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行业发展盈利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E 中国会展
76管理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我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及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国际化、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会展产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展览业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并明确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功能定位,随后各省市相继出台相关规划、扶持政策,以推动会展产业快速发展。

本文重点分析会展行业盈利模式以及盈利能力提升路径,拟对会展企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文丨柳红梅 责任编辑丨李知矫 lizhijiao163@
会展行业发展盈利模式分析
一、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府部门鼓励支持,会展行业发展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办展总数9892个,同比增长6.56%;展览面积130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8%,增速较快。

会展行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相协调,我国会展业目前已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形成的会展经济为引领,二、三线城市快速投资发展的新格局,会展产业和城市发展加速融合。

但从使用率上看,全国场馆使用率明显偏低, 2016年全国展览馆使用率TOP100的展馆平均使用率仅为27.6%,使用率超过60%的有2家,30%-60%的有34家,30%以下64家。

国内会展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会展企业规模实力相对较弱,所举办展会仍以小规模为主。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
增速有所放缓,会展产业增速也相应放缓,但总规模仍然呈现增长态势,2017年赴“一带一路”国家参展项目占出国展总体的40.5%,展出面积占总展出面积的45.7%,参展企业占企业总数的44.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项目数、展出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同比增长率均高于出国展总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我国会展企业出国展重要区域。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深化,未来沿线国家办展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会展产业链及盈利模式
分析
(一)会展产业特性
1、产业经济性
会展产业是通过服务于其他产业并产生经济、社会价值的产业,其本质是行业或产业发展信息的展现与对接,对实体产业价值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
以及资源和市场对接、整合功能。

依托发达的市场体系和其他专业产业基础,会展活动不仅成为资源要素交流、展示、沟通和销售的重要载体,还为企业、资源要素和市场提供了直接对接交流的平台,同时成为行业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趋势产生的最佳场地。

业内普遍认为会展行业对其他产业存在1:9的拉动比例,足以说明会展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区域社会性
会展产业还具有区域特性。

一是作
为区域产业资源对接、交流和沟通集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二是会展场馆一般面积较大,在场馆建设时充分考虑其在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中所起的社会作用,如重庆、郑州老展览场馆在提供专业性的展览服务之外,同时设置了便民的室内运动场,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三是会展产业同时可以作为城市文化展示节点,

77
2018年第09期总第417期
2018/05/15
该模式对展馆企业的展馆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以及展馆商业运营能力有较高要求,盈利能力主要体现为展馆使用率。

国内许多展馆企业难以达到标准化
管理,曲江会展集团成功制定省级管理标准,推行五星服务,并成为国家展馆标准化管理试点。

目前国内展馆使用率普遍偏低,截至2017年底,全国展馆平均使用率低于30%,出现一定产能过剩情况,如何提高展馆使用率,则成为该模式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2、组展模式
组展企业抢抓在产业竞争、高新
技术以及创业创新等方面具有优势的题材,积极打造自身组织策划及管理能力,开发并组织会展项目,或对于运作成熟的自办展,通过收购兼并及合作模式举办自办展或合办展。

3、产业链服务模式
使用该模式的企业主要从事产业链下游的工程搭建、现场服务、酒店餐饮、展具租赁、物流、物业、保洁等下游
服务业务,通过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开发或引进与会展活动、场馆经营相配套的配套服务项目,为上游会展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场馆经营者提供配套服务以获取利润。

三、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路径
(一)不断推进会展产业一体化
一是推进会展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强产业链融合,打破依靠场馆租赁的瓦片经济模式,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开
发新赢利点,拓展新盈利模式,如投资展览搭建公司、参股或投资展馆附近酒店、餐饮等新业态;二是推进展览与会议一体化发展,会议和展览是会展产业的两种业务形态,展览具有展示和贸易功能,会议为展览提供行业新理念、
新技术和新风向,为展览提供更多高附加值功能;会议有思想交流、商业对接功能,展览为会议提供更可视化、可互动,更接地气和务实的内容,可将议题
(三)会展行业主要盈利模式
1、场馆租赁模式
即出租场馆使用权获得盈利。

目前这种模式在国内外展馆使用最为普遍。

会展产业链核心环节在于中基于产业链某一
CCE 中国会展
78落到实处,二者形成有机融合的统一整体,有利于延伸会展产业价值链,创造新的赢利点。

(二)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专业化是产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会展产业专业化主要指三方面:一是会展内容专业化专题化,可围绕一个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举办展会及会议,促进产业纵向集聚,也可依托行业展会围绕支撑行业产业链发展的信息、物流及金融等举办会议,促进横向集聚;二是场馆管理运营的专业化,加强场馆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场馆商业运营能力,同时推动展馆的多元化运营,从传统展会主办方拓展到创意活动、庆典、专题发布会等
管理
MANAGEMENT
特殊意义的展会,甚至是演唱会、体育赛事等;三是会展组织策划的专业性,形成专业化组织、策划团队,不断提高会展活动规格和水平。

专业化主题和专业化场馆将加快促进会展产业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并推动所展产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快速发展。

(三)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双线发展
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

2018年1月11-13号在青岛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双线会展”模式正式被中国贸促会列入2018年中国的展览业数字
化发展趋势推荐中,截止目前全国已有十四个省市政府(不包括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出台的2018年当地会展资金扶持和鼓励政策文件中明确鼓励双线会展模式创新。

一是加大科技融合力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提高会展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应用新技术全面提高产业能力,如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建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基础的网络数据互动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实现“点对点、多对多”对话,提高效率。

二是大力推进双线融合发展,传统会展活动具有体验感强、互动性强等优点,但受时间、地点、场地空间以及距离等因素影响,存在展期短、参展人数有限以及传播性不足等缺陷;线上会展虽无法提供更好的现场体验及互动,但作为线下的信息源和引流平台,将极大拓展会展空间,具有参与便捷、覆盖面广和展期更长等优点,可实现跨区域、跨时间的资源精准对接,与线下会展形成良好的补充。

充分结合线上快速传播、广泛参与特点及线下良好互动和体验优势,“双线会展”模式将会大大提
升会展各方的体验和成效。

(四)构筑企业品牌,打造品牌展会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品牌性会展活动往往代表顶尖的行业企业、先进的商业模式、前沿的科技水平,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要打造会展行业一流品牌,一是要坚持专业化,打造专业化策划、组织、管理等专业团队,充分发挥专业能力;二是定位明确,围绕该定位优化配置资源,确定具有竞争优势的差异化品牌定位;三是打造国际化品牌,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会展经济对外合作交流存在巨大空间,要依托专业实力和资源,打造全球化会展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