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溟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合集下载

醉赋第十一段赏析【明代】贝琼骈体文

醉赋第十一段赏析【明代】贝琼骈体文
• 明代,由于王阳明后学的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黄宗羲语),空疏已达极点。 有的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针对明末学风的空疏,清初一些学者起而提倡"实学"。所谓"实 学",用当时颜习斋的话说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而贯穿这所谓"实学"的一个中 心思想,便是经世致用的精神。所谓经世致用,就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强调 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而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学术政治见解,并 用于改革社会。被称为清初三大儒的黄宗羲、李颙、孙夏峰不用说,其他如顾炎武、王夫之、 唐甄、魏禧,朱之瑜、陆世仪、方以智、傅山、颜元、李塨、王源、刘献庭、顾祖禹等等,都 是这一思潮中的主要人物(他们提倡的程度和方面,各有不同)。
国学 骈体文
醉赋
第十一段
明代 贝 琼
作品赏析
• 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文以载 道”是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经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解释得 到完善。后经王夫之、顾炎武、魏源等发展,认为写文章既要文以载道又要经世致用,道用结 合。所谓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文以载道。所谓“道”者,既能为“庙堂”所谋,更须为“江 湖《汉书·货殖传序》:“富者土木被文锦,犬马餘肉粟。”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非国语 >书》:“是犹用文锦覆陷阱也。”《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楚威王 闻 庄生 之 贤,遣使持黄金百鎰、文锦千端、安车駟马,聘为上相。”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 诗》:“给来妙服裁文锦,赏就新诗赐饼金。””所用,即经世致用之意。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是柳宗元在永州时,就吴武陵对《非国语》一书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所 作的回答。柳宗元重视文学的经世致用作,但承认文学的作用是有限的, “仆之为文久矣, 然心少之,不务也,以为是特博弈之雄耳”。这是他宦海浮沉,几经沧桑,特别是改革失败被 贬永州后的沉重的反思。柳宗元认为,尽管不能对文学的作用抱太大的奢望,但是毕竟仍须勉 力为之,尽量使之有用。“故在长安时,不以是取名誉,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之道”。 这里的“施之事实”和“辅时及物之道”,说得浅近一些,就是要求写文章要经世致用,切中 时弊,有益于时代和社会。由此可见,虽然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都重视“文”与“道”的 关系,但柳与韩的“道”还是有所区别的。柳之“道”虽也以《书》、 《诗》、《礼》、 《春秋》、 《易》等五经为其“取道之原”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但他更注重文章所反 映的现实内容,即本篇中所谓的“辅时及物之道,不可陈于今,则宜垂于后”。这一后,在他 的《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中的“道之及,及于物而已耳”;和《与杨海之第二书》中的“且 子以及物行道为是耶非也?伊尹以生人为己任,管仲衅浴以伯济天下,孔子仁之。凡君子为道, 捨是宜无以为大者也”;都可以作为印证。柳宗元激烈地反对不切合实际而徒具形式的作品。 他说:“夫为一书,务富文采,不顾事实,而益之以诬怪,张之以阔诞,以炳然诱后生,而终 之以僻,是犹用文锦覆陷井也。不明而出之,则颠者众矣。”他反对“文胜质”并不等于不要 文。 “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耶!”本篇中还流露出“不愿为人师”的情绪,与《答 韦中立论师道书》是一致的。

南征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廖道南骈体文

南征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廖道南骈体文
袅篆烟于鱼藻兮,促莲漏于未央。牖渊懿而开霁兮,骤 有事于南郊。神天皑而通地灵兮,明禋阅祀而方交。
……………………………………………………… ………………………………………………………
史料记载,为攻取四川、云南,统一西南,明洪武元年至二十二年(1368—1389年),明太祖朱元 璋为统一全国,遣军推翻元朝、消灭各地割据政权及元朝残余势力进行了一系列作战。 洪武十四 年,朱元璋多次遣使赴云南招降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均遭杀害,遂于十四年九月命傅友德为征南将 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步骑兵号30万往征。师至湖广境,兵分两路:由都督郭英领 兵5万为北路,南趋乌撒(今贵州威宁),以作牵制;傅友德率主力为东路,克普定(今安顺),直趋云 南。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南征赋
第二十一段
明代 廖道南
作品赏析
•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明太祖朱元璋以故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割据云南,数杀明使, 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兵30万南征。二十 六日,明军进至湖广,遂兵分两路。都督胡海、郭英、陈垣率兵5万经永宁(今四川叙永)趋乌 撒府(治今贵州威宁),傅友德率兵25万经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趋贵州。十二月, 傅友德进至贵州,在征服当地反明武装后,旋趋曲靖。元梁王遣司徒平章达里麻率兵10余万抵 抗。两军激战于白石江(今云南曲靖东北),明军大胜,执达里麻及其众2万。傅友德乘胜遣蓝 玉、沐英西进, 自率兵数万进军乌撒策应胡海等部,攻克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迫东川、乌 蒙、芒部、水西各地方武装降服。二十二日,元梁王走普宁(今昆明南)自杀。蓝玉、沐英率军 乘势进攻云南府(今昆明),迫元右丞观音保出城安(今云南通海东北)、威楚(今云南楚雄),执元 平章。后蓝玉、沐英率军相继攻克大理、鹤庆、丽江、金齿。至此降附。胡海、郭英战胜征途 险阻,渡赤水河,与傅友德会师。次年正月,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等分别攻克临,云南北 元武装势力被歼殆尽。

哀伟朋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汤显祖骈体文

哀伟朋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汤显祖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哀伟朋赋
第二十一段
明代 汤显祖
作品赏析
• 伟朋,指很要好的同窗。 • 汤显祖有两位少年同学,饶仑和周宗镐。饶仑比他高,周宗镐比他矮。饶仑和他三年同窗,又
是同年进士,一起睡觉。被褥不分,鞋袜相共。又是同年进士,曾任广东省顺德知县,后升御 史。汤显祖在南京得到他的讣告,昏倒在床上。不怕同事耻笑,替他带素半年。周宗镐失意潦 倒,汤显祖贬官时,周宗镐六十岁,到船上送行。过岭后,汤显祖梦见他来诀别,醒来后便为 他和饶仑写了一篇《哀伟朋赋》,抒写少年时的真挚友谊,悱恻动人。而这篇序文,同样表现 了作者对友人深挚感人的情谊。
• 翻过庾岭小梅关,便入广东省的南雄县境。汤显祖从南雄乘船顺浈水南下,在韶关曲江县城的芙蓉驿站住下。曲江县 城东南的曹溪之畔便是南华寺,受刘应秋之托,汤显祖要到这看六祖惠能留下的衣钵是否还存在。结束南华寺的游访, 行船顺北江南下,过英德、进入飞来峡,一路多滩多玑。这种滩和玑的命名多以石头形状。有子篙滩、凭头滩、泻洒 滩、翻风燕滩、浪石滩等滩玑和浈阳峡、大庙峡、中宿峡(一名峡山)等峡谷。这时汤显祖的还没有从遭贬的阴影中 完全挣脱出来,行船在这深山峡谷飘流,他感到自己象只南飞的离群孤鸟。前头就要经过“弹子矶”, “弹子”是专
作品赏析
• 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抚河瑶湖的岸边站着前来送行的人群。秋风和人们的心情都充满着凉意。前来送行的人 不仅有家中的老幼和亲戚,还有帅机,姜耀先和周宗镐等一些少年时代结社的朋友。和帅机握别时,“相看憔悴”, 情绪低落;而周宗镐的心情是最难过。周是个落魄的穷秀才,年已六十岁的人了,多次乡试落榜,始终没有中到举人。 他也曾学了些骑射兵法,想从军界找条出路,但他去北京投谭纶时,谭纶只用了他的策略而不用他的人,结果把眼睛 都气瞎了,据说后来是用了他的妾的乳汁才医好。他曾把兵书交给饶仑,准备外出流浪,但饶仑已于去年在临川病逝, 连兵书也丢失了。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眼下汤显祖又要到边远的地方去,他预料自己也活不长久了,临别 时他紧紧握着汤显祖的手,噙着泪花哽咽地说:“我和你这次可算是长别了!”听了他的话,汤显祖心里十分难过, 此去蛮烟瘴雨之地也是凶多吉少的,何时再会确是渺茫无期,此时除了嘱咐周宗镐多保重身体外,便再也找不到恰当 的话语来安慰他了。

广招隐赋第五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广招隐赋第五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君焉。处此甘蠹蚀兮, 鬱卬畏壘。乚杂罗岢。
……………………………………………………… ………………………………………………………
卢柟读太学时结识了后七子,成了朋友。卢柟蒙冤入狱后,在京任职的王世贞、李攀龙受谢榛影 响,协助谢榛为卢柟奔走辩白,终于将卢柟营救出狱。卢柟与谢榛、王世贞、李攀龙、宗臣等多 有诗文互往,曾多次邀请王世贞、李攀龙、谢榛来黎阳欢聚畅饮,卫河泛舟,登山揽胜,所作诗 文被收录黎阳志。图为卢柟于浮丘山山下与王世贞、谢榛话别场景。
作品赏析
• 宋代刘攽《寄题萧山岁寒堂直己亭》: • 高堂久颓挫,往者尝隐忍。即事新栋梁,开轩凌隐嶙。 • 后凋拔天材,破的见标准。山川濯襟尘,药饵纡客轸。 • 呜呼九州间,胜事岂有尽。向观松桧姿,稍欲死蒿堇。 • 始知岩穴士,自古须汲引。愿赋嘉树诗,为公广招隐。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卢柟(1507-1560年),字次楩,一字少楩,又字子木, 明代浚县人,著名文学家。卢柟的作品曾受到嘉靖 年间进士、刑部主事王世贞的高度赞扬;浚县父老 提起卢柟,为他的才华和文学成就感到骄傲,但也 为他的悲惨遭际感到痛心。卢柟遭际被冯梦龙编成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收入《醒世恒言》;《明 史》第二百八十七卷载有《卢柟传》;文学成就被 收入《河南文学史》。
国学 骈体文
广招隐赋
第五段
明代 卢 柟
作品赏析
• 山东谢榛茂秦,嘉靖中以能诗为赵王客,居邺邸,尝游迹燕赵梁宋问。与余相知,辛丑岁,余坐诬系浚 狱,则杳然莫知出处。近有人自宋中来,传《四溟诗集》,读之乃茂秦所为者。中二绝句,矜予极冤, 拟之祢衡、李白之伦。夫祢李诗赋县日月,彼虽死,斯文犹存于世。若予发迹既隐,又罹重法,有说如 山,谁肯为予传哉。因作诗三首,用答其意,若茂秦之得见与否,无容心焉。

酬德赋第二十四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酬德赋第二十四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拟承明之彤庐,或钧天之帝庭。同虬顔之萃渥,冠日表 之奇荧。待螭头以敶辞,抚龙翼而若惊。
………………………………………………………
………………………………………………………
《魏郡卢柟》诗云:”卢生富结撰,扬马有遗则。及乎为诗歌,雅好在李白。春风扬波澜,浩渺 靡所极。仰见朝霞媚,俯见水五色。蛾眉一成妒,雄飞其翮。朝奏狱中书,夕为坐上客。妻子不? 人,长歌下震泽。”王世贞说他”少负才,敏甚。读书,一再过,终身不忘”;”才高,好古文 辞,不能?而就绳墨”;”柟为人跅弛,不问治生产,时时从倡家游,大饮,饮醉辄弄酒骂坐”;” 下笔数千言立就”;出狱家贫,乃为《九骚》。赵王览而奇其文。坐握麈尾,辨说挥霍数百千万 言,风雨集而江波流也。鸣毫飒飒,倏忽而为辞”;”柟既以别世贞去,南游金陵,陆光祖为祠 部郎。留月余。走越历吴,勿所遇。还益落魄,嗜酒,病,三日卒”;”柟死时,世贞方坐家难” (《卢柟传》)。
THANK YOU!
• 和他的几个父辈相比,朱厚煜实可称得上一方明君。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彰德时逢 大灾,庄稼颗粒无收,平民百姓度日如年,眼看就要饿死,纷纷出外讨饭。当地政府对此毫无 办法,还是赵康王上书明世宗,请求拿出自己的俸禄1000石赈济灾民,方才一解燃眉之急。
•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赵王府数十名府役向当地政府索要俸禄,时任通判田时雨以 宗室殴打府官上报知府傅汝砺。这位知府也是糊涂之极,竟然将王府的人全都予以逮捕,投入 大牢。朱厚煜闻听此事,怨恨不已,一时愤而上吊自杀。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朱厚煜的儿子 疏闻于朝,嘉靖皇帝听说后亲自过问,要求严办当地政府,结果通判田时雨被处以极刑,知府 傅汝砺也被充军边境。
作品赏析
• 安阳有个赵王府,王府的第一代主人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朱高燧家族在安阳统治期 间,最具盛名的是朱高燧的第五代后人朱厚煜。 朱厚煜在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被册封 为世子,四年之后,其父去世,他顺利继承了王位,被称为赵康王。他自小聪明伶俐,好学善 问,喜欢读书。史料记载,康王嗜书,积聚充栋,尤躭易理,自号枕易道人。幼年时,赵康王 是由其祖母杨妃抚养,后来杨妃患病,他曾亲自在旁伺候,端茶倒水,煎煮汤药,一刻不敢擅 离。为了照顾祖母,赵康王又给杨妃建造了一座楼,命名为“思训楼”,以纪念祖母对自己的 养育教诲之恩。

龙池赋第二十三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龙池赋第二十三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 龙池山山峦锦绣,风光秀美,森林植被丰富,6公里长长峡谷在两山之间蜿蜒,溪水叮咚,四 季长流,清澈的山泉泻入山湖,滋润着山里人家,倒影出千山秀色。
作品赏析
• 卢楠的赋在当时也很有名气。他的赋从内容来看可分两类,一类是酬应之作, 一类是抒情言志之作。前类与他的遭遇有关。他身陷囹圄 ,力求帮助,只好 献赋给一些当权者。他在《梦洲赋序》中云:“鄙人质朴,蒙侍君子。于罗太 公为《云滨赋》,王别驾《龙池赋》,董封君《邃养赋》,李郡伯《沧溟赋》, 张户部《垆山赋》,陆大人作《梦洲赋》”。由此可见一斑,这些作品往往远 离现实,追求气势宏伟,辞藻华美,想像瑰奇,而主题不鲜明,读完不知所云。 第二类抒情言志之作,确是情感真实,言之有物,如《幽鞫赋》、《放招赋》、 《九骚》等,并为王世贞所称道 。王世贞《卢次姬集序》云:“至读诸赋, 则未尝不爽然自失也。三闾家言,忠爱悱侧,怨而不恕,悠然诗之风乎!”又 在《与李伯承书》中称他是“数百年赋手”。《九骚》为楚辞体,是作者平反 出狱后,得知为他平反的县令陆光祖将迁南京祠部主事而作。作品钟毓奇秀, 风思俊朗,极富才华,对恩人陆光祖的感恩之情及得知陆光祖行将调离的悲伤, 自是出自肺腑,饱含真情,加之以秋天气氛烘托,更显得凄婉动人。赋中不少 句子和意境均化用楚辞句意,而又不是生硬模仿,深得屈宋灵气。
国学 骈体文
龙池赋
第二十三段
明代 卢 柟
作品赏析
• 龙池山建景始于宋代,重建于明代龙池晓云石、澄光禅寺、龙池古栈道、禹门祖塔、龙池、凭 虚阁、涅槃窟、老虎亭、拜经台、分宾亭、洗心池、一步登天等步步皆景的古景观,形成道道 风景线。
• 龙池山景区内有省自然植物保护区、“澄光寺”、“白云寺”等名胜古迹。山顶有龙池。登高 远眺,可遥见浩瀚太湖风帆点点。在此观日出,景象之美,可比泰山。

幽鞫赋第四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幽鞫赋第四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卢柟(1507-1560年),字次楩,一字少楩,又字子木, 明代浚县人,著名文学家。卢柟的作品曾受到嘉靖 年间进士、刑部主事王世贞的高度赞扬;浚县父老 提起卢柟,为他的才华和文学成就感到骄傲,但也 为他的悲惨遭际感到痛心。卢柟遭际被冯梦龙编成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收入《醒世恒言》;《明 史》第二百八十七卷载有《卢柟传》;文学成就被 收入《河南文学史》。
儃海岱蜿蜒于北陬兮,灵宗嘉牒于范阳。逆云雷之霮对 兮,踥蹀改此南服。
……………………………………………………… ………………………………………………………
嘉靖二十年(1541年)九月,卢柟又以菊花盛会为名,邀请蒋虹泉赴宴,蒋虹泉也答应如期赴约。 可一直等到日落十分,蒋虹泉还没来。卢柟一气之下,独自喝得酩酊大醉,脱去布衫光着脊梁, 躺在啸圃凉亭里醉得不省人事。蒋虹泉忙完公务来到卢府,到客厅一瞧,一片杯盘狼藉污秽不堪。 蒋虹泉心里老大不高兴。又见卢柟不修边幅的醉态,脚没站定扭头回了县衙。蒋虹泉以为卢柟故 意怠慢羞辱,从此把卢柟记恨在心,意欲寻机报复。卢柟因无意间得罪了浚县令蒋虹泉,自己竟 然不知。
THANK YOU!
• 卢柟有个极好的朋友谢榛,“后七子”之一,两人结识于安阳。谢榛于嘉靖二 十九年闻说好友四川铜梁人张佳胤任滑县令后即赶至滑县,申诉卢柟的惨况, 张佳胤于是至浚县与县令陆光祖同堂复审卢柟案,将卢柟的判罚定为三年劳役。 时张佳胤二十四岁。嘉靖三十一年冬,卢柟终于出狱。
作品赏析
• 明史•列传•卷一百七十五:卢柟,字少楩,浚县人。家素封, 输赀为国学生。博闻强记,落笔数千言。为人跅驰,好使 酒骂座。常为具召邑令,日晏不至,柟大怒,彻席灭炬而 卧。令至,柟已大醉,不具宾主礼。会柟役夫被榜,他日 墙压死,令即捕柟,论死,系狱,破其家。里中儿为狱卒, 恨柟,笞之数百,谋以土囊压杀之,为他卒救解。柟居狱 中,益读所携书,作《幽鞫》、《放招》二赋,词旨沈郁。

二鸟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王世贞骈体文

二鸟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王世贞骈体文

一名夜光,一名宵烛。腐草为之,食蚊蚋也。事对【羞鸟却马】《大戴礼》曰:丹鸟羞白鸟。
《淮南万毕术》曰:萤火却马。注云: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之鸣,却不敢行。
• 《神仙感应篇》载务成子萤火丸事迹甚详,而庞安常《总病论》亦极言其效验,云:“曾试 用之,一家五十余口俱染疫病,惟四人带此者不病也。”……庞翁为苏(东坡)、黄(庭坚) 器重友,想不虚言。《神仙感应篇》云:务成子萤火丸,主辟疾病,恶气百鬼,虎狼蛇虺,蜂 虿诸毒,五兵白刃,盗贼凶害。昔汉冠军将军武威太守刘子南,从道士尹公受得此方。永平十 二年,于北界与虏战,败绩,士卒略尽,子南被围,矢下如雨,未至子南马数尺,矢辄坠地。 虏以为神,乃解去。子南以方教子弟,为将皆未尝伤也。
•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 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 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THANK YOU!
臣孽稚履霜,号天■〈忄乇〉憏■。〈忄弘〉憕悝盱内 煎,懪懪惨惨,痯痯邈邈。
……………………………………………………… ………………………………………………………
晋代崔豹《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燿(同耀),一名丹良,一名 燐,一名丹鸟,一名夜光,一名宵烛。”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到,萤火虫的别名有“夜光, 熠耀,即炤,夜照,景天,救火,据火,挟火,宵烛,丹鸟”等。 这些别名,有的很容易理解,如耀夜、夜光、宵烛、夜照等。有的却不大好懂,如,即炤、景天、 丹鸟、丹良、燐、救火、据火、挟火诸词。
作品赏析
• 丹良,萤的别名。萤的别名。《大戴礼记·夏小正》:“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者谓蚊蚋 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丹良,一名燐,一名丹鸟。” 明 杨慎 《后蚊赋》: “玄圭纪正,烱弗昧兮,丹良为羞。”

昆仑山人赋第十一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昆仑山人赋第十一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崑崙山人赋
第十一段
明代 卢 柟
作品赏析
• 昆仑山脉(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 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 《史记·大宛列传》:于阗(新疆和田)流出的河流就是黄河的源头,河中多 玉石(可见和田玉就是那时开始出名的)”,而另一方面,先秦之前的地理认 识是,黄河源出昆仑山,但是这个地理认识是来之远古祖先的神话传说中流传 下来的,具体地点在哪里不清楚,于是根据张骞的见闻,就把和田河的源头山 脉命名昆仑山。
兽则开明人面,殊形九首,狡音厖吠,豹文纯扰。 鸟则白鶽鸣鸾,鳯凰翚鶱,蒙彩戴盾。
………………………………………………………
………………………………………………………
《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 出山曰昆仑云”。《淮南子》记载:昆仑虚上有大稻子,约有四五丈粗,在它的西边有珠树、玉树、 璇树、不死树,还有凤凰和鸾鸟(凤凰和鸾鸟头挂蛇,足下踏着蛇,胸腹前挂着蛇),沙棠树和 琅玕树在它的东边,它的南边有绛树、雕鸟、腹蛇、六首蛟、视肉(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 之无尽,寻之更生如故),北边有碧树、瑶树、文玉树(生长一种五彩斑斓的美玉,非常漂亮) 、凤凰鸾鸟等。不死树上结的果实人吃了可以不死,琅玕树上生长美玉,是凤凰和鸾鸟的食物。
作品赏析
• (汉)佚名《河图括地象》:“龙池之山,四方而高,中 央有池,方七百里,群龙之居。多五花树(按五花草), 群龙食之。去会稽四万五千里。”
•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昆仑,相去正等,面方 各五千里,上层是群龙所聚”、“洲上多凤麟。”
• 昆仑丘为中华龙脉之祖,龙的原型地。圣王坪为龙头是昆 仑丘核心部分,中央有瑶池,躯干是由峤山(锐而高的山) 当地称大罗岭的山脊组成。轩辕台位于龙尾,为当年黄帝 祭天悟道处。

沧溟赋节选【明代】卢柟骈体文

沧溟赋节选【明代】卢柟骈体文
明代骈体文
沧溟赋 节选
明代 卢柟
第一段
• 嘉靖时,歴下李公以进士补秋部郎中,自号沧溟,盖縁公 家近东海,云博物志言海中有三神山,涛波险壮,俶傥幻 怪,不可纪极是非。王乔飞僊之伦,恶能排氛,乗虚,往 憩之是非。
第二段 省略 第二段
• 女偊朝彻之客,恶能忘形坐驰,存想之。公抱魄守寂,超 然神游于物象之表,遂擅乎是世之人知,碍于玄适,名絶 于灵纪。方且囚拘形有,溘然与草木同逝,不亦悲哉。仆 受知于公,既久使无瓌,美申之赋颂,人将谓予为不知言, 于是作沧溟赋。其辞曰:
第三段
• 唯帝喾之胤,臣若傅説兮精,彻绛汉上,骑列星的。具阙 以炤彰兮,邅危墟而效灵。圼天云俾翼盖兮,俴枉矢而蕙 犂霝逝兮,非还擢兮,非倚鯈神变化,莫究终始。光氛翳 固,天人崛起。耸鳯质之苞彩兮,抚龙翼而腾骧。吾缀函 山使冲牙兮,华不住以为珰。既濯足于明湖兮,又晞发于 鹊阳。
第四段
• 尔其挟苍虬,窥海日,歌云谣,荐泰乙。游览乎昊天之台, 徜徉乎招拒之馆。建素商之旃,书青女之简。上秋之末, 块然自失,恍惚漭漠,神气四畅。乃观乎沧溟之壑,左东 极,右青丘。带以鞠陵之阻,浸以禺驉之洲。东南一陂, 西北一涮。缶甊九河,湉渤江汉。百川凴赴,澒洞灅濊, 长浮乎天畔。
第五段
省略
第六段—第十一段 省略
作者简介
• 卢柟(1507~1560),字次楩,一字少楩,又字子木,明代 浚县人,著名文学家。卢柟的作品曾受到嘉靖年间进士、 刑部主事王世贞的高度赞扬;卢柟遭际被冯梦龙编成《卢 太学诗酒傲王侯》,收入《醒世恒言》;《明史》第二百 八十七卷载有《卢柟传》;文学成就被收入《河南文学 史》。浚县父老提起卢柟,为他的才华和文学成就感到骄 傲,但也为他的悲惨遭际感到痛心。

沧溟赋第二十三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沧溟赋第二十三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卢柟(1507-1560年),字次楩,一字少楩,又字子木, 明代浚县人,著名文学家。卢柟的作品曾受到嘉靖 年间进士、刑部主事王世贞的高度赞扬;浚县父老 提起卢柟,为他的才华和文学成就感到骄傲,但也 为他的悲惨遭际感到痛心。卢柟遭际被冯梦龙编成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收入《醒世恒言》;《明 史》第二百八十七卷载有《卢柟传》;文学成就被 收入《河南文学史》。
• 三山”又称“三神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 它是传说,不存在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名作“长恨歌”中,非常诙谐的说:“忽闻海上 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既然是仙山,“凡俗”之人哪能见到! 不愧为一代雄主的秦皇汉武,却十分迷信神鬼,据 记载,秦始皇巡幸天下名山大川,曾登崂山望“蓬莱”、“瀛洲”。汉武帝也曾来崂山,祀海 求仙,以求“长生不老”。至宋代,郡守朱处约在秦皇汉武求仙的地方,建起了蓬莱阁,人们 称为“蓬莱仙阁”。
• 卢柟有一次梦中神遊东海,但见云霞灿烂,海波振荡,醒来后便动笔写一篇《沧溟赋》,写到 一半,再次倦睡入梦。梦见一人,以刀剖其腹,“抽肠尺五许,莹洁有红黄色”,用水洗乾淨 后放回肚内。卢柟醒来,健笔如飞,挥就成篇。
作品赏析
• 三神山,神话传说东海中仙人所居之山,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 洲、蓬莱,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 丈、瀛洲,仙人居之。”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战国。 战国时,民间 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 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帝京元夕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清代】尤侗骈体文

帝京元夕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清代】尤侗骈体文
黄皮乌弋,共稽首于藁街。白鹿苍麟,尽来仪于上苑。 庶矣富矣!合万国以攸同。唐哉皇哉!比两京而更远。
……………………………………………………… ………………………………………………………
据《世祖章皇帝实录》记,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从礼部议:上元节自正月十四日始至十六日 止,百官俱朝服三日,各衙门封印不理事,如遇紧急事务仍行办理。另外,从诸多档案的记述中, 可以看到,清代皇帝在上元节中的活动各朝各年虽略有不同,但主要活动是赐外藩宴,以及由后 妃、群臣、外藩王公等陪同,白天在同乐园召诸臣听戏,并赐盘餐肴馔以及锦绮如意和古玩一二, 以示眷宠。大约在下午四五点钟时,则开始在紫禁城乾清宫或圆明园山高水长、正大光明等处看 百戏、观灯、放烟火。
有音乐、百戏、连台戏等演出。其中舞灯和烟火表演最壮观。舞灯的人多达几 千人,分穿不同颜色的服装,排队列阵,变换排列出几十种不同的吉祥话。烟 火表演常常在圆明园举行。有的烟火会呈现“天下太平”等吉祥字样,有的是 宝塔楼阁的造型,还有的触动机关,会从烟火盒子里飞出鸽子、喜鹊。十分精 彩热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品赏析
•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 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元月,也就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 古人称夜为“宵”,因此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 节”。元宵节历史悠久,汉代已经有文字记载。到了唐代,元宵观 灯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重要活动。唐玄宗曾经在正月十五重开宵 禁,命令点亮千盏花灯,整整三晚,成为一时之盛。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 岁朝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皓月高悬的 夜晚,人们要吃意寓团圆美满的元宵,同时还要点起彩灯万盏,燃 放焰火和猜灯谜。《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正月观灯」一轴的 特别之处在于描绘了圆明园中悬挂宫灯与天灯的场景。据清宫档案 记载,自腊月起,紫禁城与圆明园等宫城与皇家园囿中就挂满了华 丽宫灯,烘托出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悼往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俞允文骈体文

悼往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俞允文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悼往赋
第二十一段
明代 俞允文
作品赏析
• 少司马王公即王忬 • 王忬,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父王倬,任兵都右侍郎,以谨厚称。王忬嘉靖
二十年(1541年)进士,才学通敏,为时所重,授行人,迁御史。劾罢东厂太监宋兴,有政 声。继巡按湖广,二十九年,复巡按顺天,筑京师外郭(永定门城),修通州城,筑张家湾大 小二堡。当年,鞑靼部首领俺答进犯古北口,以御史巡按顺天疾驰御之。三十一年,出抚山东, 甫三月,以浙江倭寇告急,出任提督军务,巡抚浙江及福、兴、漳、泉四府,任用俞大猷、汤 克宽等,立有战功。 未几,王忬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加兵部右侍郎,代苏辽总督,不 久,进右都御史。而王忬的儿子王世贞复失欢于严嵩子世蕃,值忠臣杨继盛死,世贞又经济其 丧,严嵩父子大恨之。 • 庚戌之变因指挥得当,王忬立下奇功,连升五级超擢为右佥都御史出抚山东。后巡视浙闽,进 右副都御史,任用俞大猷、汤克宽、卢镗等,率军于普陀山大破倭寇,杀、俘数千,溺亡无数。 后巡抚大同,加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斩虏八百。后因与严嵩恩怨下狱,次年被杀。
• 王世懋(1536年6月14日——1588年8月5日),字敬美,别号麟州,时称少美, 汉族,明苏州府太仓人(今江苏太仓)。嘉靖进士,累官至太常少卿,是明代文 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之弟,好学善诗文,著述颇富,而才气名声亚于其兄。
图片欣赏作ຫໍສະໝຸດ 简介• 俞允文,字仲蔚,生于正德八年癸酉(1513年)六月十七日,卒于万历七年己 卯(1579年)八月四日。世为昆山人。父俞璋,举正德辛未(1511年)进士, 授嘉兴府推官,复迁湖州、泉州二郡,所至以平恕称,擢南京大理寺评事,嘉 靖三年以疾卒于官。时允文12岁,与兄允升、弟允济同奉母还昆山。允文性至 孝而聪慧,年十五作《马鞍山赋》,人争称之,名动乡里。允文自幼喜好文艺, 游心古文辞,临摹法书,然不喜科举业;对《周易》有所探究,17岁奉母命, 以《易》学出试郡学。时吴郡别驾李浙见其文,誉之为“神龙天马”,荐于督 学章衮,遂补为郡庠弟子员。时朝廷有人建议,谓《春秋》、《礼记》二经传 习者乏人。遂令各地督学使者选择高才生员,以授二经。时允文在选,乃改读 《春秋》。而允文对科举文章已极厌烦,几次欲退学,因母命难违,只好暂留。 其时对诗古文及书法仍多倾心。当时苏州才艺之士聚集,对允文亦多影响。邑 中前辈吴中英,博学才高,喜嘉掖后进,见允文《晚山庭》诗云:“黄鹰独过 山庭暮,欲语不语颜色苦。岸高青草叫乱蛙,风急渔船暗灯火。”称赏不绝, 遂订忘年之交。

进舟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何景明骈体文

进舟赋第二十一段赏析【明代】何景明骈体文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传》:“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 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 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 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因单遂屠聊城。归而言 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 志焉。’”
国学 骈体文ຫໍສະໝຸດ 进舟赋第二十一段明代 何景明
作品赏析
• 进舟,行船前进。《太平广记》卷一六二引 唐 高彦休 《高阙史·李彦佐》: “时冬十二月,至济南 ,郡使击冰进舟。” 宋 叶适 《送陈漫翁》诗:“进舟 石门滩 ,小泊看佳处。” 明 何景明 《进舟赋》序:“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闲, 自招於前,一人柁於后。”
•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 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 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 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 另有《大复集》38卷。
THANK YOU!
• 鲁仲连以一封书信为齐国攻下聊城,但却不肯受爵禄,遂乘舟逃隐于海上。人 因称其为齐国高士。后因用为咏淡泊名利的典故。
• 元代马致远〔双调.行香子〕《锦上花》:“爱煞当年,鲁连乘舟。那个如今, 陶潜种柳。”
作品赏析
• 《进舟赋》借事明理,由“进舟之道”到“处世”、“为 艺”之道。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凶险,体现江中行舟的艰 难。描写了老篙师从“甚惧”到“甚安”的心理变化,衬 托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为阐述进舟之道作铺垫。
众体苟不勤兮,又安用之足胜。才良而器利兮,乃任使 之可能。志专静而临之兮,诫易心之是乘。

仓庚赋第二段赏析【明代】陈子龙骈体文

仓庚赋第二段赏析【明代】陈子龙骈体文

作品赏析
• 仓庚 又名黄莺或黄鹂。以声类族辩之,称为仓庚,庚通更,“谓其春鸣,至秋而变更毛也”; 以色辩之,称为黄鹂,其雄鸟披金色间黑的羽毛,雌鸟的羽毛黄色隐绿。 若以声记之,黄鹂 映色而春鸣,鸣而应节。《礼记·月令》的句子:“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一声莺鸣 中,一个桃花满天的春世界,转眼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鸣仓庚”是说仓庚知春而鸣,应节 而趋时,故所以尤其喜人。 杜甫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为黄鹂传神最好写照最好的还 有杜牧,唐朝杜牧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黄鹂喧出了浓浓的春意。
• 陈子龙的骈文也有佳作,《明史》称其“骈体尤精妙”。陈子龙的奏疏与策论都有很深厚的功 底,也很有成就。陈子龙的小品文自成一格,《三慨》等作品真切感人又寄托自己缠绵忠厚之 情。陈子龙也是明末著名的编辑,曾主编巨著《皇明经世文编》,删改徐光启《农政全书》并 定稿,这两部巨著具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
THANK YOU!
又能应时潜藏,类有智者,遂为赋之:当仲吕之 嘉月,实纯和之令时。
……………………………………………………… ………………………………………………………
仓庚亦作“ 仓鶊 ”。 黄莺的别名。《诗·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燿其羽。”《禽经》: “仓鶊,黧黄、黄鸟也。” 张华 注:“今谓之黄鸝,黄莺是也。”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明 张煌言 《妒妇津》诗:“古云粥仓庚,可以疗此痼。”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白琼仙》:“妾无妬意,不烦君调仓庚羹也。”古代传说仓庚作羹可以疗妒,故云。
• 《仓庚赋》是传统的禽鸟赋。其题材或咏物, 或抒情,或议政,与汉魏之传统 状况,深为一致。从赋的结构来看,陈赋也是吸收的传统的赋作的体例结构。
• 《仓庚赋》云:渫云暮起,零雨昼聮,冥冥丛篠,漠漠平田。 此四句为一篇 之警策(李调元《赋话》),结合全赋,其佳处正在哀痛之情,蕴含深厚。

虚舟赋第二段赏析【清代】余廷灿骈体文

虚舟赋第二段赏析【清代】余廷灿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虚舟赋
第二段
清代 余廷灿
作品赏析
• 虚舟释义是无人驾御的船只。比喻胸怀恬淡旷达。谓任其 漂流的舟楫。常比喻人事飘忽,播迁无定。 轻捷之舟。
• 《虚舟赋》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 乾隆三十四年,余廷灿授职检讨 ,任三通馆。廷灿《诒毂
草堂诗集》卷后其子永贤等撰《先府君行述》云:己丑, 散馆,试《虚舟赋》,钦取一等第六名。引见,授职检讨, 旋兼充三通馆纂修官。
作品赏析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 宋 司马光 《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诗:“虚舟非有意,飘瓦不须嗔。” •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一:“故陗壑之阻,盗贼弗怨;虚舟之触,褊心弗怒:无意也。” •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长史公玄牝凝神,虚舟应物。” •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朗鉴在心,虚舟应物。” • 唐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 • 金 卢挚 《折桂令·武昌怀古》曲:“身世虚舟,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 清 刘荻 《题陈世长舫斋》诗:“想到虚舟百事慵,当窗端只爱云峰。” • 《文选·谢灵运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轻舟而进曰虚舟。” • 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英雄裂蜀道之篇名,公(袁可立子)遂先辈之误。往来
鲲轉南溟而遥,寧守轍以自涸。是以巵言妙乎漆园,丹喻啟乎 秘錀。宛懸琴而不鼓,奥突深藏。
……………………………………………………… ………………………………………………………
乾隆十年(1745年)余廷灿肄业长沙城南书院,从师吴铁夫门下。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 授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充三通馆纂修,与戴震、纪昀友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母老告 养归,先后主教城南、渌江、石鼓等书院。治学以兼通汉宋为宗,笃嗜经史,精古文、天文、律 历、勾股、六书之学,诗古文亦著名。

秋赋第十一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秋赋第十一段赏析【明代】卢柟骈体文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卢柟(1507-1560年),字次楩,一字少楩,又字子木, 明代浚县人,著名文学家。卢柟的作品曾受到嘉靖 年间进士、刑部主事王世贞的高度赞扬;浚县父老 提起卢柟,为他的才华和文学成就感到骄傲,但也 为他的悲惨遭际感到痛心。卢柟遭际被冯梦龙编成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收入《醒世恒言》;《明 史》第二百八十七卷载有《卢柟传》;文学成就被 收入《河南文学史》。
勃砀骇踾,踧攅号倐,拂改节和,喁稍嘈崪兮若促弦柱, 而摛筝秦迤兮,若逸挤攃而鸣埙。
……………………………………………………… ………………………………………………………
伤春悲秋是我国诗词文化中国传统基调之一,而悲秋的历史更长一些,自宋玉《九辩》“悲哉,秋 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起,古人悲秋大抵是因为秋日象征着人的暮年,如人生不 顺,对暮年、白发、萧条、无望等事物就会更加敏锐。悲凉凄怆的感情融于瑟索荒凉的自然秋景 之中,开启了“悲秋”意象的先河。
• 李商隐看秋雨,勾起思乡之苦:“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卢纶 的“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用一个“逢”字将愁苦与秋色融在 一起,愁绪难熬,归家不能,只能把乡情寄托于寒夜的明月。
• 史达祖的《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 思又接愁边。”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 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王绩的《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 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国学 骈体文
秋赋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十一段
明代 卢 柟
作品赏析
• 秋天处在万物繁茂的夏季和严寒荒芜的冬季之间,是生命轨迹由盛 转衰的过渡阶段,此时天地之间景物萧瑟冷落,时间的流逝最为明 显,往往会使人生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而羁旅天涯、孤苦伶 仃的游子对此尤为敏感。客居他乡的游子心态、对故乡的思乡之情, 在梧桐落叶、孤帆远去的意象之中倾泻出来。

莎汀赋第二十五段赏析【明代】孙绪骈体文

莎汀赋第二十五段赏析【明代】孙绪骈体文
• 漳水有清漳水、浊漳水二源,均出山西省东南部,在河北省南部边境汇合后称漳河,其河道古今变迁大。 今漳河仅是南运河一支流,而古漳河初为黄河中、下游最大支流。《禹贡》: “覃怀底绩,至于衡漳。” 《职方考》: “冀州,其川漳。” 即此。《汉书·地理志》 信都国信都县: “故章河、故虖池皆在北, 东入海。” 而汉漳水在其南,所经之地有邺、邯郸、列人、斥章等,相当今河北临漳、邯郸、肥乡、曲 周等地。
烟霧潤一世之枯槁,為斯文之津渡。期無愧水魚之相投, 庶不負雲龍之遭遇。奮翼附鵾鵬,回頭謝鷗鷺。
……………………………………………………… ………………………………………………………
据 《水经注》 记载,漳水大致变化不大,但此时黄河已南徙,漳水至阜城后不入黄河,仍向东北 延伸,在平舒县南,东流入海,下游段乃西汉黄河入海之道。至唐开元后,漳河以长卢水为下流, 行北道。至北宋,北道为主流的格局形成,漳水成为海河一大支流。其后黄河多次决徙,漳河北 道胡卢河被黄河所截,汉唐漳水故道 (中道) 也被截断,漳河被迫南徙。北宋熙宁四年 (1071),程 昉开修漳河新河长一百六十里,并塞洺州漳河,自此漳水改为南道为主,漳河流程缩短,成为南 运河的支流。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孙绪(1474-1547年),河间府故城人,字诚甫,号沙溪。弘治十二 年(1499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因被中伤而革职,嘉靖初起太仆 卿。著有《沙溪集》二十三卷,包括文八卷,赋一卷,杂著一卷, 《无用闲谈》六卷,诗七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无用闲谈》 “多深切著明之语,论文论诗,亦各有确见”。
• 即古章水。源出今湖北随州市西南,东南流经安陆市西南、应城市东北界,至三合店东南入于涢水。
作品赏析
• 莎汀四首 其一 明代:孙绪 • 霜厓高处听渔歌,日日壶觞藉浅莎。 • 沙上凫雏还聚散,渭滨熊兆近如何。 • 潮通沧海波声远,地隔红尘月色多。 • 双眼不容云树碍,一帘终夜对明河。 • 莎汀四首 其三 明代:孙绪 • 门前漳水日东流,水际閒汀草自柔。 • 雨后繁枝青似织,风来学舞翠先浮。 • 江湖渺渺还忧国,鸥鹭年年共此丘。 • 寄与上林花木道,明年春色倍相酬。

《沧溟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沧溟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沧溟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沧溟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沧溟集》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诗文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 卢柟有一次梦中神遊东海,但见云霞灿烂,海波振荡,醒来后便动笔写一篇《沧溟赋》,写到 一半,再次倦睡入梦。梦见一人,以刀剖其腹,“抽肠尺五许,莹洁有红黄色”,用水洗乾淨 后放回肚内。卢柟醒来,健笔如飞,挥就成篇。
作品赏析
• 三神山,神话传说东海中仙人所居之山,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 洲、蓬莱,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 丈、瀛洲,仙人居之。”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战国。 战国时,民间 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 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卢柟(1507-1560年),字次楩,一字少楩,又字子木, 明代浚县人,著名文学家。卢柟的作品曾受到嘉靖 年间进士、刑部主事王世贞的高度赞扬;浚县父老 提起卢柟,为他的才华和文学成就感到骄傲,但也 为他的悲惨遭际感到痛心。卢柟遭际被冯梦龙编成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收入《醒世恒言》;《明 史》第二百八十七卷载有《卢柟传》;文学成就被 收入《河南文学史》。
虎蝓偃息,紫魧曝沙,以如渠泛。蜿乗流而覆笠, 武罗屏首以蝹身,帝江蹙足而敛翼。
……………………………………………………… ………………………………………………………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 《史记正义》:“蓬莱、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瀛州,勃海中三神山也。”宋 晁补之《次韵和赵令佥防御春感怀》 :“上书自去千牛卫,挂席欲过三神山。”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风引三神山, 蓬莱 竟谁是?”
• 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 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 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 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 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 瀛洲、蓬莱三山了。
• 三山”又称“三神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 它是传说,不存在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名作“长恨歌”中,非常诙谐的说:“忽闻海上 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既然是仙山,“凡俗”之人哪能见到! 不愧为一代雄主的秦皇汉武,却十分迷信神鬼,据 记载,秦始皇巡幸天下名山大川,曾登崂山望“蓬莱”、“瀛洲”。汉武帝也曾来崂山,祀海 求仙,以求“长生不老”。至宋代,郡守朱处约在秦皇汉武求仙的地方,建起了蓬莱阁,人们 称为“蓬莱仙阁”。
国学 骈体文
沧溟赋
第二十一段
明代 卢 柟
作品赏析
• 歴下李公即李攀龙
•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 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 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