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45题)
1、2003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已经达8299.3万吨,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有效措施是()。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D.全部依靠国际市场
【答案】 C
2、我国某品牌智能手机通过国际市场采购所有零配件,首创了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该手机的最新产品无论是外观款式还是硬件配置均改变了传统设计思路。
A.全球采购零部件,提高了生产成本
B.发烧友参与开发,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C.零部件厂家之间,具有投入与产出关系
D.手机零部件生产,体现了工业分散
【答案】 D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由于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下题。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 A
4、我国某品牌智能手机通过国际市场采购所有零配件,首创了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该手机的最新产品无论是外观款式还是硬件配置均改变了传统设计思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5、都市农业是指地处城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以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农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天津都市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
据此完成下题。
A.土地
B.科技
C.市场
D.交通
【答案】 C
6、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与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
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下题。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答案】 D
7、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不包括()。
A.A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
B.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C.水利工程量大
D.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 B
8、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稻秧苗根部2~3cm处,将肥料施入深度约5cm的土壤中。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日本应用较早。
2013年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日本企业生产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在建三江农场水稻田进行试验。
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吸湿性大,容易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
据此完成下题。
A.华北平原
B.江汉平原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
【答案】 B
9、根据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表述.将生态文明摆在了事关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地位。
A.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
B.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全面关停污染性的工业
【答案】 A
10、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 C
11、在华外企回流到其母国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下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促进本国矿产资源开发
B.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
C.有利于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
D.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A
12、某普通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莞某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后,该厂决定迁至新疆,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东欧等地。
A.服装质量提高
B.服装价格上升
C.降低运输成本
D.方便了解市场
【答案】 C
13、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答案】 C
14、墨卡托投影属于()。
A.圆锥投影
B.圆柱投影
C.方位投影
D.平面投影
【答案】 B
15、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据此完成下题。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 D
16、有人曾这样描述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据此回答题。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答案】 D
17、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
这些滑雪场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
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
据此完成下题。
A.不符合因地制宜
B.没有竞争优势
C.投资高
D.市场规模大
【答案】 D
18、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对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答案】 D
19、( )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主要发生在直接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
A.潜育化过程
B.碱化过程
C.白浆化过程
D.潴育化过程
【答案】 D
20、21世纪以来,中国服装工业实施“大进大出、以进养出”的策略,进口美国的棉花、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纱和坯布、日本和韩国的面料,加工后出口成衣。
在当今全球服装出口总值中,“MadeinChina”的服装占到三分之一。
据此回答下题。
A.国家政策
B.市场
C.生产技术
D.原材料
【答案】 B
21、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下列所述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无关的是()。
A.黄土土质疏松
B.降水集中,多暴雨
C.当地居民开挖窑洞
D.滥砍滥伐
【答案】 C
22、近年来,中国进入了制造业发展的真正考验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基地回迁本土。
据此回答下题。
A.外资企业寻求更优的创新环境
B.与中国的经济转型有关
C.中国制造业面临过剩
D.劳动成本的改变
【答案】 D
23、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
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
据此完成下题。
A.0时正北
B.6时正东
C.12时正南
D.18时正西
【答案】 C
24、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25、某校地学夏令营队员在攀登一座山峰前,测得出发地的温度是25℃,到达山顶后测得温度是19℃,可推知队员们的攀登高度约为()。
A.1500米
B.1200米
C.1000米
D.700米
【答案】 C
26、闯关东是指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
据此完成下题。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B.工矿业发展迅速
C.耕地扩大,生态破坏
D.畜牧业水平提高
【答案】 C
27、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28、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上营销迅速崛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
2013年4月23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
消费者非现场购物将被赋予“后悔权”,冲动网购后不满意可在7天内退货。
回答下题。
A.减弱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
B.增加了营销环节。
增加销售成本
C.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
D.促进了技术核心和产品升级换代
【答案】 A
29、2018年2月9日,鄂州民用机场获批新建。
这是湖北省和顺丰集团共同打造的继孟菲斯、路易斯维尔、莱比锡之后,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业内称“顺丰机场”),总投资372.6亿元,性质为客运支线、货运枢纽机场,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使用。
据此完成下题。
A.地理位置
B.交通条件
C.政策
D.成本
【答案】 A
30、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
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答案】 D
31、根据弗里德曼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当区域空间结构由单个强大的经济中心落后的外围地区组成时,该区域处于的阶段是()。
A.前工业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答案】 B
32、产业转移对该示范区的影响可能是()。
A.促进产业升级
B.就业压力增大
C.资源面临枯竭
D.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 A
3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不包括()。
A.A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
B.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C.水利工程量大
D.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 B
34、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据此回答题。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答案】 C
35、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木质屋顶被烧毁,石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
据此,完成下题。
A.终年温和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终年高温多雨
D.冬季严寒干燥
【答案】 B
36、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题。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答案】 D
37、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38、都市农业是指地处城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以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农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天津都市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
据此完成下题。
A.农业生态环境优化
B.农业技术水平提高
C.城市产品需求多样化
D.农业产品结构调整
【答案】 A
39、位于美国加州硅谷附近弗里蒙特市的特斯拉电动汽车生产工厂,9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本土。
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几乎能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
为电动汽车提供配套服务的超级充电站开始在美国大量兴建。
据此完成下题。
A.环境准入门槛高
B.配套设施不完善
C.购买能力不足
D.电力能源不足
【答案】 B
40、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分别指的地区是()。
A.新疆、西藏
B.云南、西藏
C.贵州、山西
D.新疆、贵州
【答案】 D
41、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答案】 B
42、我国西北地区盛产苹果、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从西北地区采购农产品,在中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上大量销售。
据此完成下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汉首次提出关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心脏地带学说”
B.斯皮克曼提出“陆缘学说”
C.柯恩提出“海权论”
D.麦金德提出“多级世界”模型
【答案】 B
44、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木质屋顶被烧毁,石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
据此,完成下题。
A.伦敦塔桥
B.古罗马竞技场
C.凡尔赛宫
D.克里姆林宫
【答案】 C
45、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A.劳动力充足
B.社会负担轻
C.经济增速减缓
D.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C
大题(共12题)
一、以下是刘老师在讲解初中“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教学结束片段,阅读该片段,回答问题。
“同学们,结合板书,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对,我们知道地球是由六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中。
2亿年前地球的陆地是连成一片的,后来在板块运动中.慢慢演变成我们今天的这种海陆分布,也造就了麻姑所看到的‘沧海桑田’。
”问题:(1)请就这堂课的结课方式予以评述。
(2)请你谈谈地理课结课时应注意的要点。
【答案】(1)刘老师采用的是归纳总结式的结课方法,即在课堂的结束时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本堂课的内容重点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收柬式的总结方法,能够做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再现本节课的内容.建立知识联系.组件知识结构。
(2)地理课堂结课时的注意事项去其他科目类似,要做到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要抓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和高度概括凝练为上。
禁忌罗列知识内容,语言冗长,或者是产生不必要的拖堂等等。
同时,结课时还要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主,引导学生对本结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能够达到既总结课堂又突出主体。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到课堂的结束并不是教学的结束,教师应该布置合适的作业.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起到一个迁移、巩固的作用。
二、下面是赵老师“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片段:师:(播放“冷锋和暖锋”多媒体课件)我们怎样来区别冷锋和暖锋。
生:冷锋就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就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师:那么冷锋的冷气团怎么会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的暖气团怎么会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呢?(学生要求再次播放多媒体课件)生:冷锋是冷气团势力强大,它主动前进,把锋面向暖气团一侧推进,暖气团被迫后退抬升,暖锋相反。
师:那你还发现了什么?生:哦,都下雨了。
师:那么,雨区发生在锋面的哪些部位了呢?(学生看着画面,处于为难状态)师:你刚才说冷锋一定是冷气团势力强大,它主动前进,把锋面向暖气团一
侧推移,这句话意味着雨区会出现在锋面的什么部位?生:唉,冷气团前进的方向就是冷锋的锋前,那么冷锋的雨区在锋后。
师:思路非常清晰!那么,哪位同学再来说明一下暖锋的雨区的位置?(1)举例说明该教学片段中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
(8分)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掌握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作用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写出未完成内容的教学构思需要考生明确什么是教学构思,教学构思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在对教材结构、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心理分析之后,逐步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这样的问题。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习“对流层高度每升高1km温度降低6℃”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知道“神舟七号”在太空中的飞行高度是340km,大家计算一下翟志刚太空行走时,太空中的温度是多少生:每升高1km,温度降低6℃,那么应该是-2040℃。
师:真的有那么低吗生:……材料二学习“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在学习“三圈环流”时,曾经作过一个前提假设,还记得是什么吗生:假设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是均匀的。
师:对!也就是说只有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的前提下,三圈环流在地球上才真实存在。
那么三圈环流在地球上真实存在吗生:当然,在南半球就存在。
师:对!那是因为在南半球几乎都是海洋。
对于北半球来说,我们知道海陆是相间分布的,那么真实的气压带、风带在北半球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教学中的哪种提问方法有什么优点(10分)(2)除了材料中运用的教学提问方法,还有哪些提问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设计说明。
(10分)
【答案】(1)材料一属于设置陷阱法,针对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辨明是非。
以提高思维的全面性、正确性、逻辑性和批判性。
本案例中,教师成功地设置了陷阱,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高度每升高1km温度降低6℃”只是针对在对流层中。
材料二运用了铺垫法,在讲授新知识前,提问本课所联系到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地理学习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
本例中,通过“三圈环流”知识点前提假设的回顾,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上,让学生感到有理有据。
(2)发散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反面多途径去思考。
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所有知识点都是围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展开的。
在课程结束时,不妨作如下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怎样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会怎样当然这样的假如不可能真的发生,但这种发散性的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造成的种种现象的理解,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该学生回答得不完整。
这时,老师让学生站在那里,老师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老师头脑中预设的问题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老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老师认为回答正确了。
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
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遍。
材料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汇报答案(老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并请另外的同学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
教师最后总结。
问题:(1)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与鼓励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
(10分)(2)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答案】(1)材料一中,老师显然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珍惜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
材料二中,教师没有“罚站”现象,但是,教师没有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材料三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最终解决问题。
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那么,教师也给足了学生面子,让学生自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并最终也让这个学生学会思考,明白了问题的答案。
材料四中,虽然没有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是,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性。
通过小组讨论,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
最后,在讨论问题答案时,能够集思广益,把全班的意见汇集在一起,且注意让别的同学解释问题答案的形成原因。
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
(2)①对于学生的参与给予必要的肯定。
参与教学的形式包括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思学习等。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参与,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于参与成功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教师口头赞扬、点头赞许、让同学们鼓掌给予鼓励或者赠送一个小礼物等。
②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成功的感受。
教学中,参与包括过程和结果两方面。
对于过程而言,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参与就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是呵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保障学生参与成功。
五、下面是刘老师编写的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气候的形成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带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因此,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其表现是()。
A.上海经济发达B.东京地震多发C.郑州夏季多雨D.罗马冬季温和(1)指出该试题编制有什么不足。
(4分)(2)编制单项选择题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
(12分)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的问题设置能力。
命题要注意抓关键点,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注重知识的连接点和转折点。
六、材料:对学生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研究活动质量的评价是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
钟老师遵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中对学习评价内容的规定,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地理观察、地理比较教学,注重地理**活动的质量,并进行实时评价。
问题:写出钟老师应遵循《普通高中地理课标准(实验)》“评价建议中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的内容要求。
【答案】
七、阅读以下“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回答问题。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 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
以“西气东输”为例)引导探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A组主要指出新疆段;B组主要指出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段)。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
“西气东输”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何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新疆地区组和长江三角洲组各自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
总结:实施“西气东输”过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问题:(1)点评上述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法。
(2)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比较法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1)上述材料中运用了区域比较的方法,但比较的要素并不明确,不妨在收集资料前让学生先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进行对比;然后分两组收集有关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而组内可根据之前确定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