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道是“吃不完的苦,学不尽的乖,走不完的路,知不尽的理”,学习的路,是无穷无尽的。
我爷爷是一位老木匠,他活着的时候常对我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学现做也赶趟”,还记得我的启蒙老师也说过:毛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而我自己,也有过这方面的深刻体会,有时候想写点东西,总感觉脑子里像是被掏空了一样,无从下笔。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去看别人写的类似的东西,从中寻找可以借鉴和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记得前期我想写一篇关于庄稼地里栽桃树的事,拟题为“遍地是桃树”。
但感觉总也找不对角度,切入点也不太如意,立意也不够鲜明,写了几句就没再写下去,于是,这个选题就暂且放下了。
就这样酝酿了大概两年以后,机会来了。
近日我受到壹点号一篇叫“那些救命树”一文的启发,我感觉这个事情首先是立意不够鲜明,立意不鲜明,写起来就会感觉漫无目的,即使是勉强写完了,文字也不可能精彩,更别说是打动读者心弦了。
其二就是切入点不对。
说遍地是桃树,这个遍地太宽泛了,没有多大说服力,同样也很难抓住读者的那种猎奇心和阅读的欲望。
就在我对这个选题感到为难时,突然听到有人议论疫情期间在粮店里抢购面粉的事,我一下子来了灵感——正是因为曾经的口粮地都种上了桃树,大家都不种地了,家中没有余粮了,这才引起抢购面粉的恐慌,于是,这个沉睡了两年多的选题,终于以一篇《口粮地里的桃树》的得意之作与读者见面了。
由于牵扯到拆迁这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本文也力求避开、淡化了这方面的关联,结合自身感受和体会,另寻与生活、民生等方面的突破。
本文一开始发表在壹点时,仅有几百的阅读量,而我同时发的另一篇文字,已经超过了几万的阅读量了。
没想到,这篇得意之作“后劲”不小,两天后实现了反超,通过数据分析,我以为是回阅的读者多了。
由此,我总结了一些关于学习的经验以飨读者。
首先,学习是一个由消化——吸收——释放组成的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
消化,学习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学了不消化,无异于原般照抄式的剽窃。
这个消化过程不仅是汲取别人一些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的过程,最重要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认知突破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在学习中突破自我认知的局限性,一个人才能变得足够优秀。
吸收,就是打破自我意识的藩篱,去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在历史上,有个教训极深刻的案例,有报道以为,清末的闭关锁国,是与自高自大不善于学习他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所以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就不应该局限在自我意识的狭隘天地里。
“释放”就是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将学到的知识恰当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就是一个“释放”的过程。
只有活学活用,一个人的知识才能不间断地累积加深。
当然,有时候学习也需要有股刻苦劲。
过去的头悬梁锥刺股就不说了,那多少有点夸张,但有一点不得不信,人的脑子是越用越活的,科学研究证明,其实人的大脑才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就是那很小的一部分,假如你不去使用,时间久了,就会像得了老年痴呆那样严重到生活不能自理。
还是开头那句话,吃不完的苦,学不尽的乖,走不完的路知不尽的理,学习的路是无穷无尽的,学习之于写作,学习之于事业,学习之于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说,学习可以强国,学习可以使人进步,只要努力不断地学习,憧憬中的幸福生活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因此,学习不但能够使人幸福,还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当然,学习也是有境界的。
就如同知识的层次从皮毛之于内里有深有浅,境界不一样,学到的知识也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结合自身体会总结归纳了三层。
第一层,那是出于被迫的一种学习,就是迫于压力,单纯为了考个文凭,拿个毕业证啥的那种。
第二层是出于爱好,是出于一种兴趣的本能。
第三层则是出于信仰,是一种臻于精神力量富足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