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7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分类汇编现代文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2017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分类汇编:现代文二
宝山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6分)
灵魂的伤痕
卢隐
①我没有事情的时候,往往喜欢独坐深思,这时我便把我自己站在高高的地方,——暂且和那旅馆作别,不轩敞的屋子——矮小的身体——和深闭的窗子——两只懒睁开的眼睛——我远远地望着,觉得也有可留恋的地方,所以我虽然和他是暂别,也不忍离他太远,不过在比较光亮的地方,玩耍些时,也就回来了。

②有一次我又和我的旅馆分别了,我站在月亮光底下,月亮光的澄澈便照见了我的全灵魂。

这时自己很骄傲的,心想我在那矮小旅馆里,住得真够了,我的腰向来没伸直过,我的头向来没抬起来过,我就没有看见完全的我,到底是什么样子,今天夜里我可以伸腰了!我可以抬头了!我可以看见我自己了!月亮就仿佛是反光镜,我站在他的面前,我是透明的,我细细看着月亮中透明,自己十分的得意。

后来我忽发现在我的心房的那里,有一个和豆子般的黑点,我不禁吓了一跳,不禁用手去摩,谁知不动还好,越动着这个黑点越大,并且觉得微微发痛了!黑点的扩张竟把月亮遮了一半,在那黑点的圈子里,不很清楚的影片一张一张地过去了,我把我所看见的记下来:——
③眼前一所学校门口挂着一个木牌,写的是:“京都市立高等女学校”。

我走进门来,觉得太阳光很强,天气有些燥热,外围的气压,使得我异常沉闷,我到讲堂里看她们上课,有的做刺绣,有的做裁缝,有的做算学,她们十分的忙碌,我十分的不耐烦,我便悄悄地出了课堂的门,独自站在院子里,想藉着松林里吹来的风,和绿草送过来的草花香,医医我心头的燥闷。

不久下堂了,许多学生站在石阶上,和我同进去的参观的同学也出来了,我们正和她们站个面对面,她们对我们做好奇的观望,我们也不转眼地看着她们。

在她们中间,有一个穿着紫色衣裙的学生,走过来和我们谈话,然而她用的是日本语言,我们一句也不能领悟,石阶上她的同学们都拍着手笑了。

她羞红了两颊,低头不语,后来竟用手巾拭起泪来,我们满心罩住疑云,狭窄的心,也几乎进出急泪来!
④我们彼此忙忙地过了些时,她忽然蹲在地下,用一块石头子,在土地上写道:“我是中国厦门人。

”这几个字打到大家眼睛里的时候,都不禁发出一声惊喜,又含着悲哀的叹声来!
⑤那时候我站在那学生的对面,心里似喜似悲的情绪,又勾起我无穷的深思。

我想,我这次离开我自己的家乡,到此地来,不是孤寂的,我有许多同伴,我,不是漂泊天涯的客子,我为什么见了她——听说是同乡,我就受了偌大的刺激呢?……但是想是如此想,无奈理性制不住感情。

当她告诉我,她在这里,好像海边一只雁那么孤单,我竟为她哭了。

她说她想说北京话,而不能说,使她的心急得碎了,我更为她止不住泪了!她又说她的父母现在住在台湾,她自幼就看见台湾不幸的民族的苦况,……她知道在那里永没有发展的机会,所以她才留学到此地来,……但她不时思念祖国,好像想她的母亲一样,她更想到北京去,只恨没有能力,见了我们增无限的凄楚!她伤心得哭肿了眼睛,我看着她那暗淡的面容,莹莹的泪光:我实在觉得十分刺心,我亦不忍往下看了,也忍不住往下听了!我一个人走开了,无意中来到一株姿势苍老的松树底下来。

在那树荫下,有一块平滑的白石头,石头旁边有一株血般的红的杜鹃花,正迎风作势;我就坐在石上,对花出神;无奈兴奋的情绪,正好像开了机关的车轮,不绝地旋转。

我想到她孤身作客——她也许有很好的朋友,但是不自然的藩篱,已从天地开始,就布置了人间,她和她们能否相容,谁敢回答呵!
⑥她说她父亲现在台湾,使我不禁更想到台湾,我的朋友招治,——她是一个台湾人——曾和我说:“进了台湾的海口,便失了天赋的自由;若果是有血气的台湾人,一定要为应得的自由而奋起,不至像夜般的消沉!”“唉!这话能够细想吗?我没有看见台湾人的血,但是我却看见眼前和血一般的杜鹃花了:我没有听见台湾人的悲啼,我却听见天边的孤雁嘹栗的哀鸣了!”
⑦呵!人心是肉作的。

谁禁得起铁锤打,热炎焚呢?我听见我心血的奔腾了,我感到我鼻管的酸辣了!我也觉得热泪是缘两颊流下来了!
⑧天赋我思想的能力,我不能使他不想;天赋我沸腾的热血,我不能使他不沸;天赋我泪泉我不能使他不流!
⑨呵!热血沸了!
⑩泪泉涌了!
⑪我不怕人们的冷嘲,也不怕泪泉有干枯的时候。

⑪呵!热血不住地沸吧!
⑫泪泉不竭地流吧!
⑬万事都一瞥过去了,只灵魂的伤痕,深深地印着!
【注释】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五四时期著名作家。

本文是她教书之余在日本旅游后所作,发表于1922年8月11日第46期《时事新报﹒文学旬刊》。

1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4分)
12.以第⑦——⑫段为例,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评析本文的抒情方式。

(4分)
13.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5分)
14.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灵魂的伤痕”的含义。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6分)
11.4分【答案示例】划线句移情于景、托物言志,花的色彩、姿态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不可遏抑的情感,含蕴着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台湾同胞的同情和与台湾同胞骨肉团聚的志愿。

划线句又暗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写出失去祖国、思念祖国的台湾同胞的凄楚悲痛。

(4分)【答案示别】“血般的红”是作者的心在滴血,“迎风作势”是作者的情感在作势。

这句融情于景,为台湾同胞沦为亡国奴、为他们的孤苦凄惨而伤痛。

这句又用典故,以杜鹃鸟喻台湾同胞,表达了台湾同胞失去祖国的凄楚和心怀祖国的信念。

(4分)【答案示例】杜鹃花血红的色彩迎风作势的动态,与台湾学生凄楚黯淡的形象弋、苍老的松榭等形成反衬,更突出了台湾同胞的凄惨、内心的悲痛,凸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难以忍受的刺痛。

作者又借花抒情,把自己被痛苦浸透的心灵写得生动形象。

(4分)
12.4分
【答案示例】用叹词“呵”语气助词“吧”,以人心是肉傲的却被铁锤打热炎焚、泪泉千枯来比喻夸张,以“天赋我……,我不能……’’排比反复,强烈而直接地抒发了内心的痛苦。

这种抒情,不加丝毫的掩饰(直抒胸臆,一任情感宣泄,心中的悲愤情绪喷溢而感,激切直露,等等),以滚烫的文句倾诉着赤诚的爱国之情。

强烈的爱国情同胞情与语言形式美达到完美统一。

13.5分
【答案示例】本文以情感的发展结构全文,简单平实。

第一段写自己往往在坐深思时离开旅馆,第二段承上启下写自己离开旅馆而心房里的黑点扩大,引出,3至6段的“影片”。

回忆中的叙事、写景也紧紧围绕自己的情感,第六段“招治”的话把感情推向高潮,七至十三段感情奔泻而出,直抒胸臆。

最后一段以“万事”“只”总结台湾沦丧在自己的生命中为不能泯灭的痛苦。

全文由压抑到诉说到宣泄到凝结于灵魂,随情赋事,层层推进。

【4分】结构特点2分;结合文章具体分析3分。

特点:自然流畅;简单平时;随情感的发展结
构全文。

14.3分【答案示例】指追求自由光明的精神受到扼制,更是面对台湾同胞失去祖国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境况,精神受到深深的伤痛。

精神伤痛的核心是拳拳的民族忧患意识,它印入灵魂,刻入生命,永不泯灭。

(3分)
说明:此时的庐隐带有五四女性特有的独立意识和压抑感,灵魂的伤痕有这方暖的意思。

但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答到给分,不答到也不扣分。

主要依据下列要点评分:台湾沦丧、同胞受难的精神痛苦;生命最深处受到的永久伤害。

崇明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16分)
村边的野地
张蛰
①我喜欢泡在村东的野地里,有时一群人,有时就我一个。

野地很大,杂草、灌木丛生,那些粗细高矮歪直不同的杂树聚在一起,气象万千。

在它的西南方向,废黄河一股水流蜿蜒而来,又在它东边很远的地方轻轻滑过朝东北方向平缓流去,河面时宽时窄,水量丰沛,水草丰满。

那里有视野更为开阔的田地,村庄都被零星甩在某个角落里,我们叫它漫河滩。

②野地里,小路纵横交错,说明很多人来过且又走路的习惯不同,但真正泡在这里,一天到晚又见不到一个人影。

除了人,村里的狗也来,我在野地里碰到狗的时候比人多,狗来这里东嗅西嗅,有时会对一只野鸡狂追,但从来不会成功,对一闪而过的野兔子,狗却只当没看见。

狗跑野地里来干什么?
③其实人来似乎也没什么目的性,我们一群孩子泡在野地里,除了玩爬树捉迷藏,有时会了结一些江湖恩怨,有时会商量到哪块大田地偷生产队的东西,有时会满地里寻找兔子窝和老鼠洞。

这些事,在其他地方一样可做,但我们却莫名其妙地跑到野地里来了。

了结江湖恩怨,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倒霉蛋,出了野地会自觉说成是自己爬树掉下来磕的,不仅得不到父母的半点同情,还会被他们咬牙切齿地痛骂:咋不摔死你哩,你就野吧!上野地来,就是为了给挨揍找个好借口吗?在野地里商量偷生产队的东西,偷来再跑到野地里分赃,在哪里不能商量不能分呢?我们习惯性地选择了野地。

还有秋天,我们在野地里从老鼠洞中挖出的黄豆,每个人脱下裤子装都装不完,但在大田里同样如此,我们为何喜欢来到野地里找?为什么?
④更多时候,我们在野地里无事可干,像狗一样到处闻闻嗅嗅,无目的地到处走动,或是忽然卧倒在杂草丛里看一尘不染的蓝天。

不知是谁最先想起来的爬树,先是爬到树上捉迷藏,后来我们爬到树上去发呆,每个人都茫然地抱着树干坐在树杈上,猴子一样东张西望或
什么也不望。

有一回田鸭子兴奋地发现远处走来的是自己的爹,立时扯起肚皮拚命嚎叫,但很快发现努力没有意义,嚎叫声刚出嘴就被风收拾了。

后来我们越爬越高,但能爬到树梢的只有宁五,他能爬到十几米高的地方,把自己挂在树枝上被风摆来荡去地像个驴屎蛋。

⑤感觉自己长大后,我更喜欢一个人呆在野地里,一个人呆着,能听到树上的鸟叫,再多的鸟同时叫也能听得出不同。

我能听出哪只鸟的叫充满饥渴,哪只鸟的叫充满快乐。

我还能听得出鸟对话与鸟自言自语的不同,清晨鸟叫得清脆,黄昏鸟叫得兴奋。

有时候,一朵云都从视野里消失了,一只鸟的叫声却没停息。

我一个人爬到树上眺望的时候,总觉得东边的漫河滩虽然看起来阔大,但实际上很小。

漫河滩的尽头是什么呢?我会问自己。

我爬树,爬得越高,觉得天空越远。

一个人既远离了地面又远离着天空时是惶急的,有无法自信的恐惧。

⑥受了委屈,不高兴,觉得无聊,不知道到哪儿去,我溜溜达达就到了野地里。

我喜欢一个人跑到野地里听动静,露水的叭嗒声,野鸡踩在草丛和落叶上的脚步声,兔子啃啮青草的窸窸窣窣声,鸟起飞时拍打翅膀的呼喇声,都能让我平复不安。

许多少年才有的烦恼,都是野地里的风抹平的。

我用一根青草去抽打另一丛青草时,痛苦就消失了。

我夸张地躺在草丛里,正莫名苦恼地睁大眼睛,一群人字形的大雁忽然此起彼伏地叫着从野地上方飞过,立马一身轻松。

⑦我们的少年时代就像被大人遗忘了一样,除了一口吃喝和衣不遮体的穿戴,其他的一切交给了我们自己。

我们满世界游荡,见风而长。

宁五学会了生吞鸟蛋,拴柱学会了剥刺猬,我学会了抓兔子……我们大呼小叫地在野地里跑过,在树上闲荡或是发呆,时光从琐碎的落叶、干草尖慢慢流走后,我们的小胳膊小腿也在鸟鸣与露水里悄然拔节。

这个过程里所有来自内心的悸动,最终帮助我们解决的,都是村边的野地。

野地收容了我们所有的秘密,安抚了我们最初对世界的恐惧,它用自己的有声世界和无声言语悄悄地照亮了一群少年幽暗的心门。

不然,何以解释我们在那个年代的天真烂漫,何以解释我们对人世葆有的这份善良?
⑧野地是伟大的。

⑨野地的伟大我在多年后认识的更仔细,它天然具有的安抚和疗伤功能,它天生就有的启迪和疗伤功能,对我的少年时代是多么重要。

我在自己的少年时代虽然缺吃少穿,却有幸拥有一片荒芜的野地,在无意间接受了它最完美的自然启蒙教育,这是今天生活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孩子再也难以享受到的自然待遇。

今天,还有多少少年能在自家门外拥有一片自在的野地呢?
⑩因为工作关的关系,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远离自然的少年是多么脆弱,这些缺失了身处自然中成长机会的儿童,体格与性格中普遍缺乏一种东西,例如很少父母意识到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症结与孩子难以接触真正的自然有关。

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很少关注这个问题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⑪在这个冬日,在灯下,我似乎又听到冬天的风从野地里呼啸而过的声音。

雪厚厚地覆盖了整个漫河滩,河水停止流动,野地一片寂静,那些巨大的无叶树冠在风里晃动,正有雪
被风雾一样地扬起,鸟都躲在了村庄里,兔子都在了雪下的干草窝里。

我驻足而立,小手冻得老高,脸蛋赤红发黑,正看一群同伴在风里向野地里跑过去。

野地更野。

(有删节)
9.赏析第①段的景物描写。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③段末的“为什么?”是无疑而问,还是有疑而问,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⑦段画线句巧用修辞,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的第⑪段。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今天生活在发达地区的孩子缺少一片属于自己的野地,因此会有一些缺失,请在本文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探究。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16分)
9.作者描述了野地里杂草灌木丛生的气象万千的状态以及远处废黄河形成的视野开阔的背景,(1分)由近及远,由点及面地逐步呈现野地原生态的特征,(1分)体现了作者对野地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具体描述野地中的生活与思考做铺垫。

(1分)
10.我认为是无疑而问,(1分)首先,这一问句,是对第③段一系列追问的总体性呼应,强调了我们来此的无目的性,(1分)同时,作者在后文中实际上是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因为野地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功力,因此,我们会不自觉地来到这里。

(1分)
11.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把时光比作流水,缓缓流淌,生动地写出我们生长过程的悄无声息和自由自在。

(1分)同时,运用比拟手法把我们的小胳膊小腿的生长比作植物的拔节生长,似乎我们就是野地里自然生长的植物,(1分)表达了作者认为我们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触(1分)。

12.最后一段由眼前冬日的灯下再次联想到故乡野地冬天的景象,并由此想象童年的自己驻足而立,看同伴跑向野地。

(1分)由实及虚,虚实结合,(1分)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那片野地的无限追念以及感激。

(1分)
13.作者认为这些孩子因为缺少亲近自然因而缺失了自然给予的待遇,少了那份属于自我的世界,少了自然的启蒙教育,甚至使其体格和性格方面有所缺失,是很有道理的。

(2分)现在的孩子缺少一片属于自己的现实空间,往往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因此少了同伴之间的交往,诸如同伴互助、谦让合作等都无法实现,从而缺乏一些自我促进、自我控制的途径。

(2分)
普陀区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16分)
走进腾格里(节选)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

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

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

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样几样东西。

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

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

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

满天星光在闪烁。

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

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

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

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

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

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

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

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

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

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

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

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

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部都铺在你面前。

你一动,就有一道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

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

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

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

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8、文章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9、赏析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爬”“漫”“浸”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4分)
10、第⑤段反复渲染营造宁静的氛围,作用是什么?(3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不仅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也包括世俗的精神世界。

B、第⑦段中作者用“灵魂一样的蓝色”描写夜空,给读者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C、文章依次从进入沙漠、沙漠晚餐、月夜静观等场景,情景交融,联想丰富。

D、本文重在表达对自然、历史文化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主题内涵深刻独到。

12、“腾格里沙漠的月亮”是本文的主要意象,从写作思路的角度对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8、沙漠让人甩掉多余的欲望,回归质朴纯真的生活状态。

9、答案示例:“爬”拟人化地写出暮色的扩张,“漫”“浸”表现出暮色如水般漫延浸润的特点,连用三个动词体现沙漠夜色由远而近、渐渐加深的缓慢过程,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10、突出沙漠的亘古永恒带给人的心灵宁静,以幽邃夜空下的宁静舒缓衬托“月亮升起来”那一刻的惊喜,为下文表现月亮对人心的牵系蓄势。

11、D
12、作者由该意象展开联想、想象,牵出“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月亮的古老浪漫承载历史文化积淀;月亮的柔和明亮滋养人们的灵魂;月亮的静谧包容蕴含自然的哲理和生命的感受。

种种遐想统一于腾格里沙漠的月亮,作者借它寄托梦想,与现实世界形成反差。

松江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

(16分)
河边洗衣服的时光
李娟
①洗衣服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能有机会出去玩玩,还可以趴在河边的石头上舒舒服服地呼呼大睡,还可以跑到河边附近的毡房子里串门子、喝酸奶。

此外还可以好好洗个澡。

②夏天真好,太阳又明亮又热烈,在这样的阳光之下,连阴影都是清晰而强烈的,阴影与光明的边缘因为衔含了巨大的反差而呈现奇异的明亮。

③我光脚站在石头上,空空荡荡地穿着大裙子,先把头发弄湿,再把胳膊弄湿,再把腿弄湿,风一吹过,好像把整个人都吹透了,浑身冰凉,好像身体已经从空气里消失了似的。

而阳光滚烫,四周的一切都在晃动,抬起头来,却一片静止。

我的影子在闪烁的流水里分分
明明地沉静
..着,它似乎什么都知道,只有我一个人很奇怪地存在于世界上,似乎每一秒钟都停留在刚刚从梦中醒来的状态中,一瞬间一个惊奇,一瞬间一个惊奇。

我的太多的不明白使我在这里,又平凡又激动。

④天空没有一朵云,偶尔飘来一丝半缕,转眼间就被燃烧殆尽了,化为透明的一股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

四周本来有声音,静下来一听,又空空寂寂。

河水哗哗的声音细听下来,也是空空的。

还有我的手指甲——在林子里的阴影中时,它还是闪着光的,可到了阳光下却透明而苍白,指尖冰凉。

我伸着手在太阳下晒了一阵后,皮肤开始发烫了,但分明感觉到里面流淌的血还是凉的。

我与世界无关。

⑤河水很浅,里面的鱼却很大,而且又大又贼的,在哗啦啦的激流中和石缝中,很伶俐地、游刃有余地穿行,像个幽灵。

相比之下,百灵鸟则是一些精灵。

它们总是没法飞得更高,就在水面上、草丛里上蹿下跃的,有时候会不小心一头撞到你身边。

⑥还有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美丽植物,有许多都能开出令人惊异的小花。

仔细地看,会发现这些小花们和周围的大环境虽然一眼看去很协调,其实,朵朵都在强调不同之处。

似乎它们都很有些得意的小聪明,都暗自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但是由于它们太过天真了而太过微弱;又由于太过固执,而太过耀眼。

它们更像是一串串带着明显情绪色彩的叹号、问号和省略号,标在浑然圆满的自然界的暗处……
⑦凑得很近很近地去看一朵花,会发现它大部分都是由某种“透明质地”构成的:粉红色的透明,淡青的透明,浅黄的透明……那些不透明的地方,则轻微地、提醒似的闪着光芒。

这光芒映照在那些透明的地方,相互间又折射出另外一些带有些微影像的光芒……一朵花所能闪烁出的光,也许连一指远的地方都照不亮,但却是它所呈现出的种种美丽中,最神秘诱人的一部分。

⑧更奇妙的是花还有香气……哎!花为什么会有香气呢?花能散发香气,多么像一个人能够自信地说出爱情呀!真羡慕花儿。

但我对这些花儿们的了解也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想法进行胡乱揣测而已。

花的世界向我透露的东西只有它或明显或深藏的美丽。

并且就用这美丽,封死了一切通向它的道路。

我们多么不了解花呀!尤其是想到,远在人类诞生之前,世上就有花了,人类消亡以后,花仍将一成不变开遍天涯……便深深感觉到孤独的力量是多么深重巨大。

我们与世界无关……
⑨还有那些没什么花开的植物们,深藏自己美丽的名字,却以平凡的模样在大地上生长。

其实它们中的哪一株都是不平凡的。

它们能抽出枝条,我却不能;它们能结出种子,我却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