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辉煌的科学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辉煌的科学技术
破题:
1、科技史学者,将中国古代科技史分为哪六个时期?
(1)、先秦(是萌生到奠立);
(2)、秦汉(逐步建立体系形成风格);
(3)、魏晋南北朝(不断创新);
(4)、隋唐(持续发展);
(5)、宋元(高潮和黄金时代)
(6)、明清(相对滞缓)。

虽然分期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但宋元时期为科技史的高潮和黄金时代,则并无疑义。

2、为什么称宋元时期为科学技术高潮或黄金时代?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除造纸技术较早成熟外,其他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武器、指南针等都是在宋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对外传播对世界历史带来巨大影响。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发明之外,天文学、数学在宋代的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天文仪器的制作和数学上几项重要的成果,均处于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3、导入: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出现辉煌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1)、北宋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2)、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完成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3)、元朝统一全国,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对外交往频繁,各民族联系加强,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一、活字印刷
1、背景:
(1)、雕版印刷术盛行普及。

唐朝发明,宋中期逐渐盛行、普及。

(2)、宋朝刻书业兴盛,雕版技术娴熟。

2、泥活字印刷术
(1)、发明的时间、人物:
北宋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

(2)、发明的经过
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毕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

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

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

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

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

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

”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

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

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

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给学生的启示——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个有心人。

(3)、发明的意义
A、毕升的发明集活字、排版和印刷于一体,既方便又省时;
B、为近代活字印刷术之先驱,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四个世纪。

古腾堡(Grtenberg,Johann) 德国发明家。

约1398年生于黑森的美因茨;约1468年卒于美因茨。

关于古腾堡的早期生活了解到1435年时,他卷入了一诉讼案件,在该案中使用了“印刷”一词,古腾堡打算把印刷术变成现实可能是从这时开始的。

比较中国与欧洲在随后的发展状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古腾堡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古腾堡出生时这两个地区的技术发展大致相等。

但是在古腾堡发明了现代印刷术之后,欧洲发展非常迅速,而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停滞不前。

3、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
(1)、北宋——泥活字
(2)、西夏——木活字
(3)、元——木活字
(4)、元以后——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
插图《西夏文木活字印本》,是迄今所见最早活字印刷品之一。

有关木活字的记载,最早见于元王桢《农书》,发明转轮排字架(字母按音韵存放,提高了排字效率)。

铜、铅活
字。

4、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及其影响
13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波斯和欧洲,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

(改变了欧洲封建时代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二、火药武器
1、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国家
(1)、火药在唐末用于战争
唐末藩镇割据混战中,郑璠进攻豫章(今江西南昌),使用“发机飞火”,即用抛石机把点燃引线的火药包抛射出去,烧了城楼,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药打仗的记载;
(2)、宋代的火药制作配方渐趋成熟
唐代火药配方、定量都未固定,宋时配方定量逐渐固定,与后世黑火药接近
(3)、宋、元时期由作坊、匠人制作火器
南宋“突火枪”、宋、元年间的“火铳”,已具备管形火器的基本特征。

阅读P19第一段小字和火器图片,归纳管形火器的基本特征。

(身管、火药和子弹)。

2、影响
(1)、改变战争方式,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
(2)、13世纪,西传阿拉伯地区、又传欧洲,对欧洲历史发展影响巨大。

(火药和火器的使用,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城堡。


结合第19页“名家史论”思考:
宋元时期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西传,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信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
三、天文学与数学
1、天文学:宋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最辉煌时期
(1)、创制和改进多种天文仪器
A、圭表
B、漏壶
C、浑仪
D、浑象
(2)、设计制造水运仪象台
A、人物: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
B、功能:集浑仪、浑象和记时报时器于一体的大型天文仪器
C、意义:是现代天文台的先驱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它是“很可能是后来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2、数学:宋代的数学成就居世界前列
(1)、北宋贾宪“贾宪三角”、南宋秦九韶的“中国剩余定理”。

此二项成就比西欧早了五、六百年。

(2)、金元之际的李冶的“天元术”
用“元”表示未知数项,具有半符号代数的性质。

四、沈括与《梦溪笔谈》
1、《梦溪笔谈》
(1)、性质
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本科学著作。

(2)、书名的来由
沈氏晚年移居梦溪园(江苏镇江),将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和研究心得记述下来,题名之。

(3)、内容
A、保存大量科技史料
B、记载许多科技创造
(4)、意义
书中的描述和分析准确而富于科学性,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沈括的科学成就
(1)、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早了800年),免去设闰的麻烦;
(2)、以蚌壳化石推测太行山麓昔日是海滨,华北平原有河流冲积泥土而成;
(3)、最早使用“石油”一词,并且预言他在后世会发挥出很大作用。

五、小结:略
练习与测评
1、
(1)、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2)、祖率比欧洲早1000年;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僧一行第一次实测子午线(世界第一次);指南针、火药武器、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水运仪象台、北宋贾宪“贾宪三角”、南宋秦九韶的“中国剩余定理”(比西欧早了五、六百年)、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了800年)等
(3)、原因
A、中国古代社会时间长,在上升时期,相对开明、积极进取。

B、古代社会的中央集权和小农经济,对国计民生进行垄断性管理。

一些大型科技项目往往是由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完成。

C、中国古代社会虽然不断出现江山易主的现象,但文化氛围、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传承性,而且中国文化未出现断层现象。

这种文化的传承性对科技发展有利。

科技发明是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较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D、士阶层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负着历史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理性精神,为科技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1)唐朝虽已发明雕版印刷术,但直到北宋中期才逐渐盛行普及。

况且,雕版印刷术的局限性。

(2)不会。

因为此时平民毕昇已创制了泥活字印刷术
3、杨辉三角。

从北宋的“贾宪三角”到六百多年后的法国“帕斯卡三角”,中国对世界数学的重大影响;文明交融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探索与争鸣
(1)正确
(2)印刷术的发明使史料和史书得到有效流传。

在印刷术发明以后,只要已经印刷发行的书,一般不会绝迹。

有的书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书版和存书都被销毁,但民间还会有留存。

有的书在国内绝迹了,却流传到海外。

古代有些地方志,在国内已不佳踪影,但近年来陆续在海外发现。

六、作业
1、练习与测评P21
2、探索与争鸣P21
3、预习第22课:元朝的统一P2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