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能力检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第一章能力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石灰石与稀盐酸B.氧化铜与硫酸
C.二氧化碳与石灰水D.稀盐酸与烧碱溶液
2.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向反应结束时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3.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甲烷中含氢元素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
D.配制100 g10%的氯化钠溶液
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5.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
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B.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生成
C.从a点到c点,溶液中NaCl的质量逐渐增大
D.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6.“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B.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C.①处物质可溶于水D.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7.现有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则X可能是()
A.稀硫酸B.纯碱溶液
C.食盐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8.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g时,溶液中发生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g时,溶液呈中性
9.现有MgCl2、CuCl2、NaCl、NH4Cl 四种溶液,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Na2SO4B.AgNO3C.NaOH D.BaCl2
10.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两个变化:①X+碱一盐+水;②X+水一酸,则X可能是()A.CaO B.CO2C.CuO D.Fe2O3
11.下列各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液里只留有Na+和Cl-的一组是()A.BaCl2和Na2CO3溶液B.AgNO3和NaCl溶液
C.CuCl2和Na2SO4溶液D.Na2CO3和稀硫酸
12.如图为某品牌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从中你不能确定的信息是()
①该化肥的肥效②该肥料的密度③该肥料的组成元素④该肥料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⑤该肥料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溶于水.
A.①③④⑤B.①②④C.② D.①②③④⑤13.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
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
A.HCl B.CuSO4C.Na2CO3D.KOH 14.含agKOH的溶液与含bgHCl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KOH+HCl=KCl+H2O,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KOH和HCl发生了中和反应
B.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KCl
C.产物KCl与NH4Cl都属于化肥的一种,但不属于同一类化肥
D.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KCl晶体的质量为(a+b)g
15.小科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
他向一定量的含CaCl2和HCl 的废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
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的Na2CO3溶液质最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5.3
C.图1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D.图1中be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二、填空题
16.某市化工企业发生氢氟酸泄漏事件,经过现场处理,泄漏得到了控制。
氢氟酸是氟化氢(HF)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且有剧毒性和腐蚀性,当氢氟酸少量泄漏时,可用砂土和干燥熟石灰的混合物处理。
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氢氟酸的pH7(选填“>”、“=”或“<”);
(2)剧毒性和腐蚀性属于氢氟酸的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3)写出氢氟酸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常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在工业上可通过图转化制得。
(1)在反应Ⅰ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3X 通电
_
_
NaClO3+3H2↑,则X的化
学式为。
(2)反应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名称)
1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成分,小科取适量样品按图示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为。
(2)这包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19.某校学生利用以下两个实验探究酸的性质。
(1)试管A中溶液变浑浊的反应是(写化学方程式);
(2)试管B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
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除图中已标出外,还有。
20.在生活中重金属盐类有毒,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失去活性,但也可作为消毒杀菌的药物来使用。
下图所示为“硝酸银滴眼液”药品说明书的一部分。
(1)从其贮藏条件“遮光”可以看出,硝酸银溶液具有的化学性质。
(2)从其注意事项“有腐蚀性,滴眼后,必须用0.9%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可以看出,减轻硝酸银对眼睛的腐蚀性,所应用的科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此反应能放出热量。
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AB段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2)图中的点表示铝条和盐酸恰好反应完。
22.2021年12月9日,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上展示了“水中泡腾片”等太空科学实验。
(1)泡腾片是利用有机酸和碳酸盐反应做泡腾崩解剂,当其置入水中时,立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的气体,状如沸腾,故名泡腾片。
(2)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 极易解离而释放出(填写离子符号),故具有酸的性质。
(3)长久使用的水杯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经多次维生素C泡腾片溶液浸泡后,水杯内水垢会消失,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维生素C的酸性。
23.据报道:一家政服务人员在清洗抽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
(1)目前市场上的洁厕剂大多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盐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蚀性。
下列物体的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的是。
A.抽水马桶(主要成分SiO2)
B.不锈钢管
C.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aCO3)
(2)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与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
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
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①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
②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
③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
④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三、实验探究题
25.某科学课堂围绕“酸碱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稀硫酸可能过量。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同时指出实验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①实验
操作中的错误是。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26.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的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
(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27.初中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B实验的现象为。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和水外一定含有氯化钠。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
某同学脱口而出: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的说法正确吗?同学们认为不准确,理由是:。
(3)【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进一步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氯化钙溶液,发现马上产生了白色沉淀。
根据该现象可以确定该废液中一定还含有。
(4)【拓展提高】那么废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请你写出在原实验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判断的方法:。
四、解答题
28.硝酸银溶液是实验室常用试剂,在温度稍高或光照条件下会分解,小龙想要了解一瓶10%的硝酸银溶液是否变质。
进行如下实验,取洁净的小烧杯称其质量;向其中倒入5%的氯化钠溶液后称总质量;向烧杯中逐滴滴入该硝酸银溶液直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后称量。
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1)由上述信息,实验室中硝酸银的保存应注意。
(请写出1点)
(2)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初步判定硝酸银溶液是否变质?(结果精确到0.1%)
29.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
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
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1.D
2.C
3.B
4.C
5.D
6.B
7.B
8.B
9.C
10.B
11.A
12.C
13.D
14.D
15.C
16.(1)<
(2)化学
(3)2HF+Ca(OH)2==CaF2+2H2O
17.(1)H2O
(2)复分解反应
(3)氯化钠
18.(1)碳酸钡(2)碳酸钠和氯化钡19.(1)CO2+Ca(OH)2=CaCO3↓+H2O
(2)Fe3+、Fe2+、H2O
20.(1)见光易分解
(2)AgNO3+NaCl=AgCl↓+NaNO3
21.(1)Al2O3,HCl
(2)C
22.(1)二氧化碳或CO2
(2)H+
(3)弱
23.(1)A
(2)NaClO+2HCl=NaCl+H2O+Cl2↑
24.酸;Fe(OH)3;FeCl3
25.有气泡产生;pH试纸浸入溶液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硫酸存在
26.(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
(2)部分变质
(3)解:如图所示。
27.(1)软塑料瓶变瘪
(2)碳酸钠或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变红
(3)Na2CO3
(4)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若酚酞仍然显红色,则有NaOH,若酚酞红色褪去,则无NaOH
28.(1)低温
(2)8.5%;已变质
29.(1)吸收被二氧化碳带出的水,防止影响实验
(2)变小
(3)二氧化碳的质量=820819.89=0.11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g.
CaCO3+2HAc=CaAc2+H2O+CO2↑
10044
xg0.11g
列比例式解得x=025g
CaCO3%= 0.25g
×100%=1.25%
20g
(4)这个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碳酸钙的含量本身很少,用醋去反应只能反应其中极少一部分,更多的鱼刺还是没有被反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