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九工业生产活动与产业转移提升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工业生产活动与产业转移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威海二模)读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要素构成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企业劳动力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企业所属工业类型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当
B.甲、乙两企业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悬殊
C.甲企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低
D.乙企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高
2.下列地区工业发展道路符合由甲类向乙类转变的是( )
A.珠江三角洲B.辽中南地区
C.鲁尔工业区D.“硅谷”
解析第1题,甲企业产品成本中的原料成本比重最高,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科学技术约占乙企业产品成本的50%,故乙企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

第2题,鲁尔工业区是传统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一度走向衰落,后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技术导向型工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答案 1.D 2.C
读C919飞机主要部件来源示意图,回答3~4题。

3.C919飞机发动机从美法两国采购,是因为两国( )
A.信息网络便捷B.采购价格低
C.技术先进D.交通便利
4.C919飞机主要部件生产企业之间的组织与联系分别属于( )
A.工业集聚空间联系B.工业分散生产联系
C.工业集聚信息联系D.工业分散空间联系
解析第3题,C919飞机发动机技术含量较高,而美法两国技术水平高,掌握该种先进技术,故发动机从美法两国采购。

第4题,C919飞机主要部件生产分别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企业之间的组织属于工业分散,企业间的联系属于生产联系。

答案 3.C 4.B
(2016·唐山市二模)20世纪末以来,软件产业成为印度的朝阳产业,目前印度的软件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读图,回答5~7题。

5.印度软件企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是( )
A.由首都向周边大城市扩散
B.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城市扩散
C.由原有工业中心向周边城镇扩散
D.由平原向高原扩散
6.班加罗尔、金奈、海得拉巴被称为印度软件业的“金三角”,该地区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②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人才优势③传统工业少,地广人
稀④交通运输方式齐全,结构完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将上海浦东打造成中国的“班加罗尔”,目前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 A.投资环境B.基础设施建设
C.人才资源D.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
解析第5题,对比两图可直观地看出,印度软件企业向原工业中心周围扩散,企业数目增多。

第6题,刺激印度软件业“金三角”迅速崛起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涉及地理位置、气候、政策、人才、交通等。

这里传统工业虽少,但并非地广人稀;交通便利,但运输方式并不齐全。

第7题,上海浦东地处长三角,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无论是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才资源的丰富程度,都优于印度的班加罗尔,但由于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业起步较早,其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要优于我国浦东。

答案 5.C 6.A 7.D
(2016·河北石家庄一模)白色家电是指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

进入21世纪,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

下图示意我国白色家电工业区与转移承接区分布。

读图完成8~9题。

8.我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的趋势是( )
A.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市转移
B.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南内陆地区转移
C.由劳动力资源丰富区向自然资源丰富区转移
D.由综合性工业区向轻工业区转移
9.我国白色家电产业承接地的区位优势有( )
①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②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较强③潜在消费市场
广阔④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⑤“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白色家电产业转移主要是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第9题,承接区域有潜在的市场,同时这些区域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更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答案8.A 9.B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

读图回答10~11题。

10.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所依托的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 A.长江的“黄金水道”条件B.区域内丰富的人力资源
C.区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D.区域内雄厚的经济基础
11.产业转移对皖江城市带的影响是( )
A.推动安徽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B.全面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
C.可促进安徽省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
D.可以使安徽省快速融入我国东部经济地带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皖江城市带分布在长江沿岸,长江为该城市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第11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产业带来的污染,环境质量会下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时,主要接受的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加强与产业转移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并不会使安徽省快速融入我国东部经济地带。

答案10.A 11.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以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
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

整个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1/4。

在环渤海地区5 800千米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云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材料二下图为“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优势条件。

(2分)
(2)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解决此问题的主
要措施。

(4分)
(3)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发展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

(6分)
(4)环渤海沿海地区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试分析这一做法可能对转入地带来的有利
影响。

(4分)
答案(1)有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资源和铁矿等矿产资源,以及海盐等海洋资源,人力资源条件好。

(任答两点)
(2)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
水型工农业。

(任答两点)
(3)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
术力量雄厚;大型企业密集,种类多,协作条件好;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强,劳动力数量充足、素质高,等等。

(任答3点)
(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
进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湖南省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2010年以来,长沙市规划建设了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多家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长沙,推动了一批本土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

(1)下图为湘南某地工业生产联系示意图,该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________。

(4分)
A.延长电厂产业链,提高其产品附加值
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C.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D.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2)简述以郴州为中心的湘南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3)说明长沙市零部件生产企业集聚的好处。

(10分)
解析第(1)题,铅锌矿开发利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得到回收,灰渣、矿渣被建材厂利用,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第(2)题,从矿产、能源、水源、交通、政策、劳动力、市场、地价等方面分析区位因素,找出有利条件。

第(3)题,结合材料从规模效益、共用基础设施、企业间的交流协作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1)D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原料充足;煤炭、水能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多样,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共用基础设施;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带动当地配套
企业的快速发展。

14.(2016·安徽模拟)我国东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读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某品牌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分析该类鞋厂转移对我国中西部产业承接区的影响。

(8分)
(2)简述该鞋厂当前生产特点,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

(10分)
解析第(1)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从经济、社会、生态等角度加以分析。

第(2)题,该鞋厂当前以生产代工产品为主,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利润较低。

因此,今后需加强科技研发,加强品牌建设,将生产厂向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区域转移。

答案(1)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减少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加快当地农村人口就地向城镇转移,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2)特点: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生产代工产品为主,自主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低;处于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加工环节,位于价值链的低端。

策略:加强科技研发和产品设计;加强营销和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品牌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生产厂向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区域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