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语文中考备考冲刺病句辨析与修改押题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句辨析与修改押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学校每年都要开展有关禁毒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B.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C.我国确立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推动“十四五”经济绿色转型的新动力。
D.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科学认识中华文化的渊源与意义是夯实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基础。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考生考在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B.作为市长,他不仅关心着咱们小老百姓的冷暖,而且还关心着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C.大部分家长没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用简单粗暴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D.今年劳动节假期,福建省高速公路通行的各种车辆超过6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0%。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女足健儿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追梦勇气。
B.城管执法部门开展“敲门行动”,有效制止了乱倒乱扔、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和习惯。
C.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对能否实现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目标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D.行稳致远不仅需要方向上的精准定位和高瞻远瞩,更需要在具体的领域精准发力。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招募启动后,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报名者大多数是以北京市在校大学生为主。
B.在与病毒争分夺秒的赛跑中,我们既需要进一步研究特效药物,让人们更有底气和安全感,也需要加快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C.能否打造良好的产业品牌效应,是一个文化科技产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关键所在。
D.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新的恢宏英雄史诗,正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
人的伟大使命。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农垦队员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B.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迟早都会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发生直接的影响。
C.“二十四节气”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D.“冰墩墩”霸屏,不仅因为它萌出新高度,更因为它的背后是北京冬奥会的热度和中国科技的“硬度”。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全球华文书店共同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全球海外华文书店参与联展的气氛。
B.冬奥会开闭幕式主题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更是中国智慧的世界传播。
C.只有济南市上下万众一心,就没有任何风浪不会过去、没有任何疫情不能战胜。
D.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能否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关键在学校的努力。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一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脱贫。
B.在抗疫面前我们只有结成命运共同体就能最终赢下抗疫战争的最后胜利。
C.为了防止新冠疫情不再蔓延,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疫情宣传工作和防控工作。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川剧脸谱艺术被公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
8.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中学的老师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奉献教育智慧,力促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B.为有效防止道路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成都市交巡警支队主动作为,全力护航春运。
C.据相关部门统计,《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影人群,大部分主要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
D.大运村全力打造智慧执法、智慧应急等智能平台,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目标。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清明节对于承载了人们太多情感与幽思,由此成为一个永不间断的文化话题。
B.老百姓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C.中秋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D.春节,春天的节日。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圆满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营后将填补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
B.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C.能否建立创新型的国家,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大批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创新型人才。
D.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1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为冬奥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对话的使者,冰墩墩虽然备受国人宠爱,而且还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
(将“虽然”改为“不仅”)
B.近期,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欧洲能源困境,不过欧洲想在短期内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并不现实。
(将“加强”改为“加剧”)
C.BA.2变异毒株是我国目前的主要流行毒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者症状不明显,发生隐匿传播风险更高。
(在“传染性强”加上“具有”)
D.志愿者们在珍惜粮食的宣传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身体力行,践行“崇尚节约珍惜粮食”的誓言,节约粮食的先行者。
(在“节约粮食”前加上“做”)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B.收藏是以保存物证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以及人们情操的重要行为方式。
C.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D.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1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复夯实”是把一件事从“做得好”上升到“做得到”的基础。
将“做得好”与“做得到”互换位置。
B.使用安全的支付工具是避免不被诈骗的有效措施之一。
删去“避免”或“不”。
C.人大代表陈世宽建议将家庭病床费用进入居民医保报销范畴。
将“进入”改为“纳入”。
D.在网络世界,人人都应恪守尊重他人。
句末加上“的基本义务”。
1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与传统铁路客运相比,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城市群内部的交通问题。
(在“为了”后加上“解决”)
B.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是最早的古代医疗急救手册,书中对某些传染病的症状和特性有相当完备的论述。
(将“书中”调至“特性”后)
C.为了提高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提供了篮球、排球、羽毛球和地球仪等体育用品供同学们使用。
(删去“和地球仪”)
D.李大钊先生虽然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处变不惊,以革命者的气节,唤醒民众,谱写了壮丽的革命诗篇。
(将“虽然”改为“即使”)
15.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无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自身不受病毒侵袭的重要前提。
(删去“有无”)B.自从谷爱凌加入滑雪队那天起,就一直认真刻苦地训练。
(把“自从谷爱凌”改为“谷爱凌自从”)
C.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
(应将“增强了安全意识”与“学会了计算方法”互换位置)
D.柳青写《创业史》时身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斗争烙印。
(缺少主语,应在“不可避免”的前面加“他”)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乘客在乘坐国内航班时,即使乘飞机前不购买航空意外保险,如发生人身伤害,最高赔偿也可超过40万元以上。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转变。
D.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贡献。
1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首位,使其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B.共享单车这种新型的租赁模式彻底改变了城市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自行车出行萎靡。
C.对“奋斗者”号来说,到达马里亚纳海沟海底,已是地球海洋深度的极限。
D.连接武汉南湖与白沙洲地区的建安街高架桥通车后,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地出行。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儿歌通过通俗易懂的歌词,将礼仪道德、美好品质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里。
B.纪录片本着深入生活,挖掘力量,激活资源,记录时代变化为原则,伴我们继续前行。
C.省文化厅将制定联盟章程,明确工作计划,建立融通合作机制,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
D.在民俗陈列馆里,佤族的土墙黑瓦、木桩图腾等物品中记忆着农耕痕迹和古老的智慧。
1.B
【详解】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B.有误,成分赘余,“之所以”表原因,与“……的原因”重复,可删掉“的原因”;
故选B。
2.D
【详解】
A.搭配不当,“降低”与“考试状态”不搭,去掉“和考试状态”;
B.语序不当。
作为市长,关心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本职工作,而能关心一家一户小老百姓的冷暖却是不容易的,所以应将“咱们小老百姓的冷暖”与“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调换位置;
C.否定不当,“防止孩子不玩手机”中“防止”和“不”重复,去掉“不”;
故选D。
3.D
【详解】
A.语序不当。
应将“超越自我”和“挑战自我”互换位置;
B.动宾搭配不当。
删去“和习惯”;
C.两面对一面。
删去“能否”;
故选D。
4.D
【详解】
A.句式杂糅。
将“大多数”和“以……为主”删去一个;
B.成分残缺。
在“接种疫苗”后加“的速度”;
C.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删掉“能否”或在“文化科技产业”后面加“能否”;
故选D。
5.D
【详解】
A.否定不当,可去掉“不”;
B.搭配不当,“发生……影响”不能搭配,可将“发生”改为“产生”;
C.成分残缺,应在“规律”后加上“的理念”;
故选D。
6.B
【详解】
A.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去“经过”;
C.搭配不当,“只有……就”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改为“只要……就”;
D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故选B。
7.D
【详解】
A.用词重复,“将近”“左右”去掉其一;
B.搭配不当,可以把“就能”改为“才能”;
C.否定不当,可以去掉“不再”;
故选D。
8.D
【详解】
A.歧义句,可将“中学”放到“许多”前;
B.否定词滥用,删去“不”;
C.重复赘余,删去“大部分”或“主要”;
故选D。
9.D
【详解】
A.成分赘余。
去掉“对于”;
B.成分残缺。
句末加“联系起来”;
C.语序错误。
“无限”移至“向往”前;
故选D。
10.D
【详解】
A.成分残缺,“填补”缺少宾语,应在最后加“的空白”;
B.成分赘余,“之所以”表原因,与“……的原因”重复,可删掉“的原因”;
C.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前面有“能否”,后面只说了好的一面,可把“能否”改成“要”,或者在“要有”改成“要看是否有”。
故选D。
11.C
【详解】
C.病因:语序不当;将“目前”移到“我国”一词前;
故选C。
12.D
【详解】
A.语序不当,应将“广泛参与”“积极响应”交换位置;
B.成分残缺,应在“人们情操”前面加上“培养”;
C.主客颠倒,应将“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
故选D。
13.D
【详解】
D.成分多余,应该去除“恪守”。
故选D。
14.B
【详解】
B.语序不当,应将“最早的”调至“古代”后。
故选B。
15.D
【详解】
D.缺少主语;应在“不可避免”的前面加“这部作品”;
故选D。
16.C
【详解】
A.语义重复,“超过”和“以上”语义重复,删去一个即可;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朗诵”后加上“的活动”;
D.一面对两面,“高低”包含两方面意思,应在“做出”前加上“能否”与之对应;故选C。
17.B
【详解】
B.成分残缺,缺宾语,可在句末加“的现象”;
故选B。
18.B
【详解】
B.句式杂糅;可将“本着”改为“以”;或将“为”改为“的”;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