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27张PPT)(完美版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27张PPT)(完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c12df4960590c69fc37633.png)
实验三
实验四
生长,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
比较实验三和实验四,发现: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和尖端接受 单侧光的照射刺激有关。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 会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 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 生长快。使胚芽鞘出现向光弯曲。
詹森的实验(1910年)
詹森的实验说明:
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方向
向光侧 单侧光 背光侧
运输
横向运输 横放 近地侧多,远地侧少
方式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尖端
光
(感光,横向运输)
尖端下部 (不感光,极性运输) 从植物形态学上端运 输到形态学下端。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习题:
1.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 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将A、B 分别放在 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 上,三盆均有单侧光照射。几天后,A盆的幼苗 __直__立___生长;B盆的幼苗____不___生长;C盆的幼苗 _弯_向__光__源_生长。
胚芽鞘:单子叶,禾本科植物
胚芽外面透明的锥形套状物, 是胚体的第一片叶,胚芽鞘有 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 点的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 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胚芽 出土时不受损伤。
胚芽鞘 (大麦属)
琼脂:是海藻的提取物,通常
先将条状琼脂溶于热水,再让 其冷却,就可以得到琼脂块。
琼脂块不提供其他营养元素以 干扰试验。琼脂块具有凝固性、 稳定性,可以在试验中吸收、 传递化学物质。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
向着窗外生长的植物 葵花朵朵向阳开
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e0007032e3f5727a5e96280.png)
A.a>b>c=d C.b>a>d>c
B.c>a=b>d D.a=b=c=d
2.下图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有(A )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请据图判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
D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 C. 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生长情 况是向右弯曲生长
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向光面→背光面)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时间 1880年
实验者
结论
达尔文 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尖端是感光部位
1910年 1914年 1928年 1931年
詹森 拜尔 温特 郭葛
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块传递到下部 尖端产生的影响分布不均使胚芽鞘弯曲生长
尖端产生的影响是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发现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吲哚乙酸
推论2:“伸长区的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的探索历程
【实验证据】
1.拜耳:“影响”
分布不均匀
2.温特:生长素
分布不均匀
3.单侧光刺激,尖端 的生长素由向光面横 向运输到背光面
云母片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 感光部位:尖端
尖端向伸长区传 递某种“影响”
1.詹森:影响可透过 琼脂块
2.温特:影响是生长素
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问题】胚芽鞘生长的是哪个部位?
尖端
尖端 下部
自身对照
尖端
尖端 下部
编号 48h 后的净增长度
1
0
2
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实用版).ppt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实用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6a6b1fa26925c52dc5bf3d.png)
• 单侧光如何引起尖端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
作出假设: . 1.单侧光使尖端的生长素分解了
2.单侧光使苗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设计实验(3分钟)
材料用具:胚芽鞘、小刀、琼脂块、云母片。。。 • (方案可通过绘画的形式收获本完成)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某同学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 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相同幼苗切面上(见图 2中乙),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
观察:两组幼苗在长势方向的区别? 推测:弯曲受外界什么因素的影响?
户外培养的幼苗
向光性:在单侧光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 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合理假设—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问题1
感光部位在哪里?是胚芽鞘的尖端还是下部的一段?
1 2
窄窗口培育出的幼苗
胚芽鞘尖端 尖端下段
胚芽鞘是什么?
胚芽鞘
胚 芽 鞘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合理假设—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达尔文的实验
均匀光照
①
②
③④ ⑤
请阅读课本P46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组能形成对照? 2.各组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合理假设—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影响”是什么?
为什么两侧生长不均匀?
詹森(1910)和拜尔的实验(1914)温特的实验(1928)
• 请阅读课本P47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3分钟) • 1.为什么温特比詹森的实验设计更能说明尖端产生的“影响”是
化学物质? 温特设计了对照组,对照组排除了琼脂块对弯曲生长的影响。
• 2.拜尔的实验为何要在黑暗中进行?温特的实验是否也要在黑暗 中进行? 温特的实验,尖端已经移开,琼脂块不是感光部位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公开课)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0d42d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d.png)
生长素能够增强植物对不同光照 、水分和养分条件的适应性,使 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正常生 长。
03
CHAPTER
植物生长素的合成与运输
合成部位和过程
合成部位
植物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
合成过程
在合成部位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吲哚乙酸 ,即生长素。
运输方式
01
02
03
促进细胞分裂
生长素能够刺激细胞分裂, 增加植物体内细胞的数量, 从而促进植物整体生长。
促进细胞伸长
生长素通过影响细胞壁的 合成和分解,促使细胞纵 向伸长,使植物整体增高。
促进侧根形成
生长素能够刺激植物侧根 的形成,增加根的数量, 有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水 分和养分。
调控植物发育
调控花芽分化
极性运输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沿特定方向从生长 部位向基部分配,即从形态学上端向 形态学下端运输。
非极性运输
在某些组织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 性运输,即随机分布在组织中。
调控机制
酶的活性调节
合成过程中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 调节,如温度、光照、pH等。
基因表达调控
生长素的合成还受到基因表达的调控, 某些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或抑制生长 素的合成。
VS
详细描述
深入研究植物生长素的合成途径、调控因 子以及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有助于揭 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 制。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一些基础科学问题 ,还可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探索植物生长素与其他激素的相互作用
总结词
植物生长素与其它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有助于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 复杂调控网络。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必修三精品课件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必修三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3000c9ad51f01dc281f162.png)
第1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
知识目标: 1.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实验设计方法。 2.理解植物产生向光性的机理及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能力目标:
掌握实验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同
时掌握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没有动物
那么灵敏,那植物能不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A
B
16
1.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 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 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 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
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B )
A.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17
2.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出 现弯曲现象的是( D )
尖端传递到下部,会造成背光面比向
光面生长得快(背光面细胞长的多), 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
8
2.鲍森·詹森的实验
琼脂片 弯向光 源生长
琼脂片 不生长 不弯曲
云母片 不生长 不弯曲
云母片 不生长 不弯曲
对照组1
对照组2
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可穿过琼脂片传递到下部。
3.拜尔的实验
黑暗中
黑暗中
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顶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在其
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0
4.温特的实验
直立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设想:幼苗尖端的化学物质会扩散到琼脂中。
燕麦
疑问:怎样使幼苗弯曲生长?
温特的实验证实了幼苗尖端确实存在一种化学物质,可 促进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63a0c21bd64783e09122ba5.png)
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
实验一 实验二
1.单一变量:有无尖端 2.结论:
可以得出产生该刺激部位是
尖端
实验三
实验四
1.单一变量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2.结论:胚芽鞘 的感光部位是尖端
(二)1910年 詹森实验
琼脂片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
下部。
悟一悟
詹森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 响要向下传递,但实验并没有充分证明,如何 补充实验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要传递 到下部才能发挥作用。
(四)1928年 温特的实验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植 物 向 光 性 的 解 释
植物向光性原因的分析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
四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感 光部位、生长和弯曲部位。 • • • •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 作 用 部 位: 尖端下面的一段 感 光 的 部 位: 胚芽鞘的尖端 弯 曲 的 部 位: 尖端下面的一段
知识拓展
1.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
(2)实验现象:
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 弯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 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2.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
(2)现象:
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 置b和c中胚芽鞘弯 向光源生长。
精讲点拨
设置对照组,将琼脂片换成
云母片或玻璃片,其他均相
同。
(三)1914年
拜尔的实验
黑暗中
拜尔的实验示意图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 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初 步 证 明:
人教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高中生物精品公开课
![人教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高中生物精品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037d69bc850ad02df80416d.png)
事实:发生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产生疑问
??尖端感受刺激,为什么生长弯曲的是尖端下部?
达尔文,提出 推测1:尖端产生了某种影响传到尖 端
鲍森.詹森的实验
推测2:下部弯曲生长是因为背 光侧生长得快(尖端产生的物 质在下部分布不均匀,导致弯 曲生长)
拜尔的实验
初 步 证 明: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了尖端产生的 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内因是生长素( 分布不均 )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阅读教材P48页最后,完成下面三个 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在哪? 主要在幼嫩的芽、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色氨酸可转化成生长素。
2、生长素的运输有何特点?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横向运输 从胚芽鞘尖端__向_光__一侧向
_背_光___一侧运输
运输特点: 极性运输 从植物体形态学__上__端__向
(主动运输) 形态学下__端__运输 非极性运输 成熟组织中韧皮部
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
地上部分:
A、层次越高的枝条相对下面的枝条为形态学的上。 B、以树干中轴为基准,同一枝条距中轴越远则是形态学的上。
制物质却多于背光一侧。
目前,有关植物向光性的探究还在继续。科学往往就 在争议中不断发展。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
过程: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观察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重复 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验证
总结上述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得出:
•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尖端 )
•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尖端 ) • 会发生弯曲,弯曲的部位是( 尖端下部 ) • 植物向光性的外因是光照( 分布不均 )
脂片等
詹森的实验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f8bc8ead02de80d5d84095.png)
A.←↑→↑
B.←↑↑→
C.→↑→↑
D.→↑←↑
可编辑课件PPT
28
谢谢!
可编辑课件PPT
29
可编辑课件PPT
30
可编辑课件PPT
31
可编辑课件PPT
3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可的编辑课。件PPT
14
詹森和拜尔的结论
初步证明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 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 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如何证明?
可编辑课件PPT
15
(四)继续实验,进行探究:--温特的实验
单一变量:使用的琼脂块是否用尖端处理过。
可编辑课件PPT
16
实验现象: 实验组1不生长不弯曲;实验组2弯曲生长。
可编辑课件PPT
5
胚芽鞘是什么?
胚芽鞘
胚芽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
锥形套状物叫做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可编辑课件PPT
6
➢ 实验一: 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实验组1直立生长,实验组2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结论: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 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能促进
植物生长,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生长素
可编辑课件PPT
17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 经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 IAA )。
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并确认它就是IAA。除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 哚丁酸(IBA)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课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9375be561252d381eb6e4a.png)
由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 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 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如何证明?
4、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
如果
实验
就进
行到
这里,
你质
疑吗?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进一步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有哪些?
原料是什么? 2、生长素的运输有什么特点?
在不同部位一样吗?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3、生长素主要分布在哪里?
地上 部分
地下 部分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形学上端
四、课堂小结
胚芽鞘的尖端
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人尿中分离出来 六、1946年,
确认它是IAA
二、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背光一侧 生长素多 细胞生长快
向光一侧 生长素少 细胞生长慢
生长素促使细胞伸长。
由 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产生部位 运送 到 作用部位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的 微量有机物 。
除生长素外,还发现了赤霉素、细胞 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探究3.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 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实验设计:
单一变量:锡箔小帽罩住尖端或尖端下部 结果:实验3:直立生长 实验4: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就向尖端下 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 影响,造成 背光侧比向光侧 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这种影响是什么呢?
认真阅读课本,仔细体验詹森的实验,并与达 尔文的实验进行比较,思考: 1、詹森的实验验证了达尔文哪个观点? 2、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3、实验结论是什么?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优秀课件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6586d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4.png)
鞘的弯曲生长
起弯曲生长
4、温特的实验
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物质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二、对向光性的解释
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外因:单侧光照射
单侧光使生长素在尖端 横向运输,同时也向下运输至 尖端以下的伸长区,使伸长区 背光一侧多,向光一侧少,造 成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 慢,从而发生向光性弯曲。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 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 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的发现对你有什么启示?
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都是像这样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才一步一步 地接近事实真相。每一位科学家所取得 的进展可能只是步,众多的步终将集合 成科学xx的一大步。
◆归纳总结:
1.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_尖__端_____。 2.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_尖__端_以__下__。 3.向光性产生的解释: 由于生长素__分__布__不_均__匀___造成的;__单_侧___光照射 后,胚芽鞘__背__光___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 __向_光____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__生__长____不均匀, 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达尔文的推想
单侧光照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 这种“影响”会造成伸长 “影响”可以传递到下部伸长区 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詹森的实验验证
3、拜尔的实验验证
排除光对弯曲的影响
黑
琼脂片
暗
中
结初论步:证尖明端尖产端生产的生影的影响响可可能结是论一:种尖化端学产物生的影响
透质过,琼这脂种片化传学递物给质下的分部布不均在匀伸造长成区了分胚布芽不均匀引
思考:
⑴实验①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 有无尖端 ,可以得出的
高中生物公开课: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高中生物公开课: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63f146743b3567ec102d8ae1.png)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燕麦实验,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自然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教学难点⑴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⑵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归纳提高教学过程通过看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入本节课,提问: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生:朝向光源生长。
引出向光性,介绍向光性的定义.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呢?植物的向光性早在19世纪就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并深入研究发现了生长素,做出突出贡献的有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
让我们回到19世纪末,和达尔文一起“思考”,与詹森、拜尔同感“刺激”,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
达尔文是最早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并进行深入研究的,他是怎样研究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实验一: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一段时间后,发现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结论: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到底是哪一部分起作用呢?达尔文又进一步做了实验,我们看他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实验二:单侧光照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发现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结论: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达尔文还有一个更巧妙的实验,同学们想知道吗?实验三:用锡箔小帽套住胚芽鞘顶端,用单侧光照射,幼苗继续直立生长;用锡箔小帽环套在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用单侧光照射,幼苗向光生长。
结论: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思考①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的一段呢?这样做是彩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高中生物第三章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课件
![高中生物第三章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c57a2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5d.png)
直立
感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 为感性运动。
感性运动的意义: 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含羞
向性运动
草、睡莲等〕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称为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的意义
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例如向光性使植物的茎 和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 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
弯曲的部位在 尖端下部
达尔文实验
向光弯 曲生长
不生长 不弯曲
生长不 弯曲
向光弯 曲生长
1
2
3
4
1与2对照: 胚芽鞘向光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 1与3对照: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1与4对照:胚芽鞘尖端下部对单侧光的刺激不发生反响
结论:胚芽鞘尖端接受了单侧光的照射,胚芽鞘会发 生向光弯曲生长
总结上述三个实验,达尔文提出:
生长素〕
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 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
种子和果实等。
极性运输
含量
很少
作用特点
显著
成分
有机物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
〔1〕极性运输: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2〕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非极性运输。
关于运输特点
思考题3:
以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盆中是切去胚芽鞘 尖端的幼苗。将A、B盆分别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盆放在 不旋转的圆盘上,三盆都有单侧光照射。几天后,A盆的幼苗 ________生长;B盆幼苗 ________生长, C盆的幼苗___________生长 。
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PPT
![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7722f46bec0975f465e292.png)
内江市第二中学 汪云叶
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表现出朝向光源方向生长 的现象。
生长素
生长素是什么?是怎样发 现?与植物向光性有什么 关系?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XUE XI MU BIAO YU HE XIN SU YANG
1.体验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 路和方法。 2.解释植物的向光性,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概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培养科学探究 的习惯。
A
朝对侧 弯曲生长
生长素 B
既不弯曲 也不生长
(1)本组实验中实验组是 A (填A或B),对照组是 B (填A或B)。
(2)本组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什么?
自变量:琼脂块上是否接触过尖端
因变量:胚芽鞘的生长状况
目的: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的影响
(3)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温特给这种化学物质的命名是什么?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
C、尖端、尖端下部、尖端下部 D、尖端、尖端下部、尖端
必 修 三 第 3章 第1节 植 物 生 长素 的发现 (公开 课)33 张PPT
必 修 三 第 3章 第1节 植 物 生 长素 的发现 (公开 课)33 张PPT
当堂自测
知识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相关实验
胚芽鞘尖端
过一段 时间后
空白琼脂块
是否有生长素?
必 修 三 第 3章 第1节 植 物 生 长素 的发现 (公开 课)33 张PPT
知识网络建构:
幼嫩部位和发 :产生部位
育中的种子
生
长 各器官相对集中
的生长旺盛部位
:分布情况
素
极性运输 非级性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 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 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 弯曲。
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呢?
Page 10
(二)詹森的实验(1910年)
琼脂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结论: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 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影响”可能是一 种化学物质)
Page 4
实验1
实验2
生长,向光弯曲
实验3 实验4
不生长,不弯曲
生长,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
探究任务1: 胚芽鞘是否具有向光性
实验1
实验3
生长,向光弯曲
生长,不弯曲
单一变量: 胚芽鞘有无单侧光照射。 现象: 实验1向光弯曲生长;实验3生长,不弯曲。
结论: 胚芽鞘的弯曲和胚芽鞘接受单侧光有关。
Page 6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 1 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Page
2
向光性: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 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植物的向光性是如何形成的?
Page 3
(一)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
尖端 胚芽鞘 伸长区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 形状物。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 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探究任务2: 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否与尖端有关?
实验1 实验2
生长,向光弯曲
不生长,不弯曲
单一变量: 有无胚芽鞘尖端。 现象: 实验1生长,向光弯曲;实验2不生长。
结论: 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有关。
Page 7
探究任务3: 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实验3
实验4
生长,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
Page 14
请你解释植物的向光性是如何产生的?
Page
15
单侧光
尖端
影响生长素分布
背光侧)
横向运输 (尖端向光侧 纵向运输 ( 尖端 背光侧多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尖端以下)
向光侧少
向光弯曲
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 外因: 单侧光照射 内因: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Page 11
(三)拜尔的实验(1914年)
结论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 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Page 12
(四)温特的实验(1928年)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不曲
温特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 种化学物质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生长素”。
Page 13
二、生长素的本质
1931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 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IAA)。
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确认它 就是IAA。
生长素的发现,是从研究植物向光性开始的,通过几代科 学家经过50多年的研究完成的。也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的最 终原因。
单一变量: 尖端是否感受光刺激。 现象: 实验3生长,不弯曲;实验4向光弯曲生长。
结论: 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Page 8
(一)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
总结达尔文的实验现象:
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照射后,使尖端下 部的伸长区弯曲生长。
Page
9
(一)达尔文的实验(18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