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稻上1种新矮缩病的病原研究
水稻 矮化 育种 基因
![水稻 矮化 育种 基因](https://img.taocdn.com/s3/m/ede06f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a.png)
水稻矮化育种基因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产量和适应不同的种植条件,育种学家一直在努力研究和培育适应不同环境的水稻品种。
其中,矮化育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围绕水稻矮化育种基因展开,介绍其研究背景、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内人口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久以来,水稻种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种植密度过大、稻谷倒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育种学家开始研究和培育具有矮化特性的水稻品种。
第二部分:矮化育种的原理水稻植株的高度与其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的水稻植株高大,植株内的养分分配不均匀,导致稻穗表现出较长的穗颈,易发生倒伏。
矮化育种的目标是通过调控水稻植株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使水稻植株具有更矮小的生长习性。
第三部分:矮化育种的方法目前,矮化育种主要依靠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测定不同品种的水稻基因组,鉴定出与矮化相关的基因;另一方面,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基因组进行修改,使其具有矮化特性。
通过这些方法,矮化育种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第四部分:矮化育种的应用前景矮化育种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一方面,矮化育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植需求。
另一方面,矮化育种可以减少稻谷倒伏的风险,提高稻谷的质量和收获率。
未来,矮化育种有望成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语:水稻矮化育种基因的研究和应用,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通过不断努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水稻矮化育种将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果。
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https://img.taocdn.com/s3/m/70bd0e01eff9aef8941e0694.png)
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稻”,是近年来在越南北部和我国南部稻区发生的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
2010年,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9省发病面积达530多万亩,造成约6000多万公斤稻谷损失。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该病害在全国稻区的发生面积约为5000万亩以上。
一、危害症状: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稻飞虱为传播介体昆虫的一种病毒病,具有突发性、爆发性和防治困难的特点。
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基部)。
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约1~2 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易,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短而少,呈黄褐色。
二、病原: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简称RBSDV,称稻黑条矮缩病毒,属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
病毒粒子为等径对称的球状多面体,大小75-80nm。
病毒粒子有衣壳内外二层。
细胞质中病毒粒子以三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分散或不规则聚集,另一种是有规则的晶状排列,再一种病毒粒子排列成串,外包一层膜呈豆荚状、鞘状或管状构造。
病毒钝化温度50-60℃,病叶汁液稀释限点10000-10000倍,病叶汁液体外保毒期5-6天。
三、发病规律:该病毒只靠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染。
其中主要以灰飞虱传毒为主。
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
灰飞虱最短获毒时间30分钟,1-2天即可充分获毒,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为8-35天。
接毒时间仅1分钟。
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
晚稻早播比迟播发病重,稻苗幼嫩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采取“治飞虱防病毒、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策略,关键是做好秧田期和本田初期的保护和预防,特别是中、单稻和双晚苗期以及本田生长前期稻飞虱的防治工作。
湖南省2013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上)
![湖南省2013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上)](https://img.taocdn.com/s3/m/9c584270a26925c52cc5bff0.png)
・ ・ +
・ ・ + ” — 卜” +
综 合 信 息 ・
湖南省 2 0 1 3年 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 上)
・
8 6・
包 灵丰等 : 宜香优系列杂交水稻米质指标分析
中国稻 米 2 0 1 3 , 1 9 ( 6 ) : 8 7 — 8 8
表 1 宜 香优 系列 品种在 不 同省份 的米 质表 现
宜优质稻生长的地 区进行种植 。
参 考 文献
4 米 质指标 对宜 香优 系列 杂交 水稻 品质 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缩病发病越重 , 与钟列权 等_ l _ 的结果不 同 , 表 明南方水
・ —
卜一 + ” — 卜” — 卜” — 十 一 — 十 一 — 十 ” — 卜” + 一 — — + 一 “ — — ● 一 “ — — + 一“ — 卜” +
陈将赞等 : 单季稻 不同品种与不同播期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中 国弗 米 2 0 1 31 9 ( 6 ) : 8 4 - 8 6
,
表 3 甬优 l 5 号 不 同播种 期南 方水稻 黑条 矮缩 病发 生 比较
稻黑条矮缩 病发病 轻重除受移栽期影 响外 ,还受 白背 飞虱发生量与带毒率影 响 ,因此不 同年份会 出现不 同
病总体 发生偏轻 ,因此仍需在重发年份下进一步调查
不同单季稻 品种间抗( 耐) 病性 。
参考 文 献
… 钟列权 , 汪恩国 , 谢宝玉. 台州市单季稻南方水稻 黑条矮缩 病发
生特点及 防控对策【 J ] . 现代农业科技 , 2 0 1 1 ( 1 5 ) : 1 8 5 — 1 8 7 .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策略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75fbee0fad6195f302ba6a3.png)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策略作者:冯明磊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2期摘要: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飞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农作物病虫害。
通过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症状进行简要的说明,并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策略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以此,来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策略0 引言水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缩病”,是以灰飞虱为病毒传播介体的、难以控制的病毒性灾害。
在我国,最早发现该种病害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时病情得到控制,发病面积急剧缩小,病株标本都很难寻找,但是到了90年代此病又迅速的在我国南方水稻产区以及周边国家蔓延,病情范围迅速扩大,尤其是近年多片稻田颗粒无收,对我国的水稻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病症1.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物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简称为RBSDV,它的病原物是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是一种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毒粒子是半径相等的、对称的、球状的多面体,其大小为75~80 mm。
它的病毒粒子有内部和外部两层衣壳,在它的细胞质中,这种病毒粒子以三种形式存在:第一种是分散的或者是不规则状态聚集,第二种是有规则的呈晶状排列,第三种则是这些病毒粒子排列成串状。
它的外层是一层膜状物,呈豆荚状,是一种类似鞘状或是管状的结构形式。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钝化温度(病毒在一定温度下,不感染植物或是已感染植物不表现病症的温度)是在50~60℃之间,患病植株叶片的汁液,在离开植株后,病毒的保毒期是5~6天。
这种病毒主要是以一种叫作灰飞虱的虫类进行病毒传播,其次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飞虱一旦携带这种病毒,就可以终身传递,但是飞虱不能通过卵进行病毒的传播。
1.2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1.2.1 寄主农作物多且杂。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主要是以水稻、杂交水稻、高粱、小麦、大麦等作物作为寄主,这其中的水稻和大、小麦都适合矮缩病病毒以及灰飞虱的寄生,这些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广、数量多,便于病毒以及灰飞虱的传播与感染。
水稻矮缩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水稻矮缩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b5fca9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e.png)
水稻矮缩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水稻矮缩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其特征和防治方法如下:
特征:
1. 植株矮小:水稻矮缩病会使水稻植株明显矮小,通常比正常植株矮20-50%。
2. 叶片浓绿:病株的叶片会变得浓绿,且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也会减小。
3. 茎秆变形:病株的茎秆会变形,通常会出现弯曲、扭转等现象。
4. 分蘖增多:病株的分蘖数会增加,且分蘖的角度也会变小。
5. 穗小粒少:病株的穗子会变小,且粒数也会减少。
防治方法:
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矮缩病的根本措施。
应该根据当地病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
2. 强化检疫:加强种子和秧苗的检疫,严禁从病区引进种子和秧苗。
3. 轮作换茬:对于重病田,应该实行轮作换茬,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残枝落叶,保持田园清洁;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5. 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适当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杀虫剂、杀菌剂等。
但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
总之,水稻矮缩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水稻病害,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及时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3ee7d3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e.png)
近年来,我国南方稻区普遍发生水稻矮缩病(普通矮缩病、黑条矮缩病),给水稻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现从水稻种植、育种方面探讨对此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水稻普通矮缩病与黑条矮缩病的病症(1)普通矮缩病是由传毒媒介的叶蝉在水稻苗期或分蘖期进行传播,并在昆虫体内繁殖;水稻从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典型症状是植株矮缩,根系不良,分蘖多,叶色浓绿且直立僵硬,病叶出现白色点状线条似缝纫机扎线,呈现扭曲和皱缩,造成移栽后分蘖少且逐渐枯死,若在孕穗期感病可造成水稻不抽穗,穗颈短、包颈或抽小穗,就是穗抽出结实率低,千粒重变小,这是因为病毒侵染引起寄主细胞生长调节代谢紊乱造成的。
(2)黑条矮缩病是由传毒媒介灰飞虱、白背飞虱在水稻苗期或分蘖期进行病毒传播,使水稻病株颜色深绿,心叶叶片短而小,僵直,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叶鞘里,似由除草剂或其他生长素造成的药害引起枯黄及叶片发生扭曲畸形[1];病株分蘖增多而丛生。
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分蘖期初发病株心叶从下叶叶枕呈锥状慢慢抽生,心叶卷曲,边缘白化;更造成抽穗迟而小,包在叶鞘里,剑叶短而小僵直,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摺;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
同样若在孕穗期感病也可造成水稻不抽穗,形成穗颈短、包颈或抽小穗,就是穗抽出也结实率低,千粒重变小;此病似水稻普通矮缩病相似。
2综合防治措施2.1选用抗病品种由于水稻普通矮缩病与黑条矮缩病两者相似,而且大多发生在一晚和连晚种植时期,所以种植区域内尽量选用生育期一致的品种,以防止因多品种混栽造成生育期参差不齐而利于叶蝉、灰飞虱、白背飞虱在水稻生长期内多世代繁殖,不间断的传毒危害,所以种植品种应选用Y 两优1号、丰源优299等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
2.2栽培管理收割早稻要从四周向中间集中将叶蝉、灰飞虱、白背飞虱驱赶到小面积稻田时进行集中药物灭杀;其次,晚稻育秧要稀播连片,提高综合防治效果[2],在苗期和移栽前后7d 左右进行针对性防治;实行适密度、双苗插植;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并多施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分蘖期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促苗早发;在发病田增施磷、钾肥,移栽后进行田间排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并及时补苗追肥。
水稻矮缩病的研究
![水稻矮缩病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d90a1044a7302768e993975.png)
1 病 原 及 特 征
a herc a us e tb et nfc — nd t iew ss c p il obe i e t
es )又称水稻 普通矮 缩病 、 ae , 普矮 、 青 矮 等 ,病 原 为 水 稻 矮 缩 病 毒 ( ie Rc
D afVrs RV o水 稻 矮 缩 病 曾 于 2 w r iu ,D 0 世纪 6 O年 代 在 我 国 华 北 、 东 地 区 流 华
hj n 1 1 e ag3 4 0) i 1
Ab t a t T e ei l g f rc wa f s r c h t o y o i e d r o d s a e wa c i s s Rie Dwa f Vi s n t e r r ,a d i u ma ny o c  ̄e i e p a t g a e f i l c u d i rc l ni r a o n n suh o t Ch n .T e h s p a t f r e ia h o t lns o i c d r ie s we e r z e s t e 0一 wa d s a e f r O y a ai , v
中 图分 类 号 ¥3 .1 4 5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2 9 — 3 52 1 )l 0 1 0 0 5 3 0 (0 2 0 一 0 — 5
c s Alp c r s e u l o o . P a n u r , o e uu q ai S b 1 o a — a s , n a P s l m c o iu at n Lin , n u , apau s r b c l t n . a d u s n T eRie Dwa f r swa p e d oo . h c r u ss r a Vi
水稻矮缩病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水稻矮缩病出现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f05276e48d7c1c708a1456f.png)
吉 林 农 业
JLI A GRI I N CULTURA L
NO . 4. 2 l 0 01
( u lt ey C muai t NO.5 ) v 2 4
水 稻 矮 缩 病 出现 的 原 因及 对 策
焦 永 久
( 5 农场林 业 管理 区, 黑龙 江 宝清 1 5 2 ) 82 5 6 0
月 2 一 5曰每 隔 2 3 用 药 一 次 , 6 5日后 每 5 7 用 药 一’ , 直 O2 —d 月2 —d 次 至 水稻 拔 节 期 前 期保 后 期 ”办 法 , 防止 灰 飞 虱传 毒 。第 一 ,抓 好 麦 田和 冬 闲 田 代 灰 飞 虱 防治 。对 灰 飞虱 虫 量较 大 冬 闲 田 ,结 合化 学 除 草 ,通
. 甚 至 毁 秧 ,而 且 繁 殖数 量 更 大 的子 代 若 虫继 续 传 毒 , 导致 更 严 重 2 3 要 注 意加 强 技 术 指导 农 业 植 保 站 要 切 实 加 强 病 虫 情 监 测 , 水 稻 病 毒 病 发 生 期 发病 。 间 ,加 强虫 情 会 商 ,准 确 掌握 白背 飞 虱及 南 方 水稻 矮缩 病 发 生动 1水 稻 矮 缩 病 出 现 的原 因 态 。要 加强 技 术 宣传 培 训 ,特 别 要 加 大技 术 资料 与 “ 白纸 ”的 明 水 稻 矮 缩 病 曾 予 上 世 纪 6 年 代 在 我 国 华 北 、 华 东 地 区 流 发放 力 度 ,使 广 大 农 民群 众 掌握 科 学 的 防 治方 法 ,确 保 防治 技 术 0 行 ,之 后逐 渐 难 觅 踪迹 。近 几年 由于 耕 作 制度 多 元 、栽 培 方 式 的 到户 。要 充分 利 用各 种 媒 体广 为宣 传 病 虫发 生 与 防治 信 息 。防 治 变化 、农 田 生态 多 样 ,加 上 冬季 气 候 趋 暖 ,南 方 多地 洪 涝 灾 害 后 关键 时 期 ,组 织 工作 组 到 村基 层 ,督 促 开展 防 治工 作 ; 要组 织 乡 连 续 高 温 天气 是 水 稻矮 缩 病 扩 散 的主 要 原 因 ,与 水稻 品种 和 种 子 镇 农 技 人 员深 入 田头一 线 ,指 导 农 民正确 开 展 防治 ,确保 技 术 到 质 量 无 关 。此 病 又 称 普通 矮 缩 病 。病 株 矮 缩 僵 硬 ,严 重 矮 化 , 田 ,服 务到 户 , 提 高 防治 效 果 。 同时 ,要 积 极 配合 有 关 部 门加 强 色深 绿 ,分 蘖 增 多 。病 毒 在 黑尾 叶蝉 体 内越 冬 ,黑尾 叶蝉 在 看 麦 农 药 市 场监 管 ,严厉 打 击 制售 假 劣 农 药坑 农 害 农行 为 ,保 障 适 销 娘上 以若 虫形 态 越 冬 ,翌 春 羽化 迁 回 稻 田 为害 ,早稻 收 割 后 ,迁 对 路 农 药有 效 供 应 ,确 保 农 民用 上 放 心农 药 ,确 保 防 治 效果 , 同 至 晚稻 上 为 害 ,晚 稻 收 获 后 ,迁 至 看 麦 娘 、冬 稻 等 3 种 禾 本 科 时防 范 农药 中毒 事故 发 生 。此 外 ,要 实行 分 片 包干 联 系 督导 责任 8 植 物 上 越冬 。带 毒 虫量 是 影 响该 病 发 生 的主 要 因 子 。水 稻 在 分蘖 制 ,明 确责 任 , 防 治关 键 时期 ,要 组 织 防治 督 查组 、工作 组 ,深 期前 较 易感 病 。冬 春暖 、伏 秋早 利 于 发病 。稻 苗 嫩 ,虫 源 多 发病 入 一 线 开展 督 查 指导 ,确 保各 项 措 施 落实 到位 ,对 防 治不 力 、 出 重 。本 病 最 适 宜 流行 的温 度 为 2 ~ 3 ℃ , 2 ℃ 以 下 或 3 ℃ 以上 现 大 面积 危 害 的地 区 ,将进 行 通 报 。 6 0 0 3 病 害 停 止发 生 发 展 。雨 水 多 、湿 度 大 ,特 别 是 台 风暴 雨 造 成稻 叶 2 4 加 强农 业 防 治 . 大 量 伤 口并 给 病 菌扩 散 提供 极为 有 利 的条 件 ; 秧 苗淹 水 ; 本 田深 ① 对 抗 ( ) 品种 进 行 选 育 和 选 种 。尽 管 目前 还 没 有 高 度 耐 病 水 灌 溉 , 串灌 、 漫灌 ,施用 过 量 氮肥 等均 有 利 发病 ; 品种 抗性 有 抗 水稻 矮 缩 病 的 品种 ,但 我,  ̄ 道 , 多个 品种 之 间 都会 存 在 一定 f n J 显 著 差异 ,大 面积 种 植 感病 品种 ,有 利 病 害 流 行 。 差 异 的抗 病 性 , 同时 还 需进 一 步 开展 品种 资源 的筛 选 ,加 强抗 病 2有 效 防 止 水 稻 矮 缩 病 的 方 法 育 种 工作 。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411e9ef9b89680203d82595.png)
分也可在灰飞虱体内越冬 。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则是以白背飞虱传毒为主, 其寄主范 围与已知斐 济 病毒 存在一 定 的差异 [ 1。 5 J
灰 飞虱属 温 带区 害虫 , 我国分 布广泛 , 在 以华北
冬麦 区和长江 中下 游 稻 区发 生 较 多 , 在华 南仅 在 早
稻 上和较 高海 拔地 区发 生 。其 发 生世代 受地理 和气
成 lJ 认 为 高抗 黑 条 矮 缩 病 水 稻 品种 有 “ 稻 2 等则 0 泗 1” “ 稻 1” “ 2 、郑 8 、 盐粳 9号 ” “ 辐粳 8号 ” “ 连 、扬 、武 粳 1 ”“ 号 、镇稻 9 ” 9。
4 1 2 改进栽 培制 度 .. 积极推 广旱 育秧 或半 干 旱 育秧 , 田尽 量 连 片 秧
系为抗病 型 , 通过 籼 粳 杂交 培 育 的粳 稻 恢 复 系基 本
留下的空穴里, 然后适当加施速效肥 , 促进稻苗生长, 通过杂交稻分蘖势较强 的特点来减少产量损失 。 4 2 化 学 防治 . 药 剂 防治 是 目前 防治 水稻 黑条矮缩 病 的主要手 段, 选用有效农药 , 注重高效与速效相统一, 当增 适 加 防治 密度 。具 体 策略是 : 治秧 田、 大 田、 保 治前期 、 保后期 I 5。
我国水稻黑 条 矮缩 病 (i l ks ekdd r r eba —ra e waf c c t
d e e最早于 16 年在浙江省余姚 等县发 现, ia ) ss 93 同 时在上海市嘉定和奉 贤县 、 江苏省苏州和镇江等专
区 的水稻 上 、 扬州 和 南 通 等专 区 的玉 米 上有 局 部 危 害[ 3。水稻黑 条矮 缩病是 主要 由灰 飞虱 [ adl IJ - L oe一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水稻产量损失及测报因子的初步研究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水稻产量损失及测报因子的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ec6bab0029bd64783e2c42.png)
Pr l i a y s u y o ie y ed l s a s d b o h r ie b a k s r a e e i n r t d n rc il o sc u e y S ut e n rc l c . te k d m
d afvr sdsa ea dt efrc sigfcosrltdwi h ie s w r u ie s n h oe a t a tr eae t tedsa e i n h
Y 一 1 0 7O 1 1 3 34 R一0 9 9 6 、 —l 0 09 2 0 5 ( . 2 x — . 6 ( . 9 ) Y 1 5 x ~ .4 0 8 R一0 9 92 。依 据 回 归 方 程 及 南 方 黑 条 矮 缩 病 在 中稻 上 经 济 允 许 水 平 与 成 灾 水 平 因 子 是 病 丛 率 4 7 % 与 3 . 4 或 病 株 率 .9 O 5 3 8 与 2 . 8 , 稻 上 经 济 允 许 水 平 与 成 灾 水 平 因 子 分 别 是 病 丛 率 5 0 与 3. 4 或 病 株 率 4 O 与 .1 8 9 晚 .6 O 5 .8
2.8 , 8 9 中晚稻 的绝收水平 因子是病丛率 7 . 2 或病株 率 7 . 5 。 9 2 6 5
关 键 词 南 方 水稻 黑 条矮 缩病 ; 线 性 回归 方 程 ; 产 量损 失 率 ; 测 报 因子 中 图分 类 号 : S4 51 14 3 . 1 .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 1 . 9 9jis. 5 9 5 2 2 1 .3 0 8 OI 0 3 6 /.sn 0 2 —14 . 0 2 0 . 2
o t i e i e e mi a i n o ie v re i s f‘ Yo 一 7 ’ b an d v a d t r n t ft rc a i te o he o T u 2 2 .Ba e n t e r s l b a n d a d t e a t a iu — s d o h e u t o t i e n c u l t a s h s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7c014f4c8d376eeaeaa31fa.png)
节期 发
病
.
剑
叶短
阔 穗 颈 短 缩 结 实率低 叶 背和 茎秆
,
,
,
上 有短 条状 瘤 状 突起 。
二 综合防治技术 、
1 农业 .
防
治
:因 地
制
宜选
用抗
病
品
种
实施
.
主
动抗
病
:采 用 机 插
秧
麦
、
后 稻 直播 等轻 型 栽培 技 术措 施 进 行 避
虫 避 病 以 减 少 带毒 灰 飞 虱 传 毒 的 机 .
先净 )等 。 与速 效 性 较 好 的 毒 死 蜱 (4 8%
新 一 佳 4、 0 % 新 农 宝 ) 、 异 丙 威 、 仲 丁 威 、
混
灭 威 敌 敌 畏等结 合使 、
用 。 移 栽前2 ~
3
天 用好 送 嫁 药 做 到 带药移栽
.
。
③适期 防 治 大 田 前期灰 飞 虱 . 直
播 稻 田 的 灰 飞 虱 防 治 于播 种 后 7 ~ 10 .
成 、5%锐 劲 特 、25%吡 虫 啉 等 药 剂 浸
种 拌 种 利 用 药剂 的 内吸 传 导作 用 控
、
。
制秧 苗早期 灰 飞 虱 传毒 。
⑦加 强 秧 苗期 管理 。 狠 治 秧 田 一
代灰飞 虱成 虫 。
选择持效 性 较好 的5%
锐 劲 特 、2 5%噻 嗪 酮 、2 5%吡 虫啉 (博得 、
会
;适
当增加
用种量
增加
.
单位
面
积
上
的秧 苗数 可 减 少秧 苗 感染黑 条矮 缩 病 .
水稻普通矮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法
![水稻普通矮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ba68277375a417866f8f92.png)
水稻普通矮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法一、病害症状该病系病毒性病害,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各主产稻区。
水稻感染普通矮缩病后,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叶质僵硬,在新叶叶片或叶鞘上,沿叶脉生出很多黄白色小斑点,常呈断续点线状;根系发育不良,当健株成熟时仍呈青、矮特征,早期感病的病株不能抽穗;后期受病的虽能抽穗,但结实不良,穗短,空秕多。
二、发病原因水稻普通矮缩病以黑尾叶蝉为主要传毒媒介。
在长江流域,黑尾叶蝉主要以若虫在紫云英田的看麦娘等杂草上越冬。
黑尾叶蝉、灰飞虱越冬数量大小、带毒率高低,是第二年病害是否严重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般黑尾叶蝉在3~4月羽化后由杂草上迁至早、中稻秧田和本田,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来源。
在有病株存在,或黑尾叶单、灰飞虱带毒的情况下,黑尾叶蝉、灰飞虱越多,发病越重。
不同的水稻品种的感病情况不同,一般糯稻比粳稻抗病,粳稻又比灿稻抗病;同品种水稻不同生育期中,苗期至分蘖期比较感病,拔节、节穗后不易感病。
三、处方防治水稻普通矮缩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稻叶蝉、稻飞虱传毒所致,因此在防治上应因地制宜,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治虫,实行综合防治,以控制其危害。
1、农业防治。
大田发病,及时排水晒田,耘田薅脚,拔除少数中心病株,灭除稻飞虱、稻叶蝉,适当追施氮肥,效果良好。
2、消灭虫源。
除结合积肥,冬季或早春和每季水稻收割前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外,“双抢”中应边收、边挑稻草、边犁并及时使用石灰与耙田,边在田埂喷药,消灭遗留虫源。
3、抓好“四田一埂”防治。
即早、晚稻秧田,绿肥留种田,一季晚稻田,早插晚稻田,和址秧、插秧后田埂四周及时进行防治。
4、药剂防治。
一般当早稻秧田每平方米有虫5~10头,晚稻秧田有虫10~20头,早晚稻本田从移栽到分蘖盛期,平均每丛有虫2~3头;分蘖末期到孕穗期,平均每丛有虫5~5头,均应进行防治。
可选用药剂及使用方法有: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克,或40%乐果乳油150~200克,或40%氧化乐果75克,加水600~800千克泼浇;亩用2%叶蝉散粉剂1.5~2.5千克喷施;亩用40%乐果100克,或50%马拉硫磷乳油75克,分别加稻瘟净100克,加水600~800千克泼浇。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93990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8.png)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水稻矮缩病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病害,它会导致水稻农作物产量的降低并且严重危害水稻的稻谷质量。
水稻矮缩病的发生对水稻种植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防治水稻矮缩病对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水稻矮缩病的病原特征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水稻矮缩病的病原体为水稻矮缩病毒(RSDV),它属于植物病毒中的一种双分生病毒。
这种病毒无法自主传播,而是靠带有多种昆虫的咬吸口器来传播,这些昆虫主要包括蝽类、蝗虫、蚜虫、飞蝗、叶螨等。
同时,这种病毒也可以在种子中持续存活一段时间。
在水稻中,RSDV会破坏水稻的生长发育并严重影响产量。
病毒感染后,水稻会出现叶片皱缩和扭曲、穗部变矮和变硬、叶片色素减少等现象,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同时,受感染的水稻也会容易受病害和气候等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损失。
防治水稻矮缩病的措施防治水稻矮缩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种植有抗病能力的品种:一些研究表明,水稻抗病性与生产力并不矛盾,因此种植具备抗病能力的品种能够有效预防水稻矮缩病的发生和传播。
2. 采取生物农药:一些生物农药,如育种菌、拮抗菌等能够有效抑制RSDV的繁殖和传播,因此将其应用到水稻矮缩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监测和预警:加强农田和旱田的病害监测工作,快速发现和处理病害,以减少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 加强昆虫防治:因水稻矮缩病主要由昆虫传播,因此加强昆虫防治工作,控制田间各种昆虫的种群发展,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从而有效预防水稻矮缩病的发生。
5. 免耕栽培技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免耕栽培等技术,可以防止土壤带菌,减少病毒的传播。
总之,水稻矮缩病是水稻农作物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因此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防治过程中,需要从品种选择、生物农药应用、监测和预警、昆虫防治以及免耕栽培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水稻对水稻矮缩病的抵抗力,确保农作物的产量以及稻谷的品质。
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8507b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2.png)
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水稻矮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生长的病害,该病的发生直接导致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下降。
本文介绍一下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一、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特征病株矮缩僵硬,严重矮化,色深绿,分蘖增多。
发病初期,在新叶叶脉上发生黄绿色或黄白色小点,小点沿叶脉形成虚线状条斑。
水稻幼苗期受侵染的,分蘖少,移栽后多枯死。
分蘖前发病的不能抽穗结实。
后期发病的虽能抽穗,但结实不良,多瘪谷,根系发育不良。
稻株易感期为苗期至分蘖期。
本病病原为水稻矮缩病毒ricedwarfvirus(rdv)。
主要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及大斑黑尾叶蝉传播。
二、水稻矮缩病的发病规律水稻矮缩病病毒的初侵染源和传毒介体主要是黑尾叶蝉,所以任何影响黑尾叶蝉越冬和生长繁殖的因素也都影响此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其中以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最为重要。
1、气候条件上年晚稻发病重,带毒黑尾叶蝉多,冬季气候较为温暖干燥,利于带毒虫源越冬,若虫存活率高,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遇上春季至早秋温、湿度适宜,特别是雨水较少、湿度不大等,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2、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我国南方稻区曾由单季改为双季或由两熟改为三熟,甚至有的早、中、晚稻混栽,给黑尾叶蝉不断繁殖和虫口密度迅速增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使此病不断扩展蔓延以至流行。
在品种方面,由于高秆型改为矮秆型,若肥水管理不当,则水稻长势茂盛,叶色浓绿,植株柔嫩,容易诱集黑尾叶蝉的为害和传病,因而此病也往往发生严重。
在种植杂优水稻的田块,由于播种期较早,施肥水平也高,叶色浓绿,所以黑尾叶蝉迁入量较多。
三、水稻矮缩病的防治方法此病的防治应以抓住黑尾叶蝉迁飞高峰期和水稻主要感病期的治虫防病为中心,并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农业防治①选育和选种抗(耐)病品种。
目前虽无高度抗病品种,但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同时还需进一步开展品种资源的筛选,加强抗病育种工作。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4dd1540e518964bcf847c49.png)
4 . 化 学防治 手段 化学防 治手段是 针对携 带病 原体 的昆虫进 行 。防治可 分 成 三个 阶段进 行 , 一阶段 , 4到 5 期 间进行 早稻 的翻耕 时 叶蝉 转 移到秧 苗或者 本 田的时期 。 二 阶段 , 6月的上 旬第一代 叶蝉
2 0 1 3 年第4 期( 下半月)
4 . 4 5 0 %混灭 威乳 油 。氨基 甲酸 酯类 杀虫 剂 , 主要活 性成 分 是灭杀威 和灭除 威的混合 物 。对 害虫具 有强 烈的触 杀和 胃 毒作用 。主要用于 防治稻 叶蝉 , 在 若虫高 峰期使 用 , 击 倒速度 快、 药效 好 。 在防治适 期 , 用5 O %混灭威乳 油 1 0 0 0 倍液 喷雾 , 每隔 5 ~7 d 施药 1 次, 连续 2 ~3 次, 安全 间隔期 为 7~ l O d 。使用 时应注 意: ① 不能 与碱 性农 药混 用 ; ②不能 在烟 草上 使 用 , 以免 引起 药害 ; ③ 该药有 疏果作 用 , 在花期 后 2~ 3 周使 用最好 。 4 . 5 2 5 %杀虫双水 剂 。有机 氮沙 蚕素型杀 虫剂 , 杀 虫谱广 , 高效 , 有 很强 的 胃毒 、 触杀、 内吸作 用 , 并有一 定的熏蒸 和 杀卵 作用 。一般 中毒的害 虫死 亡缓慢 , 但很快 丧失 取食能 力 , 最后 拒食而 死。 在 防治适 期 , 用2 5 %杀 虫双水 剂 5 0 0倍液 喷雾 , 每隔 5 — 7 d 施药 1 次, 连续 2 ~ 3次 , 安全 间隔 期 为 1 5 d 。使用 时 应注 意: ①该 药对 家蚕具 高毒 , 在 蚕区使 用必 须十 分谨 慎 ; ② 在防 治水稻 基部害 虫时 , 切 忌干 田用药 ; ③ 豆类 、 棉 花及 白菜 、 甘蓝 等十 字花科 蔬菜 , 对 该药 较 为敏感 , 尤 其夏 天易 产生 药害 ; ④ 勿 与强碱性物 质混用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成因与防治对策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成因与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85e44e55ef7ba0d4a733bd2.png)
从2 0 年和 2 0 年 发病 情 况来 看 , 07 09 两优33 6 、两 优 6 2 、 丰 两 优 2 、Y 36 号
两优3 2 两优 培九 、华两优4 8 、 0、 4 0
盛期进入发病 高峰;水稻拔节 以后大 多未见新生病株 ,基本停止发病。
蘖 尚能抽 出短小病穗 ,但病穗缩藏于
以来 ,开 始 在 溆 浦 县 部 分 地 方 发 生 。 2 0 年 该 病 主 要 在 溆 浦 县 低 庄 镇 的 思 07 溪 村 、镇 宁村 、排 子 田村 和 卢 峰 镇 麻 阳 水 村 发 生 ,发 生 面 积 1 33 m 5 .3h 。 2 0 年 ,该 病 突 然 呈现 由点 到 面 扩 大 09 流行 的趋 势 ,发 生 范 围迅 速 扩 大 。 在 溆 浦 县 ’ 水 湾 乡 青 江 屯 村 、 白 沙 袱 村 等 7 乡 ( ) 1 个 村 发 生 , 且 发 个 镇 5 病 程度 突 然 加 重 ,重 病 田病 蔸 率 高 达
南 方水 稻 黑条 矮 缩 病 暴 发 成 因与 防治 对 策
贺 德 全 ,王 秋林 ,伍 先喜
1 湖 南 省 溆浦 县 植 保 植 检 站 ,湖 南 溆 浦 4 9 0 13 0; 2 湖 南 省 溆 浦 县 戈 竹 坪镇 农 技推 广 站 , 湖 南 溆 浦 413 5) . 91
叶 鞘 内;拔 节 期 发 病 剑 叶 短 阔 ,穗 颈
2 发病原因
2 1 毒 源 . 灰 飞 虱 寄 主 , 泛 , 在 冬 小 麦 和 看 ~
着 毒 源 的 大 量 积 累 与 传 毒 昆 虫 的 加
重 发 生 , 导 致 该 病 在 溆 浦 县 严 重 发 生 。2 0 年 全 县 发 病 面 积 达 14 66 09 6. 7 h 占水 稻 总 面 积 的35 , 发 病 严 m, .%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c64436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8.png)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水稻矮缩病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水稻病害,其病原为水稻矮缩病毒。
本文将介绍水稻矮缩病病毒的特征及其对水稻的危害,以及针对水稻矮缩病的防治措施。
一、水稻矮缩病病毒的特征1. 病毒形态:水稻矮缩病病毒为一种裸露的病毒,其外壳仅由一层蛋白质构成。
2. 病毒结构:病毒基因组为一股单链的RNA,长度为10.8 kb,其包括十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病毒的蛋白质包括病毒颗粒(VP1、VP2、VP3和VP4)和其他病毒蛋白。
其中,VP1和VP2组成了外壳的主体结构。
3. 传播途径:水稻矮缩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播。
其中,褐飞虱为其主要媒介昆虫。
二、水稻矮缩病的危害水稻矮缩病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病毒感染后,水稻叶片和根系会出现矮化、叶色变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2. 导致水稻叶片变脆:水稻叶片会变得脆弱,容易发生落叶、烂根等现象,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
3. 导致水稻品质下降:病毒感染后,水稻籽粒质量下降,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三、防治措施1. 病毒抗性育种:通过培育水稻抗水稻矮缩病毒的品种以减少病害发生。
2. 对昆虫进行防治:主要是对褐飞虱等病毒媒介昆虫进行灭治,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土壤调理:病毒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较短,因此对耕地进行消毒处理和充分通风,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4. 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天敌家蜂等防治褐飞虱等病毒媒介昆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病毒的传播。
5. 化学防治:目前没有针对水稻矮缩病病毒的特效药物,但有助于抗病的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总之,水稻矮缩病是一种对水稻生产具有严重影响的病害,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b12c4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1.png)
水稻产量和品质。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病毒与寄主之间的互作 机制,进一步揭示水稻矮缩病的
发病机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借 鉴国际上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 ,提高我国水稻矮缩病的防治水
平。
开展综合防治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工作,提高农民对水稻矮缩病的
认识和防治能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这是水稻矮缩病最显著的 症状之一,病株明显矮于 健康植株。
茎秆弯曲
由于病毒的影响,茎秆可 能会出现弯曲的现象,影 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茎秆脆弱易折
病株的茎秆变得脆弱,容 易折断。
穗部症状
穗小粒少
由于病毒的影响,病株的穗部发 育不良,表现为穗小、粒少。
穗部畸形
病毒还会导致穗部畸形,如穗粒排 列不整齐、穗轴弯曲等。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及 防治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水稻矮缩病病原特征分析 • 水稻矮缩病的传播途径 • 水稻矮缩病的危害症状 • 水稻矮缩病的防治措施 • 水稻矮缩病防治的挑战与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水稻矮缩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 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 品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 的改变,水稻矮缩病的发病率 呈上升趋势,给农业生产带来 巨大威胁。
病原特征
研究发现水稻矮缩病的病原为一种病毒,该病毒可在寄主体内复制,导 致寄主表现出矮缩、黄化等症状。该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如叶蝉和 稻飞虱等。
防治措施
针对该病毒的传播途径,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 强田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使用杀虫剂等化学防治方法。
03
防治效果
经过实践验证,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稻矮缩病的发病率,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R A 的分 离 . N 所用 的玻 璃 、 器 均 采用 干 热 ( 8 o 灭 菌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瓷 10 c)
v ri est y,Ch n sa41 1 8,Chn ) agh 0 2 ia
Ab t a t S mme ie wa u f r d e tn i e d ma e f m e d r i a e i n n P o ic n y a s rc : u rrc s s f e x e s a g r e v o a n w wa fd s s n Hu a r vn e i e r e
周 倩 ,高 必达 ,朱宏 建 ,陈欣 怡 ,梁晋 刚
( 南农 、大 学 植 物疾 病 控 制 利用 湖 南 省 高 校 重点 实验 室 ,长 沙 40 2 ) 湖 j 1 18
St dy On c s a u au aI gent of a l F eW i e dwar s s n Hunan Z o a rc f diea e i h u Qin,Ga id , o B —a
( RBS S DV)b e td RT P y n se — CR,RT— C a d P R rd c e u n ig P R n C po u tsq e cn .
K ywo d :r e d r; o tenr eb c — ra e w r rs n s dR —C e i ; waf S uh r i l ks ekdd a v u ; et T P R rs c c a t f i e
文童 编 号 :( 1 —9 4( 0 0 0 —5 4 ( ) 20 1 2 1 ) 50 3 一) 4 4
20 0 9年湖 南 省 常 德 、 阳 、 阳 、 阳 、 洲 、 岳 益 邵 株
怀化、 长沙 等市 晚稻 上 大 面积 发生 矮 缩病 , 发病 面 积超 过 7 3 x1 h 个 别 重病 田发 病 丛 率 高 达 . 0 m ,
2 0 .I i s d , h a sl gn fhs i aew s o f m da o tenr eba ks e kdd a rs 0 9 nt s t y tecua a et i ds s a n r e s uh r i lc — ra e w r v u h u ot e c i S c t f i
Z uHo gj n h nXi—i i gJ —ag (a f l t i a ot ln t z i , ua A ruuaU i h n -a ,C e ny ,La i g n Lb a s s C n oadUi ao H nn gclr n i n n o P nD e e r l tn i i t l —
—
的越冬 寄 主小 麦在 湖南种植 面积很 小 , 传播介 体 其 灰飞 虱 ( a d lhx s i el ) 较 少 , 起 如此 L o e a ta l s 也 p rt u 引 大面 积 灾 害 的可 能 性 较 小 。2 0 0 8年 , hn Z ag等… 和 Zo h u等 先 后 报 导 了引起 广 东 和海 南 水 稻 矮 缩病 的病 原研究 结果 , 均认 为其 病原 为斐济病 毒属 ( iv u )一 种 , 分 别命 名 为水 稻 黑 条矮 缩 病 Fj i s 一 新 ir 并 毒 2号 ( i lc — rae w r rs R S V一 Rc ba ks e kdd a v u ~ B D e t f i 2,
融之前 加 lm r o, 品体 积不能超 过 T i l L T i l样 z r o 的 z 1 % , 续研 磨 直 至 完 全 溶 解 。然 后利 用 天 根 生 0 继
化 科技有 限公 司总 R NA提取 试剂盒 ( P 1 ) 提 D 49抽 供试 植株茎 组织 总 R NA。
排 列 , 中个别烛 泪状 突起可变 褐色 , 其 其顶部 瘪陷 。
此症 状特 点类似 于水稻黑 条矮缩 病 , 但水 稻黑 条矮
缩病 毒 ( i l ks e kdd a i s B D Rc ba — rae w r vr ,R S V) e c t f u
h以上 ; 配试剂 等均 用 0 1 DE C处 理水 。取 5 .% P 0
梢 物病 删 学 报
AC A P Y O AT O O I A S N C 4 ( ) 5 45 7 2 1 ) T H T P H L G C I IA 0 5 : 3 —3 ( 0 0
研究简报 8
)_ { } { { } = j }
湖 南 水 稻 上 1种 新 矮 缩 病 的 病 原 研 究
2 和南方 水 稻黑 条 矮 缩 病 毒 ( o ten r eb c— ) S uh r i l k c a s e kdd a i s R S t a e w r v u ,S B DV) 0 0 年 , n r f r 。2 1 Wa g
1 0mg病 茎组 织 加 人液 氮 充分 研 磨 , 样 品冻 0 待
矮缩 病 的病 原 为斐济病 毒属 一新 种 , 并统 一名称 为
南方 水稻黑 条 矮缩 病 毒 。为 查 明湖 南 省水 稻矮 缩 病 的病 因 , 文对 该病 害 的病 原进 行 了鉴定 , 本 为病
害 防治提供 了理论依 据 。
8 % 以上 , 0 造成 严重经 济损失 。该矮 缩病有 3个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