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儒学的观念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慎独”,出自《大学》“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意思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内在人品,就会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在外面,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会和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样谨慎,始终恪守着做人的品德和原则,这种状态也被人称为独知。

王阳明认为,人如果不在这种独知的地方,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力,而只是在言行上不表露于外,在人所共知的地方用功,那就是自欺欺人,就是一种虚伪。

《大学》中指出这种人是“见君子而后厌然”,这个“厌”不是厌恶,而是掩藏。

就是说这种人全然不在独知的时候用功,只会在遇见君子的时候隐藏自己的问题,也是一种虚伪。

生活中有太多人就是一辈子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状态过来的,他们的生活不是真正自己的生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去生活。

在别人眼中,做出一些虚伪的状态,并没有按照他自己内心的想法去活着。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以为自己是情商高,左右逢源。

殊不知他弄丢了自己的初心。

佛家有一句话叫做“可怜悯者”。

一个人活着,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内在品格,因为人的总体生活质量高低是取决于内心的一个感受所得到的一个结果,内心品格好坏,并不能由外界的生活来决定。

所以,一个人为自己负责,就是要在自己内心中找到独知,除了自己之外,没人能够帮得了自己。

那么对于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来说,怎么样做才算是获得内心更好的一个良知呢?王阳明就说了一个字:诚。

正如孟子所言: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在这里,孟子所说的诚,其中有一些诚实不说谎的意思,但是它最深层的意思,就是不自欺。

不欺骗别人是表象,不自欺是根本。

诚就是指针对自己,对自己是否忠诚。

《中庸》中说:“成者自成也。

”儒学中之所以说诚为成已之学,就是在于此。

当你学会尊重自己的良知,诚心对待自己,不自欺欺人,不要以虚伪的面孔去展示给别人的时候,无论是在独处或者是面对别人的时候,都能够做自己,就做到了儒学中的诚,也是所说的慎独。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可以成为重要的角色,可以拥有巨量的财富,但是唯独很难做回自己。

当一个人不懂得真正的自己是由内在品质决定的,就会把生命的重心放在某一个位置,用世俗的观念去约束自己,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来评价自己的生活。

比如本来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但是他周围的人都特别虚伪,这个时候他难免会怀疑自己是否和这个群体格格不入,这也是一个需要避免的问题。

有时候,在一个人独处的状态上也能看得出来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如果只是拼命地打电话约朋友出来玩,证明他就是无聊和空虚的,那么独处是他不能承受的。

如果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管做什么都感到内心平静充实,那就是说,这个人可以拥有独立的精神生活,也有健康的内在品质,是一个能够主宰自我的人。

按照王阳明的观点,此独知之处,便是诚的萌芽。

一个人就要懂得无论你在这个喧闹的世界有多少同类,也无论你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你的内心只有你自己能够感受到,所以要为你自己负责,无论是善念还是恶念,只有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真正做回自己,即做到了慎独。

(摘编自王宗国《儒家要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的言行是由其内在的人品决定的,君子独处可以有独知,可以做到慎独。

B.在王阳明看来,在言行方面精于内敛、只在人所共知的地方用功的人是虚伪的。

C.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者担当重要角色,或者拥有巨量财富,但都很难做回自己。

D.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决定其总体生活质量的高低,外界因素不能决定其品格好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先引出“慎独”这一话题,然后从拥有独知和实践慎独两个角度论证。

B.文章论证方式多样,运用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假设论证等方式。

C.文章兼顾理论与实际,既有王阳明心学的阐述,也有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剖析。

D.文章善于引用文化经典,尤其是多处引用佛家表述,有力地论证了慎独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够为自己负责,在内心中找到独知的人,就是佛家所说的“可怜悯者”。

B.拥有独立的精神生活、健康的内在品质,就能主宰自我,做到“成者自成”。

C.孟子所说的“诚”是不欺人,不自欺的意思,如果做到了诚,就做到了慎独。

D.从一个人独处的状态可见其是否在独知之境,外界环境影响也不容小觑。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客语
叶圣陶
侥幸万分的竟然是晴朗的正午的离别。

“一切都安适了,上岸回去吧,快要到开行的时刻了。

”似乎很勇敢地说了出来,其实呢,处此境地,就不得不说这样的话。

但也是全不出于本心。

梨与香蕉已经买来给我了,话是没有什么可说了,夫役的扰攘,小舱的郁蒸,又不是什么足以赏心的,默默地挤在一起,徒然把无形的凄心的网织得更密罢了,何如早点儿就别了呢?
并不是懦怯,自然而然看着别的地方,答应“快写信来”那些嘱咐。

于是被送的转身举步了,也不觉得什么,只仿佛,心里突然一空似的。

随后想起应该上船,便跨上扶梯;同时用十个指头梳满头散乱的头发。

没有经验的想象往往是外行的,待到证实,不免自己好笑。

起初以为一出吴淞口便是苍茫无际的海天,山头似的波浪打到船上来,散为裂帛与抛珠,所以只是靠着船栏等着。

谁知出了口还是似尽又来的沙滩,还是一抹连绵的青山,水依然这么平,船依然这么稳。

若说眼界,未必开阔了多少,却觉空虚了好些;若说趣味,也不过与乘内河小汽轮一
样。

于是失望地回到舱里,爬上上层自己的铺位,只好看书消遣。

下层那位先生早已有时而猝发的鼾声了。

实在没有看多少页书,不知怎么也朦胧起来了。

这不是摇篮里的生活么?婴儿时的经验固然无从回忆,但是这样只有觉知而没有思想没有情绪,该有点儿相像吧。

自然,所谓离思也暂时给假了。

仓前山①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

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

跟着绍虞夫妇前山后山地走,认识了两相仿佛的荔枝树与龙眼树,也认识了长髯飘飘的生着气根的榕树,眺望了我们所住的那座山,又看了胭脂似的西边的暮云,于是坐在路旁的砖砌的矮栏上休息。

渐渐地四围昏暗了,远处的山只像几笔极淡的墨痕染渍在灰色的纸上。

乡间的女人匆匆地归去,走过我们身边,很自然地向我们看一看。

那种浑朴的意态,那种奇异的装束,都使我想到古代的人。

同时又想,什么现代精神,什么种种的纠纷,都渺茫得像此刻的远山一样,仿佛沉在梦幻里了。

中秋夜没有月,这倒很好,我本来不希望看什么中秋月。

与平常没有月亮的晚上一样,关在书室里,就美孚灯②光下做了一点功课,就去睡了。

绍虞走来邀我到江边去散步。

水波被滩石所挡,激触有声。

还有广遍而轻轻的风一般的音响平铺在江面上,潮水又退出去了。

便随口念旧时的诗句:
潮声应未改,客绪已频更。

七年以前,我送墨林去南通。

出得城来,在江滨的客店里歇宿候船,却成了独客,荒凉的江滨晚景已够叫人怅怅,又况是离别开始的一晚,真觉得百无一可了。

聊学雅人口占一诗,藉以排遣。

现在这两句就是这一首诗里的。

唉,又是潮声,又是客绪!
点灯以后,居然送来了切盼而难得的邮件,昨天有一艘轮船到这里了。

看了第一封,又把心挤得紧一点。

第二封是平伯的,他提起我前几天作的一篇杂记,说:“……此等事终于无可奈何,不呻吟固不可,作呻吟又觉陷于怯弱,总之,无一而可,这是实话……”
似乎觉得这确是怯弱,不要呻吟吧。

但是还要去想,呻吟为了什么?恋恋于故乡么?故乡之足以恋恋的,差不多只有藕与莼菜这些东西了,又何至于呻吟?恋恋于鹁鸽箱似的都市里的寓居么?既非鹁鸽,又何至于因为飞了而呻吟?老实地说,只因一种愿与最爱的人一起的心情,忽然不得满足罢了。

除了与最爱的人一起,人间的趣味在哪里?因为不得满足而呻吟,正是至诚的话,有什么怯弱不怯弱?那么,又何必不要呻吟呢?
呻吟的心本来如已着了火的燃料,浓烟郁结,正待发焰。

平伯的信恰如一根火柴,就近一引,于是炽盛地燃烧起来了……
(有删改)
(注释)①仓前山,位于福建福州。

当时作者受好友郭绍虞之邀,离家前往福州协和大学任教。

②美孚灯,即煤油灯,得名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寥寥数笔,既写了交代家人的临别之言,又有依依不舍、郁闷难言的心里话,都照应了标题的“客语”。

B.作者渴望像摇篮里没有知觉的婴儿,暂时摆脱离思之苦,这和朱自清“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C.作者善用比喻,如文中写远山“像几笔极淡的墨痕染渍在灰色的纸上”,写出了暮色苍茫中的远山,抒发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D.本文风格深沉含蓄,叙事写景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夹杂一些议论,带给读者隽永的审美感受。

2.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唉.,又是
..客绪!
..潮声,又是
3.文章倒数第二段的一连串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号子
冷江山
1944
连日来的阴雨,增加了排工们工作的难度。

雷老三的左胯部肿得像个面包,只要身子稍稍转动,都会连着一股筋,从胯部一直疼到半边身子。

他强忍着不让大家看出来。

这次出排,大部分都是没有经验的生瓜蛋子。

昨天下午阿四出的那事,他至今还心有余悸,若非自己拼了命去推开他,后果不堪设想,饶是如此,自已左胯还是挨了滚木重重一击。

绵绵的冷雨像扯不断的布帘子漫天往下落,人们情绪消沉,有几个甚至流露出要开溜的意思。

雷老三知道这次放排与以往都不一样,想到这里他就感觉像是压了千斤重担,一路上不断暗暗提醒自己,万万不可出任何差错!作为带队的排头,他更知道这个时候最不能倒的就是大家的信心,为此,他必须做点儿什么了。

就在人们群集在山崖下躲雨时,外面山沟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这是他们熟悉的歌声,循着歌声,人们三三两两从山崖下走出来。

雷老三赤着上身,古铜色的后背像一张弓紧紧绷着!他一边撬动杉木往下溜,一边扯着嗓子吼着放排号子。

这号子像是有魔力,大伙儿都受了感染,陆陆续续加入进来,震天动地的歌声响彻山谷:秋浦河水清又清嘞
放排人在山里行哦
山里雨水如扯布嘞
溜溜的杉木箭一样奔哦
赶在天擦黑前,所有杉木条子都沿着山沟溜到了谷底,进了秋浦河湾子。

在放排号子的感染下,长龙般的木排第四天就顺利到达了殷家汇。

雷老三完成了那个秘密使命。

1951
小雷同志,工作多久了?老领导笑眯眯地看着雷家俊问。

雷家俊还没想好怎么回答,老领导又接着说,我看了你的材料,你很了不起啊!当年借放排为掩护,秘密为江南新四军运送粮食、盐巴和药品,做出了很大贡献!
雷家俊憨憨笑着,末了蹦出一句:都是首长指挥得好!老领导满意地连连点头,好好干,拿出当年的英雄劲头来,希望你在水利局局长这个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雷家俊“啪”地一个立正、敬礼:请首长放心,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两年后,在江村水库的工地上,红旗飘飘,上千人大会战。

雷家俊挽着裤腿,赤脚站在工地最高的一处畔上,手里拿着大喇叭,正在作战前动员。

他激情介绍了江村水库工程的重大意义,并安排了任务,突然举起右手高声喊道:伟大的人民群众万岁!伟大的江村水库万岁!
上千人的吼声瞬间响彻工地的上空,在雷家俊听来,多么像当年的放排号子,那么整齐有力,那么激动人心!
难以想象,在几年自然灾害的时间里,在人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滨江地区在雷家俊的领导下,硬是指挥大团队作战,建设完成了皖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

1957
滨江人民广场,人群密密麻麻,广场四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将现场的气氛衬托得格外肃穆。

当公开批斗大会开始后,人们又见到了那个曾经给这个城市带来希望和光荣的英雄,可如今他却站在被批斗席。

雷家俊被五花大绑,脖子上还挂了一个“右派”的大木牌子。

主持批斗的干部疾言厉色,一再咆哮:打倒雷家俊,打倒右派反动分子!
一些人开始冲上台,对雷家俊拳打脚踢。

雷家俊咬着牙,就像一座沉默的冰山,不做任何反抗。

头被打破了,鲜血从头上一直流淌下来。

倔强的他宁死也不认为自己有罪!
血越流越多,疯狂的拳脚像雨点一样朝他身上袭来。

渐渐地,他感觉面前有无数星星在闪耀,双眼一片模糊。

就在这时,好几辆手扶拖拉机喷着滚滚浓烟,旋风般地开进了会场。

从拖拉机上下来一群年近半百的农民。

他们一个个阴着脸,愁容满面。

当他们紧张拘谨地走到雷家俊面前,全场鸦雀无声。

突然,领头的一个人,手举向天空猛地往下一挥,高声唱道:
大赤岭喂——
一直低着头的雷家俊突然抬起了头,两眼放出闪亮的光来。

那些年近半百的农民突然之间,一个个也都像是打了鸡血,涨红了脸,从喉咙里蹦出滚雷般的吼声:
大赤岭喂
伐木忙嘞
黑龙沟喂
扎成排嘞
过老鹰咀喂
走银线滩嘞
我们放排人喂
天底下最勇敢的人嘞
唱着唱着,雷家俊和那些扯着嗓子吼的农民们,一个个全都泪流满面。

这些原始的粗犷的号子合成了一股凌厉的声浪,震撼全场,久久不绝。

1979
“那个时候,我脑子里没别的,只剩下大赤岭的莽莽林海和秋浦河上长龙般的木排了。

”说起往事,已经是滨江市副市长的爷爷,两眼依旧闪着亮亮的光。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写连日阴雨天气,并将绵绵冷雨喻为扯不断的布帘子,既写出放排时的恶劣天气,交代人们丧失信心的原因,又为下文写雷家俊吼着放排号子溜排张本。

B.雷家俊被批斗,一群年过半百的农民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文中用“阴着脸”“愁容满面”描写农民的神态,栩栩如生,表明农民对雷家俊的遭遇的痛心。

C.小说以时间为顺序,精心撷取从抗日战争时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四个典型场景或事件,以蒙太奇的手法剪辑连接起来,为读者展现出一个立体感强的英雄形象。

D.小说不断变换叙述的人称,尤其是结尾以第二人称的角度,从雷家俊后人的视角观照雷家俊对往事的回忆,娓娓道来,情节的真实感更强,叙述也更有亲切的意味。

2.小说中雷家俊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描写号子(或口号),每次描写号子(或口号)的作用不尽相同。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

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

”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
..,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

”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

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

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

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

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

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

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

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季五日,辄遣人持酒肉
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家葬之,目曰“丛冢”。

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

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

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

元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科,古代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

B.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公,古代贵族五等爵位中的头等,爵位一般由嫡长子孙世袭。

D.薨,死的一种说法,例如周代诸侯、唐代二品以上官员之死。

3.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

他认为给与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微薄,不利于规劝其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应的迟钝表示不满。

B.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

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

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样板。

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

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

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5.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

5、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①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②。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① 这首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时所作。

②据《战园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时令,突出风雨妻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

C.“频看镜”“独倚楼”等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巳高,却功业未成的无奈。

D.时局危急的背景下,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上,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却没有因此而改变。

2.“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______,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

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3)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

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5)《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________,________”寥寥数语便把行人步履的艰难、神情的惶悚,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7、微写作
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 300 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

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

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 150 字。

①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②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

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

③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8、《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

80字以内。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让人终生难忘的春节!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各省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我们中华儿女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打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建议人们“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在他的身后,还有李兰娟、王辰等10个著名院士专家团队。

国家派出了一批又一批医疗队火速驰援湖北,截止目前,共派出346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勇敢逆行而上;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
疫情牵动人心!身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纷纷捐款捐物驰援祖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法国等数十个国家提供了紧急援助。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对此,你有何感想?你可以写一篇演讲稿,把你的感受讲给你的同学听;可以写一封感谢信,向抗击疫情的人们致敬;亦可以写一份倡议书,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C项,“但都很难做回自己”错,原文是“有很多人可以成为重要的角色,可以拥有巨量的财富,但是唯独很难做回自己”,强调“有很多人”,并不全部包括。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