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兽医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兽医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兽医基础》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水肿的病理变化特征,不包括( )
A.体积增大 B.紧张度改变,生面团样
C.颜色苍白 D.组织致密
2.主要以失钠为主,失钠大于失水的脱水,称为( )
A.缺水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缺盐性脱水 D.混合型脱水
3.炎症最早的症状( )
A.红 B.肿
C.热 D.痛
4.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病理性死亡 D.坏疽
5.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时,称为( )
A.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营养缺乏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6.青霉素(苄青霉素、青霉素G)可以治疗( )
A.猪丹毒、肺炎和化脓创等 B.猪丹毒、肺结核和痢疾等
C.猪丹毒、肺炎和球虫病等 D.猪肺炎、痢疾和球虫病等
7.常用于皮肤或器械浸泡消毒的是( )
A. 90%酒精 B.75%酒精
C.30%酒精 D.65%酒精
8. 3%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消毒( )
A.应现用现配,消毒时畜禽不宜留在舍内
B.配制后留存备用,消毒时畜禽不宜留在舍内
C.应现用现配,消毒时畜禽可以留在舍内
D.配制后留存备用,消毒时畜禽可以留在舍内
9.敌百虫可以驱杀( )
A.线虫和吸虫 B.线虫和绦虫
C.线虫和蜱、螨、昆虫等外寄生虫 D.绦虫和蜱、螨、昆虫等外寄生虫
10.采食过多的豆科植物引起泡沫性臌胀,治疗最好用( )
A.鱼石脂 B.甲醛溶液
C.植物油(豆油、花生油) D.动物油
11.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对防治疾病产生有利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伴随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甚至有害的作用,称为( )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过敏反应 D.不良反应
12.与细菌的抗药性有关的结构为( )
A.细胞壁 B.质粒
C.间体 D。

菌毛
13.大肠杆菌在某种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该培养基属于( )
A.营养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厌氧培养基
14.与淋巴结具有同种功能的器官是( )
A.骨髓 B。

脾脏
C.胸腺 D.腔上囊
15.猪肺疫的病原为( )
A.多杀性巴氏杆菌 B.大肠杆菌
C.布氏杆菌 D。

肺炎支原体
16.免疫应答过程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
A.识别阶段 B。

激活阶段
C.结合阶段 D.效应阶段
17.判断细菌致病性的依据是( )
A.柯赫法则 B.临床观察
C.实验室检查 D.血凝实验
18.胸部叩诊出现水平浊音,常见于( )
A.心包炎 B.肺炎
C.肺气肿 D.胸膜炎
19.牛大量流涎可见于( )
A.瘤胃臌气 B.瘤胃积食
C.食道梗塞 D.瘤胃酸中毒
20.正常时,马大肠的蠕动音是( )
A. 2~4次/分钟 B.4~6次/分钟。

C.6~8次/分钟 D.8~10次/分钟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简述呼吸系统临床检查的主要内容。

22.何谓黄疸?如何维持黄疽的动态平衡?
23.简述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D
2.C
3.A
4.D
5.A
6.A
7.B
8.A
9.C 10.C
11. D 12. A 13. B 14. B 15. A
16. C 17. A 18. D 19. C 20. B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简述呼吸系统临床检查的主要内容。

答: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呼吸运动的观察;(4分)
(2)呼出气息、鼻液、咳嗽的检查;(4分)
(3)上呼吸道的检查;(4分)
(4)胸部及胸壁的视诊和触诊检查;(4分)
(5)胸部的叩诊和听诊检查。

(4分)
22.何谓黄疽?如何维持黄疸的动态平衡?
答:黄疽是由于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泄障碍,使大量胆红素蓄积在体内,将皮肤、黏膜、浆膜及实质器官等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现象。

(6分)
健康机体内胆色素不断地形成和排泄,保持着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是靠三个环节来实现的;(1)胆红素的形成;(2)肝脏对胆红素的转化;(3)胆道的排泄。

(10分)
在某些疾病时,由于体内胆红素形成过多,或由于肝细胞的严重损伤,或因胆道阻塞,就会破坏这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使胆红素大量地蓄积在体内,从而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黄疽。

试述脱水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4分)
23.简述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答:(1)检查方法:通过视诊观察牛反刍开始出现的时间,每次反刍持续的时间,每昼夜反刍的次数,每个食团再咀嚼的次数。

(8分)
(2)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①病理变化:反刍障碍,表现为反刍开始出现的时间晚,每次反刍持续的时间短,每昼夜反刍的次数少,每个食团再咀嚼的次数少。

(8分)
②临床意义:见于前胃机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4分)
《兽医基础》题库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 )
A. 溶血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营养缺乏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2.坏死的本质是( )
A.机体器官或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液供应完全断绝或不足
B.机体器官或局部组织局部血液含量全无或少于正常
C.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病理性死亡
D.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完全停止
3.血液积于组织间隙或体内称为( )
A.咯血 B.呕血
C.内出血 D.外出血
4.龙胆属于( )
A. 苦味健胃药 B.芳香健胃药
C.盐类健胃药 D.中药类健胃药
5.关于依维菌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广谱、高效、低毒的抗内外寄生虫药
B.肌肉注射会产生严重反应,不宜采用
C.可以驱杀线虫和蜱、螨、昆虫等
D.对吸虫、绦虫也有效
6.难以预知的药物不良反应是( )
A. 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过敏反应 D.后遗作用
7.治疗小动物佝偻病除了补充钙、磷制剂之外,还要补充( )
A.维生素K B.亚硒酸钠
C.维生素D D.维生素A
8.药物进入机体后首先发生的作用,称为( )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局部作用 D.选择作用
9.关于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杀菌力强,抗茵谱广、毒性大、过敏反应大
B.和广谱青霉素相似,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螺旋体有效
C.临床上主要用于耐药金黄葡萄球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D.犬肌注或静注头孢拉定,可能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引起死亡10.细菌属于( )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D.细胞型微生物
11.明胶穿刺培养2~3d,会沿穿刺线辐射状生长形成倒松树状的细菌是( A.猪丹毒杆菌 B.p型链球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炭疽杆菌
12.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在( )
A.不变区 B.细胞结合区
C.可变区 D.补体结合区
13.参与I型过敏反应的抗体是( )
A.IgM B.IgG
C.IgA D.IgE
14.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 )
A.中间宿主 B.终末宿主
C.保虫宿主 D.贮藏宿主
15.就病原微生物而言引起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中不包括( )
A.病原性和足够的毒力
B.侵入机体病原微生物要达到一定的数量
C.侵入易感动物的门户要适当,即传染途径
D.动物的年龄、性别和体质
16.真性无尿,可见于( )
A.膀胱破裂 B.尿道阻塞
C.急性肾炎 D.荐部受伤
17.马的腹围明显卷缩,可见于( )
A.腹膜炎 B.胃肠炎
C.骨软症 D.肾炎
18.动物排粪时,呈现里急后重的现象,可见于( )
A. 胃炎 B.直肠炎
C.肾炎 D.膀胱炎
19.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特征是( )
A.呼气时间显著延长 B.呼气讨间显著缩短
C.吸气时间显著延长 D.吸气时间显著缩短
20.出血常见的三种形态,不包括( )
A.点状出血 B.斑状出血
C.片状出血 D.出血性浸润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简述脱水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22.简述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23.对患病动物的肺进行听诊时,可能出现的病理呼吸音有哪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A 2.D 3.C 4.A 5.D
6.C 7.C 8.A 9.A 10.B
11.D 12.C 13.D 14.B 15.D
16.C 17.C 18.B 19.A 20.C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简述脱水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答:(1)缺水性脱水(3分)主要以失水为主,失水的比例大于失钠的脱水称为缺水性脱水,又称作高渗性脱水或单纯性脱水。

(4分)
(2)缺盐性脱水(3分)主要以失钠为主,失钠大于失水的脱水称为缺盐性脱水,又称作低渗性脱水。

(3分)
(3)混合性脱水(3分)是多见的一种脱水。

其特点是失水与失钠的比例大体相等,血浆渗透压基本未变。

因此,这种脱水也称为等渗性脱水。

(4分)
22.简述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答:(1)检查方法:通过视诊观察牛反刍开始出现的时间,每次反刍持续的时间,每昼夜反刍的次数,每个食团再咀嚼的次数。

(10分)
(2)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①病理变化:反刍障碍,表现为反刍开始出现的时间晚,每次反刍持续的时间短,每昼夜反刍的次数少,每个食团再咀嚼的次数少。

(8分)
②临床意义:见于前胃机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2分)
23.对患病动物的肺进行听诊时,可能出现的病理呼吸音有哪些?
答:对患病动物的肺进行听诊时,可能出现的病理呼吸音有:
(1)肺泡呼吸音减弱;(4分)
(2)支气管呼吸音增强;(4分).
(3)出现干哆音或湿哆音;(4分)
(4)出现捻发音;(4分)
(5)出现胸膜磨擦音。

(4分)
《兽医基础》题库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动物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称为( )。

A.抗体 B.球体
C.抗原 D.抗素
2.寄生虫必须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到达终末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的发育类型,称为( )。

A.直接发育 B.间接发育
C.完全发育 D.不完全发育
3.采用常规治疗量时引起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称为( )。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直接作用 D.间接作用
4.弛张热是指体温升高,但昼夜间温差较大,超过( )。

A. 0.5℃以上 B.1℃以上
C.1.5℃以上 D.2℃以上
5.传染发生的条件,不包括( )。

A.病原微生物 B.易感动物
C.外界环境条件 D.内部环境条件
6.动物主要以胸式呼吸为主时,说明疼痛性疾患在(
A.胸部 B.头部
C.腹部 D.四肢
7.牛患酮血症时,尿呈( )。

A.烂苹果味 B.醋酸味
C.粉红色 D.泡沫状
8.局部贫血病理变化特征( )。

A.发红 B.发热
C.发凉 D.发绀
9.在未弄清毒物时,可用的解毒药物是( )。

A.高锰酸钾、活性炭、淀粉浆 B.高锰酸钾、活性炭、阿托品
C.高锰酸钾、淀粉浆、亚甲兰 D.高锰酸钾、淀粉浆、阿托品10.龙胆属于( )。

A.苦味健胃药 B.芳香健胃药
C.盐类健胃药 D.中药类健胃药
11.泻药有容积性、刺激性和润滑性三类,其中:( )。

A.芒硝适于小肠便秘,石蜡油适于孕畜便秘
B.芒硝适于大肠便秘,石蜡油适于孕畜便秘
C.芒硝适于小肠便秘,蓖麻油适于大肠便秘
D.芒硝适于小肠便秘,蓖麻油适于孕畜便秘
12.药物的作用方式,不包括( )。

A.局部作用 B.直接作用
C.选择作用 D.毒性作用
13.治疗小动物佝偻病或大成年动物骨软症除了补充钙、磷制剂之外,还要补充(
A.维生素K B.亚硒酸钠
C.维生素D D.维生素A
14.细菌属于( )。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D.细胞型微生物
15.明胶穿刺培养2—3d,会沿穿刺线辐射状生长形成倒松树状的细菌是( )。

A.猪丹毒杆菌 B.p型链球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炭疽杆菌
16.参与I型过敏反应的抗体是( )。

A.IgM B.IgG
C.IgA D.IgE
17.对马的胸廓进行视诊检查时,出现狭胸,主要见于(
A.肺气肿 B.肺炎
C.骨软症 D.气胸
18.动物怕水,主要见于( )。

A.代谢病 B.中毒病
C.肝脏病 D.狂犬病
19.动物排粪时,呈现里急后重的现象,可见于( )。

A.胃炎 B.直肠炎
C.肾炎 D.膀胱炎
20.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特征是( )。

A.吸气时间显著延长 B.呼气时间显著缩短
C.呼气时间显著延长 D.吸气时间显著缩佰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简述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

22.试述炎症的局部症状。

23.说明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A 2.B 3.A 4.B 5.D
6.C 7.A 8.C 9.A 10.A
11.B 12.D 13.C 14.B 15.D
16.D 17.C 18.D 19.B 20.C
二、筒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简述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

答: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呼吸运动的观察;(4分)
(2)呼出气息、鼻液、咳嗽的检查;(4分)
(3)上呼吸道的检查;(4分)
(4)胸部及胸壁的视诊和触诊检查;(4分)
(5)胸部的叩诊和听诊检查。

(4分)
22.试述炎症的局部症状。

(1)红(2分)红是炎症最早的症状。

由于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量增多形成动脉性充血,炎症局部表现为鲜红色。

(2分)
(2)肿(2分)主要由于局部充血,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形成炎性水肿所致。

在某些慢性炎症,也可以是细胞增生的结果。

(2分)
(3)热(2分)由于大量动脉血流入,局部充血,炎区物质代谢旺盛,产热增多。

(2分)
(4)痛(2分)疼痛是感觉神经受到刺激后发生的。

疼痛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致病因子、炎性物质或某些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感受器产生疼痛。

(2分)
(5)机能障碍(2分)由于局部组织发生肿胀、疼痛和组织损伤,必然使相应部位的器官组
织发生机能障碍。

如关节炎时引起跛行。

(2分)
23.说明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答:(1)检查方法:通过视诊观察牛反刍开始出现的时间,每次反刍持续的时间,每昼夜反刍的次数,每个食团再咀嚼的次数。

(12分)
(2)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1)病理变化:反刍障碍,表现为反刍开始出现的时间晚,每次反刍持续的时间短,每昼夜反
刍的次数少,每个食团再咀嚼的次数少。

(4分)
2)临床意义:见于前胃机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4分)
《兽医基础》题库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还包括能够促进生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称为( )。

A.药物 B.毒物
C.药剂 D.具体产品
2.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称为( )。

A.抗体 B.抗原
C.抗原一抗体反应 D.抗敏
3.高热持续不退,昼夜温差变化在1℃以内,称为( )。

A.间歇热 B.弛张热
C.稽留热 D.持续期
4.病毒的培养方法,不包括( )。

A.动物接种 B.鸡胚培养
C.细胞培养 D.组织培养
5.猪瘟时,猪尿有( )。

A.腐败味 B.烂苹果味
C.醋酸味 D.恶臭味
6.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病理的过程,称为( )。

A.传播 B.传导
C.传染 D.流行
7.外出血不包括( )。

A.咯血 B.呕血
C.黑粪 D.血肿
8.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病理性死亡 D.坏疽
9.长期使用可以损害听神经的是( )。

A.磺胺 B.红霉素
C.链霉素 D.青霉素
10.消毒效果最好的酒精是( )。

A. 75%酒精 B.90%酒精
C.30%酒精 D.65%酒精
11. 3%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消毒,应( )。

A.现用现配,消毒时畜禽可以留在舍内
B.现用现配,消毒时畜禽不宜留在舍内
C.配制后留存备用,消毒时畜禽不宜留在舍内
D.配制后留存备用,消毒时畜禽可以留在舍内12.可以防治球虫病的药物是( )。

A.马杜霉素、地克株利 B.喹嘧胺、百球清
C.马杜霉素、依维菌素 D.喹嘧胺、依维菌素13.敌百虫可以驱杀( )。

A.线虫和吸虫 B.线虫和绦虫
C.线虫和蜱、螨、昆虫 D.绦虫和蜱、螨、昆虫 14.与细菌的抗药性有关的结构是( )。

A.菌毛 B.质粒
C.间体 D.细胞壁
15.细菌属于( )。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D.细胞型微生物
16.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不包括( )。

A.皮肤屏障 B.吞噬作用
C.抗体 D.溶菌酶
17.参与11型过敏反应的抗体是( )。

A. IgM、IgA B.IgE
C.IgG、IgM D.IgA
18.牛大量流涎可见于( )。

A.瘤胃臌气 B.瘤胃积食
C.食道梗塞 D.瘤胃酸中毒
19.马的腹围明显卷缩,可见于( )。

A.腹膜炎 B.胃肠炎
C.肾炎 D.骨软症
20.真性无尿,可见于( )。

A.膀胱破裂 B.尿道阻塞
C.荐部受伤 D.急性肾炎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简述消化系统检查的主要内容。

22.试述水肿的病理变化。

23.说明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A
2.B
3.C
4.D
5.A
6.C
7.D
8.D
9.C 10.A
11. B 12. A 13. C 14. D 15. B
16. C 17. C 18. C 19. D 20. D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筒述消化系统检查的主要内容。

答:(1)采食、饮水、咀嚼、吞咽、反刍、暖气、呕吐的检查;(4分)
(2)口腔、咽、食管的检查;(4分)
(3)胃肠的检查;(4分)
(4)排粪动物及粪便的感观检查;(4分)
(5)直肠检查。

(4分)
22.试述水肿的病理变化。

不同组织器官水肿时病理变化有所不同。

(2分)
发生水肿的器官组织一般表现有以下特征:
(1)体积增大(2分)水肿器官组织由于组织内部滞留多量水肿液,致使体积增大,如肺水肿。

结构致密的组织,体积肿胀多不明显。

(2分)
(2)紧张度的改变(2分)发生水肿的组织弹性减小,因而指压留有压痕,而且压痕消失很慢,这种表现以皮下水肿时最为明显。

即所谓生面团样。

(2分)
(3)颜色苍白(2分)发生水肿的组织,由于组织内积聚大量的无色液体,并压迫血管,故组织多贫血呈苍白色,如浮肿。

(2分)
(4)切面的改变(2分)切开水肿组织时,有透明无色或淡黄色液体自切口流出,用手挤压,
流出的液体增多。

组织疏松,间质增宽,如肺水肿。

(2分)
(5)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2分)
23.说明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

答:(1)病畜登记:其主要内容包括畜主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及病畜的一般情况。

(4分) (2)问诊记录:主要内容包括现病历、既往病史、饲养管理和使役情况以及疫苗接种情况
等。

(4分)
(3)临床症状检查:主要是指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

(4分)
(4)作出初步诊断:经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后对现有材料进行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
时方可进行实验室诊断和特殊诊断。

(4分)
(5)备案:将检查和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记入病历并署名。

(4分)
《兽医基础》题库及答案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关于混合性脱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比较少见的一种脱水 B.特点是失水与失钠的比例大体相等
C.血浆渗透压基本未变 D.这种脱水也称为等渗性脱水
2.正常情况下,对肺进行听诊,主要是听取( )。

A.肺泡呼吸音和支气管呼吸音 B.肺泡呼吸音和哕音
C.肺泡呼吸音和水泡音 D.肺泡呼吸音和哮鸣音
3.维持体内胆红素平衡的三个环节,不包括( )。

A.胆红素的形成 B.肝脏对胆红素的转化
C.胆囊对胆红素的储存 D.胆道的排泄
4.局部贫血病理变化特征( )。

A.发红 B.发热
C.发凉 D.发绀
5.牛患酮血症时,尿呈( )。

A.氨水味 B.腐败味
C.脓血味 D.烂苹果味
6.以下是病毒的培养方法,除了( )。

A.动物接种 B.鸡胚培养
C.组织培养 D.细胞培养
7.外出虞不包括( )。

A.咯血 B.呕血
C.血肿 D.黑粪
8.炎症的局部症状不包括( )。

A.肿 B.痛
C.苍白 D.机能障碍
9.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 )。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病理性死亡 D.坏疽
10.土霉素治疗有效的是( )。

A.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支原体和某些原虫引起的感染
B.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依原体和某些线虫引起的感染
C.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立克次体和某些病毒引起的感染
D.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立克次体和某些病毒引起的感染
11.以下不同浓度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的是( )。

A.75%酒精
B.90%酒精
C.30%酒精
D.65%酒精
12.3%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消毒,应( )。

A.现用现配,消毒时畜禽可以留在舍内
B.现用现配,消毒时畜禽不宜留在舍内
C.配制后留存1小时备用,消毒时畜禽不宜留在舍内
D.配制后留存2小时备用,消毒时畜禽可以留在舍内
13.大黄的作用与剂量密切相关,小量有( )。

A.健胃作用 B.止泻作用
C.收敛作用 D.下泻作用
14.采食过多的豆科植物引起泡沫性臌胀,治疗时最好用( )。

A.鱼石脂 B.甲醛溶液 7
C.植物油 D.动物油
15.细菌属于( )。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C.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D.细胞型微生物
16.与淋巴结具有同种功能的器官是( )。

A.胰脏 B.脾脏
C.胸腺 D.腔上囊
17.参与Ⅱ型过敏反应的抗体是( )。

A.IgG、IgM B.IgE
C.IgM、IgA D.IgA
18.猪的正常脉搏次数为( )。

A.40~50次/分钟 B.50~60次/分钟
C.60—70次/分钟 D.60~80次/分钟
19.牛的保定方法,不包括( )。

A.徒手保定法 B.鼻钳保定法
C.两前肢绳套固定法 D.柱栏保定法
20.既可形成荚膜,又可形成芽孢的细菌为( )。

A.炭疽杆菌 B.结核杆菌
C.蜡样芽孢杆菌 D.链球菌
二、问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简述发热的分期及生物学意义。

22.简述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

23.简述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A 2.A 3.C 4.C 5.D
6.C 7.C 8.C 9.D 10.A
11.A 12.B 13.A 14.C 15.C
16.B 17.A 18.D 19.C 20.A
二、问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简述发热的分期及生物学意义。

整个发热过程分为三期:
(1)体温上升期:也称产热期,是体温升高阶段。

此期以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及体温升高为
特征。

(4分)
(2)高热期:体温达到一定高度,即不再上升而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故又可称为极热期。

此期特点是体温已上升到新的调定点高度,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4分)
(3)退热期:又称热的下降期。

此期的特点是散热超过产热,体温逐渐下降。

(4分)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发热既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也是机体防御反应之一。

中等程
度的发热对机体是有利的,因为它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抗体形成,提高酶的活性,加强肝脏的解毒机能等。

但当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时,则对机体不利,因为长期高温引起分解
代谢加强,使营养物质消耗过多,加上消化障碍而摄人不足,以致机体抵抗力降低。

此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6分)
22.简述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

(1)呼吸运动的观察;(4分)
(2)呼出气息、鼻液、咳嗽的检查;(4分)
(3)上呼吸道的检查;(4分)
(4)胸部及胸壁的视诊和触诊检查;(4分)
(5)胸部的叩诊和听诊检查。

(4分)
23.简述牛反刍检查的方法、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检查方法:通过视诊观察牛反刍开始出现的时间(2分),每次反刍持续的时间(2分),每昼夜反刍的次数(2分),每个食团再咀嚼的次数(2分)。

病理变化:反刍障碍,表现为反刍开始出现的时间晚(2分),每次反刍持续的时间
短(2分),每昼夜反刍的次数少(2分),每个食团再咀嚼的次数少(2分)。

临床意义:见于前胃机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