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1.2.1 探索生命的器具---显微镜的使用 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的使用》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显微镜的使用》,它是苏教版七年上册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器具》的内容。
本节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处理方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作用与使用方法,介绍了制作临时玻片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一种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并练习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主要类群、生命现象、生物学与人类和社会的关系,在意思到生物学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的方法。
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索生命、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本节内容与一般的生物学知识介绍不同,无论是显微镜的使用,还是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都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标准》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平等而互动的过程,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尝试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本课时涉及到第二课时部分探究器具,通过教师演示或多媒体展示介绍使用方法.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掌握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没有进过实验室,渴望进实验室使用显微镜,发挥自己的才智。
利用这个特点完成本节重点和难点教学。
学生同时也有叛逆的心里因素,个别同学不太听话,可能影响本课教学。
利用同学们期盼进入实验室的迫切心理,进行实验室规则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采用实践操作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
2.教学手段:主要是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教师实验指导。
多媒体教学为辅。
学生
以表格上的得分为目标努力上好课。
3.学法指导:观察,实验,合作交流,总结归纳。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镊子、剪刀、滴管、烧杯、清水、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报纸、紫色洋葱;课件;教材;打分表格。
学生准备:预习显微镜的构造,思考怎样使用显微镜,预习制作玻片标本的步骤。
带好课本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组织教学:
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强调实验室纪律,防止学生在本节课出现违规行为,在整节课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行为,努力上好本节课。
出示打分表格,纪律和操作都有得分,会反馈给学校。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显微镜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仪器。
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探究器材,它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清楚的生物体及其细微结构。
问题:请大家想一想显微镜的结构?
第三环节:新课讲授
活动一·认识显微镜
1早期显微镜结构是怎样的?
能够放大多少倍?
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思考。
2教师指出:科学技术发展,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达1500
现在常用的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观察图2-2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教师多媒体演示。
学生对照书互相问答,通过交流掌握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物镜上10 X表示什么?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强调: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观察:认识显微镜。
教师演示。
学生跟着做。
(1)怎样拿出显微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提起。
教师强调(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其他地方)。
(2)显微镜放大倍数:从小镜盒中分别取出倍数高低不同的目镜,观察目镜的标识并读出倍数,比较目镜长短与倍数的关系。
观察转换器物镜上的标识,读出它们的放大倍数并比较物镜长短倍数高低的关系。
(3)分别转动显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体会它们的作用,观察显微镜镜筒升降情况。
(4)转动显微镜中的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观察显微镜的光圈大小。
讨论;a向其他同学介绍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b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
通过这一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活动二。
使用显微镜。
教师应及时表扬那些遵守纪律和操作规范的同学。
适时打分。
显微镜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科学规范使用显微镜非常重要。
例如:先低倍(视野大,容易发现目标),后高倍(观察清晰)
实验:显微镜的使用。
步骤:(1)·选择目镜,一般选低倍。
(2)·选择物镜,一般选低倍。
教师强调转动转换器的方法。
(3)·对光:调好光圈,使底部物镜对准通光孔,轻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整个
视野是明亮的。
提示:明亮环境中用平面镜。
较暗的环境中用凹面镜
(4)放置标本: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注意剪刀等器皿)。
将带有数字或字母的报
纸上的某字母或某数字剪下来,蘸取少量清水使其湿润而呈现半透明状态,放到载
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玻片“标本”。
将临时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载玻片,使汉字或英文字母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中央。
(5)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眼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物镜的下降。
将低倍物镜
与载玻片靠近。
教师强调不能压坏载玻片。
通过目镜观察,再微微向上调节粗准焦
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6)细调节:细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讨论:a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为什么要以一侧注视其下降的位置?
b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字母与“标本”上的相比,方向有什么不同。
(通过移动玻片,观察目镜发现像与实际物体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使用显微镜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做,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互相交流。
使同学体验动手的快乐,体会共同学习的乐趣,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师给学生打分,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掌握重难点。
学生归纳小结。
教师强调。
活动三。
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实验: 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步骤:(1)擦拭干净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
(2)夹取洋葱表皮,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并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避免产生气泡),然
后轻轻盖在洋葱表皮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教师要求学生准确操作,并说明
在显微镜下观察下,气泡是一个边缘粗黑里面空的圆形,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移动。
(4)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a.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应该注意什么?
b.选取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材料最清晰的部位,画出其图像,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这一活动中,教师指导,针对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如何避免错误操作,组织学生
交流。
师强调生物材料须薄而透明。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擦拭干净,转到转换器,把物镜偏离通光孔,将镜筒缓缓下
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入显微镜箱,送回原处。
教师打分,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掌握重难点。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提高他们总结归纳能力。
教师对做得好的同学表扬,对本节课的不足方面提出改正意见。
板书:显微镜的使用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先低倍,后高倍
防止气泡
材料薄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