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公主对比研究
宋代公主权力旁落原因探析——以宋仁宗长女兖国公主为例
![宋代公主权力旁落原因探析——以宋仁宗长女兖国公主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9a18d44f01dc281e53af08b.png)
主这样 最娇 宠 的皇女所 拥有 的权 力 、 地位 、 生 活 享 受 也远 远不 能 与 唐 代 公 主相 比, 原 因之 一是 宋 代 皇室约 束教 育子 女态度 严 格 。宋 代 皇 帝一 般 都 不
娇 纵 自己的 子女 , 开 国之 君 尤 其 谨 慎 。宋 太 祖 崇 尚节俭 , “ 魏 国长公 主 ( 太祖女 ) 襦饰翠羽 , 戒 勿 复 用 。( 太祖 ) 又 教 之 日: ‘ 汝生长 富贵, 当 念 惜 福…[ _ 4 9 。
主, 以她为例可以较为清晰地看 出宋代公 主势力收缩、 权力弱化 的情况。
关键词 : 宋代 ; 兖 国公主; 台谏制约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4 4 . 0 5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3 9 1 0 ( 2 0 1 5 ) 0 5— 0 0 1 4— 0 7
作 为 皇室 后 裔 , 王孙 帝 女 自降 生便 笼 罩 着 光 环 。女 性继 承 人 地 位 虽然 低 于男 性 , 但 所 享 有 的 特 权还 是常 人所 不能 比拟 的。这 些金 枝 玉 叶不 仅 在 物质 生活 上骄 奢淫 逸 , 而且 多数 人 在男 尊 女 卑 、 夫 为妻 纲 的封建 家庭 内有 恃无 恐 、 以妻 制夫 , 唐 代 的数位 公 主更是 以权 倾朝 野 、 放 纵不 羁 、 不 守礼 法 著 称 。但是 到 了宋 代 , 公 主 们 突 然 在 政 治 上 失 去 了话语 权 , 即便 是最娇 宠 的宋 仁 宗长 女 兖 国公 主 ,
J OURNAL OF HE NAN UNI VERS I TY OF S C I E NCE AND T ECHNOLOGY ( S OC I AL S C E NCE) I
【doc】浅析唐宋妇女服饰之差异
![【doc】浅析唐宋妇女服饰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d1ea3f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1.png)
浅析唐宋妇女服饰之差异2011.3浅市斤唐帛妇艾服饰之差异.刍-—■浅析唐宋妇灸服饰之差异李敏(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400015)【关键词】唐宋时期;妇女服饰;特色;异同;社会文化背景【摘要】唐代女子服饰是我国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影响深远广博.宋代女子服饰对唐代既有传承,也有自己突出的特色,双方差异较明显.本文通过对唐宋妇女服饰的介绍与对比,分析导致其差异产生的社会文JJ化背景以及各自发展的趋势.I饰作为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个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特点.唐宋时期女子服饰的变化,反映出唐宋时期社会的某些变迁.关于唐宋妇女服饰的文献资料比较丰富,如沈从文编着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晏新志的《大唐文明之花?唐代妇女服饰文化》和刘广军的《宋代流行服饰浅议》等等.研究者大多认为唐宋服饰的风格迥异,但传承与变化并存.本文倾向于探讨唐宋妇女的服饰及其之间的传承与变化,总结出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唐宋命妇SLna与常服由于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古代妇女的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大体上可分为命妇(泛称有封号的妇女)与普通妇女服饰.命妇服饰一般有礼服和常服两类,唐制规定命三种为礼服,即礼仪之服,是有礼仪等级制度后人们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常服则是人们日常生活起居中穿着的服装.(一)唐宋命妇礼服及其异同在命妇的服装制度上,唐代对命妇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有比较完善的制度.《旧唐书》卷45记载:"命妇之服六.棉衣者,皇后受册,朝谒,宴宾,祭祀之服也.翟衣者,内命妇(皇帝的妃,嫔,世妇,女御等)受册,从蚕,朝会,外命妇(卿,大夫之妻)嫁及受册,从蚕,大朝会之服也.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公服者,常供奉之服也.花钗礼衣者,亲王纳妃所给之服也.大袖连裳者, 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服也."《宋史?舆服志》:"后妃之服.一日棉衣,二日翟衣,三日礼衣,四日朱衣."宋代命妇服装制度基本沿浅新唐帛妇女服饰之差异袭唐代,主要的大,小礼服有棉衣,榆翟,朱衣等.如宋代皇后受册,朝会等重大的礼仪场合穿神衣;妃嫔受册,朝会穿榆翟;命妇朝拜皇帝及垂辇穿朱衣.唐宋命妇服装在形制上无太大差异,有继承也有变化.例如唐代皇后的棉衣为袒胸式,其色以红,黄为主,裙拖摆较长,肩搭帔帛,面料轻薄,层数繁多,但富有层次感,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图一).而宋代皇后的棉衣是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连体式服装,用以象征女子在感情上的专一.神衣为V领式,多为深青色,裙拖摆很短,裙上挂白玉双佩及玉绶环等饰物,厚重的面料显得较为低沉朴素(图二).唐朝社会开放,尤其在上层社会,贵族妇女们在穿着上比较自由,受大部分宫廷贵妇青睐的是钿钗礼衣.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要簪金翠花钿,所以称"钿钗礼衣"(图三).(二)唐宋命妇常服及其异同命妇的常服为日常穿着.唐制对命妇常服的规定没有礼服那么严格,但也做了相关的等级规定,例如对官员女眷服装在色泽上有了明确的等级区分.《旧唐书?舆服志》载: "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下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以青,带以输石,妇人从夫色."尽管如此,在开放多元的唐代社会,尤其是生活在京城长安的贵族妇女,在日常服饰的审美选择和实际穿着上依然艳丽华美, 有着自己独特而突出的特点,大体可分为以大袖襦(衫)裙,帔帛为主的传统型,胡服,胡靴组合的胡服型,幞头,男式圆领袍衫的女扮男装型等三种造型.传统型服饰在盛唐时期演变出了半露胸款式,即穿上一种袒领衫,里面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胸脯袒露于外.贵族妇女穿的宽袖袒胸服装,袖子会更大,并有很宽的绣花缘边(图四).唐代方干《赠美人诗》中的"粉胸半掩凝晴雪",就是半露胸式裙装的写照.胡帽,胡服,胡靴组合的胡服型在贞观至开元年间比较盛行,这与胡舞的传人有关.图一乾陵武则天画像图二宋神宗皇后(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图三莫高窟唐代妃嫔穿钿钗礼衣壁画像浅新唐帛妇女服饰之差异由于对胡舞的崇尚,民间妇女也以胡服,胡帽为美,于是形成了元稹《法曲》中形容的"女为胡妇学胡妆"的风气.比较常见的胡服形式是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透空软锦靴和锦绣浑脱帽,有的还佩有蹀躞带(图五).当时影响中原的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的装束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了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一种适合女着男装的气氛.幞头,男式圆领袍衫的图四周哼《簪花仕女图》局部女扮男装型是唐代女服的突出特点之一,在天宝年间比较流行.这种异族服饰风情为贵族妇女所喜爱,特别盛行于宫中.在唐代画家周防的名画《挥扇仕女图》中,便能看到脸上化着红妆,全身却效仿男子装束的仕女,柔美之中透出男性潇洒的风度.相比之下,宋代命妇的常服在款式,色彩上就要简单朴素得多,均以红罗大袖上衣,长裙,帔帛为主搭配.宋朱熹撰的《朱子家礼》记载:"大袖,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图五戴胡帽,佩蹀躞带的唐代妇女图六穿襦裙,帔帛的宋代贵妇(宋人《妃子浴儿图》) 袖长一尺二寸……众妾则以背子代大袖."这种大袖衫是由唐代大袖襦发展而来.宋代的大袖衫,长裙,帔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问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用,是一种礼服,虽然宋代连宫中服装也以窄袖为主,但宽衣大袖仍被视为华贵的标志(图六).《宋史?舆服志》载:"其常服,后妃大袖."由于礼衣少穿用,所以宋代贵妇们时常穿窄袖衫外套长褙子兼作礼服.唐朝盛行的胡服到宋代已基本消失,女扮男装也很少出现,只有少数贵族妇女的女仆穿着,以便劳作(图七).宋代宫中的裙子褶多而细密,叫做千褶裙.福州南宋黄升墓就曾出土一件褶裙,共有60个褶.在宋理宗时,宫中还时兴前后不缝合的拖地裙,名为赶上裙,制为两片,前后各一,两幅相掩,便于骑马.在思想相对内敛的宋朝,除了贴身的"抹胸",还有一件围在腰上的锦巾,称为"腹围",其颜色以黄为贵,称为"腰上黄",寓意富贵吉祥.民间和贵族妇女都喜欢在里边穿抹胸,外边穿褙子,衣襟常敞开,隐约露出内衣的美.清代陈元龙所撰《格致镜原》中就有这样的追述:"建炎以来,临安府浙浅祈唐帛妇文服饰之差异漕司所进程恭后御衣之物,有粉红抹胸,真红罗裹肚."二,唐宋普通妇女服饰唐宋时期普通妇女的服装在款式上也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但一般都是先由宫中兴起,而后再播撒到民间,如前面提到的服饰类型,只是流行的范围都不是很广泛.(一)唐代普通妇女服饰唐代普通妇女的服装以襦裙加帔帛为主.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中唐时期的襦裙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特别是襦衫的衣袖明显宽大,其它无太大变化,基本上都是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 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图八).另外,在肩上或手臂上搭一条长长的条带——帔帛, 走路时随风摆动,美化了女性柔美轻盈的身姿.唐代妇女还喜欢在襦衫外面套一件外套,即"半臂".一般为短袖,对襟,还有套头,翻领或无领等式样.袖长齐肘,衣长及腰,并在胸前用小带子打结,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 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里面.唐代也有将半臂穿在外衣里面的,唐永泰公主墓石椁及韦洞石椁上的线雕人物,衣服肩部都有一种隐约呈现半臂轮廓的装束,就是这种穿法的写照.唐代妇女的襦裙色彩浓艳,主要以红,绿,黄色为多,还有紫,青等色.常用的面料有丝,帛,锦,纱,尤其以纱料制成的襦裙最为常见:大到厚重,富有质感的棉纱邬纱,小到轻如蝉翼的蝉翼纱.还有其他材料的襦裙,如绸裙,罗裙,银泥裙,金缕裙,金泥簇蝶裙,百鸟毛裙等等.由于唐代妇女服饰的多样化搭配,女子的鞋也是种类繁多,足下主要着履,靴,屐等.履以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亦有用蒲草类编成的草履.履头都有点高,因为穿着肥大宽松的裙子走路很不方便,让较高的履头勾住长裙的下摆,才便于迈步走路(图九).与胡服配套的软底透空锦靴和女扮男装的男式长靴也是唐代比较流行的女鞋,靴多以锦制成,纹饰美丽.(二)宋代普通妇女服饰宋代时,唐代的服型及裙型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裙襦搭配.宋代普通妇女着装的搭配一般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配图七穿窄袖短襦长裙的贵妇及穿袍服的侍女(宋人《半闲秋兴图》)图八张萱《捣练图》局部浅新唐帛妇女服饰之差异图九唐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宫女穿着勾住长裙下摆的履裙子,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褙子, 这种褙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其上绘绣花边,时称"领抹".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另外,在左右腋下开以长衩,似有受辽服影响的因素,也有不开侧衩的.衣襟是敞开的,时常会把内衣露出来(图一o).宋代襦裙的种类虽然不及唐代,但依然在保持晚唐五代传统遗风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裙式,即"千褶","百迭"裙,形成了宋代的特点.古诗亦有云"裙儿细褶如皱眉".在裙式上,宋代也流行过一些新的款式,如前后开胯的旋裙,这是便于妇女骑乘驴子出去游玩穿的一种裙子.宋代的衣物色彩没有唐代的鲜艳靓丽,但素雅柔美的颜色也算有自己的特色,如诗句"淡黄衫子郁金裙","草色连天绿色裙", "琛蓝衫于杏花裙"即是写照.在裙子面料上, 宋代也多以纱罗为主,但有的会再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上层社会的妇女穿裤子,外面要用长裙掩盖,而底层的劳动妇女有的直接穿有裆的长裤,上身搭配长褙子,以便劳作(图一一).宋代传统裙襦的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唯衣襟有所不同,可用右衽,也可用左图一0宋代妇女居冢服饰衽.由于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少数民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衣襟左,右衽很有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在裙襦的装饰上,除继承了唐代流传下来的帔帛以外,宋代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新增了玉制圆环饰物,史书称为"玉环绶",它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以便走路或活动时不会随风飘舞而失庄重仪态.按照元朝周密追忆南宋而撰的《武林旧事》中所说,连宋代皇后在回娘家拜家庙时, 也都穿戴大袖长褙子.可见宋时,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奴婢侍从,优伶乐人,均喜欢着此服装,取其既舒适合体又典雅大方.由于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宋代妇女开始裹小脚,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搜山图》, 《杂剧人物图》中的妇女,双足都十分纤小,有些还带有明显的弯势,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已经有妇女开始缠足.因为缠足,宋代妇女的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形状小巧玲珑,鞋小而尖翘,以红帮作鞋面,鞋尖往往做成凤头样.还有一种叫"错到底"的缠足鞋子,是用两种色彩合成的.宫中歌舞女子亦有大足穿靴的,当然这与唐朝胡服配套的软底透空锦靴是不一样的.南方劳动浅市斤唐帛妇图一一穿褙子的杂剧女艺人(宋人《杂剧人物图》)妇女因下地耕作而不缠足,依然穿着唐朝流传下来的平头,圆头鞋或蒲草鞋.毕竟北宋妇女作纤足者尚不太多,宋传王居正所绘《纺车图》中的妇女就穿着普通的平底大鞋(网一二).三,唐宋妇女服饰风向对比及其社会文化背景(一)唐宋妇女服饰风向对比唐朝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而唐代妇女服饰是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史上最浓重的一笔,使一直沿着封建礼教轨道滑行的古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中国历史上所独有的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现代女郎往往把裙衫的袒肩露背作为思想解放,标榜时髦的象征,殊不知在唐代"绫罗纤缕见肌肤"的贵族妇女的大袖纱衫罩就仅系到胸部的内裙上.对于崇尚丰腴胖体之美态的唐妇来说,这是唐王朝开放以来,受到300多个丝绸之路国家的异族服饰文化"感染"后,所特有的"富贵","富态"的瑰丽化身,可与罗浮宫里的"名媛淑女"相媲美,其服饰文化影响深远.2011.3浅祈唐帛妇女服饰之差异塞-一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内在联系.同时,服饰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加之与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1埔^—太F—£=—?闰H臣壮直lflA—时蔷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服主要参考文献: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1,Bonniesmjlh:《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江苏人民尚,甚至于今日的人们观赏唐代服饰亦觉兴出版社,2004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慧主编: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国纺织出版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3,孙机主编:《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非浓艳社,2001年.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4,江冰:《中华日艮{布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5,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上海书搴鸟曼双.,,祥光四射,生惦':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趣盎然,真口]谓一派大厝盛景.2o02年.l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但是7,王彬:《唐墓壁画中的妇女发饰》,((~cOa)2oo4实力远不如前代,是我国封建专制走向衰落年6期.的开始.朝代更替,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变化.8,王安安:《古代服饰制度中服色的文化内涵》,《文,至矍耋.苎警: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文物子,诸王及各级官吏的服制,但与唐代服饰相世界》2~……………………….比,不仅款式少有创新,而且色彩较为单调,10,刘广军:《宋代流行服饰浅议》,《中原文物》199o趋向于质朴,洁净和自然.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宋王朝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国内争斗接连不断,辽,金又相继南下,战争连绵,尤其是到南宋时期,半壁江山,风雨飘摇,权贵们只望苟延残喘,无意在服饰上用心.二是宋代程朱理学影响很大,主张"天理是至善的人,人欲是万恶的,存天理必须灭人欲",使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到很大的箝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服饰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总是被蒙上一层政治色彩,可以说,服饰文化与政治,经济特征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年4期.11,向景安:《中国历代妇女服饰的演变与发展》,《文博)1995年5期.12,吴爱琴:《谈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佩挂制度》,《华夏考古)2005年4期.13,党焕英:《唐代男女服饰及女妆概述》,《文博》1996年2期.14,钱华:《服饰,发式,宋代妇女服饰考》,《中国文学会集刊))1936年3期.15,晏新志:《大唐文明之花?唐代妇女服饰文化》, 《文博)2004年1期.16,葛成雍:《唐代服装与长安气象》,《文博)1988年4期.[责任编辑:许潞梅]。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6c951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5.png)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1. 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塑造了众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对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不同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共同之处。
2. 文学作品一:《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通过描述贾府家族子弟间复杂纷争,展现出了多个鲜明的女性形象。
其中,林黛玉、贾元春等人物塑造了缤纷多样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示了自主、聪慧、坚韧、婉容等特质。
然而,《红楼梦》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造成的束缚与压抑。
3. 文学作品二:《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融合神话传说和佛教思想于一体的奇幻小说,其中唐僧师徒四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
在这个故事中,女儿村的小龙女、玉帝的女儿和妲己等形象展示了勇敢、聪明以及善良等美好品质。
她们不仅是主角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助手,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和包容女性的思想。
4. 文学作品三:《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宋江为首的英雄史诗,其中亦有几位重要的女性形象。
穆桂英、李瓶儿等人物以她们的聪明智慧和无畏勇气来支撑起整个故事。
她们在男性主导社会中出类拔萃,展示出了坚强、独立和反抗等特质。
5. 文学作品四:《孽海花》《孽海花》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部现代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富商家庭世代积累的罪恶与报应来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小说刻画了两位至关重要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罗柔和白湘琴。
两位女性形象寄托着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展现出了追求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6. 比较与总结通过对以上几部古代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形象在不同作品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她们有时是封建礼教下的受压迫者,有时是勇敢、聪明的冒险者,有时则是意志坚定、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卓越人物。
这些形象鲜活地刻画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待女性角色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7. 结论通过比较研究《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孽海花》等古代文学名著中女性形象之间的异同,我们深入了解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刻画的方式和思想观念。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dcb5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b.png)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
唐代仕女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在唐代,仕女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唐代绘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唐代仕女画以其细腻的笔触、写实的表达和娴静的氛围,展现了唐代士人们对女性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之美的赞美。
唐代仕女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初,但真正开创这一题材并形成规模的是唐代中期。
唐中期的仕女画继承了北魏的仕女画,并且在技法上做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唐代仕女画分为两大流派,一个是以《女史箴图》为代表的北方流派,另一个是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的江南流派。
两派画风各具特点,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北方流派的仕女画注重物质生活的描绘,画中的仕女们多数身着华贵的衣饰,坐卧于精致的花鸟园林之中,或品茗闲谈,或弹琴吟诗,展现出一种富有贵族气派的生活态度。
北方流派的仕女画在画面的构图上较为复杂,人物之间的关系错落有致,整体呈现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
江南流派的仕女画则更加注重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表达,画中的仕女们不仅仅是衣饰的陈设,更多的是情感的流露。
江南流派的仕女画在构图上更为简洁明快,注重一种自然而朴素的表达方式,给人以一种清新而纯净的感受。
江南流派的仕女画注重捕捉瞬间的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写实的表现力,表现出仕女们内心的情感和柔美的线条。
两派仕女画的比较可以看出,北方流派注重形式和装饰的呈现,而江南流派则更注重情感与生活的真实表达。
北方流派画家更多地关注仕女的身份和地位,强调奢华和富有,而江南流派则更注重捕捉细节和情感,更注重仕女的内在表达。
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融入了唐代士人的审美观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唐代仕女的美丽和高贵。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b0bf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c.png)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唐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艺术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其中,以仕女画为代表,成为了唐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从唐代仕女画的题材、风格和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一、题材比较唐代仕女画的题材非常丰富,主要分为宫廷仕女、花鸟、山水等几大类别。
在宫廷仕女的题材中,王昭君、杨贵妃、西施等历史名人经常成为画家创作的对象,女子的娇美、娇柔、娴静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美感。
在花鸟画的题材中,画家常常画选一些脉络华丽,鲜艳夺目的花朵。
唐代仕女画中花鸟的题材是以花卉为主,反映了唐代女性的文化雅趣和居家生活的情趣,在不同的图例和题材中表现了景阳宫和宫廷生活。
在山水画的题材中,唐代仕女画经常画出的是一些叠嶂锁道,倾山倒海的山川景色,运用手法技巧将大自然的巨威宏伟表现得一清二楚。
同时通过山水画与仕女之间的巧妙融合表现出女子的神韵和美感。
综上所述,唐代仕女画的题材多种多样,反映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底蕴和女子的情感氛围。
二、风格比较唐代仕女画的风格主要有动态的写实与静态的写意两种,前者强调写实性,后者则更加注重简约与意境。
从风格上看,唐代仕女画与唐代文人画的异曲同工之处是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意象化、意境化和意味化。
动态写实主要体现在画面的细致刻画上,对人物的绘画力图追求真实、传神。
如《仕女图》中展现了仕女家中日常生活的情形,具有强烈的写实性。
而静态写意则通过笔墨简练,着重表现画家对主题的主观诠释与感性表达。
如张萱的《仕女图》笔墨洒脱,色彩鲜艳,运用淡墨加彩渲染淡雅的空气感,让人挹注其中的仕女仿佛气息清新。
三、艺术特色比较唐代仕女画是将人物和环境和谐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画家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采集力,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出了唐代女性的美。
同时作品所表现的女子的性格也十分丰富,有慈母、吟咏者、游赏的等等。
这些形象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弘扬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特点。
此外,唐代仕女画的颜色丰富而浓郁,立体感强,常常以饱和度高且强烈对比的颜色来渲染画面,通过色彩营造出娇美、柔和甜蜜的情感氛围。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4827d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0.png)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
唐代仕女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唐代社会上层女性生活为主题。
与其他时代的仕女画相比,唐代仕女画在表现手法、题材选择和艺术特色上有许多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唐代仕女画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独特魅力。
在表现手法上,唐代仕女画具有更加写实的特点。
通过精细的绘画技巧,艺术家能够
准确地描绘仕女的面部表情、服饰细节以及背景环境,使作品更加逼真。
唐代仕女画在题材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除了描绘宫廷仪式和雅集场景外,唐代仕女画
还展现了仕女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姿态。
有的作品表现了她们在梳妆打扮、读书学艺、
游园游玩等活动中的风采,有的作品则展示了她们与男子相互交往的场景。
这种多样化的
题材选择使得唐代仕女画更加生动有趣。
唐代仕女画在艺术特色上独具一格。
作品中的仕女常常被描绘得端庄娴雅、风姿绰约,给人一种优雅高贵的感觉。
而且,唐代仕女画在色彩运用上更加鲜明明亮,充满了欢快和
活力。
这些特点使得唐代仕女画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独具魅力的一支。
在唐代仕女画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比较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探讨他们在题材选择和
艺术手法上的差异。
王维的仕女画注重写意,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来表现仕女的
姿态和心情;而韩干的仕女画则更加注重细腻的表现和丰富的细节,营造出绮丽华美的画面。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仕女画的发展和演变。
简述唐朝与宋朝女子服饰的异同点_概述及说明
![简述唐朝与宋朝女子服饰的异同点_概述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3ca3a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3.png)
简述唐朝与宋朝女子服饰的异同点概述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
女子服饰在这两个朝代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和差异。
本文旨在简述唐朝与宋朝女子服饰的异同点,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出这两个时期女子服饰演变的规律与趋势。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概述,说明研究目的以及结构。
其次,将具体介绍唐朝女子服饰和宋朝女子服饰的基本情况,并分别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随后,在对比分析部分,将总结并归纳出主要的异同点。
最后,在结论和展望部分,回顾全文内容并展望后续研究方向。
1.3 目的研究唐朝与宋朝女子服饰的异同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历史时期女性生活状态以及社会文化特征。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发现服饰演变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旨在系统地概述唐朝与宋朝女子服饰的异同点,并尽可能详细地呈现其特点和变化,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女子服饰的视角。
2. 唐朝女子服饰:2.1 简述唐朝女子服饰:唐朝时期,女子的服饰注重显示阶层和身份。
贵妇人的服装通常由多层衣物组成,包括内衣、对襟袍、外袍和裙子。
其中,对襟袍是贵妇人的主要上衣,它的颜色和款式经常表明着其社会地位。
在唐朝,丹霞红、玛瑙绿等深红色、浅红色以及青白色是贵族女性最喜欢的颜色。
而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颜色和花纹开始出现在女子服饰中。
贵妇人经常佩戴各种首饰来装点自己,如金银首饰、宝石挂件和绣花针线盒。
2.2 异同点一:与宋朝不同,唐朝女子的长袖衫裙主要采用直筒式剪裁,并且没有褶皱或流苏装饰。
这种简约的设计突显了唐代女性追求清新端庄和高雅气质的审美观念。
此外,在唐朝,女性的长袖衫裙通常有较短的下摆和前襟,展现了更多的身体曲线。
2.3 异同点二:唐朝女子喜欢将头发盘起,并用类似玉簪、金钗等首饰来固定。
唐传奇和宋元话本女性形象之比较
![唐传奇和宋元话本女性形象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79d8d2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1.png)
目录摘要 (III)第一章绪论 (1)一、简介唐传奇和宋元话本女性形象 (1)1、唐传奇的女性形象 (1)2、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2、存在问题 (3)第二章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 (4)一、社会背景 (4)二、作者出身 (7)三、宗教影响 (7)第三章艺术形式对比分析 (9)一、唐传奇艺术形式 (9)二、宋元话本艺术形式 (11)第四章对现当代文学以及现当代女性行为的启示 (12)参考文献 (14)中文摘要唐传奇到宋元话本都是我国古代小说在不同朝代的表现形式,其中无论是唐传奇还是宋元话本都塑造出了经典的女性形象,本文针对造成两个朝代形成不同女性形象的成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进而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封建思想对女性精神,心里造成的影响,让我们充分发觉封建枷锁深入人心。
通过对比一方面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从古到今不同女性形象的演变的内在趋势,另一方面有利于现代女性对于古代女性树立正确的观念,鼓励现代女性自立自强,塑造自身健美的人格,从长远的角度看有利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唐传奇;宋元话本;女性形象;封建社会;精神思想AbstractTang Chuan qi to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re ancient Chinese novels in the form of different dynasties, which both Tang Chuan qi and Song Yuan script will create a female image in classical, aiming at the causes of two dynasties formed the different female images are compared, by comparison and understanding to the social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and the feudal thought on female spirit influence, causes of heart, let us fully realize the feudal yoke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By comparing the hand intrinsic tendency for peopl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from ancient to present different images of women, on the other hand, is conducive to the modern female to the ancient women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encourage the modern female self-reliance, shaping their own healthy personality, from the long-term perspective is conducive to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Keywords:Tang Chuan qi;Song and Yuan Dynasties;feudal society thought ;female spirit第一章绪论一、简介唐传奇和宋元话本女性形象1、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唐传奇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传奇是小说的一种文体形式,传奇之名源于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今名是宋人将此篇收入《太平广记》时改题。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77cf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8.png)
唐代仕女画的比较研究唐代仕女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它以描绘唐代宫廷女性为主题,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对唐代仕女画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在不同画家和时期中的差异和演变。
我们来看唐代仕女画的起源和发展。
唐代仕女画的兴起主要与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文人画家门类的增多有关。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宫廷女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绘画艺术也开始注重对女性形象的描绘。
唐代的绘画家们多以士人身份出身,他们通过文人画的形式来描绘女性,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婉约的特点。
唐代仕女画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描绘宫廷女性的妆容、服饰和仪态;二是描绘女性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
这些画作往往以女性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华丽的色彩表现女性的柔美和端庄。
唐代仕女画多以纸本设色为主,画面常常以粉红、淡黄等柔和的颜色为主调,给人以温婉、秀美的感觉。
在画家的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唐代仕女画也有一定的差异。
唐代仕女画的代表画家有韩干、周昉、裴文中等。
韩干的仕女画以细腻的线条和精湛的细节描绘见笑而识羞的女性形象,周昉的仕女画则以古典的风格和大气磅礴的笔触表现女性的高贵和温柔,裴文中的仕女画则注重丰满的形体和丰富的色彩处理。
不同画家的选择和注重点不同,使唐代仕女画呈现出多样化的风貌。
唐代仕女画还受到了诗词的影响,常常与文学作品相结合。
很多唐代的文人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们在绘画中常常借用诗词来表达对女性的赞美和倾慕之情。
这种艺术形式使唐代仕女画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文化和艺术的内涵。
唐代仕女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它以描绘唐代宫廷女性为主题,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仕女画在画家的选择、表现手法和与诗词的结合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这些差异为唐代仕女画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使之成为了古代绘画中的重要艺术品种。
唐宋诗比较研究
![唐宋诗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920923af45b307e87197f8.png)
唐宋诗比较研究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唐宋诗歌在风格情调上有着整体性的差异,这也早已是诗学界公认的事实。
自南宋始,历代诗论家便十分重视二者的比较,且褒抑不一,其中较中肯的评述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性格分之殊。
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简单地说就是唐诗重情,而宋诗逐理把握。
缘何形成这两种审美追求明显不同的诗歌范型,是深入了解唐宋诗分别的重要环节。
但是关于唐宋诗孰劣孰优的问题,历来见仁见智。
在此,本文通过唐宋两个不同朝代的社会背景和根据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的诗之五法: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为划分,着力从这两大方面对唐诗和宋诗进行粗浅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唐诗宋诗比较研究诗法正文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上古歌谣的起源,经历《诗经》《楚辞》到汉乐府民歌,再到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建安诗风,穿过正始之音与太康风流,接着是晋宋诗歌和南北朝民歌,最终在盛唐时形成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之诗,以至于越过“夕阳无限好”的晚唐风韵,见于深析透辟、以意见胜的宋朝诗歌,到这,中国诗歌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高潮。
然而,唐宋诗歌,在风格情调上有其整体性差异,这早已是诗学界公认的事实。
自南宋始,历代诗论家便十分重视二者的比较,且褒抑不一,其中较中肯的评述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性格分之殊。
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简单地说就是唐诗重情,而宋诗逐理把握。
缘何形成这两种审美追求明显不同的诗歌范型,是深入了解唐宋诗分别的重要环节。
但是关于唐宋诗孰劣孰优的问题,历来见仁见智。
在此,本文通过唐宋两个不同朝代的社会背景和根据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的诗之五法: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为划分,着力从这两大方面对唐诗和宋诗进行粗浅的比较研究。
首先,唐宋诗都深刻体现着各自时代的烙印。
唐宋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审美旨趣比较
![唐宋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审美旨趣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68a79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4.png)
研究结论对艺术史研究的价值意义
01
通过比较唐宋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审美旨趣,有助于深入了解两 个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特点。
02
本研究可为艺术史研究和女性形象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对于理解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进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艺术创作03
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唐宋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审美旨趣比较
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审 美旨趣
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审美旨趣主要强调的 是一种丰满、华贵的美,这种美与唐代社会 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密切相关。此外, 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也强调一种端庄、优 雅的气质,这种气质与唐代文化的开放和多 元密切相关。
宋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审 美旨趣
优美身材和娴静气质。
女仆形象
唐代绘画中还有一些女仆的形 象,这些女仆通常穿着朴素的 服饰,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形 象地展现了唐代女性的家庭角
色。
唐代绘画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细腻的描绘
唐代绘画中对女性形象的描绘 非常细腻,注重细节的刻画, 如脸部的轮廓、眉宇间的情感
、头发和服饰的质感等。
写实的风格
唐代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描绘具有 写实的风格,注重对实际形象的 描绘,不过分夸张或抽象化。
宋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审美旨趣主要强调的 是一种清瘦、秀雅的美,这种美与宋代社会 的内敛和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密切相关。此 外,宋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也强调一种婉约 、柔情的气质,这种气质与宋代文化的内敛
和情感细腻密切相关。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唐代绘画中女性形象以丰满、 华丽为特点,追求健康和活力
。
宋代绘画中女性形象则以清瘦 、内敛为特点,注重内心修养
论唐宋时期妇女服饰隐含的审美趋向
![论唐宋时期妇女服饰隐含的审美趋向](https://img.taocdn.com/s3/m/ca3eefbd65ce050876321354.png)
口 定 西 师 范 高 等 专 科学 校美意 识 。 唐 永 霞 容的审
裙” ,以百 鸟 的羽 毛 为原料 , 正视 为 一 色 , “ 傍
视 为一 色 , 日中为 一 色 , 中为一 色 , 百 鸟 影 而
交领 、 襟 , 口 、 身 清 秀 苗 条 , 瘦 贴 身 , 对 袖 腰 窄 交 领 深掩 。宋 代 也 流行 多 褶 裙 ,即 “ 幅大 八 裙” 裙长拖 地 , 饰 足型 。I其 特点 也 是 以窄 . 掩 4 ] 为美 . 身 细长 , 摆宽 大 , 袅婷 婷 。宋代 张 腰 下 袅 子 野 《 萨蛮 》 “ 纹 衫 色 娇 黄 浅 , 头 秋 叶 菩 :簟 钗 玲珑剪。 轻怯 瘦腰 身 , 窗病 起人 。” 纱 『庞元 英 5 《 老妇 吟》 “ : 紫襦 叶 叶 绣重 重 ,金 雀银 凤各 一 从 。汗湿 时装 行渐 困 , 瑭水影 同春送 。 『宋 横 ”6
着 窄袖短衫 , 下套 紧身长 裙 的“ 时世装 ” 。除 了 传 统的斜 领外 , 宽松 大方 的 圆领 、 领 、 方 直领 、 翻领 、 心领 也应运 而 生 。 鸡 最能 体现 唐代 妇女 服饰 开放 的是一 种袒 领 。 种领 子开 口很 大 , 这
不 仅脖 子全 部裸 露 .而且 连胸 部也 处 于 半遮
始 充 分 根 据 自 己的 喜 好 去 尽 情 发 挥 审 美 想
象 ,而不 再畏 惧 触犯 了礼 教 的天 条和 显 贵 的
忌讳 , 美意 识趋 向 于开放 、 容 , 达 。服饰 审 包 豁 的艺 术化 , 艺术 的生 活化 . 疑对 唐代 男 子产 无 生 了巨 大的 审美 诱 惑 ,致 使唐 代 比以前 任何 朝 代增 加 了新 的审美 情 调 和 色彩 .而唐 代妇
历史趣谈历史大宋帝国的公主是历史上最守妇道的楷模
![历史趣谈历史大宋帝国的公主是历史上最守妇道的楷模](https://img.taocdn.com/s3/m/ac75175b69eae009581bec93.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大宋帝国的公主是历史上最守妇道的楷模导语:古代女人所谓的恪守妇道,多指贞节、孝敬、卑顺、节俭而言。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驸马娶公主不叫娶而叫“尚”,一个“尚”字便说明了公主在家古代女人所谓的恪守妇道,多指贞节、孝敬、卑顺、节俭而言。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驸马娶公主不叫娶而叫“尚”,一个“尚”字便说明了公主在家庭中地位高于驸马,不仅高于驸马,也高于公婆。
因此,让公主恪守这些妇道恐怕是很难的,即便恪守了,也会走样儿。
跟唐代相比,宋代皇帝多要求公主“修妇道”,而公主们一般也能加以恪守,但依然显得有些另类。
披麻戴孝一辈子不改嫁,另类的贞洁。
我国向有妻子为丈夫服孝三年的丧服制度,唐宋时法律更是明文规定“居父母及夫丧而嫁者,徒三年。
”但唐代公主通常并不认真为驸马服丧,安乐公主甚至居丧改嫁,并且将婚事大操大办,而皇帝、皇后、文武百官还亲自前往庆贺。
相反,公主死后,驸马为公主服丧却要超过制度规定的一年而服满三年。
与唐代公主不同,宋代公主为驸马服丧一般都遵守规定,甚至长期居丧。
如李遵勖死后,随国公主“衰麻未尝去身,服除,不复御华丽。
尝燕禁中,帝亲为簪花,辞曰:‘自誓不复为此久矣。
’”宋代社会并不讳女子改嫁,士大夫家妇女改嫁的事例很多。
范仲淹幼年丧父,其母便改嫁朱姓;范仲淹之子纯佑早死,范仲淹还做主将寡媳嫁给弟子王陶。
王安石之子精神异常,儿媳庞氏极为受罪,王安石便代她择婿而嫁之。
朱寿昌之母刘氏早年改嫁,后来朱寿昌寻迎刘氏归家,便“以孝闻天下”,王安石、苏轼等人争为诗赞美之。
就连说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著名理学家程颐也还是帮丧夫的外甥女改生活常识分享。
浅析唐公主社会地位之演变
![浅析唐公主社会地位之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8c861ce5901020207409cfd.png)
浅析唐公主社会地位之演变摘要从女性角度出发,按照阶级来划分,女性可分为被统治阶级女性,即劳动妇女;统治阶级女性,即贵族妇女。
公主当属于统治阶级,但是,她们不同于一般的官贵妇女,更不同于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享有与生俱来的尊宠与富贵,也体味了因之而来的悲苦与无耐。
唐代公主的社会地位的演变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对唐代公主社会生活应该作为一个重要放面来研究。
本文就以唐代公主作为研究对象,从公主的社会地位及其原因还有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几个的影响。
方面来论述,从而进一步说明当时唐王朝的社会风貌和特点以及对当朝关键词:唐公主社会地位演变一、唐公主社会地位之体现社会地位,是一个反映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差别性的社会学概念,具体是指人们在社会等级中所处的位置,并通过人们在社会上所尽义务、拥有的权力,以及受到的待遇等表现出来。
社会地位包括规定性地位和争取性地位两种。
前者通过法律等明文规定的形式加以确定,后者则通过个人(或团体)努力争取获得的社会地位。
唐朝妇女分为上层妇女和中下层妇女,上层妇女主要是指后妃、公主(附郡主、县主)、贵族、宦门妇女等。
而中下层妇女则包括平民劳动妇女、商贾妇女、妓女、奴婢等。
公主是对皇帝女儿的称呼,最先来源于公主的婚嫁仪式“《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颜师古曰:‘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1】由于父母不能为儿女主婚,天之礼王主,故称“公主”。
公主作为作为专制君主的家庭成员,帝子天姬、金枝玉叶,其社会地位应属规定性地位即通过法律等明文规定的形式加以确定。
她们是唐代妇女中的高贵者、权势者,是上层妇女中重要的代表,享有崇高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其社会地位是可想而知的。
以下从赐封、公主参政、社会交往及公主的婚姻状况来谈公主的社会地位的演变,究竟其比以往以及后世公主有其怎样的特殊地位。
(一) 赐封赐封即赏赐拜封,包括封爵、赏赐土地、奴仆、宅第等。
按照唐朝的命妇制度,“皇姑为大长公主,正一品;姊妹为长公主,女为公主,皆视一品”【2】。
郡主和公主哪个地位高
![郡主和公主哪个地位高](https://img.taocdn.com/s3/m/2985d2c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d.png)
郡主和公主哪个地位高
1、公主,一般指的是古代皇帝的女儿,而郡主则是其他皇室宗亲的女儿,在地位上,郡主要远比公主低的多。
2、在古代,并非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像是亲王的女儿,或是被派出去和亲的人也是可以被破例封为公主的。
郡主、公主都是贵族女性的封号,郡主在不同时期的都有区别,晋到唐宋是封皇太子的女儿为郡主,到明清时郡主则是一般封给亲王的女儿.至于公主,是封给皇帝的亲生女儿(元朝那蒙古的不按规矩出牌,皇帝和亲王的女儿都封公主,金朝那女真族也不同,皇帝女封县公主,亲王女封为县主)
至于郡主的地位,,郡主也就是官二代,他的地位不要紧,重要是她老爸的地位,他老爸什么地位她也就什么地位了。
21世纪后,郡主就不封了,不过公主就还有这封号,只要那个人爱你,就可以把你封为公主~~。
唐宋公主对比研究
![唐宋公主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7ca0d9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4.png)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431 唐代公主分析1.1 唐代公主性格类型分析公主,做为帝王的女儿,身份地位极其显赫,是真正的天之骄女,出身大致相同,但是作为单独的个体,她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1.1 骄奢淫逸型特殊的身份背景,造就了公主们骄横放肆,目中无人的性格,她们追求生活的享受,过着尊贵奢侈的公主生活。
这种性格类型的公主的典型代表有房陵公主、高阳公主、长宁公主、成安公主等数十位公主。
按照唐代的规定,公主具有享食邑的特权。
通过这种特权,她们可以获得巨额的封物收入,这是她们奢侈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且自武后始,对公主的封赐更是到了泛滥的地步。
这些公主依仗权势,千方百计地对百姓进行掠夺,聚敛财富。
1.1.2 贤惠孝悌型贤惠孝悌型公主虽然同为公主,但是这类公主却恰好与当时的社会妇女规范相符合,她们对父母孝顺,对丈夫恭敬,对舅姑亲戚能够持之以礼,品德贤良。
具有这类性格特征的公主主要有襄城公主、和政公主、升平公主、岐阳庄淑公主等。
襄城公主嫁给萧锐后,却执意与公婆同住,晨昏定省,精心侍奉公婆于左右,尽到一个媳妇的应尽的义务。
岐阳庄淑公主能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亲自为婆母侍疾。
在唐代奢靡的风气下,汉阳公主能坚持勤俭的作风,这些在历代公主中是难得一见的。
1.1.3 出世入道型唐代公主入道人数之多,在历代封建王朝是较为罕见的。
她们入道的目的多种多样,这种类型的公主有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华阳公主等。
她们都抛弃了世俗的繁华生活,希望能在道教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
公主入道的生活不是一般人可望其项背的,豪华的府邸,奢华的道观,过着自由自在的“道士”生活。
1.1.4 热衷政治型作为天子的女儿,公主们有着天生的优势接触政治,取得权势并对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
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有很强的权利欲,在武则天重病之际,她支持张谏之发动政变,诛杀二张,稳定了政局,由此影响力大增并开始了对朝政的干预。
余韵悠且长——杨贵妃形象在唐宋传奇中的流变
![余韵悠且长——杨贵妃形象在唐宋传奇中的流变](https://img.taocdn.com/s3/m/5c07a6f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9.png)
Vol.37No.3Mar.2016第37卷第3期2016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自古帝王和后妃的爱情故事颇受民间关注,杨贵妃和唐玄宗这段帝妃恋更因安史之乱和马嵬坡之变,在后代众多演绎中增添了家国天下的沉重感情。
在杨妃形象流变过程中,《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等作品从体裁、传统文化和接受层面的角度加以分析重视,而陈鸿《长恨歌传》只是作为《长恨歌》的传提及,乐史《杨太真外传》则研究甚少。
两部作品即分别是唐、宋传奇中杨妃题材的代表作,在塑造杨妃形象自然有所不同,也是其形象流变中可或缺的一节。
且唐宋传奇虽常被一起提及,却有着不可忽视和逾越的差异,关照唐宋二朝不同生存状态,并在具体描写、情节和品评考察中,两个截然不同却形象鲜明的杨妃呼之欲出。
一、杨贵妃美的阐释:简明勾勒和平实详瞻杨贵妃为四大美女之一,其容貌姿态想见一斑。
《长恨歌传》中,陈鸿描绘杨妃体态外貌用语考究,比如李夫人之神韵“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又有我见犹怜的娇柔,“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
举止闲冶,转动照人”[1],但都属极为简明的粗线条勾勒,也是唐传奇在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时常用的手法,如《李娃传》中描写李娃“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明眸皓腕,举步艳冶”[2],《莺莺传》中:“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3]三两句虽未细节刻画,详述女子基础外貌,却以风韵神致代替之,也使读者联想出女子姣好的容貌、体态的娇媚。
相对于六朝小说,“有意为小说”的唐传奇,在人物形象的展示上更为刻画精心巧妙,也可看出唐传奇中这些描写语言已脱离单纯的外貌描写,着意将读者难以感知的人物内在的气质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在形象的描写上偏向于神韵。
同时,唐传奇“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也增添了关于贵妃描写中“诗笔”的特征。
唐代嫁妆消费考
![唐代嫁妆消费考](https://img.taocdn.com/s3/m/b34dead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8.png)
唐代嫁妆消费考王晓【摘要】唐代形成提供丰厚嫁妆的习俗是古代婚姻观念由尚门第向重财婚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唐宋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资助的10贯钱可看作是嫁妆的最低消费,稍微富有之家的嫁妆已十分丰厚,公主的嫁妆约为500万贯,县主的嫁妆约为3630贯。
厚嫁的社会风气产生了贫女难嫁、婚姻愆期、卖女娶妇等社会问题。
社会和国家主要采取亲友和政府出资助嫁两种措施来应对这种习俗。
%The custom of providing abundant dowries were formed in the Tang dynasty , indicating a shift of social value on marriage from social status orientation to money orientation .While the minimum consumption of dowries was 10 guan funded by government , well-off families often provided large dowries .The dowry of a princess was worth about 5 million guan, and that of an agate nushi was 3630 guan.That was the reason why girls from the poor families can hardly get married and in some cases daughters were sold for the sons to get a wife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social responses were established where those poor women would get help from either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ons or the government to get married .【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56-61)【关键词】唐代;嫁妆消费;社会应对【作者】王晓【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92.22有唐一代是中国古代婚姻观念由尚门第向重财婚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逐渐形成了男女双方都注重嫁妆的习俗,嫁妆越来越成为婚姻缔结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形容公主的诗经
![形容公主的诗经](https://img.taocdn.com/s3/m/57d714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7.png)
形容公主的诗经在古代的诗词文化中,公主常常被描绘成高贵、美丽而又温柔贤淑的形象,成为了唐宋诗人们梦寐以求的艺术对象。
他们借助华美的语言和绮丽的图景,创作了一首首充满诗意的诗经,以表达对公主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下面,我将以诗经的形式,展示对公主形象的描述与描绘。
第一首:《晨曦公主》晨曦公主,容貌清丽,宛如初绽的花朵,婉约的面庞,比玉更美,照亮了整个世界。
她的发丝,如黑夜的瀑布,熠熠生辉,她的眼睛,明亮清澈,晶莹剔透,仿佛星辰璀璨。
她穿一袭淡黄的罗裙,宛若蓝天的晚霞,飘逸动人,她戴一朵红莲花,在她耳边低语,轻声细语。
她温柔而高洁,像清晨微风,轻拂着每个人的心。
第二首:《月光公主》月光公主,皎洁无暇,如玉碧空中的明月,她的脸颊,洁白如雪,亮如明珠,美丽动人。
她的唇红齿白,如鲜花初绽,散发着芬芳的气息。
她身穿一袭银白的长裙,如月光晕染下的瀑布,她戴一颗明珠的王冠,佩戴在她头顶,尊贵华丽。
她是那月夜的仙子,给予世间以温暖和梦幻。
第三首:《花海公主》花海公主,绽放盛开,花瓣翩翩如笔尖飞扬,她的笑容,如春光般绚烂,芬芳迷人,美丽绝伦。
她的手指轻掠过花朵,洒下一地花海,倾城倾国。
她身着一袭七彩的霞裳,如花海中的彩蝶翩跹,她系一条细细的彩带,随风飘荡,婀娜多姿。
她是那花海的守护者,赋予世人花开的美丽。
在这个诗经中,我通过形容公主的容貌、服饰和所具有的特质,将她们描绘得极为美丽高贵,同时也流露出她们的温柔柔和与高洁贤淑之情,展现出古时公主形象的魅力和气质。
公主们如晨曦般明媚,如月光般皎洁,如花海般光彩夺目,她们不仅象征了美与温柔,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梦幻和向往。
这些描述的诗经不仅展现了公主的华丽与高贵,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无疑,这些唐宋诗人们为公主形象赋予的浪漫情怀,将成为千百年后人们赞美公主之美的经典之作。
两《唐书·列女传》与《宋史·列女传》之承续与流变中期报告
![两《唐书·列女传》与《宋史·列女传》之承续与流变中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a383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3.png)
两《唐书·列女传》与《宋史·列女传》之承续与流变中期报告《唐书·列女传》和《宋史·列女传》都是中国文史传统中比较重要的女性人物列传文献,讲述了许多历史时期杰出的女性人物的故事和事迹。
这两部文献的相似之处在于其内容均是关于女性的生活、情感、品德和功绩等方面的详细描写,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态度和传统观念。
但是,这两部文献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差异和不同之处。
首先,它们的历史时代不同,《唐书·列女传》是唐代的文献,而《宋史·列女传》是宋代的文献。
因此,两部文献关注的女性角色和叙事方式都有所不同。
例如,《唐书·列女传》中的女性角色多为宫廷女官、公主和夫人,而《宋史·列女传》中则更多地关注民间女性和知识女性。
叙事风格也有所不同,《唐书·列女传》的写作风格更为简练,而《宋史·列女传》则更注重对细节的描写。
其次,两部文献的承续和流变也有所不同。
《唐书·列女传》在唐代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传阅和使用,成为当时关于女性史和文学方面的重要文献,在后世也影响广泛。
而《宋史·列女传》则相对晚出,虽然在当时也颇受欢迎,但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影响力并不如前者显著。
此外,《宋史·列女传》中对女性角色的表现和评价相较于《唐书·列女传》也更加客观和理性,更加强调女性品德道德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唐书·列女传》和《宋史·列女传》都是古代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女性文献,虽然二者间存在差异和变化,但对于研究女性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宋 代公 主分 析
2 . 1 宋 代公 主性 格 类型 分析
2 . 1 . 1 贤 惠孝 悌 型 与 唐 代 飞 扬 跋 扈 的 公主 们 相 比 , 宋 代
为 了实 现 边 疆 的 和 平 , 维 护 国 家 的 稳
1 . 2 唐 代公 主 婚姻 类 型 分析
公 主 们 虽 然 较 之平 民 女 性 过 着 优 越 甚 马 并 肩作 战 。 一 些 远 嫁 的 和 亲 公 主 也 为 政
放肆 , 目中 无 人 的 性 格 , 她们 追 求 生 活 的 享 至 奢 靡 的 生 活 , 但是 跟平 民女性 一样 , 她 局 的 稳 定 做 出了贡 献 , 具 有一 定 的 政 治 影 受, 过 着尊 贵 奢 侈 的公 主 生活 。 这 种性 格 类 们 对 自己 的 婚 姻 没 有 什 么决 定 的 权 利 , 都 响 。当然 , 也 有一 些 公 主 , 为了一 己私 欲 , 搅 甚 至 有 的时 候 , 为 了需 乱 政 局 意 图 获 得 权 势 , 具 有 非 常 恶 劣 的 影 型 的 公主 的 典 型 代 表 有 房 陵 公 主 、 高 阳 公 要 听从 父母 的 摆 布 , 主、 长 宁公主、 成安公主等数十位公主。 按 要 , 她 们 会 成 为政 治 的 牺 牲 品 。通 过 对 史 响 。 唐 代 公 主 的 婚 姻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照唐 代 的 规 定 , 公主具 有 享 食 邑 的特 权 。 通 料 的 分 析 , 过这 种特权 , 她 们 可 以 获 得 巨额 的 封 物 收 种 类 型 。 入, 这 是她 们 奢 侈生 活 的 主 要 经济 来 源 。 而
姻。 对于唐朝而言, 用和亲这种政策, 可 以 太 宗 的 荆 国大 长 公主 琴 棋 书 画 样 样 精 通 ,
贤惠 孝 悌 型 公 主 虽 然 同 为 公主 , 但 是 加 强 与 周 围 少 数 民族 政 权 的 联 系 ,实 现 和 嫁 人 后 对 驸 马 的 食 客 更 是 礼 贤下 士 。英 宗
其差异的原因进行了 分析。 该文对 于唐宋公主的研究有一定的价 值。
关键 词: 性格 类型 婚姻类型 政 治影响 中图分类号 : G 6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一 O 9 8 x ( 2 0 l 4 ) 1 0 ( a ) 一 0 l 4 3 — 0 2 Biblioteka 1 唐 代 公主 分 析
1 . 1 唐 代公 主性 格 类 型 分 析
显赫 , 是 真 正 的 天之 骄 女 , 出身 大 致 相 同 , 不同, 大致 有 以 下几方 面 。 1 . 1 . 1 骄 奢 淫 逸 型
特 殊 的 身 份 背 景 ,造 就 了公 主 们 骄 横
持 张谏 之发动政 变 , 诛 杀二张 , 稳 定 了 政 够 广 泛 地 参 与 社 会事 务。 作 为 公主 , 她们 有 局, 由此 影 响 力大 增 并 开 始 了 对 朝 政 的 干 得 天 独 厚 地 条 件 参 与政 治 , 并 影响政局 。
公主、 升平公主、 岐 阳 庄 淑 公主 等 。襄 城 公 公主 只是 一些 政 治 牺 牲 品而 已。
公主 , 做 为 帝 王 的女 儿 , 身 份 地 位 极 其 预 。中宗 被 暗 杀 后 , 扶 持 相 王登 基 。 权 倾 朝 高 祖 的 平 阳 公主 , 招募 军 队 , 为 其父 扫 平 了
野, 甚 至 能 干 预 太子 的 废 立 。 安 乐 公主 则 公 长 安 周 围 的 障 碍 , 为 大 唐 的 建 立 立 下 了汗
这 类 公主 却恰 好与 当时 的 社 会 妇 女 规 范 相 平 的 最 经济 的 政 策 。 在整 个唐朝 , 共 有2 0 的 魏 国大 长 公主下 嫁后 , 每 日给 婆 母 送 饭 ,
其 中 有6 位 是 病 时 亲 自侍 疾 。 对 姑 舅 孝顺 , 对 夫婿 更 是 恭 符合, 她 们 对 父母 孝 顺 , 对丈夫恭敬 , 对舅 位 公主 被 嫁 给 少数 民族 首 领 , 姑亲 戚能够 持之 以礼 , 品德贤 良。 具 有 这 真 正 出 自皇 室 的 公 主 。这 种 政 策 固 然 在 一 敬 礼 遇 非常 。 但是说到底, 这 些 类 性 格 特 征 的 公主 主 要 有 襄 城 公 主 、 和 政 定程 度 上 有 其 积极 意 义 , 2 . 1 . 2 恬 淡 俭 节
! ! !
: !
创 新 教 育
Sci en ce an d Te ch no l ogy I n n ova t i on He r a l d
唐 宋 公 主 对 比研 究
( 临沂职业 学院
摘 张梅 山东临沂
2 7 6 0 0 0 )
要: 该文以唐代和 宋代的公主 为研究对象, 从性格 类型、 婚姻 类型和政治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 了对比研 究, 从 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造成
的地步。 这 些 公主 依 仗 权 势 , 千方 百 计 地 对 定 , 唐 代 盛 行 和 亲 政 策 。所 谓 和 亲 , 一 般 百姓 进行 掠 夺 , 聚 敛 财 富。 1 . 1 . 2 贤惠 孝 悌 型
都 是 中原 朝 廷 与 少 数 民族 首 领 之 间实 现 联 公 主 更 多地 表 现 出的 是 贤 惠 孝 悌 的 性 格 。
女。
但是 作为单独的个体 , 她 们 的 性 格 却 截 然 开 干 预 朝 臣 的 任 命 , 甚 至 希 望 被 立 为 皇 太 马 功 劳 。太平 公主 也 为 维 护 政 局 稳 定 做 出 了贡献 。 在 国 家危 急存 亡 的时 候 , 一 些 公主
能 挺 身 而 出。和 政 公 主面 对 叛 军 ,能 跟 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