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圈一圈、拼一拼、记一记的方法,认识一到十这十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良好的听读习惯,一边听一边记忆。
4、了解古诗内容,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
5、书写“一”、“二”,认识笔画“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课生字的音节:
Sanshishijiulimianyancun
tingtairenjia
一、导入新课
古代宋朝有位诗人叫邵雍,他看到了一处美丽的风景,喜欢极了,就把这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板书:一去二三里指名读课题(重点指出“一”在这里读第二声)
二、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古诗(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教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检查反馈
▲指名读古诗,正音(烟村、亭台十枝花九)
正音时说到烟村----就是指炊烟袅袅的村子(随机出示烟村图片:一户户人家的烟囱上冒着烟,炊烟袅袅升起。
)
说到亭台时-----亭台就是我们平常说得亭子,专门供人休息的(出示图片:哪里看到过呢?这座亭台像什么?(像蘑菇)
▲刚才看到小朋友读得那么起劲,胡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
(胡老师在朗读的时候,读得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还稍微停顿了一下,这样读起来就有节奏了。
学一学好吗?
(出示标有停顿符号的古诗)齐读
三、创设情境,看图说话
1、现在,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星期天,两个小朋友去秋游,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我带你去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好吗?
这小山村呀,离这儿不远,一路走去-----学生接着说----二三里就到了。
他们说说笑笑地走了一会儿,看到了------学生接着说-----烟村四五家,
这些人家正在烧饭,炊烟袅袅上升。
快看呀,半山腰还有------学生接着说-----六七座亭台
一路走去,沿路都是五颜六色的花,美丽极了。
(找图片)
2、师过渡语:
刚才我们师生一起说了这幅图,
一路走去,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山上有几座不同形状的亭台,山脚下住着几户人家,烟囱上冒出了一缕缕炊烟。
树上、路边开着各种美丽的花儿。
瞧,这地方多美丽啊!
那我们能不能美美的来读一读呢?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学着老师自己读读看。
2.师范读(配乐
3、指名读。
4.齐读
读着读着,聪明的小朋友可能会背了。
自己先试着背。
指名背诵,一起背
五、拓展训练、复习巩固
1、这些生字宝宝偷偷地从古诗里面跑出来了,变成了一只只红红的苹果,你还能认识他们吗?
2、真会变,数字手拉手了:
三十十四五十一二十三十九七十八
▲读数字儿歌:
五朵花二匹马
十枝花一家人
九条鱼四只鹅
七座亭台六里路
六、指导书写。
师:我们已经走进了汉字王国,汉字王国里有许多汉字,我们不仅要认识他,与他们交朋友,还要让他们长得健康、漂亮,这就要看小朋友们怎么去创造他们。
1、复习田字格。
2、指导书写“一”
起笔稍轻,运笔的时候也比较轻,最后向上提一提,在顿笔回锋。
师范写,生书空
生写,师巡视。
(检查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导书写“二”
定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先说说:
第一横在横中线上面。
第二横稍微长一点。
在横中线下面。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