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
一.数据备份方式
根据信息系统部署情况和备份内容,可采用以下备份方式:
1.完全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2.增量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备份策略应结合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在时间窗口、介质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完全备份方式,以便在数据损坏或丢失需要进行恢复的时候,尽快恢复,以减少系统的中断时间和可能丢失的数据量。

二.数据备份的基本要求:
1.所有重要数据都必须备份。

2.重要系统的数据备份建议采用不同的备份方式和备份介质进行备份,以避免因单一备份方式备份失败或单一备份介质损坏导致在需要数据恢复时无法进行恢复。

三.备份工作管理
1.备份需求的提出
各系统的数据备份工作由系统管理部门自行完成。

2.备份策略的制定
各系统的备份对象、备份周期、保存时间、备份时间窗口和备份方式等策略,可根据数据重要程度、数据量和应用
忙闲状态等实际情况确定。

备份策略要满足系统出现灾难时,能够满足恢复的数据时间点和速度的要求。

备份策略应根据备份系统的运行情况及业务实际需求,逐步进行优化和调整。

备份介质存放的环境要满足介质存放的环境要求(如防盗、防潮、防鼠害、远离磁性、辐射性等),并有严格的存取控制。

3.检查和测试
每次备份,都要及时检查备份的状态和日志,确保备份是成功的。

四.数据恢复管理
1.恢复需求的提出
系统出现数据丢失或损坏时,首先应确认造成丢失或损坏的原因。

在排除了系统软硬件问题后,根据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确认是否需要进行数据恢复。

2.恢复计划
在确认需要进行数据恢复的操作后,应确认数据恢复的内容、时间、操作步骤、可行性、造成的影响以及准备工作等。

3.数据恢复
对系统进行数据恢复前,应先对现存的系统进行备份。

进行数据恢复时应该严格按照恢复计划进行,不允许计划外恢复操作。

数据备份应再次确认恢复计划的可行性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实际的恢复操作。

4.测试恢复结果
完成恢复操作后,应测试恢复的结果。

恢复操作的执行过程应记录备查。

应将恢复的执行者、恢复操作时间、过程、完成的情况等形成书面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