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解读)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单元解读
一、链接课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学段”的“学业要求”中提出了“能说出立体图形中某一个面对应的平面图形。
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提示”中也提出“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
二、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的总目标是: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以及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三、内容分析
《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3方面的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通过摆,观察,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为: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根据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推理解决问题。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为学生提供的观察物体要精心选择,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物体,且大小适中便于观察的物体作为观察物,为了便于区分左、右面,选择的物体左、右面要有区别。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让视线与观察面在同一水平线上,特别是观察侧面时不能侧身观察,要移动身体。
运用想象、画一画、摸一摸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
处理好直接观察经验与间接观察经验的关系,处理好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从而达到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
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五、教学策略
1.为学生精心选择观察的物体,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要使学生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经验,教师首先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物体作为观察物,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
其次是物体的大小要适当。
最后,对于物体形状相同,只是方向不同的两个面,要注意在这两个面上作出明显的标记,便于学生辨认。
2.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教师应组织学生对身边熟悉的物体、几何体进行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间接观察的基础,再逐步过渡到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物体时要让学生的视线与观察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观察侧面时,要将身体移到观察物的侧面。
对于不好区分的面还可以反复、对比观察,并通过标记物的不同进行区分。
3.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可以让学生闭眼想一想,自己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动口说一说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标记等。
对于简单的几何体,可以让学生将看到的图形画一画。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到的图形形成鲜明的表象。
4.处理好几对关系,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课程内容,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第一,处理好直接观察经验与间接观察经验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六、教材体例及课时安排
观察物体(一)
观察具体实物:例1
观察立体图形:例2、例3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