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版式设计02-讲义_7_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构成的类型
文字作为版式设计的基础要素之一,设计者对其进行运用时,可对其“字号”“字体”“构成方式”“间距”“色彩”等进行调整,以便让文字的样式符合版面整体需要。

而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文字的“构成方式”。

“构成方式”是针对一段文本而言的,是指的文字段落的组合类型。

大家经常在word软件中看到的“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就是选项就是指的文字段落的构成类型。

photoshop软件中对于段落文本也有“构成类型”的选项,只是相对于WORD来说,photoshop或者AI等专业设计软件中的段落文本的“构成类型”选项更丰富而已。

不管各种软件如何划分“构成类型”,总结起来无非是三种:齐行型、居中型、自由型。

对于设计师来说,选择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

那我们以什么标准来选择这三种段落文本的“构成类型”呢?
答案还是样式,这三种段落文本的“构成类型”分别呈现三种不同的样式感受:
A齐行型——齐行型是指的文本段两端都对齐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延伸出齐左对齐,齐右对齐,顶对齐、底对齐4种。

齐行型呈现出合理的、标准的、面向商业的感受。

而延伸出来的4种,在样式感受上则介于齐行型与居中型之间。

B居中型——居中型包含了横向居中和纵向居中2种,呈现出优雅的、高品质的、高格调的感受。

C自由型——呈现出自由的、随意的、有活力的的感受。

我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A齐行型,
特别是齐左对齐,报纸的正文、教科书、杂志等,几乎都采用这个形式。

这种类型的文章最易读,文字数(也就是信息量)一般也较大,制作时比较容易控制,即使非专业人士也能依据齐行型做出稳定的版面。

而居中型和自由型的运用,初学者不易掌握,容易让版面文字变得混乱,在不熟悉版面设计方法前不要随意使用。

字体带来的印象
在进行版面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决定要传达的内容和信息。

选择适合这个内容的字体是很重要的。

内容和表现样式一致,就会给人安定的感觉,使人能安心地接受这个信息。

与照片、插图相比,文字给人的印象极微弱。

但是,注意观察就能发现字体中也蕴藏着很大的信息。

前面讲“文字构成类型”时介绍过,文字在“字号”“字体”“构成方式”“间距”“色彩”等方面可以进行调整,如果说段落文本的“构成类型”是整体观整体印象的话,那么“字体”带来的印象就是文字的“个性”表达。

不同的字体呈现不同的“个性样式”,虽然每个人对字体产生的印象不尽相同,但大体上的感受会有相似性。

比如,笔画横竖一样粗细的黑体,就带给人一种“理性的”“合理的”“简洁新潮”“高效”的印象。

相比较而言,横细竖粗、笔画首尾带衬角的宋体,是从书法体演变而来的,带给人一种“稳定的”“舒畅的”“节奏感的”“精致的”印象。

而书法体则保留着书写痕迹的变化,所以呈现出“不规则的”“传统的”“保守的”“历史感”印象。

很多初学者觉得书法体富于变化,美观,因此偏好于使用。

可是他们没有注意到书法体本身还带有“传统”“保守”的印象,同时自由笔画会成为版面的视觉中心,如果与其他版面要素没有协调好关系的话,很容易显得突兀。

新潮变异体是泛指个性明显,笔画自由、富于变化的新兴字体,这类字体呈现出“轻松的”“自由的”的基本感受。

比如下面这类字体视觉强度很高,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往往标题字体采用的是这类字体。

如今,设计师有大量的字体可以选择。

自从古登堡(Gutenberg)在1436至1455年期间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以来,数百种不同的字体被设计出来,并铸造成铅字。

电脑技术和照排技术的发展再次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新字体,同时又进一步扩展了旧字体的字体家族。

而实践设计中,正文的字体选择,基本上还是从,以黑体、宋体为基础演变而来的系列字体中选择,这是因为正文的信息层级关系很低,主要的作用还是传达文字内容信息,承担着的主要任务是舒适的阅读,所以正文字体的选择基本上还是首选易于阅读的、整体的字体。

那么有同学可能觉得那照你说的,正文的字体没什么可选择的余地了,也就没必要去关注。

这个观点当然不对。

同一种字体,不同的粗细及大小字号就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同一系列的字体,微妙的差别,形成段落文本后就能产生不同效果。

职业的设计师恰恰是认真甚至苛刻的对待了每一个可调整的因素,才最终使其作品看起来无懈可击。

下面,我们看一组名片,来看看字体的粗细及大小是如何决定效果的。

案例中,越靠近顶部的名片字体越细,靠近底部的字体越粗。

越靠近左边的字号越小,越靠近右边的字号越大。

靠左上部使用“细体”和“小号”文字的名片能体现“时髦的、纤细的、女性的”的主张,但很难体现“有精神”的印象。

而靠右下部使用“粗体”“大号”文字的名片显得有自信、有活力,男性的力量象征,但同时也会显得缺少品质。

我们会发现“粗体”和“大字号”象征男性化、而“细体”“小字号”象征女性化。

但是,这些表现如果过度,则起到相反效果。

比如想表现信任感和实力的公司领导,如果选用过粗的字体,虽然能体现力量感,但是却也会给人低品质的感觉,不能给予信任感。

所以,“度”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

应该斟酌适合主题的度。

字距、行距:
在设计中运用好字体取决于设计师本人对造型的感觉。

前面我们简要介绍了字体、字号、笔画粗细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

接着,我们再试试在排版过程中,文本段中的不同行距、字距又会带来什么样不同的变化。

加深大家对于字体样式的整理理解。

这里,先明确几个概念:
字距:是指的两个字符之间的间隔
行距:是指的从一行文字的底部到另一行文字底部的间距。

文字排列时,字距、行距有一定的标准,脱离这些标准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阅读障碍或者错误。

常规软件在我们输入文字的时候会给文本段默认设定一个易于阅读的行距字距,所
有很多时候初学者就会忽略对行距和字距的再调整。

我看看看图中的案例,是用word输入的一个段落文本,文本段内容完全一样,但行距缺从100%——120%——140%——170%——200%。

你们会发现整体上看不同行距的文本段会呈现不同的灰度,100%行距的文本段看起来颜色最深,而200%行距的文本段看起来最浅。

100%行距的文本段因为行距太近,你会发现阅读完一行后找到下一行在哪里经常出错,阅读起来产生困难;从120%的行距开始,阅读变得容易;行距越大,越让人觉得放松,信息量也感觉变少了;如果让你为一本诗集或者散文选择行距的话,似乎行距大一些更适合。

对了,你会发现,仅仅是行距的变化,就已经给人带来了不同的心理感受。

那有人会问了,多大的行距阅读起来最舒服呢?不同内容的文本,需要不同的行距,年青富于活力的内容,行距紧凑富于变化是可以被接受的;会议新闻文本,则需要较为常规易于阅读的行距,显得稳定和舒适;设计、诗集、文学作品,则根据内容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可选择不同的行距来匹配。

所以还是那个答案,把握“度”才是关键。

我们再看看这个案例,同样的字体,同样的行距,但是字距不同。

100%的字距让词语之间的关系紧凑,文本段显得很整体,文本段颜色较深,信息量显得较大,给人有力、紧凑的印象。

随着行距变大至120%——140%——200%,我们会发现,行距是120%时文本段显得有些放松,“行”的印象变弱,整个文本段显得有些松散,文本段的整体感降低,单个文字形成的“点”的印象变得更突出。

当字距变成140%时,字距与行距接近了,文本段的整体印象被“点”的印象替代,“行”的印象几乎消失;当字距达到200%时,感觉应该是纵向阅读了,纵向开始形成“行”的印象,整个文本的可阅读性已经明显降低。

最基础的文字其实蕴藏着丰富变化的可能。

“度”在这里依然是有用的原则。

好了,我们看了这些案例,是不是发现,原来你们不太注意的很多文字应用的小细节都蕴藏着表现力!那些急于通过添加装饰手段来创造版面的同学,不如先把最基础要素的表现力掌握透才是真正的掌握了版面设计的精髓。

对比一下2011年网易首页改版前后的变化,是不是觉得改版后的网易更清晰、理性、科技感、有效率、有信任感、更有品质了呢?你可以思考一下,是什么的调整带来的变化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