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导学案2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
2.反复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懂得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新课引入
“人不学,不知义”用心学,成大器。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人,经过他人的点拨,最终努力学习。
学有所成。
二、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点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伴为朋友的故事。
“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揣摩人物语言,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点明学习的重要性,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
“蒙辞以军中多务”:学习无用,不学也照样能打仗等,总之,不愿学,借口推辞。
2.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点拨】“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
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要求你那么高,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
“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又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鼓励吕蒙求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难怪吕蒙“乃始就学”。
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3.鲁肃赞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点拨】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
四、分析人物形象
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他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五、拓展延伸
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课后作业】
1.填空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 ,孙权论述读书的重要性,吕蒙就学,表明吕蒙已经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鲁肃称赞吕蒙。
(用原文回答)
(2)本文通过孙权规劝吕蒙学习的故事,说明了的重要性。
本文是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文中“治经”中的“经”指《》《》《》《》《》等书。
(4)《孙权劝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2.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3.吕蒙的态度有何变化?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而别”?(结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