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保障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保障策略
国家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保障策略
反腐倡廉建设关乎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神圣职责和历史重任。

近年来,国家审计虽然在揭露查处腐败行为、纠正单位、部门与行业不正之风、促进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机制、推动社会民主法治建设,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国家审计在法律法规、机制制度、组织管理和技术操作层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此,审计机关应不断探寻强化国家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路和策略,提升国家审计效能与水平。

一、准确审计功能定位
(一)预防功能
从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滋生的环境、发展的轨迹来看,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权力的过于集中和决策的不民主,以及制度的缺失和监督疲软缺乏。

通过审计监督,可以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健全制度、消除隐患、防范风险,堵塞管理上的漏洞,有效地预防腐败犯罪行为的发生,降低腐败产生的机率,使权力得到制约,促进行政行为的公开透明。

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要对腐败多发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进行常规性审计。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事后审计、事中审计(也称跟踪审计)、事前审计三种审计形式,特别是开展事前和事中审计,能够充分体现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保证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
性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二)揭露功能
国家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职能。

从国家审计机关的法律地位和审计机关的特殊本文由收集整理使命来看,审计是加强反腐倡廉的有力工具。

审计监督能够覆盖所有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公有资产。

可以说,国家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守护神。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是发现经济问题、查找腐败线索、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经济卫士。

通过审查账目,查找漏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发现和揭露大案要案线索。

当前的腐败问题主要是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而多数腐败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认真细致的审计,可以发现贪污受贿、钱权交易、谋私谋利等腐败问题的蛛丝马迹。

近些年来,通过审计机关查出的大案、要案、窝案、串案等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审计机关对经济违法行为进行定性定量,为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处和惩治腐败提供线索。

(三)抵御功能
反腐败是审计机关的一项法定职责,也是一项重要使命。

实践证明,审计机关是一支业务过硬、知识全面、政策娴熟、人才济济、能打硬仗的专业队伍。

由于大多数腐败和舞弊,最终都要落到资金和财物上,审计查账始终与国家资金息息相关,审计人员紧盯国家财产,能够及时发现国家资产被侵吞。

对审计中发现的腐败线索,审计机关应将其作为重点予以追踪审计。

对追踪查实的腐败行为,分不同情况
进行处理。

一方面,对审计机关处理权限内的腐败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以下达审计决定的方式,直接作出通报批评、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等处理;另一方面,对审计机关处理权限以外的腐败行为,依照法律规定,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

(四)警示功能
随着国家审计法律体系和审计制度的日益完善,审计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国家审计已经成为反腐败的一支重要力量,审计查处的违纪、违规和违法案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影响越来越大。

通过审计,规范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堵塞管理上的漏洞,推动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遵纪守法,规范公共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查处和移交违法腐败案件,起到审计威慑和警示作用。

二、聚焦审计重点内容
(一)加强财政资金和权力部门审计
围绕财政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科学性,以预算管理和资金运行为重点,关注资金投向、结构、分配、使用、管理与绩效,关注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增值性,关注财政政策执行状况,以及关注落实厉行节约情况、“三公”经费管理情况。

同时,强化对权力部门审计,规范和控制权力运行,促进廉洁高效行政,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在做好对财政预算单位审计的基础上,加大对所属单位延伸审计力度,促进部门预算管理更加规范,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

(二)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治腐、制度反腐的重要举措。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逐步推广,已覆盖到用人、用权、用财及其效益评估的全方面。

实践证明,抓好对“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强化监督,有利于惩治腐败,有利于预防犯罪,有利于保护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要以领导干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和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为主线,以政治与经济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经济与社会发展责任、财政财务与经营目标履行责任,执行公共政策责任和自我约束责任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地预防和控制权力腐败。

(三)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审计
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内腐败案件频发,投资的各个环节层层截留、挪用、贪污建设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

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重点生态保护项目和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的审计监督,高度关注工程项目的质量效益、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环境保护问题,同时注重发现案件线索,深挖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