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试卷1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阳县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抗原具有异物性。

也就是说,抗原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
B .抗体、激素的合成分泌过程都有高尔基体的参与
C .细胞免疫只能使靶细胞中的抗原无藏身之处,最终消灭抗原都需要体液免疫的作用
D .过敏反应是一种过强的免疫行为,可以是体液免疫,也可以是细胞免疫
3. 下列关于科学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B.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D.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RNA 是遗传物质
4. 磷酸奥司他韦可用于治疗流感,其分子式为:C16H28N2 O4·H3PO4。

极少数病例用该药物后出现会过敏症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B. 磷酸奥司他韦的元素组成与 DNA 和 ATP 类似
C. 出现药物过敏是一种免疫过度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该药
D. 为尽快治愈流感,同时使用磷酸奥司他韦与抗生素效果更佳
5. 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指导细胞膜塑形蛋白合成的遗传信息储存于DNA 中
B.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 “组件”可能是氨基酸
C. “分子垃圾袋”的形成体现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人体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都能形成囊泡
6.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 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 ,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 的末端P 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
A .ATP 中远离A 的P 容易脱离
B .部分32P 标志的ATP 是重新合成的
C .ATP 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 .该过程中ATP 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7. 右图为电镜下观察的某细胞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B .此细胞既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
C .结构1、2、4、5、6均是由生物膜构成
D .胸腺嘧啶参与碱基互补配对的有1和3 8. 利用生物工程改造生物特性,从而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

下列有关措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培育成青霉素高产菌株
B .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培育成生产人干扰素的酵母菌
C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成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D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成生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
9. 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1 5
A.T细胞起源于胸腺中的造血干细胞
B.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可在淋巴结等部位增殖和分化出来
D.记忆细胞产生于B细胞和T细胞
10.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少食盐,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B.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D.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
11. 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30个DNA分子(构成染色体的),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15条或30条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2.
13. 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传递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B.在晴天CO2浓度过低时,水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合成C5的速率会下降
C.得到电子后的叶绿素a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转变成NADP+
D.叶绿体利用光能直接将ADP转化成ATP
14. 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数目为40时,此细胞可能正在发生()
A.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DNA复制
C.同源染色体联会D.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15. 下列物质中,属于抗原的是()
A.外毒素B.抗毒素C.凝集素D.干扰素
二、主观题(共55分)
1. 目前全球能源危机,各国政府积极开发新能源。

利用植物淀粉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酸性淀粉酶的获取。

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1.
2. 淀粉与碘液呈蓝色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的淀粉酶提取液(酶浓度相同),淀粉溶液等
【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保温1小时。

(4)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⑴填写表中的数值A 、B 、C 、D的颜色深浅程度(用+或—表示)。

⑵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⑶上述结果表明:在最适pH和最适温度条件下,浓度相同的不同来源的淀粉酶,但催化效率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⑷你认为甲、乙、丙三种生物中,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是。

2. 玉米(2N)可进行自交或杂交。

叶绿素合成的关键酶是由A基因控制合成的。

野生型玉米群体中发现A基因突变为A1的杂合个体。

A1基因表达的酶活性降低,使AA1个体的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产物减少。

v是与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邻近的一个DNA片段,调控A 基因的表达。

变异的v序列对野生型A基因的调控,不影响其控制的叶绿素的含量。

玉米的甲品系、乙品系中的变异的v序列分别记为v甲、v乙,两品系的A基因无变异。

(1)玉米甲品系与AA1个体杂交,从后代中筛选AA1个体并与甲品系多次杂交,最终得到v甲纯合的AA1个体(记为AA1 :甲),过程如下所示,通过这样的过程将A1基因整合到甲品系中。

①F1中AA1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此AA1个体核DNA来自甲品系和突变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A1:甲中除A1基因外,绝大多数核DNA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原AA1个体、野生型相比,AA1:甲个体叶绿素含量居中。

用类似的过程将v乙整合进甲品系中,得到的v乙纯合AA1植株的叶绿素含量较原AA1更低。

可以看出v甲、v乙对A1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生型玉米突变而得T品系,T品系的T基因(显性)控制玉米的高分蘖(多分枝)性状,将T基因纯合子与AA1:甲杂交。

T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①请写出二者杂交产生后代的示意图。

②比较二者杂交的后代表型,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以看出A1会减弱分蘖程度。

(3)为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开展研究,将T基因整合到甲品系中,得到T基因的纯合子。

写出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实现这一目的的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可不需考虑v序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3)所得v甲、T基因均纯合的个体与AA1:甲杂交,得到TtAA1个体;将(3)所得v甲、T基因均纯合的个体与已得的v乙整合到甲品系中获得的纯合子杂交,得到F1。

将TtAA1与F1杂交。

①所得后代中,T基因纯合体占____________,AA1和AA的分离比为____________。

②将所得后代进一步选育,所得的具有v乙纯合的TTAA1的个体分蘖数较具有v甲纯合的TTAA1的个体少。

(5)综合上述,推测具有v乙纯合的TTAA1个体分蘖数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 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试验时,以动物肝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

供培养的细胞有甲、乙两种,甲细胞为肝肿瘤细胞,乙细胞为正常肝细胞。

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将数量相等的甲细胞和乙细胞分别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液及其它培养条件均相同。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__________。

(2)在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血清,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乙细胞铺满瓶壁时,其生长____________。

药物试验需要大量细胞,两种细胞频繁传代,甲细胞比乙细胞可以传代的次数更_______。

若用动物的肝脏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需用___________消化处理。

(4)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

(5)已知癌细胞X过量表达与肝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要试验一种抗肿瘤药物Y对甲细胞生长的影响,可将甲细胞分为A.B两组,A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B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经培养后,从A.B两组收集等量细胞,通过分别检测X基因在A.B两组细胞中的________或_______合成水平的差异,确定Y的药效。

4. 下面是有关沙蚕的生长和再生及性成熟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①:将幼年沙蚕后部体节切去,沙蚕能重新长出体节,如果在切除后部体节的同时,除去脑神经节,沙蚕除修复伤口长出尾须外,不能长出新的体节。

实验②:把实验①除去脑神经节的沙蚕,将另一性未成熟的幼年沙蚕的脑神经节植入体腔中,使之游离于体腔中而不与神经系统相连接,沙蚕仍能恢复再生能力。

实验③:把实验①除去脑神经节的沙蚕,植入的脑神经节来自成长的沙蚕,再生作用不能恢复。

沙蚕在性成熟时,身体后部多数体节肌肉特别发达,体节宽大,肉足也变得大而有力,刚毛也大大发展,结果身体变得前部瘦小,后部壮大,为异型化(如右图所示)。

异型化沙蚕游泳能力强,速度快。

实验④:摘除脑神经节的幼年沙蚕体中植入一个来自性未成熟沙蚕的脑神经节,发现沙蚕的性发育就要受到抑制。

实验⑤:摘除脑神经节的幼年沙蚕体中植入一个来
自性成熟的沙蚕的脑神经节,发现沙蚕的性发育不受影
响,继续发育而成异型沙蚕。

(1)通过实验①可以得出:________是沙蚕的生
长和再生是必要的。

(2)通过实验②可以得出:上述结构在沙蚕的再
生中的作用是激素(体液)调节还是神经调节?
____ ____
(3)通过实验②和实验③比较可以得出:只有________沙蚕的该结构才能促进再生的物质。

(4)通过实验④和实验⑤比较可以得出:幼年沙蚕的该种结构产生的物质对性成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