.交感神经: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
26.副交感神经: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的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27.身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域都是倒置的,即脚在上,头在下(面部五官的位置是正的),身体感
觉敏感的部位和运动灵敏的部位,因为管这些部位的神经细胞比较多,所以他们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区域就比较大;感觉迟钝的,活动少的部位,因为管这些部位的神经细胞比较少,所以它们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区域就比较少。
由于延脑的椎体交叉,大脑两半球和身体两侧使对侧传导关系
28.大脑的单侧化:是指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
称性叫单侧化
29.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
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如音乐、美术活动、情绪的表达和识别等。
左利手的人相反
30.布洛卡区:运动型失语症,1860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发现了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为纪念
布洛卡的发现,把主管言语表达的区域叫做布洛卡区
31.割裂脑实验: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实验,就是切断连接左右两个半
球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
32.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组成,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
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33.垂体腺:位于丘脑下部,受丘脑控制,由垂体前叶(直接影响着生长的速度和生长持续的时间,并影响
着其他腺体的活动)和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并影响着分娩和乳汁分泌)组成
34.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部,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
经系统活动所引起的现象类似)和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类固醇,受垂体腺调节,对有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有重要影响)两个腺体组成。
35.甲状腺:位于气管下端两侧,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机体代谢,增进机体的发育。
亢进:饭量剧增体重不
增,过分敏感、紧张、情绪容易激动;不足: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儿童期患者变现为呆小症。
36.性腺:男性的性腺是睾丸(分泌睾丸激素,刺激镜子产生),女性的性腺是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控制排卵
和孕激素控制怀孕和月经周期),性腺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
3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
氛围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38.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
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39.内部感觉:是有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
胀、渴、窒息、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40.刺激:是指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物体叫刺激物
41.适宜刺激:是指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这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其他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非适宜刺激
42.各种感觉
43.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44.知觉的种类
45.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所谓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的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
个事物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
46.三个记忆系统的区分
47.思维、语言及想象
48.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49.意识和注意
50.注意的分类
51.注意的特征
52.注意分散、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某学生看书时发现一个英文单词不会,然后去查字典,查完后继续看
书,这是两次注意转移,而不是注意分散,因为每个活动都是围绕着任务进行的。
注意转移是相继的,
注意分配是同时的53.需要和动机
5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55.情绪和情感
56.情绪理论
57.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对情绪和情感固有特征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度量,即情绪和情感的变化有不同
的维度。
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和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四个方面来进行。
而情绪和情感在每一维度上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征,也就是说,每一种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记性
58.情绪和情感是不同于认识过程的一种心理过程:首先,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认识过程则是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其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认识过程是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反映外界事物的;再次,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却看不到他所进行的认识活动过程,因为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最后,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内分泌腺的作用实现的,认识活动则不伴有这种生理上的变化。
情绪和情感是以内心体验或感受为其反映形式的59.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动力性(增力和减力)、激动度(激动和平静)、强度(强和弱)、紧张度(紧张
和松弛)
60.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宗教情感、母爱
61.道德感:按一定的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62.美感:按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品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是客观的,又是主
观的,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
美感体验的强度受人的审美能力和知识与经验的制约
63.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对未来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知的兴趣。
在解决
问题时表现出的怀疑、自信、惊讶。
解决问题时的喜悦都是理智感)
64.意志
65.能力和人格
66.智力:指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力是支柱和核心,它代表着智力发展的水平
67.知识:是指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68.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69.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与知识和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能力是掌握知
识和技能的前提,决定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从另一方面说,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所以能力与知识和技能又有密切的联系
70.按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71.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
72.才能:指具备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
73.天才:指不仅具有才能,而且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又给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
74.素质:或叫天赋,即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他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构造
和机能的特点。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决定了能力发展的速度
75.能力发展的后天条件包括儿童正常发育的物质条件、家庭、所在的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
76.巴普洛夫指出,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神经获得欧诺个的不同类型;
只存在着四种最基本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强、不平衡的兴奋型;强、平衡、灵活的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的安静型;神经过程弱的抑制型
7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78.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79.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与生俱来的、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东西流口水;强光照射瞳孔收缩
80.性格: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直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是个体
间人格差异的核心
81.性格的各种特征中,态度特征能够起到决定其他特征的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在不同的场
合下,会显露出它们的不同侧面
82.人格理论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83.社会心理学诞生: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孤独的著作《社会
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被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84.孕育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包括: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哲学、心理学等
8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86.社会心理学简史
87.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a.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
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b.在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c.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d.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e.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f.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它关系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88.观察法:1.自然观察:特点: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自然观察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2.参与
观察:特点: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
采用参与观察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负面影响。
通常要隐瞒自己的身份;
89.调查法(亦称询问法):1.访谈法:与观察法一样,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访谈是访谈者与被访
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特点:a.访谈者必须在双方人际沟通中取得信任,使被访者积极配合;b.为了保证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访谈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2.问卷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的最普遍的方法之一;特点:a.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程序进行,保证了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主观性和盲目性;b.收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结构: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人口学数据的记录、结束语、计算机编码;设计原则: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
90.档案研究法:是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的资料(过去的和现在的),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档案资料包括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心理咨询就是档案法的应用;档案法也是一种调查法,是对历史资料的调查;1.优点:对研究对象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2.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难度较大;
91.实验法:a.自变量:研究者选择、控制的变量。
多指能影响、决定及改变行为的客观因素。
如:年龄、性
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动机、态度等;b.因变量:跟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多指被试者的心理反应与行为;c.信度、效度等
9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实验室饰演的结果不能任意地推广到现实情境中;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定
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社会心理学危机”原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的解释力较弱;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生态学效度”一直受到质疑
93.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价值体现在:1.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2.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94.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95.社会化
96.社会角色
97.自我、身份与自尊
98.社会知觉
99.印象形成的效应与印象管理: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形成:个体
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印象
100.归因
101.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102.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的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103.动机过程: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然后又产生新的需要的循环过程;
104.社会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是行为的启动因素;2.指向功能;3.维持与调节功能
105.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06.五种社会动机:
10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08.四种社交情绪
109.态度
110.态度转变:个体形成一定的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即说服的过程
111.态度转变: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
1.传递者:是沟通信息的提供者,也是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引导人们发生态度转变的劝导者;
2.沟通信息:态度转变是接受者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与外在的信息存在差异后发生的,沟通信息是态度转
变的最直接的原因;
3.接收者:也是态度转变的主体
112.态度转变理论
113.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无法直接测量,一般使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态度测量的方法:量表法:分单维量表(瑟斯顿等距量表、李科特累加量表)和多维量表(奥斯古德语义区分量表、博加达斯社会距离量表)、投射法(基本假定个体会将自己的需要、情感或观念倾向投射到其他对象上,知觉成对象的实际上为其自己具有的特征)、行为反应测量法(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生理体征和外在行为上)
114.沟通的结构和沟通网络
115.体语沟通的分类
116.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互动和社会影响
117.爱情、婚姻与家庭
118.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决定心理发展的因素、心理良性发展和劣势行进的影响因素、促进个体积极发展的核心要素等根本性问题
119.心理发展过程
120.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以生理发展为标准,根据内分泌腺的发育情况,把儿童心理划分为三个时期;以种系演化为标准,按人类种系进化的不同时期,把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分为三个阶段;以儿童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分期的标准,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以主导活动的变迁作为分期标准,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121.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四个阶段):
122.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艾里克森修正并超越了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理论,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有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需要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称为心理社会危机;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八个阶段)的标准是心理社会危机;
123.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2.二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3.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级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的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124.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内动力:指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外动力: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人自身的内在动因是其发展的原动力,是自生长、自组织、自构建的心理动力,外在环境和教育需要通过内在动力而发挥作用;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这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因
125.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劳伦兹发现):1.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