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思潮 梵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高先生
姓名:巩宜辉学号:15115503 你看不懂我的画,很正常,那是我给上帝的信件,你不是上帝,所以你看不懂——梵高
世人愚昧,而我独醒,孤独的我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前几天我认识了一个称作上帝的家伙,他也许认为我是正确的。
没错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一位容易激动并且有“神经质”的艺术家,梵高先生
越来越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艺术接近的人越接近人类的灵魂,人们啊,你怎么这么愚昧无知,我是疯了,我有精神分裂,我甚至不了解我为何在这里,我在做什么,难道是我错了吗?不,上帝告诉过我,我是正确的,看那向日葵,上帝笑着说着“追随阳光,即便是在黑夜,也要有追随阳光的心情”这不正是对我的肯定嘛,那我怎么办,似乎上帝只是单单眷恋了我一个,我要改变这里,让上帝的阳光散漫我的故乡。
我要把上帝的指示传给大家,我要画出来,让上帝看到,让醒着的人看懂,你不是孤独的,我一直等着你,直到你出现,拯救这错误的社会。
向日葵就是钥匙,通往上帝的钥匙。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
好极了,即使这是事实,我也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
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是冷静而不是热情,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
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
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一个已经逝去上百年的艺术家,一个最接近上帝的虔诚的教徒。
在当时却被理解是精神分裂?没有惊天地,动鬼神的故事,怎么可能会精神分裂?他那虔诚的灵魂在脏乱的世界被脱离出来,他想让人们知道上帝对每个人都是相等的,你们不可以这么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你们这么做上帝会不开心的,会受到惩罚。
但是谁会理解这样的疯子。
没有人相信他,就连他画的画,都没人欣赏。
那是只有上帝才有资格看到的画作啊,每一个花瓣都是那么富有灵魂,简直就是上帝的光芒,他多希望向日葵马上发光,照亮这片世人愚昧的大地。
照醒他们。
但是梵高先生不一样,他没有因此而气馁,他没有因为世人不理解,而隐居世外,不去顾及上帝赋予他的使命,他选择继续履行。
他发誓一定要去传达上帝的使命,即使被人辱骂,挨打。
自古豪杰多性情中人,没见过哪个懦夫以自残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因为没人相信他,他急躁了,他愤怒了,但是他没有去伤害别人,他却把自己耳朵割去啦,因为梵高爱着他们,不忍心去伤害他们,梵高却错误的认为人们也是爱着他的,自残会让人们理解他,相信他,同情他。
可是人们没有那么做,他依旧没人相信,他精神有点崩溃,他有点顶不住这项神圣的使命啦。
于是他减少了去说话的次数,专心画画,希望有一天会有一个可以看得懂他画的人,画的是感受,而不是画的本身,就像那绽放的向日葵,自己就像那花瓶,奔放的那花瓣像自己复杂的心绪,纠纠结结,推也推不开,抹也抹不去,自己的心永远向着上帝,自己却改变不了现状。
如果生活中没有某些无限的、某些深刻的、某些真实的东西,我就不会留恋活。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凡高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画的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他画《向日葵》时, 精神异常激动, 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 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 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 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 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
作画时梵高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单纯和粗厚中却又充满了灵气和智慧。
作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极端个性化艺术家的典型,梵·高更强调他对事物的自我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大胆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
力,不拘一格,恣意妄为。
他曾说过:“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
”其实,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是色彩、线条,就是透视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彻底变了形,以适应画家随心所欲表现自我的需要。
凡·高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风格,使他把不同类型的人物、花卉和静物,都拿来当作了“习作”的对象,并一丝不苟地把它们直接写生出来的,从这个层面看他是在描写印象,但外在的手法已经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画中的内涵和神韵。
从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艺术启蒙后,他以超越印象派极远。
正如他说过的那样:“关于艺术’一词,我找不到比下述文字更好的阐释:艺术即自然、现实、真理,但艺术家能以之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表现出一种观念,表现出一种特点,艺术家对这些内涵、观念、特点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确。
”
作为一位用生命创作的画家,梵·高将自身的主体创作意识、内心的情感意识与东方绘画的因素加以巧妙融会,向日葵后面背景一份为二,就是东方绘画的的特点与西方油画结合在一块。
梵高思想是超前的,生前他常与别人谈论莎士比亚,谈论哲学,我认为艺术家,或者是接触艺术多的人都会了解哲学,了解艺术越接近人类的灵魂,记得上高中时以为美术老师就说过,学画画的人都有双重人格,梵高作为大师,肯定是双重人格的,有本事的人都是非常有个性的,有特点的,梵高的特点就是不善于与别人交流,也许是他年轻时生活的比较悠闲,生活环境和灵魂追求造就了他不喜欢与别人说话,加上相貌的自卑,对爱人表白的失败,也深深的影响了他。
是梵高更注重心理的变化。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
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
他写给弟弟提奥的信,是一个艺术家写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
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觉力,这种知觉力完全符合他那感情的反应。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
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
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
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
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
梵高这个名字太沉重,每一次想起这个人,我就感到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透不过气来,凡是感情丰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
我欣赏他,不是同情,我没有他那样的经历,同情有时需要相似的经历。
我更不敢怜悯他,我没有那种资格,需要怜悯的倒是我们自己。
一个人为什么会有那么悲惨的生活,却保持着那么高贵的灵魂,后来,我慢慢懂了,生来就高贵的灵魂与生活的贫穷没有什么关系。
一生坎坷,厉尽坎坷,却依然紧紧依靠在一起,一双鞋,那副作品象征着梵高和他的兄弟提奥之间的深厚情谊。
同时也还是对梵高最好的诠释,它象征着梵高历尽一生坎坷对艺术的追求,即使自己的生命灵魂消失了,但艺术生命的灵魂却长留人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艺术足迹!
参考文献:
《亲爱的提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