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学习目标:炼字的题型炼字的种类炼字的方法炼字的答题
学习重点、难点:炼字的方法炼字的答题
学习课时:4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前预习】
一、导引
苏小妹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下品!
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中品!
苏东坡???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上品 ! ! !
平常的两个字,却令一代文豪苏东坡拍手叫绝,为什么?
贴切地表现了细柳在轻风中弱不禁风的娇态以及如雪梅花融化在皎洁月光中的情景。
二、高考考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与②是否孤立的?
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三、高考回忆
1、高考试题分析
2008年高考卷全国有六套试题考查了炼字: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天津卷、上海卷、安徽卷、湖南卷,其中湖南卷更是将考查点集中在炼字上。
而我们湖北卷,05 、06、07、08 、09连续五年没有涉及到炼字。
2、高考题型展示
(08全国卷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
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卷I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
非常生动、新奇。
(08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3、炼字题最常见的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5〉.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1、寻找关键字。
2、赏析关键字。
3、如何规范答题。
一、讨论思考: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字?
指出下列诗句中表现力强的字,并体会其运用的妙处。
(分组讨论)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乱石穿空,夸张;惊涛拍岸,拟人;卷起千堆雪,比喻。
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初中课本)
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初中课本)
解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小学课本)
解析:“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使人读起来更加缠绵,更加凄苦,重叠更加重了词人的内心情感,比之一个字更引人入胜,更易使人与之产生共鸣。
加强语气,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
6、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杜甫)
9、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姜夔)
10、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李清照)
二、规律总结:
1
手法
2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
3
4
身临其境之感。
5
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名词生境,动词主意,形容词添景(个人认为一般是)
一、关键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讨论,分条总结)
1、明确诗的主旨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哪个字表现了两人的感情深厚?2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清平乐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哪几个字生动地刻画了这对老夫妇的三个儿子的形象?
3、可以烘托环境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哪几个字营造了清新明丽的自然美景?
4、确定感情基调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哪几个字(词)能表现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二、规律总结:
明确主旨勾勒形象烘托环境抒发情感
一、怎样规范答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诗眼”分别是“咽”、“冷”。
2、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3、“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烘托出山中幽冷孤寂的环境。
二、规律总结:
第一步:点出关键字
第二步:就诗句谈这个字表达效果
第三步:结合整首诗,从一定高度来概括关键字的表达效果(明确主旨、勾勒形象、烘托环境、抒发情感)
(1)答题要求:
1、在纸上写好答案
2、要分点、分层规范答题(三步)
(2)解题格式
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题步骤: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1)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找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中的用的好的两个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1、用的好的两个字是:“低”“近”。
2、“低”:日暮时刻放眼望去,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近”:夜幕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那么近。
3、这两个字烘托出空旷、孤寂的环境,抒发了作者淡淡的旅愁(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找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答:
1、关键字:“潜”和“细”
2、“潜”字,意思是悄悄地;“细”字,形容雨之绵密。
3、这两个字形象地刻画出了春雨轻微、绵密的特征,并且抒发了作者对春夜雨景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1、寻找关键字。
(四类)
2、关键字有哪些表达效果(四点)
3、怎样规范答题。
(三步)
炼字→炼意
第二、三课
【课外拓展】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
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又”是再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今年又一次离开家人,与家人想望天涯。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感情。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2分)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2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名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009年广东卷)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
1 、“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
解析: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
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2009年山东卷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6、(2004年湖北卷)
次北固山①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试题】
(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炼字方面的知识。
传统上认为“阔”好,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
能把妙处表达得比较准确就行,关键在于理解出作者描绘春来水涨,河岸在视觉里的变化即可。
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答案】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或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