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13年4月19日上午10:30—12:00 本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汉字姓氏中一些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名,如陈姓、许姓等。

这一现象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 禅让制
D. 礼乐制度
2、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这些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
A. 中央集权
B. 君主专制
C. 促进统一
D. 地方割据
3、“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有参决。

分大都督府为五,而征调隶于兵部。

”材料反映了哪一朝代
的什么措施?
A. 秦朝设立宰相
B.隋朝分散相权
C. 元朝增加相权
D.明朝废除宰相
4、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娜神像雅典露天剧场帕特农神庙遗址
A.促进了雅典文化的繁荣
B.海洋适合发展民主政治
C.雅典民主政治发达
D.雅典民主政治完善
5、“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帝国组织所必需的。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环境是东西方文明差异产生的决定因素
B.环境是东西方文明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
C.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D.优越的地理环境导致东方集权政治的产生
6、《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这些规定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什么特点?
A. 君权至上
B. 直接民主
C. 议会至上
D.民主共和
7、观察右图判断:法国在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
最终选择了哪一政治制度? A. 共和制 B. 君主立宪制 C. 君主制 D. 民主专制
8、《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
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皇帝在
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表明德国
A. 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B. 议会与君主互为制约
C. 立宪是实,君主是虚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9
、下列哪幅地图与《马关条约》有关?
A
B
C D 10、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株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做万世不复有专制之
君主”;“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区分省分,于各省中投票公举一总议员,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又举一人为副总统,各府州县,又举议员若干”。

这些言论体现的政治发展道路是:
A. 民主共和
B. 君主立宪
C.君主专制
D. 人民民主专政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这些规定的实质意义在于
A.分权制衡
B. 否定专制
C. 发展经济
D. 维护共和
12、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一些人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是
A. 城市中心论
B. 农村包围城市
C.民主共和
D. 人民专政
13、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以下不能体现这段话深
远意义的是
A.有利于执政党的建设
B.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C.有利于构建社会的公平正义
D. 有利于构建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1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材料认为无产
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的方式是:
A. 合法斗争
B. 暴力斗争
C. 合法与暴力相结合
D. 国际联合
15、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列宁领导进行了
A.创立列宁主义
B.进行十月革命
C.建立布尔什维克党
D.领导二月革命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版)序言中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现阶段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不具备哪项功能?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 参政议政
D. 制定法律
17、依据下列图示,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什么?
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
C.人民专制
D. 民主集中
18、“实行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基础、最广泛的实践。

”为此全国人大制定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阐述正确的是
A.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首次提出此构想
B.它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C.以它为指导,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
D. 它的适用范围只限于中国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这段材料体现了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1、“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同时保留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这是美日一起向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案”的核心内容。

此提案的实质是打造
A.一国两制
B. 中台合并
C.中台对立
D. 两个中国
22、北京时间2013年1月23日凌晨4时,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朝鲜发射卫星问题的第2087号决议,要求朝鲜不得再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

中方对决议投了赞成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维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3、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

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通常是通过其局部代理人
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

下列
活动不符合以上有关冷战特征叙述的是
A.朝鲜战争的爆发
B. 古巴导弹危机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不结盟运动兴起
24、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
A. 由美国一枝独秀到多极化
B. 由两极对抗到多极化
C. 由“一超多强”到多极化
D. 由多极化到单边化
25、“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只能同舟共济,而不能同舟共挤。

”此观点是当今世界哪
一形势发展的需要?
A.美俄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B.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使各国之间的利益更加休戚与共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日益上升
D.“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题,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6
(1)图1包含了哪些政治制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构建中的哪些特点?这些制度的构建对国家统一有何作用?(7分)
(2)根据图2指出雅典哪些人可以参加公民大会?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
(3)图3中的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间是何关系?这充分体现了什么原则?这种政治制度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4)从以上政治制度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分)
27、(16分)俗话说得好“邻居好,无价宝。

”睦邻友好关系对于开拓合作,共同营造稳定、繁荣的地区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

在二战结束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材料二 中国与邻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立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

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许多历史的联系被削弱或者扭曲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与邻国发展新的关系,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形势,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曲折。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冷
图3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美国联邦政府
战结束后,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周边邻
国成为中国创建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构建和谐世界和地区的首要之地。

——选自《中国与邻国关系的转变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治智慧”是什么?这种“政治智慧”对当今欧洲和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处理与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
28、(18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美国建国之前,英国对北美十三块殖民地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州与州之间相对独立。

独立战争期间,十三块殖民地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的权力机构。

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后,依据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美国实行邦联制。

美利坚合众国由13个州组成,各州保持其主权、自由和独立。

……这种邦联制度,使政府难以应付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和外部威胁等一系列问题。

华盛顿在1876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


材料二
材料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

“同胞”这个词、这个理念在中华文化当中是根深蒂固的,我认为这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源。

所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一,归纳邦联制给美国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政府在制度建设方面采取了怎样的举措?(4分)
(2)材料二的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

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2分)。

其中图②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3)材料三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中国海峡两岸至今尚未统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基本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统一的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6分)(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分)
特点: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分)
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分)
(2) ④(1分)实质:奴隶主的民主政治(或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分)
(3)关系:独立平等,又互相制约;(2分)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制衡);(1分)
目的:防止专制。

(1分)
(4)世界各国的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曾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言之有理均可,2分)。

27、(16分)(1)政治智慧: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2分)
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欧洲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欧洲人统一意识的形成。

(4分)
对世界格局:它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美苏对抗的政治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分)
(2)努力: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亚非会议圆满成功召开;与邻国建交;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组织的活动;斡旋“朝核危机”等等。

(4分任答四点)
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4分)
28、(18分)
(1)影响:美国缺乏统一而强大的国家权力中心,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受外部威胁。

(2分)举措:通过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分)(2)A(2分);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或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激化,“冷战”开始。

(2分)
(3)条件: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有着共同的血缘与文化。

(2分)
原因: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破坏。

(4分)
方针变化: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2分)
(4)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只要有利于国家统一,不论采取法制、军事还是政治方式,都是必要的可行的。

(言之有理均可,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