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廉泉穴不同深度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年12月第5卷第35期
DOI :10.19347/ki.2096-1413.202035056基金项目:2017年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No.LCMS019)。

作者简介:马念(1982-),男,汉族,陕西洛南人,主治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针灸联合康复医学方法治疗脑卒中、脊髓损伤、骨折术后的康复研究。

*通讯作者:王莉平,E -mail :wlp521mn@.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depth acupuncture at Lianquan point on
post-stroke dysphagia
MA Nian 1,WANG Liping 1*,ZHANG Li 2
(1.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angluo,Shangluo 726000;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depth acupuncture at Lianquan point on post-stroke dysphagia.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to December 2019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pth acupuncture at Lianquan point,with 45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hallow acupuncture at Lianquan poi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ep acupuncture at Lianquan point.The water swallow test score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one month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water swallow tes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After one month of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Deep acupuncture at Lianquan point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ysphagia patients can obtain better curative effect,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ysphagia symptoms of patients,and promote their recovery to health as soon as possibl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acupuncture at Lianquan point;stroke;dysphagia;water swallow test
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廉泉穴不同深度针刺治疗的
临床效果
马念1,王莉平1*,张利
2
(1.商洛市中医医院,陕西商洛,726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廉泉穴不同深度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
年12月收治的9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针刺廉泉穴深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廉泉穴浅度针刺,观察组患者采取廉泉穴深度针刺。

比较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廉泉穴深度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可获得更佳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廉泉穴针刺;中风;吞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20)35-0155-03
中医中药
脑卒中又名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口腔、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
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属于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2]。

我国传统中医对于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治疗具有独特的见解,中医针刺疗法不仅可以控制吞咽障碍、喉咙痛、嘶哑、气短、呛咳等症状,而且具有治疗吞咽障碍根本病因的作用[3]。

廉泉穴几乎是针刺组方的必选穴,非常有利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但关于针刺不同深度廉泉穴对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影响的研究较少。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
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廉泉穴不同深度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
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针刺廉泉穴深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廉泉穴浅度针刺组)和观察组(廉泉穴深度针刺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25例;
155--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年12月第5卷第35期
表2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n=45,n/%)
组别显效有效差总有效率对照组27/60.008/17.7810/22.2277.78观察组33/73.3310/22.222/4.4495.56χ2/P



6.1538/0.0131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n=45,x ⎺
±s ,分)组别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t/P 对照组 5.13±2.21 3.82±1.79 3.0899/0.0027观察组 5.49±2.16 2.23±1.128.9880/0.0000
t/P
0.7815/0.4366
5.0514/0.0000

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18±7.17)岁;中风后吞咽障碍病程为1~6个月,平均(3.37±1.25)个月。

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68.14±7.08)岁;中风后吞咽障碍病程为1~7个月,平均(3.41±1.19)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4]
;②伴随喉咙痛、嘶哑、气短、呛咳等症状;③经CT 检查、超
声检查、胃镜、吞咽造影检查等临床相关检查明确病情。

排除标准:①廉泉穴针刺法治疗禁忌证者;②其他原因,如口腔、咽喉、食道等局部病变导致吞咽障碍者;③有精神类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廉泉穴浅度针刺法治疗。

采用毫针(长度
为75mm )沿着舌根的方向直刺廉泉穴,进针得气后,沿
着舌根的方向推进留针,深度分布范围30~40mm ,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动作,以感觉有障碍、不疼痛为佳,之后留针0.5h ,
留针期间行2次捻转补法,时间约为2min/次。

观察组采取廉泉穴深度针刺法治疗。

除了深度分布范围60~70mm 之外,其他操作步骤均与对照组一致。

整个治
疗过程1次/d ,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

洼田饮水试验步骤:协助患者端坐好,并自行饮用30mL
温开水。

洼田饮水试验评价量表共分为Ⅰ~Ⅴ级,Ⅰ级(在5s 内可顺利1次吞咽30mL 温开水)记0分;Ⅱ级(在5~
10s 可分≥2次吞咽30mL 温开水且不发生呛咳反应)记2分;Ⅲ级(在5~10s 可1次吞咽30mL 温开水,但发生呛
咳反应)记4分;Ⅳ级(在5~10s 可分≥2次吞咽30mL 温开水,但发生呛咳反应)记6分;Ⅴ级(在10s 内不能顺利吞咽30mL 温开水,并且屡次发生呛咳反应)记8分。

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越高,代表吞咽障碍越严重。

(2)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为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可以经口进食且无呛咳反应,饮水试验评定Ⅰ级;有效为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可以经口进食且但偶尔发生呛咳反应,饮水试验评定Ⅱ级或未达到Ⅱ级,但比治疗前提高1级或以上;无效为患者病情无改善,无法经口进食,饮水试验评定Ⅲ级及以上[5]。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
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
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吞咽障碍作为脑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危害性大,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患者无法经口进食,口服药物须鼻饲,严重影响患
者的身心健康,且痰液、口水、食物残渣不能下咽,容易发生误吸进而引发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5],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一旦发现,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目前,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西医主要是采用药物进行控制治疗,起效缓慢,且易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不佳[6]。

吞咽作为一种连续性反射的生理反应,首先由食物刺激口腔软腭、咽喉部以及食道的相应感受器产生冲动信号,经传入神经,传导至延髓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形成反射弧,引起食物吞咽动作[7]。

而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反射中枢桥脑、延髓发生病变,参与吞咽的肌肉出现瘫痪,导致反射动作无法完成,引起吞咽困难、言语障碍、饮水呛咳等症状。

因此,针对本病,采用针刺局部刺激治疗,可发挥重要的临床价值[8]。

而廉泉穴几乎是针刺组方的必选穴,我国传统中医认为廉泉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冷缩而降,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及食不下。

因此本研究特研究廉泉穴不同深度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分析其疗效。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中风后吞咽障碍属于“中风”“喑痱”“窍病”等疾病范畴,病因病机与风阳痰浊、瘀血上阻、脑失所用、窍失所养等相关[9]。

参照《针灸大成》所言,廉泉穴属任脉,以治疗舌咽局部病症,如咳嗽上气、呕沫、难言、舌下肿、舌根缩急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接受
(下转第162页)
156--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年12月第5卷第35期
廉泉穴深度针刺法治疗能够更明显地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本研究中,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以廉泉穴深度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整体疗效较廉泉穴浅度针刺法治疗更佳。

这主要是因为,吞咽障碍归属于“窍病”范畴,窍病属阴,《灵枢·阴阳清浊》云:“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

”这意味着阴病适宜“深而留之”,即针刺廉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适宜深刺疗法,方可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另外,通过针刺作用于廉泉穴舌下神经、吞咽神经等相关神经系统,可增强延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0-11],促使吞咽反射弧重新恢复,进而解决吞咽障碍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采用廉泉穴深度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可获得更佳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景祎,郭红娜.针刺五泉穴结合穴位按摩在脑出血后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陕西中医,2019,40(1):125-127.[2]黄健婷,罗晓舟,崔韶阳,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BDNF 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
杂志,2019,34(2):830-833.
[3]张丹,张春红,孟智宏."通关利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4):1649-1652.
[4]丁里,王拥军,王少石,等.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J].中国卒中杂志,2013,8(12):973-983.
[5]朝浩,尹晓新,刘煜敏.不同频率电刺激联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2):172-173.[6]黄丽贤,范庆菁,齐宝云,等.舌七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8,37(9):894-896.
[7]
邱世光,王高岸.灵龟八法联合廉泉穴位注射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2):3221-
3223.
[8]幸冰峰,周歆,邓先琴.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吞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和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9,44(7):506-511.
[9]卢建丽,王美,申晓光,等.针刺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疗效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9,40(2):172-175.
[10]丁杨斌.舒血宁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患者血脂、
神经功能的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8):119-120.[11]宋莉娟,付菊花,孙亚中.针刺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卒中后吞咽障
碍的疗效及其对吞咽障碍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6):1573-1576.
(上接第156页)
主,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药物成分中的乙酰水杨酸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还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释放反应及自发性聚集,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7]。

但是单纯阿司匹林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需要联合治疗。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主要是由内伤积损、饮食不规律、气虚邪中等所致,临床治疗的关键就是活血化瘀、通络益气。

本研究所采用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主要含灯盏草、丹参、银杏叶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益气的功效。

中药制剂中的丹参是调气化瘀的良药,能够活血通经、祛瘀镇痛;银杏叶中含有银杏黄酮和萜内脂类,二者能够参与脑血管的修复,防止血栓的形成;灯盏草能够活血通络、舒筋消积[8]。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经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与生活能力明显优于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P <0.05)
,提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研究组的NIHSS 与SS-QOL 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由此看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与阿司匹林连用的效果理想,能够更快控制症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是因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够调节患者的血液状态,改善脑血液循环,修复患者的脑血管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本研究中,研究组的血清CRP 与Chemerin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够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机体脂质代谢,避免炎症刺激所致脑梗死复发的危险性。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则可从多种途径抑制炎性因子的聚集,平衡脂质代谢功能。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用于恢复期的效果较好。

这是因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延缓动脉粥硬化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兼顾了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单纯使用阿司匹林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大动脉粥样性硬化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及炎症反应,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旺强.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15(5):43-44.[2]巢时敏,黄艳华,罗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4):615-617.
[3]宋礼.前列地尔辅助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7):1061-1064.[4]符秀梅,金水晶,曾祥龙,等."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10):1352-1355.[5]
王席玲,赵连山,巫雪飞,等.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脂调节作用的临床评价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8,27,283
(8):7-11.
[6]张萍淑,吕淑娟,欧亚,等.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躯体感觉
变化特征及其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2020,36(3):240-244.
[7]李锦,龙志新,李青.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8):121-123.[8]闫雪,丁晓岚,郝博.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7):69-71.
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