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备课教研教学案例两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备课教研教学案例两篇
第一篇:
精彩的课题导入——《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师(板书“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雨的资料。
生1:我收集到的是古诗《春晓》……
生2:我要唱一首歌曲《小雨沙沙沙》……
生3:我也收集了一首古诗《清明》……
师(放录像):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听到的是一种什么声音?
生1:知了鸣叫的声音;
生2:雷声;
生3:雨声;
生4:雷雨交加的声音。
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怎样给这段音乐加一个题目?
生1:雷阵雨;生2:雷雨交加;
生3:倾盆大雨;生4:春雨的色彩;
师:用“春雨的色彩”起名,合适吗?
生1:不行。
春雨的特点是细雨濛濛,而我们从录像中听到的雨声很大。
师:有一位叔叔给这段音乐起了一个名字--“雷雨”。
(板书“雷”)
齐读课题。
师:雷雨是在什么季节下的?
生:夏季。
师:夏天下雨时有什么特点?
生1:乌云密布。
生2:雷声隆隆。
……
教学的导入环节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
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当,就能引发学习兴趣,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
课伊始,陈琳琳老师非常亲切、自然的口吻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雨的资料。
如古诗、歌曲等让学生在诗中、歌中感受生活。
接着放录像,让学生闭上双眼,边听音乐边感受一下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如何给这段音乐加上题目。
陈老师采用了朴实而又新鲜的教学手法进行导入,不仅融洽了师生的关系,而且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实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自然地,学生对这位老师,对这节课就充满了兴趣。
在导入过程中,陈老师对学生的回答
即时评价。
在学生回答用“春雨的色彩”起名时,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而非老师的直接灌输。
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用足够的耐心去关注与等待。
第二篇:
《雷雨》片断赏析
师:大家借助拼音已自学了课文,能把课文读下来吗?
生:能。
师:现在大家拿好书,试着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
生:(齐读课文)电闪雷鸣乌云翻,狂风猛刮树枝断,鸡鸭猫狗猪牛跑,雨点连串像条线。
师:在自学中你认识了那些字?比一比,谁认的多?
生:我认识了“云”“风”“雷”字。
生:我认识了“枝”“雨”“牛”。
生:我认识了“鸟”……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能认这些字,都不用老师教了。
这么多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有什么好办法快告诉老师。
生:我记“鸟”时想,“鸟”和“乌”差不多,“鸟”
字有一点,“鸟”字没有一点。
师:你想的真好,鸟是动物(指鸟字中的一点)这一点多像鸟的眼睛啊,乌是黑色的意思,所以没有那一点。
(面对发言的同学)你真伟大,能有新发现。
大家给点掌声吧!这样记很好,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记住“树”啦,树是木字加对字。
生:我知道树与木有关,所以,树有木字旁。
生:老师,我看出“树”字还是“权”字加“寸”字。
师:你的眼力很好,老师都没想到,你还认识“权”字呢。
(师板书木、又、寸、对、权)记住一个字,复习了这么多字,还帮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字“权”,你真聪明。
大家齐读这几个字吧。
生:(齐读)
师:大家共同合作,学的可真多。
下面还有谁找出难记字的记忆方法说一说,这也是为大家做贡献啊。
生:我看出鸡鸭两个字都是家里的动物,都有鸟字旁,只是左边不一样。
生:老师,他说的不对,鸡鸭不是家里的动物,它们是家禽,家禽与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有鸟字旁。
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还能说出家禽一
词。
生:我是从《儿童画册》里看到的。
师:爱看书就是懂得知识多。
生:老师,我也看到了“猫”“狗”“猪”都是动物,所以都有“
”字旁。
“猫”字右边是“苗”字,因为小猫叫声是“喵喵”叫,所以右边是“苗”。
师:那大家学着小猫的样子叫几声吧!
生:(笑)喵——喵——
……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以上教学片断,鲜明的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下,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动脑探究,寻找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支柱。
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思维的扩展。
学汉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了,汉字也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个体。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品尝了创造、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达到了自主学习、
自主发现、激活思维、陶冶性情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