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言文教学搭建支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文言文教学搭建支架
发布时间:2022-07-07T08:47:54.422Z 来源:《教育学》2022年3月总第278期作者:王晓云
[导读] 文言文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尝试。

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上增加了文言文的数量,在学段的安排上也有所提前。

学习古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气质,能使学生感受精美深邃的语言文字,了解祖国博大的历史文化。

然而,在教学改革相当纯熟的年代,文言文的教学研究似乎还是一个“死角”,更有探讨的必要。

本文就小古文的教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汕头市澄海端本小学广东汕头515834
摘要:文言文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尝试。

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上增加了文言文的数量,在学段的安排上也有所提前。

学习古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气质,能使学生感受精美深邃的语言文字,了解祖国博大的历史文化。

然而,在教学改革相当纯熟的年代,文言文的教学研究似乎还是一个“死角”,更有探讨的必要。

本文就小古文的教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小古文支架搭建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社会制度、文化特征、宗教礼俗、意识形态等都蕴含其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了解古代文化,就有必要学习文言文,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

小古文就是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随着课程理念的深入改革,小古文已经被编入教材,而且数量增加了,学段安排也有所提前。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

”小古文在整个文言文学习阶段中应该处于启蒙阶段,让小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及其蕴涵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朗诵积累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是为中学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一、激发兴趣,奠定学习的良好开端
小学阶段学习古文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

为实现“乐学”应想方设法激趣,让“趣” 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语能够像磁石一样发挥强大的磁场作用,在上课伊始能先声夺人,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重朗读,丰富学生的文化情感
文言文精炼、含蓄、节奏明显、韵律和谐,是最适合朗读的语言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古文教学中,我们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读出重点、读懂难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1.教师范读,感知语感。

由于小古文的内容、语法习惯与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学生难以把握朗读的方向和尺度,因此,教师的范读相当重要。

教师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需要针对小古文的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方面做好明确的引导。

2.学生自读,深化感悟。

在教师示范朗读后,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朗读,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进而读懂。

例如:《司马光》一文,“足跌没水中。

光持石击瓮破之。

”引导学生聚焦句子中的动词,自主反复诵读,自然地理解其意思,也感受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对小古文意思的理解,切不可停留在机械、逐字逐句解读的模式中,而需要在尊重学生原始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读自悟,不断内化成自我的认知。

3.文白对读,读出乐趣。

汉语作为一门长期发展的语言,在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中,小古文和现代文之间也会存在着比较多的共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让学生将现代文和小古文进行对照阅读。

三、方法指导,提升学习的获得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足见方法的重要性。

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所以将小古文的教学定位于理解内容的层面,这是对小古文价值的一种窄化,也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漠视和浪费。

事实上,对于小古文的学习除了要理解大意,还要授予学习方法,让学生敢于亲近、乐于亲近、善于亲近,最终习得方法,为今后学习古文奠定基础。

1.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

第一,小古文的学习要以朗读和背诵为主。

熟记朗读“三部曲”:读准确——读通畅——读出韵味。

背诵文言文同样有法可依,可以采用填空式的背诵方法。

第二,掌握理解的方法。

除了统编教科书中反复出现的“结合注释”理解法、组词法,联系上下文猜测等方法,教师也可以结合工具书、题目、插图、联系生活和阅读经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学习途径,掌握更多的方法。

2.对于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教师要采用不同的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

如:以故事类为主的《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杨氏之子》等,教学要关注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甚至写一写这个故事,并且讨论人物形象。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和发现人物语言背后的思维过程,从而揭示寓意,说明道理并获得启发。

四、拓展延伸,传承中华文化精华
经典是公认的不朽之作。

各种形式的文化经典是少年儿童应该继承和发展的。

文言文流传千百年仍脍炙人口,足以见证它的魅力。

让儿童传承经典,单靠教材中安排的篇目远远不够,适量的拓展延伸是有必要的。

教师不要拘泥于教科书的编排和课堂的限制,要大胆地走出来,突破内容与时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言丽花巧用故事,创设文言文教学情境[J].课外语文(下),2019,(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